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华  姜小建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57-2458
对本院部分输血前患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检测1278例输血前标本阳性率0.31%,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发现抗-D1例,抗-E2例,抗-c1例。检测不规则抗体及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6 036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输血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6 036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用盐水、酶、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6 036例输血患者中共筛查出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0.22%,其中自身抗体4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9例,分别为抗-D 3例,抗-E 2例,抗-A1 1例,抗-Mur 1例,抗M 2例.结论 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必不可少,特别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更为重要,对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血型鉴定困难和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输血患者提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阳性者,找出原因并做好交叉配血,保证病人及时安全的用血非常重要。方法:对我院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392例备血、输血患者血浆(或血清)标本中,检出含不规则抗体者15例,阳性率0.63%。其中包括抗-D6例、抗-E4例、抗-C1例、抗-C3例、抗-M1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也是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姜敏 《吉林医学》2012,33(28):6079-6080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 600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证输血安全的意义。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12例(0.46%),其中特异性抗体9例(0.34%),非特异性抗体3例(0.12%),特异性抗体中抗-M抗体2例、抗-D抗体2例及抗-E抗体2例,抗-C、抗-Lea、抗-JKa分别检出1例;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输血反应。结论:输血前给予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降低各种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及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细胞血型抗体与输血安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间1824例输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输血前对其红细胞的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且对于筛查显示为阳性的患者,再通过抗球蛋白法对其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观察分析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1824例患者通过筛查后显示,共有7例患者筛选结果为阳性,其中有3例患者为抗-E、2例患者为抗-D、1例患者为抗-M、1例患者为抗-Ec;7例检测显示为阳性的患者给予相配合的血液输注,均没有出现相关输血反应。结论:在患者输血前,对其红细胞的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能够将患者的输血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并制定相应处理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4 562份病例,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结果阳性病例用谱细胞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在4 562份病例中,阳性49例,阳性率为1.07%,抗D抗体17例,抗E抗体15例,抗CE抗体5例,抗M抗体2例,抗N抗体1例,抗JKa抗体6例,另有3例无法鉴定出抗体特异性。在2 168份输血病例中,18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阳性率为0.83%。在2 394份新生儿样本中,3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阳性率为1.29%。结论输血前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阳性病例的抗体特异性,避免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对于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和提高输血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本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及分布,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预备输血或手术备血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筛查,对于结果阳性者用谱细胞再进行抗体的鉴定试验,统计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结果:在3774例患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为9例,发生率为0.24%,其中抗-Ec1例、抗-E 2例、抗-Ce各2例、抗-D 1例、抗-M及抗-Mur各1例,抗-Leb 1例。其中血液肿瘤科患者发生率最高,占44.4%,其次为妇产科占33.4%。结论: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显得尤为重要,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Rh阴性血型筛查及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389例,其中检测出Rh阴性血型的输血者74例,并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记录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并对有不规则抗体的患者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血液进行输血,观察输血后临床效果。结果:在被检的Rh阴性血型的输血者74例患者中,检测出有不规则抗体的患者6例,阳性率为8.11%,其中抗-D2例,抗-E 1例,抗-M 1例,抗-e 2例。对有不规则抗体的患者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血液进行输血,临床效果良好,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Rh阴性血型筛查及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方法资料选取预约进行输血的54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73例,予微柱凝胶法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照组273例,予凝聚胺法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观察2组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同抗人球蛋白法筛查结果的符合度,及所有患者的抗体阳性情况,用抗人球蛋白试验验证筛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抗体筛查结果同抗人球蛋白法筛查结果的符合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系统类疾病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有输血史患者和妊娠史患者。结论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其中微柱凝胶法更加适用于大型输血检查中,凝聚胺法适用于基层医疗急诊的不规则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情况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患者29208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统计分析阳性结果,鉴定阳性抗体的特异性。结果29208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90例,阳性率为0.31%。特异性抗体以Rh血型系统居多,抗-D抗体占2.22%、抗-E抗体占21.11%、抗-Ec抗体占11.11%;MNSs系统抗-Mur抗体11例(12.22%)、抗-M抗体7例(7.78%);Lewis系统抗-Lea抗体占8.89%;冷抗体占7.78%。非特异性抗体占13.33%。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血液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其特异性,输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该院近几年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出现情况的分析,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时出现问题的具体的处理办法以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对该院从2009年~2012年的2000例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结果:通过对这2000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得出其中输血前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为20例,阳性率为1%。采用微柱凝胶法检出率为100%。其中男性8例,占阳性患者的40%。女性患者12人,占阳性患者的60%。结论: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出率高,可以通过这一技术有效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抗产生的因素比较的多在患者体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有着一定的可能性,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采取微柱凝胶卡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之间输血的2 128例患者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对2128例患者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测,其中检查出有7例患者血清中含有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33%,其中,主要表现为抗C、抗D、抗E和抗Ce以及抗Ec类型.结论 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能够有效的指导患者正确的输血和输血安全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x~5600例在医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m现呈阳性的不规则抗体3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3例;在女性患者中非孕妇9例,孕妇14例,总阳性率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主要包括抗-C、抗-D、抗-M、抗-E以及非特异性抗体等。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不规则抗体检测,特别是对有过妊娠史的妇女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保障临床及时安全用血、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幼医院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避免或降低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对531例妇产科和新生儿科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3例,阳性率为0.56%,分别为抗-D 1例,抗-E 1例,抗-C 1例,另有不规则抗-A 1例。结论:在妇幼医院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地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有利于保障输血安全,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效价的测定、在新生儿中的筛查等有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 250例患者,在输血前对1 25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250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被检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占0.8%,在10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抗E 3例,抗Ce 2例,抗C 2例,抗E 1例,抗D 2例,在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其中有输血史者8例,合并妊娠者6例。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准确筛查出患者的不规则血型抗体,有效降低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101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范道旺  孙芸  苗天红  刘素芳  闫芳 《北京医学》2005,27(10):620-622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系统中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率,指导临床在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和疑难配血,以便为待输血者选择相合的血液成分.方法采用室温盐水法和PEG-IAT法,对1998年4月至2002年10月北京市血液中心血型血清研究室7800份样本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分析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在被检样本中共发现101例不规则抗体,抗体阳性率为1.3%,其中85%为Rh系统抗体,且以抗-D最多.抗-D抗体中84%以上是在新生儿溶血病样本中发现.配血不合样本中的抗体主要是抗-E及抗-cE.结论患者在输血前或产前应该进行抗体筛查,并对出现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才能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进行.方法 用达亚美微柱凝胶技术,利用D I a m e d-I D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和抗体筛查细胞及聚凝胺法对3279名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结果 3279名患者输血前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1例,其中阳性率为:0.34%.微柱凝胶法检出率为100%.聚凝胶法检出率为85%,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中血液科、肿瘤科、妇产科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占总阳性率80%.结论 用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率敏感度高,更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其抗体产生的主要因素,多为反复多次输血和妊娠,故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惊醒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瑞红 《大家健康》2016,(12):151-152
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该院2014~2016年间进行输血或者手术备血的13021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2014年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22%,2015年阳性率为0.42%,2016年上半年阳性率为0.4%,2014年的阳性率与2015年、2016年间的阳性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更加有利于患者血液的选择,进而降低临床输血风险,保障患者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王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60-3761
目的探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对2例供血者的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2例供血者的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均为阳性。结论对临床血液和成分血制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因此和输血相关传染病一样,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献血者血液常规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输血和手术备血患者21 384例,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并对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特异性抗体种类鉴定。结果共检出不规则抗体89例(0.42%),其中抗-D 2例、抗-E 13例、抗-C 1例、抗-c 1例、抗-Ec 2例、抗-M 12例、抗-s 1例、抗-JKa 1例、抗-Fya2例、抗-K 1例、抗-Lea 2例、抗-Leb 1例、自身抗体1例,49例未检出特异性抗体。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输血前常规检测项目,且应推广使用微柱凝胶技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