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3月~2010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NPE16例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均表现为突发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浅快,嘴唇发绀,呈急性缺氧表现,立即予氧气吸入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率增快、气道内呛咳出大量淡红色泡沫样痰,双肺可闻及广泛湿性啰音。4例再次急诊开颅清除血肿,并去大骨瓣减压;12例予保守治疗。本组存活7例,死亡9例,病死率56.25%。结论 NPE是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应兼顾肺部及颅脑损伤两方面。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并积极抢救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为一种非心脏源性的暴发性肺水肿,见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患者往往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18例,本文对其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致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是继发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突发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急性肺水肿^[1],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特点为起病急,发展快,易漏诊延误治疗,病死率高。作者对2000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36例颅脑损伤所致NPE的护理经验,探讨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普遍重视,国内至今也无一个具体的诊断标准,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进一步研究〔1〕。早期机械通气对NPE的抢救治疗效果是良好的,减少患者早期死亡有很大意义,为临床医师进一步救治原发脑损伤赢得机会和时间。我们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NPE患者进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7~45岁,均为青壮年;病因:车祸32例,工伤6例,头部打击伤4例。入院诊断均为重型颅脑损伤,其中23例为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或去骨瓣减压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11例均符合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治疗合理。死亡8例,死亡率73%。结论:对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重点是早期发现,及时合理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6例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NPE)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测、脑脊液和X线胸片检查。结果 26例患儿中20例经机械通气治疗痊愈出院,4例于上机后2~48小时内死亡。2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对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NPE患儿应密切观察及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明显降低患儿病死率,待病情控制后应适时、及早撤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原性肺水肿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丽萍  陈游力 《护理研究》2006,20(3):708-709
机械通气作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一项基本手段,目的在于改善通气。神经原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v edema,NPE)是颅脑损伤后的严重继发性疾病,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护理和呼吸机管理不当,则可加重损伤。因此,密切关注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肺部变化,采取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甚为重要。我科2000年4月-2004年4月共收治NPE病人45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病人的1.6%,均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现将NPE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突发颅内压(ICP)增高所致的一类肺水肿,特点为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自1998-01~2004-12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35例,采用以限制气峰压和减少潮气量的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明显降低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诊断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16例疑似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胸部CT检查。以心脏彩超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胸部CT诊断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胸部CT检查准确率为95. 96%(190/198),其中慢性心力衰竭184例,急性心力衰竭6例。临床征象主要为肺静脉高压间质性肺水肿、心源性胸腔积液、心脏外形增大、肺泡性肺水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出现间质性肺水肿,小叶间隔、支气管壁明显增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肺泡性肺水肿情况,双肺野表现为斑片状或云雾状密度影。结论胸部CT征象可有效诊断心力衰竭,且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了神经源性肺水肿(NPE)3例。NPE继发于颅脑病变,临床少见,起病迅速.表现为颅脑损伤后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及大量血性泡沫痰,死亡率高。作者对NPE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资玲华 《华西医学》2014,(2):269-272
目的评估CT检查对尿毒症肺炎患者临床诊断指导、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2月-2013年1月64例尿毒症肺炎患者入院和治疗后临床表现、病程转归,对比分析CT影像改变和临床疗效关系。结果64例尿毒症肺炎患者胸部CT表现:出现肺淤血27例,肺间质水肿5l例,肺泡渗出水肿8例,肺间质纤维化15例,各个病程阶段有不同的影像表现;CT检查清楚显示浆膜腔积液和心脏形态改变;临床血液透析、对症治疗后复查CT所见:27例肺淤血、51例肺间质水肿及42例胸腔积液治疗前后对比CT影像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例肺泡水肿治疗前后肺部影像表现有差异(P〈0.05);15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肺部CT影像无变化,14例患者伴有心包积液,经过治疗仍有6例积液未吸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诊断,CT的影像表现可对尿毒症肺炎提供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评估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表定位振动排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使用排痰机在患者肺野体表投射区自然滑动;观察组动态结合患者近期胸部CT或X线检查结果,用标记笔在体表标出痰积区或肺不张区,在肺部病灶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进行重点排痰。结果:两组振动排痰后的排痰量、呼吸频率、肺部啰音、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体表定位振动排痰法优于盲目的排痰法,可改善呼吸功能,最重要的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年人肺隔离症的发生与分型及诊疗方法,以期减少误诊率,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7例肺隔离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7~63岁,平均40岁.反复咳嗽、咯白色黏痰或脓痰11例,咯血2例,伴间歇发热2例,胸痛1例,无症状1 例,术前误诊肺囊肿6例、肺脓肿1 例、肺癌1 例、肺炎性假瘤2 例、纵隔肿瘤1 例,误诊率64.7%(11/17).17例均为叶内型,均行病变肺叶切除术,1例出现术中大出血,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肺隔离症.无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成人肺隔离症的误诊率较高,主要通过X 线、CT 及主动脉逆行造影等检查诊断,近几年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是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局限性气胸的发作特点、诊治的有利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1例局限性气胸患者进行基础疾病,病人临床症状,病灶分布,诊疗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发生局限性自发性气胸的病人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为主,占所有病人的85.7%。以普通X线拍胸片为主要初诊方法,胸部CT为最全面的诊断手段。治疗上吸氧保守法,胸穿抽气法,胸腔闭式引流法,以及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膜固定术。结论局限性自发性气胸以重度COPD病人最常见。其诊断手段主要是临床医生一定要有该病情的意识,仔细查体,做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胸部CT检查。做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避免误诊和或漏诊,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胸腔闭式引流,胸穿抽气,胸膜固定术等。  相似文献   

15.
CT对胸片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胸部CT对胸片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临床表现怀疑有活动性肺核、胸片及痰找抗酸杆菌均阴性的患者作胸部CT常规平扫检查。结果:8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提示有活动性肺结核可能,后予单纯抗结核治疗有效。结论:胸部CT检查对肺部病变的显示及分辨率明显高于胸片,有助于我们对胸片及痰菌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同时经验性抗结核治疗不失为一种实用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与鉴别,早期诊断ARDS以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8例不同病因引起的ARDS患者的普通x线、cT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实验室检查等且与临床相结合,诊断ARDS。结果排除大片肺不张、自发性气胸、上气道阻塞、急性肺拴塞和心源性肺水肿等,通过x线表现与病史及临床表现相结合作出正确诊断。结论病因不同ARDS有共同生理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每天吸痰次数、排痰量及肺部感染和痰痂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天排痰量、吸痰次数及肺部感染及痰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工鼻对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肺曲霉菌病的原则、方法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6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4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3例CT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采用肺楔形切除术获得病理组织; 31例局限性病变患者均行病变完整切除, 其中肺叶切除术26例, 肺段切除术3例, 肺楔形切除术2例。27例行开胸手术, 7例行胸腔镜手术。  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 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诊断为曲霉菌感染。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5例(14.7%), 分别为肺栓塞1例, 急性肺水肿1例, 胸腔积液1例, 支气管胸膜瘘1例, 切口裂开1例。术后2~34 d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10.1±6.2)d。随访1~16年, 全部治愈, 无复发。  结论  对于弥漫性肺部病变怀疑肺曲霉菌病无法明确诊断时, 手术肺组织活检可提供病理及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局限性肺曲霉菌病变, 外科手术可将病灶完整切除, 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 并有效缓解症状, 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17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确诊并建立病案的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并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指南》要求,对患者实行全程督导化疗与考核。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化疗方案为2H3R3Z3E3)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BCG-PSN 1mL肌内注射,2次.周-1。2组均8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末进行痰检、胸片检查,对2组治疗后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及病灶吸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末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0%和78.9%,病灶吸收率分别为83.3%和57.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BCG-PSN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效果明显,能加快结核病变的吸收及痰菌的阴转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性脑出血患者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期间采用无创监护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脑出血后水肿无创监护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期间脑水肿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综合结局。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CT诊断与无创监测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69,0.606;P>0.05);治疗第14天脑CT结果显示,观察组轻度水肿4例,中度1例,重度0例,对照组分别为2,1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23,P=0.043);观察组患者发生末梢神经功能缺损2例,颅内高压症状3例,深静脉血栓0例,消化道溃疡1例,感染2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20,4.812,6.667,9.017,5.455;P<0.05)。结论采用无创监护护理方案十分重要,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使用甘露醇期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