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PICU患儿中心静脉导管(CV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PICU患儿CVC使用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科173例CVC置管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总结归纳,制定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CVC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导管固定欠妥、有效约束不到位因素有关。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对患儿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癌肿和静脉血栓栓塞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肿是最重要的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癌肿可表达促凝蛋白,直接和间接地激活凝血系统,亦可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触发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的危险。肿瘤包块可外压邻近血管而使静脉血流淤滞。还包括静止不动、癌肿及其治疗和潜在的易栓遗传因素等。许多常用的治疗措施亦增加VTE的危险,包括手术、化疗药物、辅助性激素的使用、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留置中心静脉通道装置。某些确定的肿瘤类型发生VTE的危险较大。特发性血栓栓塞初次发病时需作广泛的肿瘤筛选,对发现潜在隐匿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PICU住院的行CVC置管患儿310例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CV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310例患儿共置入334个CVC, 其中102例(30.54%)出现CVC置管相关并发症。与CVC置入相关的并发症为导管感染(13.17%)、导管错位(8.38%)、穿刺部位渗出(4.79%)、导管闭塞(2.99%)、意外移除(0.60%)及中心静脉血栓形成(0.60%)。82例(24.55%)CVC因并发症拔管。CVC置管入路为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三组中心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 P=0.029);置管时间越长, 总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如导管相关性感染(χ2=7.17, P=0.028)、穿刺点渗液及阻塞(χ2=8.59, P=0.014)、中心静脉血栓形成(χ2=6.78, P=0.034)。经回归分析显示, 患儿的缝线脱落、置入部位出血是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机械通气过程中VAP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在PICU住院治疗且行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41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与非VAP组,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19例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儿中,46例发生VAP,VAP的发病率为15.04%;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PICU住院时间、APACHE评分、留置胃管及是否使用激素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OR=1.356,P<0.05)、机械通气时间(OR=2.135,P<0.01)、插管次数(OR=1.892,P<0.05)、PICU住院时间(OR=1.683,P<0.05)、APACHE评分(OR=2.642,P<0.05)、留置胃管(OR=1.869,P<0.01)为PICU患儿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ICU患儿VAP的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有效的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症患儿并发急性肾损伤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院PICU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找出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儿进入PICU后进行24 h监测,发现有23例并发了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28.75%(23/80),其中死亡10例(43.48%)。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脓毒症分期、降钙素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入院48 h及96 h肌酐水平、白蛋白、胱抑素C、尿量、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低水平白蛋白、高水平胱抑素是PICU脓毒症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50、2.78、3.51,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脓毒症分期、72 h液体正平衡、6 h乳酸清除率<10%均与PICU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儿死亡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液体正平衡及乳酸清除率低均为PICU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82、3.90,P<0.05)。结论:PICU脓毒症患儿并发肾损伤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应密切监测脓毒症发展情况、血清白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患儿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降低脓毒症患儿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梁粤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133-134
目的探讨对PICU(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危重症患儿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和护理干预对患儿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PICU收治的90例进行中心静脉压动态监测并进行临床干预危重症患儿,并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90例进行中心静脉压动态监测及临床干预危重症患儿,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加强PICU危重患儿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和适当的临床干预可准确评估患儿前负荷、血容量以及右心功能变化,同时避免输液不当并对患儿利尿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熊丽  张连红  孙婷 《安徽医药》2017,21(7):1266-1269
目的 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早产儿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部感染早产患儿158例和未发生肺部感染早产儿139例,先对纳入的所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使用逐步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时体质量、1 min Agar评分及是否患基础疾病、昏迷、雾化吸入、插管方式、上机前48 h 使用抗生素、无创正压通气、痰培养细菌阳性、P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正压通气时间、静脉营养及吸氧时间等15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只有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和昏迷是PICU内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851、2.048和6.357.结论 通过对早产儿肺部感染患儿危险因素研究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PICU内早产儿罹患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内科、肿瘤科、老年科及骨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有VTE高危因素的200例患者的人口学、社会学特征及防治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具有VTE高危因素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发病高峰期为60~79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肿瘤、严重感染、骨折、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缺血性脑卒中,其中有VTE高危因素的占7.4%;各科危险因素分布不一;老年科、肿瘤科、骨科患者无一例接受抗凝治疗。结论VTE好发于老年男性,各科危险因素不一。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比率很低,对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明确VTE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治措施,对降低VTE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相关文献,从肿瘤、治疗及患者相关因素这3个方面对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VTE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该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分为静脉血栓栓塞组及对照组。调查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吸烟史、酗酒史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发VTE,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指标D-二聚体、白细胞、红细胞等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诊断治疗中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降低肺癌患者并发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我院38例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5年7月本院38例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患者(血栓组)与同期76例不存在静脉血栓的肺癌患者(非血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单因素分析后,对有可能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查找肺癌合并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腺癌、ⅢB~Ⅳ期、D二聚体增高、中心静脉置管、CEA增高是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腺癌、ⅢB~Ⅳ期、D二聚体增高是肺癌发生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腺癌、肿瘤晚期、D二聚体增高是肺癌合并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是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年龄、静脉血栓栓塞病史、肥胖、合并疾病以及中心静脉置管、免疫调节剂及化疗药物的应用均使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研究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时采取抗凝药物等预防血栓措施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机械通气管路细菌定植结果,进一步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我院PICU行机械通气的患儿164例,采集患儿下呼吸道及呼吸机管路不同部位(包括螺纹管进出口端、进出气端冷凝水、Y型接口处、湿化罐口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VAP发生率、下呼吸道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评价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PICU收治的95例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病特点,统计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中心静脉压、连续有创动脉血压和脉搏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应用趋势,并对不同监测途径相关临床应用进行比较.结果:我院PICU收治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分别为2009年18例、2010年28例、2011年49例,总计95例。2009—2011年需呼吸机支持治疗分别为11例、19例和34例,均在50%以上。死亡病例16例,死亡病例在频繁抽搐(〉3次)、昏迷、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尿潴留方面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CU病死率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7.8%和22.4%。中心静脉置管率由2009年的38.89%提高至2011年的93.88%;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率由2009年的33.33%提高至2011年的67.35%。2011年PiCCO监测5例(10.2U%)。应用中心静脉压、连续有创动脉血压构成比较高,应用广泛;PiCCO监测参数相对较多,监测费用高,指导价值相对较高。结论:危重手足口病存在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呼吸机使用率,对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需求高。死亡病例频繁抽搐、昏迷、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辅助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儿均常规心电监护、血糖、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抗病毒、保护脑组织、防治脑水肿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几率、肺炎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以及在PICU住院时间;同时观察研究组患儿在年龄、病程方面对无创辅助通气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儿气管插管、肺炎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较对照组低,在P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以上、病程5 d左右的患儿较3岁以下、病程3 d左右的患儿使用无创辅助通气的有效率高(P〈0.05)。结论无创辅助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干预效果显著,对3岁以上、病程5d左右的患儿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亚洲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致静脉血栓事件流行病学与欧美人群有着显著差异,是否需要及给予何种血栓预防方案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MM患者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致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制定血栓预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免疫调节药物(沙利度胺或来那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基线实验室检查结果、合并用药和是否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VTE事件发生率并探讨VTE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5例MM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5例患者出现VTE事件(发生率2.70%),包括肺栓塞1例和下肢静脉血栓4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基本人口学特征、基线实验室检查结果、合并用药等多项指标,未发现免疫调节药物致静脉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通过肿瘤患者VTE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分层,136例高风险状态患者根据指南推荐应予以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抗凝,实际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的患者分别为5例及10例,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患者高达159例。出现VTE事件的5例患者均为VTE高风险状态,其中1例未予任何预防措施,其余4例皆使用阿司匹林单药预防,均未按指南推荐合理给予预防用药,提示MM患者普遍存在血栓预防措施不足。高风险状态患者按指南推荐预防用药的VTE发生率为0,仅予阿司匹林的发生率为3.4%,未予任何预防用药的发生率高达33.3%。结论 本研究验证了亚洲MM患者VTE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欧美国家,但VTE事件为免疫调节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影响患者预后,仍应给予血栓预防以足够的重视。有必要积累更多数据来建立中国MM患者VTE事件风险评估模型,为制定针对中国患者的VTE预防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闵颖  张浩  边素艳  叶平 《安徽医药》2014,(6):1133-1135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抗凝治疗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为对其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2月—2011年6月期间各科室经过系统抗凝治疗的住院患者320名,其中80例为经过系统抗凝治疗后仍发展为VTE的患者,设为病例组。按个体1∶3的配比比例,按年龄(差别小于5岁内)、性别、病种匹配等相同的配比原则,选取同期抗凝治疗后未发生VTE的2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筛查。结果我们发现尽管给予系统的抗凝治疗,颅脑损伤、重症监护以及中心静脉置管三种因素仍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即使给予系统抗凝治疗,颅脑损伤、重症监护、中心静脉置管三种危险因素是住院病人VTE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提高对这类危险因素的警惕并提前给予抗凝治疗将有助于降低发生VTE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