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患者女.70岁,因“黑便4天,呕吐1天”于2005年4月24日收治入院。入院前4天,患者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黑便,柏油样成形便,每日一次,当地医院连续3次大便隐血试验均为阳性,口服“止血药”无效;近一天来间断呕吐4次,均为胃内容物,无血液和咖啡色液体,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10余年。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5/75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9岁。因“腹痛1周加重伴恶心呕吐半天”入院。其疼痛性质为持续性隐痛,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予以护胃治疗.无明显好转。入院前1d腹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为黄色胃内容物,CT提示胰腺炎.转入我院。患者8年前诊断“溶血性贫血”,曾有输血史。入院体检:T36.2℃.P100次min.R22次/min.BP107/72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无殊.腹部平软,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5次/min.移动性浊音阴性。  相似文献   

3.
台卫平  岳辉  杨小乔 《胃肠病学》2008,13(9):575-576
病例:患者男,22岁。因“大便干结伴黏液便6月余”于2007年3月11日拟“腹部不适,原因待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不畅,每天约2~3次大便.每次约50-100g,大便于结,无明显腹痛和体质量减轻.无发热、盗汗,偶感乏力。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75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5/75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81岁,以“黑便2天”入院。入院前解柏油样黑便6次,量不等。10年前曾因“胃角溃疡恶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入院体检:体温37.2℃,脉博100次/min,血压102/68mmHg(1mmHg=0.133kPa),神志尚清,中等贫血貌,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紫癜。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哕音,心率10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上腹正中见一手术瘢痕,未见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27岁,因“胸憋、气短、腹胀、纳差、尿少10天”入院。入院A体示:心率88次/分,呼吸20次/分,m斥95/50mmHg(1mmHg=O.133kh)。、F卧位,口唇紫绀,四肢修长.蜘蛛指(图1);颈静脉怒张,  相似文献   

6.
患女,34岁,体形瘦小。“发现心脏杂音18年,腹胀不适2个月”入院。18年前体检发现有心脏杂音,无不适症状,未予诊治。五年前足月妊娠剖腹产一健康女婴,经过顺利。2个月前出现上腹胀痛不适,服用“胃药(具体不详)”无好转。无明显活动后气促,能平卧,无下肢水肿。入院后体检:体温36.4℃,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60mm Hg(1mmHg:0.133kPa),神清,自动体位,颈静脉无怒张,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弥散,心率78次/min,律齐,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分裂,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4/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其余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  相似文献   

7.
病例1:患者男性,73岁,因劳力性呼吸困难5年,加重l周于2004年2月1日入院。近1年因症状加重先后2次住院治疗,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查体:呼吸22次/min,血压101/88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怒张,两下肺叩诊浊音,两肺闻及湿性罗音,心界扩大,心率58次/min,早搏5~8次/min,心尖区1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2cm,肝颈反流(+),下肢浮肿++。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多源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占5.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8.
曲巍  尤荣开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02-902
患者男,58岁。因“黑便1周”于2007年1月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稀溏,3~4次/d,每次约80~100ml,伴恶心、头晕、乏力、出冷汗,无呕血、无晕厥、无腹痛腹胀,以“消化道出血”收住院。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病史,否认到过疫区。入院体检:T36.3℃,P840次/min,R200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赵志远  李伟  刘艳 《山东医药》2006,46(8):75-75
患者男,85岁。因心悸0.5a。加重20d于2005年4月11日入院。有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30余年,长期服波依定(2.5mg/次,2次/d)、雅施达(4mg/次,2次/d)、消心痛缓释片(20mg,1次/d)等药物,血压控制欠佳(晨150~160/55~60mmHg,日间140~150/45~55mmHg。夜间120~130/45~50mmHg).入院查体;T36℃,P54次/min,R18次/min,BP150/55mmHg。神志清,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昕诊无异常。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55次/min,心律不齐,早搏10-12次/min,心音有力,A2〉P2。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听诊区闻及Ⅱ~Ⅲ级粗糙、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后者向左腋下传导.无心包磨擦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晕厥1个月”于2006年12月19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近1个月内发生晕厥4次。晕厥发作时无胸痛、气促,无头痛、呕吐,无四肢抽搐、二便失禁,几分钟左右自行苏醒,苏醒后恢复如常。查体:脉搏50次/min,血压140/5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不怒张,甲状腺无肿大。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女性,36岁,因活动后气短、咳嗽3月,加重伴双下肢及颜面水肿半月人院。曾在外院诊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6年,平素体健。入院查体:体温36℃,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头发稀少,面部可见蝶形红斑,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向两侧扩大,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63岁,因“阵发性心悸3年余,再发1d”入院。查体:BP120/90mmHg(1mmHg=0.133kPa),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肋间隙无增宽,胸部叩诊清音,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2cm,心音听诊位于右侧,心率66次/min,房颤律,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A2〉P2。腹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既往:自幼发现“右位心”,有20余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有10余年“浅表性胃炎”病史。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48岁,民工。因“昏迷8h”于2005年8月6日晚21:00入院。患者于8h前在露天高热环境中连续作业5h而出现胸闷、无汗、四肢乏力,继而神志不清、昏迷。入院体检:T41.5℃,P110次/min,R32次/min,BP96/60mmHg(1kPa=7.5mmHg)。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压眶反应(-),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口吐少量白沫,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半年,加重伴消瘦3个月”于2010年6月9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左肺下部呼吸音稍弱,腹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触诊揉面感(+),反跳痛(-),  相似文献   

15.
1病例简介 患者,女,39岁,不明原因突然晕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QTc:0.48s;肾功能电解质:钾3.12mmol/L;心肌酶:正常;肌钙蛋白I:阴性;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拟诊:“晕厥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查体:T36.7℃,P56次/min,R20次/min,BP107/57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患者于入院次晨,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黑蒙,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心电监护示:室颤、室速、频发室早,立即给予去枕平卧,开放气道,给予氧气吸入4L/min。行胸外心脏按压,开放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6.
[病例1]女,34岁。主因发作性晕厥2h入院。发作时意识不清,伴小便失禁,持续2min左右自行缓解,共发作2次。既往体格健康,1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查体:血压100/65mmHg(1mmHg=0、133kPa),心率74/min,呼吸20/min。意识清楚,面色苍白,口唇及四肢无明显发绀,咽部轻度充血,颈静脉无充盈。心界不大,心音低钝,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男,14岁,因“发现‘心脏病’7年,发热7天”于2004年1月27日入院。患7年前因“黑矇”于当地医院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未予重视。7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时达39.8℃,伴畏寒、寒战,在外院输液、抗感染等处理,体温仍波动,遂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6℃,血压100/64mmHg(1mmHg=0.133kPa),呼吸22次/min。神志清楚,呼吸略促,颈静脉无怒张,肝颈回流征(-)。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25次/min,心律齐,胸骨右缘第2肋间、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喷射样,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额头、头顶、  相似文献   

18.
林帆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5):439-440
病历摘要 患者男,49岁。因反复咳嗽半年,伴发热1个多月,于2005年9月6日入院。半年前“感冒”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许白色黏液痰,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入院前1个多月出现发热,体温37.5—38.5℃,偶达39.0℃,发热多在午后及夜问,伴干咳、盗汗、食欲不振、乏力,服“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2个月体重减轻10kg。无寒战、胸痛、咯血、肌肉疼痛、皮疹、皮下出血点、关节肿痛。既往史无特殊。人院体检:T37.7℃,P100次/min,R20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神清,轻度贫血、消瘦。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下肺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轻叩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生理反射存在,巴氏征阴性。入院诊断:咳嗽、发热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患者,男,46岁。因消瘦,低热、盗汗15天入院。入院时查体:T38.4℃,P96次/min,R25次/min,BP100/75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差,消瘦,神清,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卡瘢。头颅五官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大量湿哕音,心率96次/min,律齐、有力,无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入院时辅助检查:X线胸片示双肺空洞型肺结核;血常规:Hb110g/L,WBc7.8×10’/L,NO.52,LO.48;ESR91mm/h;结核抗体强阳性。入院诊断为双肺空洞型肺结核.肺部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SI)合并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vvs患者(VvS组)及38例无晕厥病史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先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阴性者再进行HUTSI试验。结果:BHUT阳性诱发率VVs组为25%(13/52)而正常对照组为0;阳性者由平卧位至HUT阳性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73.1±8.5)次/min比(56.2±11.2)次/min,(81.2±10.8)mmHg比(50.2±10.4)mmHg,P均〈0.053。VVS组剩余39例进行HUTSI试验,阳性者21例,阳性诱发率为53.9%而正常对照组为5.3%(2/38),HUTSI阳性者由平卧位至HUT阳性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也明显下降[(65.2±7.5)次/min比(52.9±10.5)次/min,(78.3±10.7)mmHg比(48.8±11.2)mmHg,P〈0.01,〈0.053。HUTSI阳性组从倾斜开始至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比BHUT阳性组明显缩短[(10.8±9.3)min比(21.1±11.5)min,P〈0.05]。VVS组仅2例而正常对照组仅1例出现头痛、面红等副作用,但均能坚持试验。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合并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敏感性好,特异性高,而且简便省时,副作用少,是一项实用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