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络病病机演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医对络病的认识,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络病范畴.肺络阻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络病病机特点,其病机演变有肺络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肺络、津凝痰结肺络、痰瘀凝结肺络、肺络失养损伤等多种不同表现.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宜调络通络.  相似文献   

2.
浅议中医肺脏的临床形体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剑北 《中医杂志》2005,46(1):9-10
目的:研究中医肺的临床病变、诊治、用药等与肺的形体之间的关系,建立肺脏形体医理学.方法:应用古今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对肺的临床与肺形体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中医所论肺病基于肺的形体,诊断中医肺病要依赖肺的形体,治疗肺病的药物作用点主要在肺的形体,这是中医肺的临床主体认识与基础.结论:中医肺脏临床与肺脏形体密切相关,中医肺不是一种功能概念.  相似文献   

3.
肺卫失宣(肺卫证)的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卫证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卫失宣,与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早期阶段极为相似,肺是它们共同的受累靶器官之一.推测肺卫证的物质基础可能与现代医学肺的非呼吸功能如肺水代谢功能、肺表面活性物质等肺内微环境改变有关.通过对比研究肺卫证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肺内微环境的改变,探讨肺卫证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相关性,从而揭示肺卫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安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气道重建的影响.方法 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法制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检测连续熏烟造模四周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氨茶碱组、安肺益肾方大中小剂量组的肺组织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含量.结果 安肺益肾方有显著降低肺组织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作用,优以中剂量组明显.结论 安肺益肾方具有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基质的生成和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5.
韦玮 《吉林中医药》2012,32(1):14-17
五脏与妇科均有密切联系,惟重视肺者甚少.肺为后天之本,宣肺可解郁.且肺在志为忧,与肾为金水相生之联系.这些认识重新诠释了调肺在更年期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若能考虑肺气不足及肺与肝、脾、肾的关系可以提高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白雪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8-1010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的络属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联系.肺为水之上源,肺疏布津液以润肠;肺主一身之气,肺宣发肃降以调大肠腑气.肺气虚则大肠推动无力;肺津亏则大肠燥而秘结;肺热盛则火移大肠耗伤津液;肺气不畅则大肠壅塞.故便秘可从肺辨治,通腑泻下不忘治肺,可从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宣肺郁、降肺气等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理肺通腑之效.  相似文献   

7.
倪新强  韩新民 《中成药》2012,34(3):422-426
目的 观察泻肺平喘灵(麻黄、杏仁、甘草、葶苈子、瓜蒌皮、丹参、虎杖、大黄)及其拆方对“肺合大肠”模型动物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70只SD大鼠分成7组(每组10只),包括对照组、模型组、解扎组、泻肺平喘灵组以及3种拆方组.以直肠体外不全结扎法制备“肺合大肠”模型,观察肠、肺形态学改变,观察泻肺平喘灵及其拆方的干预效果.结果 模型组多数肺组织有中度到重度间质性炎症,伴有肺泡壁充血及肺气肿等病变,结肠组织黏膜下层不同程度充血、水肿,不等量炎细胞浸润.泻肺平喘灵及其拆方治疗后上述变化不同程度减轻,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的作用.结论 泻肺平喘灵及其拆方能减轻模型鼠肺、肠病理形态学变化.三拗汤+活血药在减轻肺组织病变方面占主导作用,三拗汤+通腑药在减轻肠组织病变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泻肺平喘灵则表现出最佳效果,印证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慢阻肺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复制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芪白平肺胶囊、川芎嗪、硝苯地平.观察各组大鼠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芪白平肺胶囊高剂量组血气分析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硝苯地平组血气分析与模型组无差异,川芎嗪组、芪白平肺胶囊低剂量组血气分析数值介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结论 高剂量芪白平肺胶囊可有效防治慢阻肺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低氧血症的产生.川芎嗪、低剂量芪白平肺胶囊对防治低氧血症有一定疗效,但疗效不及高剂量芪白平肺胶囊.硝苯地平对防治低氧血症无疗效.  相似文献   

9.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相关的特色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文章从肺对大便的调节作用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生理、病理和治疗上的相互影响.肺主要通过对气机和津液的调节两个环节影响着大便,由肺病所致的大便异常,无论便秘或泄泻,均可从肺论治,此法称为“肠病治肺”.“肠病治肺”的具体方法如宣肺肃肺理肺气、补益肺气、补益肺阴等.  相似文献   

10.
肺阳理论与临床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及医籍在论及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言及肺气、肺阴、肺津者较多,提及肺阳者不多,一般以肺气替代肺阳,或肺气肺阳混提.近来不少学者根据中医理论的完整体系及临床实践,提出肺阳的客观存在性[1-4],并从古医籍研究、临床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找到了一些依据.笔者就肺阳理论谈点粗浅认识,望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1.
张伟  郭梦倩 《吉林中医药》2012,32(7):649-651
历代对肺为血脏和肺瘀血的论证较少,但肺脏对全身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有重要意义.肺为血脏主要表现在:全身之血生于肺,气血关系密切,肺与脉关系密切及肺部解剖结构特点等方面.在疾病状态下,气、血、津液密切联系,可相互影响,使得肺脏容易出现肺瘀血.但是,由于肺脏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功能,肺瘀血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较易被忽视.治疗上,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慢性肺系疾病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晁恩祥教授治疗肺系病的特色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疏风宣肺及调补肺肾是晁恩祥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特色治法,贯穿于多种肺系疾病的治疗中.晁恩祥教授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重视风邪致病的重要性,认为在外感类疾病中,六淫之邪,常兼风邪犯肺致病,风邪是肺系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肺系病之病位,不离于肺,常关乎肝脾,终及于肾,病之既久,常由肺及肾:咳、痰、喘为肺系病3大主症,其病机不离肺失宣降.疏风可宣肺,纳气能平喘.故晁恩祥教授治疗肺系疾病,善用疏风宣肺及调补肺肾之法.  相似文献   

13.
《证治准绳》"目运于肺"及《审视瑶函》"目润于肺"二者观点各有侧重,前者强调肺之协调气机、宣发上行的助运功能,后者强调气血津液对睛珠的润泽作用.目运于肺,主要体现于肺气宣发、协调气机;目润于肺,主要体现于精血津液为气之所载.二者皆为肺主治节、协调诸脏的具体表现.临床从肺论治眼病,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助肺宣发,复其治节,养阴生津,润泽目珠.  相似文献   

14.
白晓旭  王琦  张永生  吴海斌 《中医杂志》2012,53(20):1717-1719
综合中医络病、聚散、癥瘕理论及临床实践,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络癥、瘕、聚、散理论.阐释COPD气道、血管重构与肺络癥瘕形成,肺实质损伤与肺络亏虚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并根据肺络癥、瘕、聚、散理论提出COPD的治法——益气消癥通络.  相似文献   

15.
肺阳的概念及其与肺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代医籍在论述肺之生理病理或肺病的辨证论治时,多言肺气、肺津或肺阴,很少提及肺阳.究其原因,可能是以肺气代替肺阳,而将肺气虚与肺阳虚混同,"肺在病理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如肺阳的升散作用,概括于肺气的宣发功能,肺的阳气不足即指肺气虚,而不再单论肺阳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系疾病辨证与痰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肺系疾病辨证属虚证(肺气虚、肺阴虚)、实证(痰湿、痰热)者的晨痰进行痰细胞学检查,并分别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成人肺系疾病中医辨证与痰细胞学检查结果有一定相关性,存在证类方面的差异.结论痰细胞学检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肺系疾病的病变状况,并且可作为肺系疾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成果,提出并论述正虚络痹积损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正虚指肺肾虚损、由肺及肾;络痹指肺络痹阻;积损指痰浊、瘀血稽留及其互结积息并日益损伤正气,积损难复终致肺失所用.这一病机可为补益肺肾、化痰活血通络治法治疗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医学中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肺间质病变、肺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节等均属于肺系疾病.由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污染等原因,肺系疾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西医治疗肺系疾病主要采用抗感染、扩张支气管、解痉平喘、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短期内能较快改善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去除病因.中医治疗肺系疾病强调辨证论治,依据个人症状与体质的不同,分别施以不同的治法,可纠正体内阴阳偏颇,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9.
徐艳玲 《新中医》2008,40(4):1-2
运用<内经>的肺胃相关理论,对肺系疾病的预防、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肺系疾病的预防,应外避虚邪贼风,以避免形寒伤肺;内调饮食,忌食生冷寒凉,顺应自然,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提出肺系疾病的治疗,应从肃肺降胃、温肺化饮、培土生金、益胃润肺四方面着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间质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学的四大病谱(感染性肺疾病、阻塞性肺疾病、肿瘤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之一.慢性的肺间质病(Chronic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异质性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群,此组疾病现至少包括180个病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