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F0004-F0004
中医外治法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推拿、针灸、熏洗、针川、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治疗范围覆盖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学科,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  相似文献   

2.
中医“洗伤”疗法治疗外伤74例黄立雄(福建省宁德地区第一医院,355000)中医洗伤疗法是我院中医门诊伤科具有特色的传统医学疗法,集推拿、按摩、热疗、药物袁洗、外敷于一体,具有活血行气、法瘀止痛、舒筋活络的功用。本文报告将其应用于跌打闪挫、外伤等导致...  相似文献   

3.
新专栏征稿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月刊)已全面改版,以下重点栏目面向全国征稿:·医学康复从医学的角度运用医学的手段对病患者进行诊断、评定和治疗等,促使病患者在躯体上的功能恢复。其栏目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骨伤、肿瘤等各科的康复疗法、临床研究及经验交流。·推拿按摩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主要应用推拿及按摩等手法以达到治病目的的物理疗法。其栏目涉及内容包括推拿、按摩、捏积、拔罐、刮痧、拧痧、割治、挑治等外治疗法。  相似文献   

4.
综观按摩之书文,对脊柱相关病的论述仁智互见,卧龙藏虎。而提出“按摩以脊背为纲”者少见,我今斗胆提出,以抛砖引玉。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髓藏脊中),已阐明脑脊液赖于肾功能又表明脊与元神之府“脑”息息相关。《素问·骨空论》中对具有统摄全身阳气和维系全身元气之督  相似文献   

5.
由《按摩与导引》杂志社和《中医外治》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医按摩、外治新疗法学术研讨大会初步定于2009年5月20日在中国广州召开(会议期间将安排参观考察)。现大会开始向全国征文,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以中医外治为主的①基础实验研究报告;②临床应用与研究;③在内、外、妇、儿、皮肤、五官、肛肠等各科疾病的临  相似文献   

6.
从劳宫穴和涌泉穴谈手按摩与足按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鸥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239-239
按摩疗法是中医推拿学的主要内容。关于按摩疗法的文献记载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72 2年以前 ,那时就有“北方灸 ,南方针 ,东方砭石 ,西方药物 ,中央按摩”的说法 ,并根据甲骨文学者考证 ,按摩比针灸、药物疗法更早更普遍。有关手按摩 ,我们的先辈大约在 5 0 0多年前就有双手滚动核桃和手捻串珠的习惯 ,以至发展成我国民间掌上的一种玩物—石球、铁球等健身球的兴起。众所周知 ,小儿推拿疗法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手按摩 ,因为小儿推拿疗法的主要取穴是在手上 ,古籍中有关手按摩方面的记载很多 ,如《按摩经》载有“揉劳宫”、“运劳宫”之说 [1…  相似文献   

7.
所谓心理,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和兴趣、才能、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是所有精神活动的总称。中医心理学,则是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实际运用的一门学问。中医心理治疗历史源远流长,据研究,《吕氏春秋》载文挚以“怒胜思”治愈齐王的病例是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最早记录。《黄帝内经》中有“余闻古之治病,惟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华佗认为“善医者先医心,而后医其身”,并提出“忧者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的心理疏导法则。张仲景注重心理调治,在《金匮要略》中对梅核气、奔豚、脏躁和百合病等作出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推拿一名 ,首见于明代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又称《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而在此以前的医书中未见“推拿”一词 ,为了更好地学习 ,挖掘祖国医学的推拿疗法 ,笔者查阅有关文献 ,兹将明代以前的推拿异名介绍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按摩自出《内经》,如《灵枢·九针》曰 :“形数惊恐 ,筋脉不通 ,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素问·血气形志篇》又说 :“形数惊恐 ,经络不通……治之以按摩”。《汉书艺文志》载 :“黄帝时 ,岐伯著按摩经十卷”。可见按摩是推拿的最早名称。2 按 在《素问·异法方宜论》说 :“中央者 ,其地平以湿 ,天地…  相似文献   

9.
征文通知     
《江苏中医药》2009,41(4):67-67
《按摩与导引》、《中医外治》杂志社定于2009年5月15~21日在广州联合主办中医按摩、外治疗法交流大会,会议期间同时举办2009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动伸推拿在脊柱调衡中的作  相似文献   

10.
清代余景和著《外证医案汇编》曰:“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下行则为经。”这段经典论述是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论基础,由此化生出了以行气解郁,补益中焦,调和冲任,滋水涵木为代表的多种治疗方法。近年来,按摩工作者在临床详加辨证,总结出了一套治疗该病的按摩手法,其思路源于经典,又与内治法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1.
吴师机《理渝骈文》云:“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则神奇变换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不穷。”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可应用临床各科,方法简便,收效迅捷。现就笔者临床应用本法于急诊方面的治疗概况举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祖仁早年从事田径运动,曾师从柯文英学习按摩技术,后认真钻研祖国医学、气功导引、按摩等。在自学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气功点穴、双足同时按摩法,形成了具有理论指导的行之有效且独具特色的按摩手法。结合气功临床实践,灵活运用,先后撰写了许多具有独特见解的推拿按摩文章。在中医推拿、足底按摩、美容、减肥、伤科治疗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主编了《福建省美容美发、体育场地、幼儿教材》一书,他撰写的“高血压的自我气功推拿”、“近视眼的防治按摩”入选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国推拿全书》。1手法特点 结合呼吸进行气功点穴:其按摩手法,结合祖国传统气  相似文献   

13.
正欢迎订阅中医外治杂志,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刊为双月刊,64页邮发代号:22-126面向家庭面向临床面向基层一本实用性强,发行量大,可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低风险医疗方案的学术期刊《中医外治杂志》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期刊。本刊以"立足临床,突出实用"为特点,汇集全国优秀学术成果,普及兼顾提高,实践理论并重,同时面向全国各地,旁及海外,广纳众言。本刊内容丰富,质量高,容量大,是广大基层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亦是普通家庭的参考用书。中医外治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  相似文献   

14.
自制祛斑霜治疗黄褐斑58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燕平 《四川中医》2002,20(1):67-68
本文报告运用自制“祛斑霜”配合中医按摩法按摩面部外治黄褐斑58例。结果;治愈48.3%,好转44.8%,无效6.9%,总有效率93.1%,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此文对按摩灸疗法的来源、特点与适应证等进行阐述,结合中医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自身特点与不足,进行互动式体验实训教学法。目的是通过实训验证按摩灸疗法作为一项新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创新性与可行性,并总结实训的经验与不足,在为按摩灸技术在中医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艾灸疗法,中医古今亦有之。而藏医的艾灸疗法有其独特之处。公元八世纪由藏医医圣字妥·元丹贡布等编著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其中第四部第二十一章就是专门介绍艾灸疗法的。 藏医将治病的法则高度概括为“食、行、药、械”四个字。“食”是食物疗法;“行”是行止疗法;“药”是药物疗法;“械”是器械疗法。器械疗法包括一些对疾病的外治方法,如针刺、艾灸、药浴、药熏、按摩、放血等。藏医将其概括为“刺、灸、熏、蒸、擦”五法。其中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携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按摩治疗范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按摩治疗范围初探柯长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830001)按摩疗法同其它中医疗法一样,有其一定的治疗范围。在《黄帝内经》中,以“可按”、“按之无益”、“不可按”分别阐述了按摩疗法的适应症,非适应症和禁忌症,初步构画了按摩治疗范围的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健康新概念的传播,中药熏蒸以其特有的方式确有的保健与治疗效果及无损伤的特点正日益成为自然疗法的宠儿。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理渝骄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相似文献   

19.
徐学春治瘰经验集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瘰疬(淋巴结结核)乃中医外科之顽症。徐学春老中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50余年,治瘰经验颇丰。徐师认为瘰疬之病,根在脏腑,并根据瘰疬的临床特征,独创局部诊断之八大要点,并提出治瘰最重外治,而在采用外治法的同时还要兼以内服疗法,内治须重化痰祛瘀。同时,因长期服药.往往伤及正气.故提出扶正抗瘰的食养疗法。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诸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大多不能耐受放、化疗等治疗。李佩文教授将中医外治的方法应用到肿瘤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医外治法的理论散见于中医经典著作之中,直到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的问世使中医外治法更加成熟完善。该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外治法理论体系的建立,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并指出在施外治之法时才可以“补内治之不及”而“与内治并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中药外治的方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现将李佩文教授中医外治肿瘤常见并发症:恶性腹腔积液、放射性皮炎及多汗症的中医外治经验及相关内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