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究NFATc1对肺腺癌NCI-H129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NFATc1发挥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检测NFATc1在三种肺腺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敲减NFATc1的NCI-H1299细胞系。MTT检测NFATc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FATc1对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检测NFATc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NFATc1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FATc1对凋亡、EMT相关蛋白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肺腺癌NCI-H1299细胞系中NFATc1表达水平相对较高。沉默NFATc1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克隆形成(P<0.05)、迁移(P<0.05)和侵袭(P<0.05)能力,抑制细胞周期在G1期(P<0.05),促进细胞凋亡(P<0.05)。Bax、Cleaved 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P<0.05),CDK4、c-Myc、ERK、p-ERK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在人肺腺癌NCI-H1299细胞中抑制NFATc1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765(miR-765)靶向AT丰富结合域蛋白1A(ARID1A)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体外培养结直肠癌SW480细胞并分为对照组、siRNA NC组、miR-765 siRNA组、mimic NC组和miR-765 mimic组。qRT-PCR法检测miR-765、ARID1A mRNA表达,Transwell法检测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ARID1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765与ARID1A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水平显著升高,ARID1A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且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与ARID1A mRNA呈显著负相关(r=-0.768,P<0.001);与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相比,Ⅲ~Ⅳ期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水平显著升高(P<0.01),ARID1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敲减miR-765表达后SW480细胞迁移数、侵袭数、miR-765水平及MMP-9、VEG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ARID1A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765后SW480细胞迁移数、侵袭数、miR-765水平及MMP-9、VEGF蛋白水平显著升高,ARID1A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765靶向调控ARID1A表达。结论 miR-765可能通过靶向抑制ARID1A表达,促进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LACAT1在结直肠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starBase分析TCGA数据库中lncRNA BLACAT1分别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分别检测1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BLACAT1的表达水平;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HT-29、LoVo、HCT116和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FHC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筛选lncRNA BLACAT1高表达细胞系;敲低lncRNA BLACAT1验证对高表达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starBase在线预测与lncRNA BLACAT1靶向作用的基因,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starBase分析lncRNA BLACAT1与作用基因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检测lncRNA BLACAT1作用靶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和结直肠癌患者检测结果均表明癌组织中lncRNA BLACAT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P<0.001);敲低lncRNA BLACAT1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能力(P<0.001);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及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lncRNA BLACAT1与LEMD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778,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LEMD1是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lncRNA BLACAT1上调LEMD1的表达,促进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P<0.001)。结论 lncRNA BLACAT1靶向LEMD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ABL2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BL2在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然后建立稳定低表达ABL2的肺腺癌A549细胞株;通过MTT、细胞迁移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MT、凋亡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癌组织中ABL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在A549细胞系中沉默ABL2后,与对照组相比,48 h后细胞的迁移能力减弱(P<0.001),从第3天开始细胞的生长速度开始明显减缓(P<0.05),15天后形成的平均克隆数也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ABL2后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升高(P<0.001),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P<0.001)、Vimentin(P<0.01)及Snail(P<0.001)表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cl-XL表达下降(P<0.01),BAX表达上调(P<0.00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 P110(P<0.05)、AKT(P<0.01)和p-AKT(P<0.05)蛋白的表达都明显降低。结论 沉默ABL2基因能够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人正常口腔上皮细胞系HOK和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15、SCC-4、Cal-27中CCNB1基因的表达量,将CCNB1 siRNA(si-CCNB1)和阴性对照(si-NC)转染至SCC-15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Control),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CC-15细胞中CCNB1的表达,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沉默CCNB1对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MP-2、MMP-9、PI3K、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CCNB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P<0.05),si-NC组SCC-15细胞中CCN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Contro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i-CCNB1组中CCN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si-NC组和Control组(P<0.05),si-NC组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及MMP-2、MMP-9、PI3K、Akt、p-Akt蛋白表达与Contro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i-CCNB1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及MMP-2、MMP-9、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si-NC组和Control组(P<0.05),两组间Akt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CNB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沉默CCNB1基因能够抑制人口腔鳞癌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 1(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1, PTTG1)过表达促进人结肠癌细胞SW480侵袭和迁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PTTG1及空载pcDNA3.1(+)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G418法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鉴定稳定过表达PTTG1细胞株建立。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结果 (1)成功获得稳定高表达PTTG1的SW480克隆细胞株PTTG1-SW480;(2)过表达PTTG1基因后,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MMP2和MMP9表达升高,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标记分子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过表达PTTG1基因后,SW480细胞中PI3K/AKT信号活化增强,使用LY29400干预后,抑制细胞侵袭、迁移和EMT,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TG1基因过表达可能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诱导SW480细胞EMT发生,发挥促进SW480侵袭和迁移作用;提示PTTG1蛋白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R-34a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R-34a过表达慢病毒、空病毒载体转染SW480细胞,未做处理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内miR-34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病毒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中miR-34a的表达增高,且细胞增殖效率、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P<0.05),miR-34a使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miR-34a可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能影响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miR-34a有望成为干预结肠癌转移和复发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细胞分裂周期7(CDC7)蛋白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探讨CDC7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DC7 mRNA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检测CDC7 mRNA在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脏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C7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检测CDC7蛋白在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脏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CDC7的肝癌HCCLM3和SMMC 7721细胞株。细胞克隆实验和CCK-8法检测CDC7过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CDC7过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CDC7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正常肝细胞相比,肝癌细胞系的CDC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01);CCK-8法、细胞克隆实验说明CDC7过表达会明显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说明CDC7过表达会明显提高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 CDC7蛋白在人肝癌组织高表达,其过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否存在相关性,同时探讨左右半结肠癌中IL-17和EMT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3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L-17和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波形蛋白(Vim)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IL-17、Vim mRNA表达水平升高,E-cad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肠癌中IL-17与EMT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 > 0.05)。结肠癌组织中IL-17 mRNA和EMT标志物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L-17 mRNA表达水平在左半结肠癌中较右半结肠癌高(P < 0.05),而EMT标志物的表达在左右半结肠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7和EMT可能对结肠癌起促进作用,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也与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IL-17 mRNA在左半结肠癌表达高于右半结肠,有望成为结肠癌(尤其是左半结肠癌)监测和治疗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过表达CDX2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增殖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CDX2基因转染入结肠癌HT-29细胞株,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X2基因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Western blot检测CDX2过表达对HT-29细胞内Cyclin D1和NF-κ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经脂质体转染和筛选,建立了稳定过表达CDX2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转染CDX2组与未转染组和空白质粒组相比,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P<0.05),细胞周期中G1/G0期比例增加(P<0.05),而S期比例则减少(P<0.05);与未转染组和空白质粒组比较,转染CDX2基因组HT-29细胞的Cyclin D1和p-NF-κB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CDX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抑制Cyclin D1活性,从而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RUNX1-I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62例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lncRNA RUNX1-IT1的表达。并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HCT-116)和人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系(FHC),qPCR检测细胞系中 lncRNA RUNX1-IT1和 miR-21的表达水平,选择最适细胞系用于后续实验。通过上调或下调SW480细胞中lncRNA RUNX1-IT1和miR-21的表达后,采用qPCR检测lncRNA RUNX1-IT1和miR-21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RUNX1-IT1和miR-21的靶向关系,Transwell实验检测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ncRNA RUNX1-I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而miR-2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且lncRNA RUNX1-IT1与miR-2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5,P=0.031)。与正常结直肠 FHC细胞相比,lncRNA RUNX1-IT1在 3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而miR-21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且SW480细胞最明显,故后续采用SW480细胞系进行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lncRNA RUNX1-IT1靶向调节miR-2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RNA RUNX1-IT1可抑制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抑制 miR-21表达可抑制 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上调 miR-21表达可逆转过表达 lncRNARUNX1-IT1对 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LncRNA RUNX1-IT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lncRNARUNX1-IT1通过靶向miR-21调控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lncRNA CASC2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及Wnt/FZD/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lncRNA CASC2在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及结直肠癌细胞株(DLD-1、HT29、SW620、HCT116、RKO、LOVO、SW480)中的表达情况;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miR-182对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Foxo3a/Wnt/β-catenin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9年7月手术切除的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培养直肠癌细胞株HT29、SW620、HCT-116及正常肠上皮细胞HIEC,检测miR-182的表达量。将SW620细胞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RPMI-1640培养基处理,NC组转染NC模拟物、miR-182组转染miR-182模拟物。采用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采用Transwell检测侵袭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oxo3a/Wnt/β-catenin通路分子的表达。结果 直肠癌组织中miR-182的表达量(2.14±0.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6±0.24)(P<0.05);HT29、SW620、HCT-116细胞中miR-18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IEC(P<0.05),且SW620细胞中miR-182表达增加最显著;miR-182组细胞的增殖活力(0.92±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8)和NC组(0.55±0.07)(P<0.05),侵袭数目(39.49±7.61)明显多于对照组(23.25±5.85)和NC组(21.84±4.77)(P<0.05),迁移数目(44.12±9.29)明显多于对照组(29.39±6.18)和NC组(32.83±6.68)(P<0.05);Foxo3a的表达水平(0.36±0.07)明显低于对照组(0.83±0.15)和NC组(0.86±0.12)(P<0.05);Wnt2的表达水平(0.86±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62±0.09)和NC组(0.58±0.07)(P<0.05);β-catenin的表达水平(0.79±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41±0.07)和NC组(0.45±0.08)(P<0.05)。结论 miR-182能够促进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靶向Foxo3a/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刘琦  郝朗松  何奎  邓洋 《现代肿瘤医学》2022,(12):2135-2141
目的:探讨Akt抑制剂MK-2206在缺氧环境下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根据CCK-8实验结果选择CoCl2和MK-2206的浓度,最后分成空白组、MK-2206组、CoCl2组、MK-2206+CoCl2组;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四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RT-PCR法检测各细胞组中Akt、mTOR、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细胞组中Akt、p-Akt、mTOR、p-mTOR、HIF-1α蛋白表达的差异性情况。结果:CoCl2诱导的缺氧环境可以促进SW480细胞的侵袭、迁移(P<0.05),同时能够促进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但是低浓度范围内的CoCl2对SW480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MK-2206可以在体外的常氧和缺氧环境中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侵袭、迁移能力(P<0.05);MK-2206能在体外的常氧环境下抑制SW480细胞的Akt、mTOR、HIF-1α的mRNA表达(P<0.05),缺氧环境无明显作用;同时MK-2206能够在常氧和缺氧环境中显著降低p-Akt、p-mTOR、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 结论:Akt抑制剂MK-2206可以在体外的常氧和缺氧环境下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但缺氧环境可能会弱化MK-2206对SW480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胶质瘤组织中lncRNA PSMA3-AS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胶质瘤细胞(U251、LN229、T98G和A172)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qRT-PCR实验检测35对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SMA3-AS1表达;结合TCGA数据库分析PSMA3-AS1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U251和T98G胶质瘤细胞系进行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检测;使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侵袭相关蛋白MMP-2/9表达水平。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提示PSMA3-AS1在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结合35对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PSMA3-AS1的表达,提示PSMA3-AS1在胶质瘤中表达明显上调(P<0.05)。同时发现PSMA3-AS1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P=0.007),而PSMA3-AS1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生存期较短(P=0.042)。敲低PSMA3-AS1表达后,胶质瘤细胞内PSMA3-AS1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侵袭相关蛋白(MMP-2/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PSMA3-AS1在胶质瘤中呈高表达状态,具有促癌作用,可能是潜在的胶质瘤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iR-362靶向Six1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宫颈癌患者142例,测定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362的表达水平;同时设Hela癌细胞组、miR-362mimics组、miR-362inhibitor组,测定各组癌细胞活力、癌细胞单克隆形成数目、癌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穿膜孔数以及Hela宫颈癌液miR-362、Six1 mRNA水平。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miR-362 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有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病理学分期越高、TNM分期越高、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越深,miR-362mRNA表达率越低(P<0.05)。miR-362mimics组OD值、存活率水平低于Hela癌细胞组(P<0.05),miR-362inhibitor组OD值、存活率水平高于Hela癌细胞组、miR-362mimics组(P<0.05)。miR-362mimics组克隆形成数目低于Hela癌细胞组(P<0.05),miR-362inhibitor组克隆形成数目高于Hela癌细胞组、miR-362 mimics组(P<0.05)。miR-362mimics组细胞凋亡率高于Hela癌细胞组(P<0.05),miR-362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低于Hela癌细胞组、miR-362mimics组(P<0.05)。miR-362mimics组G1期高于Hela癌细胞组(P<0.05),miR-362inhibitor组G1期低于Hela癌细胞组、miR-362 mimics组(P<0.05)。miR-362 mimics组细胞穿膜数低于Hela癌细胞组(P<0.05),miR-362 inhibitor组穿膜数高于Hela癌细胞组、miR-362mimics组(P<0.05)。miR-362 mimics组miR-362 mRNA表达水平高于Hela癌细胞组(P<0.05),miR-362 inhibitor组miR-362 mRNA表达水平低于Hela癌细胞组、miR-362mimics组(P<0.05)。miR-362 mimics组Six1 mRNA表达水平低于Hela癌细胞组(P<0.05),miR-362inhibitor组Six1 mRNA表达水平高于Hela癌细胞组、miR-362mimics组(P<0.05)。结论 miR-362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肿瘤抑制作用;其机制与miR-362通过负调节Six1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