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发展中医药的特有野生生物资源和战略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至关重要。原位保存和离位保存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迄今为止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位保存方法。本文从超低温保存的原理及优势、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保护剂的使用、化冻方法及药用植物超低温保存现状进行总结综述和展望,提出药用植物超低温保存研究应以遗传稳定性为首要考察指标并逐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众多的药用植物迁地保护机构已经收集和保存了大量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本研究在分析各类保存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和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开发中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具有凭证信息的全国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信息,同时实现不同迁地保护单位独立管理、多途径访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可为各单位合理布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工作,以及各级管理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首座现代化的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内落成并于日前正式运行。它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收集和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最多的专业种质库,标志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框架体系建设完成,对于我国中药种质资源保存、药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药用生物安全将发挥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小惠  刘霞  陈士林  向丽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1):1456-1463
药用植物遗传资源是中药发展的源头,是关乎中医药行业前景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长久以来,人们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大量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丢失,如何充分保护及合理应用药用植物遗传资源迫在眉睫。本文论述了药用植物遗传资源的概念和保存意义,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策略及措施,包括以植株和种子为主体的种质资源,保护形式以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为主的种质资源库(植株库和离体种质库);药材及DNA实体资源以实体库形式保存,分为药材实体库和DNA实体库;基因数据资源包括基因、DNA条形码和基因组,以数据库形式保存。在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品种选育、分子育种及生物合成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通过完善相关保护措施和政策体系充分保护药用植物遗传资源,并通过推进千种药用植物基因组计划,进行充分发掘和利用,让药用植物遗传资源为人类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种质的保存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药用植物种质保存的多种方法:就地保存,迁地保存,种质库保存等等。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积极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园作为中医药教学和科研的实践基地,不仅在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药知识、研究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药用植物资源的发掘、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上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药用植物园的这些功能,多年来我们结合本校的药用植物园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和科研工作,就其在中医药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园作为中医药教学和科研的实践基地,不仅在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药知识、研究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药用植物资源的发掘、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上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药用植物园的这些功能,多年来我们结合本校的药用植物园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和科研工作,就其在中医药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重要性。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组织培养保存法和超低温保存法两种离体保存方法的条件、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离体保存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保存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重要性.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组织培养保存法和超低温保存法两种离体保存方法的条件、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离体保存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保存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分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鉴定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对于确定原植物、确保药效、合理保存利用现有种质、寻找开发新的药用植物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作为新一代的遗传标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的研究中,极大地推动了种质资源鉴定的发展。本文简述了目前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常用的RFLP、RAPD、AFLP等三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玲  王振宇  杨淑达  陆露 《中草药》2021,52(5):1221-123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用于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植物遗传资源,是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准确评价是中药材发挥疗效以及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关键。进化生态学是生态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用于探索物种为适应所处环境的进化机制。近20年来,随着进化生态学的学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物种地理分布区预测、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分析、化学生理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栽培育种等研究手段也相继用于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评价,并为其不断提供新思路。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分子谱系地理分析、景观遗传分析、生态位模型分析、性状关联分析等几种进化生态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案例,并概述了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鉴定、种质多样性评估、资源调查与预测、道地性研究、保护与栽培育种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未来通过结合基因组和大数据时代的前沿技术,以期健全更加完善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为中药物质基础的深度挖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调查陕西省宜川县野生中药资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陕西省宜川县野生中药资源。方法:利用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指导下,结合宜川县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及县域内目前植被分布状态,制定普查方案。通过样线样地调查,对县域内野生药用资源进行普查登记,采集标本、药材和种质资源;通过走访,对传统知识和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对普查结果归纳整理,填报国家采集系统数据库。结果:共完成39个样地调查,195个套方,涉及35科、158个物种,其中重点调查品种44个,一般调查品种74个,特色品种3个。结论:通过这次普查,明确了宜川县域野生中药资源分布情况,为中药材资源开发及医疗保障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资源研究常用生物信息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信息学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在全球取得的巨大进展和成就,为中药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技术和思路,并且极大地推动了中药资源的研究和产业发展。综述中药资源研究常用的生物信息学技术,以期为中药资源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宾县资源普查品种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资料,摸清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的发展以及中药资源保护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查阅文献、样地调查、以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调查模式进行,另外利用相关技术方案中的蕴藏量函数计算大宗药材的蕴藏量。结果:实地调查了36个样地,包括6种代表区域,草丛、草甸、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覆盖整个新宾县,通过实地调查新宾县的野生药用植物536种,隶属100科,菊科最多是76种,其中重点药材52种,特色药材31种,分别对重点和特色药材进行功效分类,发现清热药与解表药居多;又对大宗药材进行了计算,其中五味子,粗茎鳞毛蕨和辽细辛这些重点特色药材蕴藏量较大;发现6种辽宁省新记录,其中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原本产在台湾地区,现在辽宁省新宾被发现;又对本县内药材基地进行调查,包括灵芝、辽细辛、五味子等多个道地药材栽培基地。结论:新宾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通过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全面地摸清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品种和蕴藏量,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栽培产业提供了基础,为推动新宾县中药材经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系统整理分析黑龙江省平原地区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明确黑龙江省平原地区重点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和生态环境,对其中易混品种进行辨析。方法 利用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对黑龙江省平原地区药用植物数据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重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生态环境及分布情况,从外观形态方面对易混淆的药用植物进行辨析。结果 黑龙江省平原地区重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共61种,分布在29科57属,主要分布于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地。结论 黑龙江省平原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重点野生药用植物分布较为集中,为黑龙江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谢腾  王升  马炯  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4):3684-3690
20世纪末生命科学迅猛发展所产生海量生物学数据中亟待挖掘的生命科学规律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中药资源(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尤其是中药植物资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和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开发工具,近年来生物信息学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有了快速的发展,涉及了不同层面的组学,为揭示其中生物学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和强有力的发掘工具,同时加快了中药资源领域的研究和中药产业的发展.文章全面收集汇总了生物信息学在中药资源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并对其在中药资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资源研究提供基础的生物信息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掌握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野生与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样地调查的方式进行外业调查,查阅植物志等书籍准确定名并统计药用植物数量。结果:完成南票区包括草丛、草甸、灌木丛、针叶林、阔叶林5个代表区域的36个样地调查,调查到南票区野生药用植物336种,隶属75科,其中重点药材40种,特色药材20种。区域内新分布药材10种。结论:南票区气候环境干旱,多为耐旱植物,荆条基本覆盖整个区域。对该地区植物资源进行分析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提出建议,对于保护好中药资源,进一步提升南票区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藏药濒危现状及其资源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藏药产业快速发展,对高原药用植物濒危状况的研究不足,保护措施乏力以及高原生态环境固有的脆弱性等因素,造成藏药资源短缺,影响了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根据已有的藏药资源濒危信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是藏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初步摸清青藏高原濒危藏药的家底,使用《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等级划分方法,整理出青藏高原濒危藏药物种名录,分为一级(濒危)11种、二级(稀有)21种和三级(渐危)42种,共74种。其中除《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等国家保护名录收录的,还包括建议增加的青藏高原五省(区)藏区濒危藏药物种。同时结合藏药资源濒危现状,探讨了从定期进行濒危藏药物种的调查、建立濒危藏药的种质资源库、就地保护、人工种植研究和更新观念,合理开发利用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的保护策略,以期为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资源与质量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决定中药材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有效成分是其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药效物质的有无多寡是药材质量的核心要素。药效物质的积累水平与原植物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阐明有效成分生源途径,揭示药材品质物质内涵形成机制,调控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实现药材品质保障与提升。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材品质调控技术体系包括整合分析高通量检测手段所获得的系统生物学多重组学数据,解析有效成分生源合成的遗传机制,从中挖掘和鉴定具品质识别功用的分子标记,将生源途径调控技术应用于中药材优异种质创制、种植过程精准管理和采收分拣质量识别的全程控制,实现有效成分高效合成和/或稳定积累,提升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种业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基础性核心产业之一,具有产业规模小、行业效益较低、公益性强等特殊的行业属性。近10年来,中药材种业在品种选育、标准制定、合规企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初步形成了中药材商品种子,但其产业发展水平仍落后于农作物种业30年以上。目前,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难以为种业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为了加快推进中药材种业创新发展,推动解决其结构分散、市场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参考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模式设立中药材种业发展投资基金,以期发挥政策性基金的优势,重构我国中药材种业金融创新体系,赋能中药材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