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Pinkus及同伴们于一九五六年首次描述表皮汗腺端导管发生的良性瘤并称为汗管端瘤.七年后,Pinkus和Mehoregan共同报告一例恶性汗管端瘤,称为嗜表皮性汗管端瘤,自那时,汗管端导管发生的恶性汗管端瘤已有个案报告.作者报告一例男性,六十五岁,恶性汗  相似文献   

2.
Danielle  Gordon  李井泉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39-2139
.病例简介:患者,女,26岁。因眼睑部位多发光滑、坚硬的皮肤颜色的结节就诊。.可能的诊断:汗管瘤;黄斑瘤;毛发上皮瘤;类肉状瘤病;皮脂腺增生。.诊断:汗管瘤.讨论:眼睑部位出现黄斑瘤提示巨噬细胞吞噬胆固醇后在这一部位沉积。半数病例黄斑瘤合并有高脂血症,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3.
<正>小汗腺汗囊瘤(Eccrine hidrocystoma, EH)又称汗管扩张症(Syringoectasia),是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其中面部小汗腺汗囊瘤Robinson型较为罕见,仅通过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因发病部位较特殊,面部活检不易被接受。目前,较多文献报道了该病的典型组织病理表现及常用治疗手段,关于其皮肤镜特征的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在此展示1例面部小汗腺汗囊瘤Robinson型患者的皮肤镜表现,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女阴汗腺瘤比较少见,汗腺瘤中又分大汗腺瘤和汗管瘤,其中以大汗腺瘤者居多,病理上易误认为高分化腺癌。我科于近十年间收检的女阴汗腺瘤标本4例。现从病理形态特征加以分析,供病理与妇科临床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5.
背景:作者报道一例十分罕见、但具有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的良性神经鞘瘤亚型,先前由G oldblum等命名为成神经细胞瘤样神经鞘瘤。方法:一例26岁女性患者主述6年萎缩性斑片病史。临床表现类似于皮肤松弛。结果:皮肤活检符合成神经细胞瘤样神经鞘瘤,有如下特征性表现:①玫瑰花样结构,②伴发皮肤松弛。结论:因为不论病理特征和肿瘤临床表现都不需与成神经细胞瘤鉴别,作者建议更名为玫瑰花样神经鞘瘤。据作者所知,该案例为首例玫瑰花样神经鞘瘤伴发皮肤松弛的报道。玫瑰花样神经鞘瘤(成神经细胞瘤样)伴发皮肤松弛@Vélez D.$Hospital Univers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荷瘤SD幼鼠成瘤规律及其原因分析。方法:以3~4周龄SD幼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45只根据肿瘤生长情况,又再分成瘤组和非成瘤组)。每2 d观察并且测量各组生长指标,第20天处死动物后,计算各组胸腺、脾脏脏器指数;计算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数量变化;检测各组胸腺、脾脏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145只实验组SD幼鼠有13只成瘤,成瘤率为31.1%。2胸腺脏器指数:成瘤组>对照组(P<0.01),非成瘤组>对照组(P<0.01),成瘤组与非成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脾脏脏器指数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非成瘤组中CD3~+、CD8~+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成瘤组(P<0.01),非成瘤组与对照组、成瘤组与对照组中CD3~+、CD8~+细胞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在3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4胸腺组织中PCNA、Caspase-3蛋白表达:成瘤组及非成瘤组胸腺PC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Caspase-3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中非成瘤组中PCNA较成瘤组明显增加(P<0.05),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在脾脏内PCNA、Caspase-3蛋白在各组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SD幼鼠接种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后,其生长规律出现潜伏期、快速生长期、平台期、消退期的变化;2成瘤率及成瘤规律与幼鼠免疫器官反应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皮肤混合瘤又名汁腺混合瘤及软骨样汗管瘤 ,是一种汗腺的良性肿瘤 ,发生于上唇部很少。我院口腔科 1例于2 0 0 4年 3月诊为上唇色素痣 ,术后病理诊断为皮肤混合瘤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6 3岁 ,主诉上唇无痛性肿块 30余年。检查 :上唇左侧可见一 0 8cm× 1 0cm  相似文献   

8.
汗管瘤为良性痣样瘤 ,无妨健康 ,但影响美观。我院应用电离子治疗机治疗汗管瘤 35例 ,治愈率为91 4%。该机易控制治疗深度及范围 ,副作用小 ,优于CO2 2激光和液氮冷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喉鳞癌(Hep-2)裸鼠移植模型,比较两种建模方法成瘤效果。方法:将裸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两组分别于皮下接种人喉鳞癌细胞悬液和改良法皮下接种瘤块建立动物模型,观察接种成瘤率、肿块大小、生长速度;免疫组化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表达。结果:接种3d后,改良瘤块接种法组裸鼠可见皮下隆起瘤体,接种1周后,皮下接种瘤细胞法和改良瘤块接种法成瘤率分别为75%、87.5%,比较第1周瘤体体积,P<0.05,但成瘤后肿瘤生长方面无明显的差别(比较第3周瘤体体积,P>0.05),两种方法成瘤后的瘤块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相同。结论:采用改良瘤块接种法成瘤率高,生长速度快,且裸鼠皮下肿瘤较好的继承了人喉鳞癌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特点,该法能较好建立了人喉鳞癌裸鼠移植模型,为后续以端粒酶为靶点的体内抗肿瘤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谢晓莉  张骊  张静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3):202-202,204
汗管瘤是末端汗管分化的一种汗腺瘤,多累及青年女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常对称发生于眼睑周围,亦可见于前额、两颊、颈部、腹部和外阴。汗管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不予以治疗。但由于其对患者的面容及心理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而就医的人数逐渐增多。本科采用饵YAG激光治疗汗管瘤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卵巢癌不易发生脑转移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琴  郑艺  雷开键  贾钰铭 《重庆医学》2016,(33):4619-4621
目的 分析卵巢癌明显脑转移少见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肺腺癌A549细胞株和卵巢癌Skov3细胞株分别通过尾静脉、腹腔、颈总动脉、颅内途径注入雌性裸鼠体内(每个途径16只裸鼠):4~6周后处死裸鼠,取其脑、肺、肾、脾脏、肝脏、输卵管、卵巢及腹腔肿瘤包块,进行HE染色,分析脑内成瘤情况.结果 尾静脉注射途径Skov3细胞株组无脑转移,A549细胞株组有2例脑转移;腹腔注射途径Skov3细胞株组无脑转移,A549细胞株组有2例脑转移;颈总动脉注射途径Skov3细胞株组未发现脑内成瘤,A549细胞株组8例脑内成瘤.以上3种颅外注射途径,Skov3细胞株与A549细胞株在颅内成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直接颅内注入途径Skov3细胞株组14例脑内成瘤,A549细胞株组10例脑内成瘤,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脑屏障可能在阻止卵巢癌脑转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CTR在18例骨转移瘤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CTR与骨转移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骨转移瘤患者18例,根据X线表现成骨表现组4例与溶骨表现组1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TR表达,并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18例骨转移瘤患者中,CTR阳性表达15例,阳性率为83.0%;10例正常骨组织中,CTR阳性表达3例,阳性率为30.0%,二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成骨表现组6例,CTR阳性表达3例,阳性率为50.0%;溶骨表现组19例,CTR阳性表达18例,阳性率为92.8%,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R在骨转移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骨组织,而且在溶骨型骨转移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成骨型骨转移瘤。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治疗汗管瘤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山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1):1052-1052
汗管瘤为良性痣样瘤,无妨健康,但影响美观,我院应用电离子治疗机治疗汗管瘤35例,治愈率为91.4%。该机易控制治疗深度及范围,副作用小,优于CO22激光和液氮冷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电离子治疗仪在医疗美容中的应用范围.方法 高频电离子治疗仪对我科2100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寻常疣1000例,扁平疣200例,色素痣500例,汗管瘤100例,睑黄瘤200例,脂溢性角化疣100例.结果 色素痣、汗管瘤、睑黄瘤、脂溢性角化、寻常疣、扁平疣绝大部分患者均可一次治愈,且愈后无瘢痕.部分病损需两次治疗才可达到治疗效果.结论 采用高频电离子治疗与美容有关的常见皮肤疾病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双侧T2~T4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效果。方法:应用两孔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治疗手汗症。结果:15例手汗症均治愈,随访2周~12个月,术后2周内出现胸背部疼痛2例,口服布洛芬可缓解;1例出现胸背部代偿性出汗,基本可以忍受。所有患者对手术结果均表示满意。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创伤小,手术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瘤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收集细胞并制备细胞悬液。每只裸鼠于股外侧皮下注射GBC-SD细胞悬液0.2ml(约2×106个细胞),共30只。观察GBC-SD细胞系成瘤率、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及对裸鼠机体状况的影响。解剖观察瘤体情况并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裸鼠成瘤率为100%,GBC-SD细胞系对高周龄裸鼠亦有致瘤性,成瘤时间为1周左右。裸鼠于注射瘤细胞后约8周出现恶液质,晚期恶液质明显并衰竭死亡。荷瘤生存期平均为20周。结论:GBC-SD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瘤模型成瘤率高,GBC-SD细胞系对高周龄裸鼠亦有致瘤性。肿瘤生长速度稳定,易于观察,可作为胆囊癌治疗等研究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门诊皮肤汗腺良恶性肿瘤进行临床与病理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门诊2014.1-2016.12组织病理明确诊断为皮肤汗腺良恶性肿瘤,记录年龄、性别、活检部位、临床诊断及病理诊断,分析、统计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本组皮肤汗腺肿瘤中:男性18例,女性50例,男女比率为1:2.78。②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四种皮肤汗腺肿瘤临床误诊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汗管瘤临床最常见,很少误诊;②除汗管瘤、小汗腺汗孔瘤临床上相对常见以外,大部分皮肤汗腺肿瘤较少见,但皮肤科医生应加强对该肿瘤的学习,掌握这些肿瘤的皮疹特点及好发部位,清楚其组织来源,从而给予相对准确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74~1987年收住院病人资料齐全有40例。本组病例均经临床,X线、手术及病检所证实,共有8种骨肿瘤:骨软骨瘤19例,内生软骨瘤2例,良性骨膜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1~2级骨巨细胞瘤2例,成骨肉瘤5例,脊索瘤1  相似文献   

19.
魏娜 《西部医学》2015,46(1):28
<正>无汗症指皮肤表面局限性或全身性无汗或少汗[1]。无汗可见于全身,亦可见于局部皮肤,常伴有皮肤干燥、烦热、肢体酸楚、浮肿等症状。既可为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也可独立成病,甚者引发它病。笔者跟随翟晓翔主任诊病过程中,见翟主任治疗无汗症辨证机巧,思维缜密,疗效显著,现选取3则以飨读者。[例1]患者秦某,男,28岁,于2014年8月5日初诊。患者因1个月前干完农活下河洗澡,冷水  相似文献   

20.
小汗腺汗囊瘤(eccfine hidrocystoma)为一种来源于小汗腺的皮肤附属器良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 目前,根据其皮疹数目多少及形态特点,临床分为两型,即Robinson型和Smith Chemosky型,前者皮损小而多发,后者皮损大而单发.现报道1例多发型小汗腺汗囊瘤,即Robinson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