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VP治疗21例37个椎体病变,其中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14例、转移瘤6例、血管瘤1例,胸椎病变17个、腰椎病变20个。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或经皮经椎体后外侧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静脉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10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8例31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85.7%(18/21),按椎体数成功率为83.8%(31/37)。术后疼痛10例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2例轻微缓解(MR),1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4.4%(17/18);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有3例出现短暂的神经受累症状,经治疗后好转;余并发症症状轻微,无需处理。结论:PVP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椎体良恶性病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或微创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microtrauma discectomy.MTD)结合应用一种硬性椎间盘手术专用器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ED或MTD结合自行研制的硬性椎间盘手术专用器械治疗各型硬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87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10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323例,共812例,切除椎间盘806个;其中采用MED325例(40%),采用MTD487例(60%)。结果688例经时间6.28(平均21.3mo随访),按照Nakai评价标准,疗效为优592例(86%)、良83例(12%)、可13例(2%)、差0例,优良率为98%。无一例发生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MED和MTD作为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结合自制专用配套手术器械,灵活应用手术技巧等可拓宽其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与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按照资料方法将320例患者分为MED组和APLD组,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临床疗效。结果MED组和APL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和APLD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63%和90.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7,P〉0.05)。两组各有1例发生椎间盘炎,对症治疗后康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均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病、发生神经根损伤、术中大出血病例。结论MED和APLD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疗效并没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务必要根据患者手术指证,选择合适的方法,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镜与开放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开放式手术(O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OLD,并随访6-18个月。结果:按Nakai分级。MED组:优74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为95.40%;OLD组:优64例,良18例,可11例,优良率为88.17%。经χ^2检验,两组优良率及腿痛相关不显著(P>0.05);但术后两组腰痛相差非常显著(P<0.01),腰部前屈程度相关显著(P<0.05),恢复工作时间(<12周)相差显著(P<0.05)。结论:MED可显著减少术后腰痛及腰部僵硬,较早恢复工作,效果满意,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手术方法。但并不是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采用MED,某些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仍需采用开放式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在相同时间段内,两组病例采用统一的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手术由专人操作。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对2种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术后开放手术组的优良率为85%,MED组的优良率为90%。结论MED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其手术技能基本同传统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作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MED)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共39个间隙,全部采用MED系统治疗。结果优良率77.4%。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手术安全挫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赵清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2):1183-1184
2005年2~4月,我科应用微创技术中的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椎管扩大(MED)、经皮椎间盘切吸(APID)术,对23例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施行了MED、APLD术,效果均满意。术后恢复快、创伤小、不破坏椎体的骨性结构、最大限度的保护劳动力、充分体现了微创技术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微创技术(椎间盘超市)可为不同类型椎间盘患者提供个体化(适应证不同)选择,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康复,重返工作岗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并与接受传统手术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访182例,优良率91.7%,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临床效果略好,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MED治疗损伤小、恢复快,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22例自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APLD术后疗效。方法:采用ITR-Ⅳ自动旋切式椎间盘摘除器对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APLD术。结果:122例病人优良率100%。结论:适应症选择恰当APLD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大小和短期疗效的差别.方法:2003-01/2006—12,临床诊断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8例,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腰椎间盘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和观察.术后随访4mo~4a(平均21mo),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制定的临床随访结果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MED和开放手术相比,手术切k7小、术中出血少、对神经根刺激小,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轻、腰部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期随访结果显示MED组优良率为92.1%,开放手术组优良率为94.4%.MED和开放手术相比,两者之间短期疗效没有明显差别.结论:ME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和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就短期疗效而言,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2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基本护理、心理护理和俯卧位训练,手术后给予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并进行康复锻炼指导等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出院时均恢复行走,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均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手术前后的整体身心护理保障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顺利进行,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15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经皮经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6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15个椎体手术均取得成功,未出现神经损害、骨水泥外渗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痛症状均在术后基本缓解,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用自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APLD)对54例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4%,且无并发症。在L_5-S_1椎间盘,采用髂骨钻孔法,使穿刺、切吸均能顺利进行,穿刺成功率达100%,扩大了该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老年患者的57个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在双C臂X光机透视下,经皮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并对止痛效果和椎体恢复高度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好转,24 h后可离床活动,术后X线片确认压缩性骨折基本复位。随访1-15个月,腰背痛无复发,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操作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杨帆  范海泉  黄海讯  江洋 《四川医学》2013,(8):1120-112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77例94个椎体病变。70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74例90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6.1%,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5.7%。术后疼痛51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6例轻微缓解(MR),3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0.9%;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 PV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MED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和JOA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绝经后女性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庆市巫溪县中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2例绝经后女性T12、L1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分为PKP组和PVP组。比较两组患者单个椎体应用骨水泥量,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围术期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体重指数,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T12、L1后凸Cobb角,围术期及末次随访的骨密度值。结果两组单个椎体应用骨水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P〈0.05);两组抗骨质疏松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2,P〉0.05);PKP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T12、L1后凸Cobb角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股骨颈及下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绝经后女性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月行PVP手术的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观察PVP疗效的对象,观察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及椎体高度恢复率的变化。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部位术后前壁、中间椎体压缩率较术前明显降低,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高于后壁(P<0.05),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型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多年,二者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均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PVP和PKP都明显的改善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的顽固性腰背痛的症状和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PVP/PKP手术及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