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周善慧  徐雨  余振锋  柯星  范一雷 《药学学报》2022,(12):3653-3659
为研究新型合成大麻素3,3-二甲基-2-[1-(4-氰基丁基)吲唑-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4CN-MDMB-BUTINACA)的体外代谢产物,本研究通过体外人肝微粒体孵育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Q exactive质谱检测合成大麻素原形药及其代谢产物。肝微粒体实验发现4CN-MDMB-BUTINACA通过羟基化、酯水解、酯水解加羟基化、戊烷氧化为戊酸反应代谢物和酯水解加戊烷氧化为戊酸反应代谢物等代谢途径共产生7种代谢产物。本研究解析了合成大麻素体外代谢途径及其代谢产物,其中羟基化反应代谢产物(M1-a)、酯水解反应代谢产物(M2)以及戊烷氧化为戊酸反应代谢物(M4)为潜在的代谢标志物。研究结果为合成大麻素4CN-MDMB-BUTINACA的司法鉴定和吸食认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多样,数量众多,我国整类管制后将有效遏制该类物质的制贩滥用,但仍存在识别难等问题。本文对流行于毒品市场和文献报道的合成大麻素类物质进行了归纳,在分析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化学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创新性地提出了系统缩写名称和系列名称识别法,为识别合成大麻素类毒品提供了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美沙酮维持门诊治疗患者739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五合一尿检试剂板检测尿样,并依托维持治疗管理系统获取患者的艾滋病、丙肝和梅毒检测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同居方式、新型毒品知晓情况、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尿检吗啡阳性、尿检大麻阳性和HCV检测阳性与新型毒品滥用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居住方式(OR=2.9)、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OR=2.1)及尿检大麻阳性(OR=1.8)均会增加新型毒品滥用的概率。结论:居住方式、共用针具吸食海洛因及吸食大麻会增加新型毒品滥用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在地域分布上,我国大麻滥用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新疆地区高发,但大麻滥用正在向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伴随大麻种植、制造、运输、贩卖更加灵活、隐蔽,大麻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本文搜集CNKI、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和网页中关于我国大麻滥用的资料,并作简单综述。迄今为止,搜索CNKI和维普发现,关于我国大麻滥用的报道几乎都局限于新疆[1-2],尚未见全国范围内大麻滥用的报道。大麻分布广、生长快、易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澳门地区青少年吸食大麻的影响因素,分析家庭监督、吸食大麻朋辈群体、危险生活方式以及大麻的接受程度对澳门青少年吸食大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截面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整群抽样法,共抽取澳门中小学及大专共50所院校参与调查,共收集10 079份有效问卷,分析澳门地区青少年吸食大麻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家庭监督显著减少了与吸食大麻朋友的交往(β=-0.04,P<0.05)和危险生活方式(β=-0.17,P<0.05),与吸食大麻朋友的交往和危险生活方式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大麻吸食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对大麻接受的程度而间接增加大麻的吸食风险。结论:家庭监督可以有效抑制青少年与吸食大麻朋辈群体的交往,并减少危险性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青少年对大麻的接受程度和吸食大麻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大麻素样物质的可能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大麻素样物质是大麻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 ,在脑内有其特定的合成、转运、代谢途径 ,在生理状态下可调节某些神经递质如谷氨酸、GABA等的释放。因此对其作用机制的阐明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大麻成瘾的机制 ,还有助于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香料类毒品,现主要指合成大麻(Syntheticcannabis)产品,是一种以不同香料和药草,混合不同化学物质制成不同口味品种的低成本化学合成毒品,以商品名"K2"或"Spice"著称,另有Genie(精灵)、Zohai(佐海)、迷幻鼠尾草等多种名称。使用者只要卷成香烟或以烟斗吸食,效果与大麻一样。尽  相似文献   

8.
<正>近20年全球毒品问题日益严重,联合国禁毒和犯罪预防署(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rug Control and Crime Prevention,UNODCC)公布,2005年-2006年全球至少有2.33亿人滥用过各种违禁药品(毒品),占全世界15岁-64岁人口总数的5.6%。滥用最严重的毒品依次是大麻(cannabis)、苯丙胺类兴奋剂(ATS)、阿片类(opiates)、可卡因(cocaine)[1]。其中81.5%使用大麻、17%使用苯丙胺、7.5%使用阿片类、7%使用可卡因。大麻被习惯称为"软性毒品",其余三类被称为"硬性毒品"。全球大麻滥用者的地区分布显示,按滥用人数顺序排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麻是全球年销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类成瘾性物质。然而由于大麻具有止痛、抗惊厥、抗炎等药理作用,一些国家将大麻列为合法的医用产品。近年来,由于部分国家通过大麻合法化政策,大麻的医用价值与使用风险引发了广泛关注。从大麻植物中可以提取出百余种大麻素,其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δ-9-四氢大麻酚(δ-9-Tetrahydrocannabinol,THC)和大麻二酚(Cannabidiol, CBD)。大麻的医疗作用主要与THC、CBD和其他大麻素化合物的作用有关。但是THC具有较强的精神活性,在使用时会带来滥用、成瘾等诸多风险,因此应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临床应用。目前研究显示,CBD无成瘾性,且耐受性良好,具有一定医用价值。本文主要从大麻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使用风险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评估大麻使用的利弊以及修订、制订大麻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麻(Cannabia Sativa L)系桑科一年生草木♀♂异株植物。新疆的喀什、和田和阿克苏等地区利用♀株上端的花序,嫩叶及其分泌物(树脂),经过搓揉、过筛和挤压做成供吸食用的麻烟。大麻原植物和麻烟中的植化成分十分复杂.仅大麻酚类化合物就有60余种。但其中四氢大麻酚(△^9-THC)是主要的精神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问题十分严峻,滥用毒品种类的多样化趋势日益突出。除了传统的海洛因滥用,冰毒、氯胺酮、摇头丸及大麻的滥用人数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大麻滥用者5例个案的深度访谈,对云南边疆地区大麻滥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麻素是大麻植物中特有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及纺织品等行业。但是,大麻含有致幻类物质Δ9-四氢大麻酚,这使得大麻的应用受到法律的约束。因此,建立便捷、高效、环保、价廉的分析方法对保证大麻原料及大麻素类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大麻素较差的稳定性及其在不同基质中产生的基质效应,使分析工作异常复杂。目前关于大麻素的质量控制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分析方法复杂多样。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介绍了大麻素的分类,阐述了大麻植株、生物样品、食品、化妆品和纺织品中大麻素的分析方法,展望了大麻素分析方法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大麻的进一步开发及合理化应用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3.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因其对大脑的神经保护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视作是神经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靶点。内源性大麻素及其配体,以及参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调控和代谢的蛋白可作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潜在对象。2种内源性大麻素水解酶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和单酰甘油脂肪酶(MAGL)的抑制剂可通过维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调节机制的稳定,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对抑郁/焦虑产生作用。也有报告显示,其可在减少的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抑制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等AD/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由于FAAH和MAGL抑制剂是减少其水解而间接增加内源性大麻素水平,因此比直接补充外源性大麻素引起的副作用更少。本研究在大麻素的物质基础上总结了大麻素的发展概况,包括3个来源:植物类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合成类大麻类。并介绍了ECS及其参与的相关神经系统疾病。最终落脚于2种内源性大麻素水解酶抑制剂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抑郁/焦虑和AD/PD。我们希望完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抗神经精神性疾病的机制网络,为相关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90年代 ,大麻素受体的发现促进了内源性大麻素的生理学及药效学研究。内源性大麻素与大麻的原始提取成分四氢大麻酚相似 ,均可影响机体的精神状况。最近 ,德国和意大利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内源性大麻素与记忆之间的生理性联系。研究人员首先电击实验小鼠足部 ,并与某种声音建立条件反射。受电击小鼠听到这种声音后即表现出恐惧 ,而只听到声音未进行电击的野生型小鼠对此声音则无恐惧感。但是 ,基因敲除的小鼠大麻素受体 1 (CB1 )缺如及使用了CB1拮抗剂SR1 4 1 71 6A的野生型小鼠 ,对声音刺激后所产生的恐惧反应仅出现了轻微下调…  相似文献   

15.
<正> 大麻是世界上滥用最广泛的麻醉品。其对人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危害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也引起药理学家的密切关注。在对大麻的药理效应进行大量研究的同时,相应地研究了其依赖性、耐受性和毒性。本文介绍有关大麻依赖特征、耐受性和毒性的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大麻的生物学效应(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麻既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滥用的物质 ,又是一种具有潜在医用价值的药物。国外对大麻的化学、药理学进行不间断的研究 ,对大麻的生物学特征有很深的认识 ,而国内有关研究极少 ,报道的资料也很少。为使关心本领域的读者更多地了解大麻 ,本文将分两讲介绍“大麻的生物学效应”。大麻 (cannabis)是来自CannabisstivaL的雌株植物的 60多种大麻酚物质 (cannabinoid typesubstance)的通用名。动物和人体实验室研究证实 ,大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左旋 △9 四氢大麻酚 ((- ) tetra hyd…  相似文献   

17.
大麻是国际管制的麻醉药品,因其价廉且摄取方便而长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近年来,作为大麻的替代品,各种新型合成大麻素以"香料"的形式不断涌现并被非法使用。摄入大麻类物质后,使用者的短期记忆、感觉敏感性以及运动神经协调性等都会受到损伤,因此,生物检材中大麻类物质的检测及结果评判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围绕大麻及合成大麻素等大麻类物质的药理毒理特点、体内代谢、原体及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刘晓敏 《中国药事》2024,38(4):388-392
目的:大麻二酚是大麻植物中存在的一种大麻素类物质。欧美国家已经批准其用于癫痫的治疗。 在我国,大麻二酚作为四氢大麻酚的同分异构体,按照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监管,尚未有此类药品上市。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麻二酚类药物研发、生产、上市过程中存在的监管问题,提出可行性监管途径, 促进此类药品在国内的研发和应用。方法:通过梳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关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验研究管理规定的通知》,以及云南、黑龙江两省的地方规定,结合大麻二酚成瘾性和医疗价值,探讨工业大麻种植、大麻二酚类药物实验研究立项和生产中存在的监管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与结论:大麻二酚类药物不具有成瘾性,在神经精神疾病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监管法规对大麻二酚类药物实验研究立项存在一定的限制。工业大麻种植监管存在一定的空白。建议在借鉴国内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平衡好药品的可及性和滥用风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大麻二酚类药物的发展, 促进其在国内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助力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大麻是全世界被滥用最多的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人数快速增长。本文系统回顾了大麻的种植历史;重点介绍了大麻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四氢大麻酚的成瘾潜力以及大麻成瘾、中毒和戒断的临床诊断标准;总结了内源性大麻和大麻受体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如镇痛、抗惊厥和抗恶心作用,并系统介绍了大麻在多发性硬化症、青光眼和恶性神经胶质瘤等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总之,对于大麻的成瘾性和危害性值得高度关注,以利于减少大麻危害;同时有必要深入探索和发掘大麻的潜在药物价值,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王强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2):1647-1649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慢性间歇性低氧可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紊乱,可表现为性欲减退及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女性不孕等。研究发现48%的男性OSA患者患有ED[1,2]。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性激素和细胞因子共同构成内源性大麻素-激素-细胞因子序列,精确调控人类的生育过程。本研究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OSA患者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