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黄平 《微创医学》2003,22(5):633-634
目的探讨病人的心理因素对臂从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对746例臂丛神经阻滞进行回顾性对比,分别对肌间沟进路、锁骨上进路、腋进路进行力月西干预前后的疼痛对比.结果三种进路的臂丛神经阻滞在力月西干预前后的疼痛相关性非常明显,或干预前后的疼痛无明显差别.结论病人的心理精神因素在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对阻滞效果的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解剖定位麻醉,超声引导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心率等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完成麻醉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结果超声引导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率等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 0.05;干预后超声引导组心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完成麻醉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解  周登文  吕建瑞 《右江医学》2006,34(3):282-283
目的探讨低浓度利布芬液在双上肢创伤病人麻醉中的效果。方法20例双上肢创伤病人在低浓度利布芬液下行双侧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疗效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利布芬液双侧臂丛神经阻滞其疗效可满足手术要求,麻醉前后无明显呼吸、循环抑制(P>0.05),无局麻药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低浓度利布芬液在双上肢创伤病人麻醉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周围神经阻滞。除了手术应用以外,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领域也应用广泛,如对重度肩周炎、涉及肩臂部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幻肢痛预防和肩臂部癌痛等均有较佳效果。近年来,臂丛神经阻滞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如高分辨率超声的应用。本文对臂丛神经阻滞在阻滞技术和疼痛治疗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及其它相关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单一臂丛麻醉或颈丛麻醉均不能完全阻滞锁骨区域的神经,在手术过程中会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疼痛。为此,笔者将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取得较好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上肢静脉局部麻醉对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154例前臂或手部手术病人,均采用传统肌沟臂丛神经阻滞,注入1%利多卡因+0.25%布丝卡因混合液20ml,对注工后20min手术区域仍有疼痛的病人,行静脉内局部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肌间沟臂合液20ml,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阻滞成功率达81.8%,正中神经、尺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55.8%、53.2%和45.4%,阻滞不全需用静脉局部麻醉57例,占总例数的37%,用静脉局部麻醉后麻醉完善51例,结论: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失败率较高,静局部麻醉可显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锁骨骨折的病人,常以神经阻滞或全麻完成手术,但单一的臂丛阻滞或颈丛阻滞,其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常需复合镇痛镇静药才能成手术。我科近年来对该类病人的麻醉进行了一些探索,把颈丛阻滞和臂丛阻滞联合应用于该类手术的麻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笔者通过对2000年以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总结其优缺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利布合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需上肢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应用罗哌卡因,B组应用利布合剂,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结果A组在镇痛完全的基础上绝大部分病人上肢仍能活动。讨论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病人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改进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2%利多卡因+0.3%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U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结论 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断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 h、8 h、12 h、24h、36 h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36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能起到一定镇痛作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焦虑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中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有焦虑情绪并经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总分〉50分的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D组,n=30)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n=30)。D组患者麻醉前右美托咪定总量为1μg/kg持续15min静脉泵注后进行麻醉操作。M组患者麻醉操作前15min常规咪达唑仑0.04mg/kg静注。两组患者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记录并分析入室后(T0)、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时(T1)、手术切皮开始前(T2)Ramsay镇静评分、MAP、HR、SPO2、患者的疼痛刺激反应、谵妄人数及低氧血症需呼吸支持率。结果两组患者T1和T2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R(P〈0.05);D组患者T1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M组(P〈0.05)。两组患者T2时点MAP、HR均分别低于R时点(P〈0.05),D组T1时点的MAP、HR值低于其T0时点值P〈0.05。D组患者观察过程中疼痛刺激体动反应、谵妄及低氧血症需呼吸支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组。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焦虑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中可以明显抑制患者的焦虑情绪且无明显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量效关系。 方法 选取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松解术患者100例,年龄43~71岁,病程2个月~5年。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n=20):R1组~R5组。超声引导确定肌间沟臂丛神经根位置,分别注射罗哌卡因0.10%(R1组)、0.15%(R2组)、0.20%(R3组)、0.25%(R4组)、0.30%(R5组)、甲钴胺注射液0.5 mg、复方倍他米松1 ml和0.9%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共10 ml,注药后观察5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疗效评价,痛觉消失时间超过10 min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阳性反应。采用probit概率单位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 5组患者随着罗哌卡因浓度梯度的增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愈+好转)均为100%,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ED50(95%CI)为0.167%(0.153%~0.180%),ED95(95%CI)为0.217%(0.199%~0.251%)。 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其ED50和ED95分别为0.167%和0.2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应用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将行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行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5 min、术中30 min、喉罩拔除后30 min的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疼痛程度,且对心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配合传统的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法,确定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严重的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90例,随机分组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配合传统的肩关节粘连松解术(观察组)治疗和传统温针灸(对照组)治疗,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与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在疼痛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配合传统的粘连松解术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合适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8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参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成三组,每组60例,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Ⅰ组、单纯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为Ⅱ组、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为Ⅲ组,监测三组患者入室时(T0)、手术切皮时(T1)、术中30 min(T2)和术毕(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患者术中MAP、HR均值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阻滞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Ⅰ组(83.33%)和Ⅱ组(80.00%)(P〈0.05)。结论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是对单纯肌间沟或单纯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弥补,其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镇静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静注芬太尼1μg/kg后持续泵注咪唑安定6μg/(kg.min)至患儿达到RamsayⅣ级镇静停止泵注;对照组30例,静注氯胺酮2 mg/kg(稀释后1 min内缓慢静注)。患儿入睡后,观察组、对照组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儿臂丛操作时及术中体动反应、镇静程度,静脉用药前后、操作时及术中HR、RR、SpO2的变化,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呼吸抑制、喉痉挛、气道分泌物、躁动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行臂丛神经阻滞时,观察组出现体动反应1例,对照组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维持有效镇静RamsayⅢ级以上时间明显延长(P<0.05);静脉泵注咪唑安定前后,观察组HR无明显变化(P>0.05),RR、SpO2稍有下降(其中一过性呼吸抑制1例),吸氧后恢复正常;对照组静脉用药前后HR变化明显(P<0.01),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辅助呼吸后恢复,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可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镇静镇痛,并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7.
陈海涛  刘玉  刘绍正  王先锋 《安徽医学》2017,38(12):1533-1536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加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左旋布比卡因+咪达唑仑组(LM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咪达唑仑(50μg/kg),左旋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组(LD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右美托咪定(1μg/kg).评估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LM组和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M组相比,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L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能缩短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时间.相比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李启  郭掬华 《吉林医学》2013,(36):7584-7585
目的:科学阻滞腋路臂丛神经,使之达到完全阻滞,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减少术中辅助用药的应用,克服常规阻滞法的缺点,为手术创造更优的条件。方法:采用腋动脉两侧进针进行阻滞,将药液分注在腋动脉的两侧,注药过程中加压腋鞘远端,注药后立即回收上肢贴于躯干。结果:阻滞侧腋路臂丛神经达到了完全阻滞,阻滞时间平均每例延长1.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麻醉阻滞平面有所上升。结论:腋路臂丛神经两点、两侧阻滞法是腋路臂丛神经科学的阻滞方法,克服了常规阻滞法的缺点,减轻了患者痛苦,为手术创造了更优的条件,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48例冻结肩的患者采用臂丛留管阻滞下手法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表明术后臂丛留管阻滞镇痛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