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红 《微创医学》2003,22(6):926-929
近年来,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都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statins,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绍湘 《医学文选》2003,22(4):561-563
他汀类药物是以英文“Statin”为词尾的一类调脂药物 ,其化学名为“3-羟— 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有关他汀类药物的大量的临床研究 ,如 :4S[1] 、CARE[2 ] 及“LIPID”[3 ]等研究 ,充分显示了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前景 ,现就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1 .1 直接调脂作用  HMG- 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代谢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 ,而他汀类药物作为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药理作用在于竞争性抑制 HMG- COA还原酶的作用 ,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 …  相似文献   

3.
在冠心病 (CHD)防治中 ,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而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更容易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发生。他汀类药物 [3-羟基 - 3-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 Co A )还原酶抑制剂 ]在临床上正得到广泛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对 ACS的预防不仅来自于其降脂作用。而且来自于该药在稳定斑块、改善炎症、降低血小板聚集等方面的非降脂作用。1 降脂作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重要的降脂药物。通过降脂作用 ,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粥样物质的比例 ,并使粥样物中胆固醇脂成分减少 ,胆固醇结晶比例增加 ,使斑块不易破裂。常用 …  相似文献   

4.
<正>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剂,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使血胆固醇水平降低。几个大型的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均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1],提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本身的调脂作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因此,研究新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许多临床和动物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具有非调脂作用,可延缓慢性心力衰竭进展,改善心功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致残率,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红  吴莺莺 《农垦医学》2000,22(1):15-16
他汀类药物通过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斯堪的那维亚(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中证实[1]:辛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患者总死亡率30%。其后,普伐他汀亦被证明能减少致死与非致死性冠脉事件(在伴和不伴冠心病的患者)[2]。德克萨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AFCAPS/TexAPS)[3]针对临床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TC及LDL—C在平均水平,HDL—C在平均水平以下的健康人群,除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外,给…  相似文献   

7.
黄锦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43-1745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减少胆固醇合成、增强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促进血中LDL的清除,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诸如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修复与保护血小板膜、抑制纤维蛋白合成及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临床上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首次发生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匹伐他汀2mg组(n=61)和普伐他汀10mg组(n=59),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检测LDL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并观察治疗后冠心病、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等心血管事件。结果匹伐他汀组比普伐他汀组降低LDL胆固醇水平更加明显,但普伐他汀组比匹伐他汀组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结论匹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患者LDL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而普伐他汀则在降低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和非致死性中风等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刚 《循证医学》2008,8(5):301-305
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是心血管病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中发现,他汀类药物尚有其他的非降脂作用,这种非降脂作用称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是近年心血管领域争论和探索的热点。尽可能地从最新的临床证据中审视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相似文献   

10.
陈英  涂维 《吉林医学》2012,(29):6494
<正>他汀类药物(Statins)系3-羧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里程碑药物,其多向性效应也为本类药物在其他临床领域开拓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他汀治疗可诱发包括良性肌痛、更为严重的肌炎以及罕见的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症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  沈洁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4):176-178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methyl-3-methy lglutaryl coe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自1987年上市以来,几项大型随机试验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减少心血管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中风等事件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他汀类药物最为严重的常见副作用是肝脏损害和肌病,其他表现包括胃肠不适、头痛、睡眠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等。在他汀类药物广泛使用及2001年西伐他汀因横纹肌溶解副作用停止销售后,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他汀类相关性肌病中的横纹肌溶解症,对生命影响最为严重。本文主要对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的发病率、发病机制、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耀辉  杨成明 《医学综述》2003,9(9):567-568
他汀类药物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通过竞争性抑制HMG CoA还原酶 ,阻断HMG CoA还原成 3 甲基 3、5 二羟戊酸 ,导致胆固醇生成减少。而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减少 ,又可刺激细胞表面LDL受体合成增加 ,从而促进LDL、VLDL通过受体途径代谢降低血清LDL含量。甲羟戊酸 (mevalonate ,MVA)和胆固醇都是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增殖的物质基础 ,许多实验表明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在参与抑制VSMC的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仅就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多种机制打破VSMC增殖与凋亡的平衡 ,从而抑制VSM…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产生和血栓形成改善非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症状,有降低血压、抗炎、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以前多项试验表明将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降低至目前推荐水平以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有益。本研究中前瞻性评估了将稳定型冠心病(CH D)患者的LDL降至1000m g/L(2.6m m ol/L)水平以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临床诊断CH D且LDL低于1300m g/L(3.4m m ol/L)的共1000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双盲治疗,分别接受阿托伐他汀10m g/d或80m g/d治疗。中位随访期为4.9年。主要终点是首次发生以下任何心血管事件:因CH D死亡、非致死性非操作相关的心肌梗死、心脏停搏后复苏、致死或非致死性卒中。结果:治疗期间,80m g阿托伐他汀治…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的肾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酞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并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合成,发挥降脂作用。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不仅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葛长江等报道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减轻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及抑制左心室心肌细胞肥大等影响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statin drugs)是一种新型羟甲戊二酰辅酶A(hydroxy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作用,能有效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终点.在现代4大类降脂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冠心病的防治中,降脂药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可供选用的降脂药物种类很多,归纳起来有6 大类。 1 他汀类这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的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由于这类药物的  相似文献   

18.
费城讯—NSAIDs(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和Statins (他汀类)联合使用可协同地降低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在两项较大规模“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对心脏病作用研究”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结肠癌发病率的降低。但三分之一的试验不能证实任何对结肠癌有益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主要通过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阻止该酶催化甲羟戊酸形成,从而干扰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他汀类药物高效、安全,为降脂药物中的首选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发现他汀类药物有很多非降脂的作用。综述他汀类药物抗骨质疏松、心血管保护、抗肿瘤及预防痴呆等非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降血脂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并非完全由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引起,这类药物还具有非降脂相关的肾保护作用,抑制炎症过程是直接肾脏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肾脏疾病中的抗炎作用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