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2010年9月-2012年11月诊治的200例中重度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显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急性乙醇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64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照组应用能量合剂(每支含胰岛素4u,ATP 20mg,辅酶A100u),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是社区医疗机构救治急性乙醇中毒安全,疗效显著之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抢救急性乙醇中毒昏睡期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9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用药2 h内全部苏醒,对照组2 h内仅有7例苏醒.结论: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昏睡期简单易行,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纳洛酮在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将在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对我科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的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48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在给与催吐、利尿等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纳洛酮的快速静脉注射以及葡萄糖加纳洛酮的缓慢静点;对于对照组则只给与常规性的基础治疗。最后观察并记录下病人的呼吸、血压等临床症状以及清醒时间等治疗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临床的症状好转情况、治疗效果、抢救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在急性乙醇中毒急诊的急救中取得很好的疗效,是治疗和抢救乙醇中毒病患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醒脑静与纳洛酮联用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治疗的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纳洛酮治疗,监测并记录呼吸、体温恢复时间、收缩压、清醒时间,治疗1、4、8h后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1)治疗组在呼吸恢复时间、收缩压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清醒时间等各个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P<0.05。(2)SPO2、PaO2、氧合指数及PaCO2各监测指标的变化,SPO2在治疗1、2h时,治疗组相对于观察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PaO2、氧合指数、PaCO2治疗2h时,治疗组相对于观察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抢救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可有效缓解患者中毒症状,明显缩短清醒时间,改善机体氧合能力,疗效比单用纳洛酮确切,起效迅速,可以在临床急性乙醇中毒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患者(观察组)72例,单用纳洛酮治疗患者(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6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4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收缩压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56.74±10.42)、(152.71±45.39)、(22.81±3.44)、(74.56±13.47 )min,对照组分别为(80.72±11.38)、(319.80±60.28)、( 50.32±6.71)、(95.36±15.5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4h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1、4 h SpO2、PaCO2 及治疗后4h氧合指数、PaO2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可有效缓解患者中毒症状,明显缩短清醒时间,改善机体氧合能力,疗效好于单用纳洛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的ACO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苏醒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COP症状,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迟发性脑病4例,对照组发生迟发性脑病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邓登  柯锋 《职业与健康》2006,22(11):827-828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效果。方法采用纳洛酮疗法和常规疗法各对12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大部分病人在1 h左右清醒,活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能有效地解除急性乙醇中毒引起的症状,且具有特效、安全、简便、可靠的特点,可作为急诊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美芬和纳洛酮对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11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后30分、60分钟、90分钟和150分钟神志意识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治疗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和150分钟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美芬对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相比纳洛酮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加快药效起作用时间,减少症状的缓解和消退时间,具有且不良反应少特点,可以在基层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庆刚  薛安美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94-2895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压氧配合临床用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72例,并和单纯临床用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组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治愈率(84.7%)明显高于对照组(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综合治疗组病程为(42.2±5.6)d,对照组为(58.4±7.2)d,高压氧综合治疗组病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患者有着确切的疗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马兴义 《现代保健》2013,(23):45-47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高压氧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救治,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20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字2=7.36,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及抗感染作用.方法 将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8例,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综合治疗.高压氧组68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感染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3,6,9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 对照组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16例,最终入选52例.高压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9%(65/68)比84.62% (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1±2.19)分比(6.29±2.20)分,(8.24±2.26)分比(7.31±2.23)分,(11.25±2.57)分比(9.6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3,6,9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06%(15/68)比44.23%(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高压氧及纳洛酮、甘露醇等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昏迷时间、临床疗效、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昏迷时间为(4.02±1.77)h,对照组为(6.58±2.02)h,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3.33%(1/30),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分别为13.33%(4/30),16.67%(5/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疗效为理想,且迟发性脑病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郑瑜  齐桂玲  刘炎洁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706-2707
目的分析脉络宁、大剂量地塞米松、高压氧(HBO)联合治疗及常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 isd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联合治疗组47例,给予HBO、脉络宁及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常压下吸氧及胞二磷胆碱、脑活素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等。联合治疗组脉络宁0.5ml/(kg·d)加入10%葡萄糖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d为1疗程;生后24h地塞米松2mg/(kg·d),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连用3d后停药;HBO应用透明婴儿单人氧舱,加压减压时间分别为15和20min,绝对压力为0.05~0.06MPa,氧浓度为65%~90%,每次1h,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为一二个疗程)。结果联合治疗组疗效为显效26例(55.3%),有效16例(34.0%),无效5例(10.7%),其中死亡3例(6.4%),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疗效为显效14例(30.4%),有效17例(37.0%),无效15例(32.6%),其中死亡14例(30.4%),总有效率为67.4%。两组比较χ2=6.65,P〈0.01;病死率比较,χ2=9.0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反应、颅压、肌张力、特有神经反射及其他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组平均为(4.3±1.1)d,对照组为(6.7±1.2)d,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缩短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P〈0.01)。结论应用脉络宁、大剂量地塞米松及HBO联合治疗HIE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李香枝 《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47-2048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及其对迟发性脑病的预防。方法治疗组选择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2010年资料较完整、尽早采用高压氧治疗患者96例,对照组为2004年以前未经高压氧治疗患者132例,2组在治疗上除高压氧不同外,其他治疗:如大量持续吸氧、降颅压、保护脑细胞、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均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昏迷时间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上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好,并能降低其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7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高压氧与舱外高流量氧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共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69例)和舱外高流量氧组(7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即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以及康复治疗。高压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舱外高流量氧组加用舱外高流量氧治疗。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根据患者生活状态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舱外高流量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高压氧组[98.6%(70/71)比91.3%(6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和舱外高流量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15.6±1.8)分比(28.2±2.5)分和(10.4±1.7)分1:L(28.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舱外高流量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高压氧组[(10.4±1.7)分比(15.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舱外高流量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行舱外高流量氧治疗,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与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I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月龄介于6~36个月,按规定治疗的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和高压氧治疗。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进行评价,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总百分比(t=2.08,P〈0.05)、评分总百分比差(t=4.45,P〈0.05);综合功能运动能区评定评分(t=2.76,P〈0.05)及评分差(t=4.95,P〈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针刺结合高压氧对脑瘫具有确切的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对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对到厦门市仙岳医院接受醒酒治疗的434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血清中葡萄糖含量进行检测,并与356名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434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血清中葡萄糖含量为(6.27±1.82)mmol/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29±0.67)mmol/L,u=10.3676,P〈0.01。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可引起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变化,了解混合中毒时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将108例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分为单纯敌敌畏中毒组(48例)、敌敌畏中毒合并乙醇中毒组(60例),入院后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常规描记体表心电图。结果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心肌酶明显高于单纯敌敌畏中毒组(P0.01);混合中毒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单纯中毒组。结论与单纯敌敌畏中毒相比,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心肌损害重,更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