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交界性肿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45例病理诊断为BOT的治疗方法、病理特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5例BOT中,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26例,粘液性交界性肿瘤(MBOT)19例(肠型15例,宫颈内膜型4例);采取保守性手术治疗25例,根治性手术治疗20例,全部病例随访1~6年。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SBOTⅡ期患者和1例MBOTⅡ期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1年和2年复发;1例SBOT和2例MBOT术后3年内成功自然妊娠,其中1例MBOT分娩时发现肿瘤恶变,并广泛转移。其余BOT未见复发。结论:BOT的诊断仍需依靠显微镜下观察,广泛取材是评估此类肿瘤的关键,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化疗是否有益尚有争议;妊娠对肿瘤复发是否有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随访是发现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收治的29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浆液性13例、粘液性15例、勃勒纳瘤1例。21例行保守性手术、8例行根治性手术,4例术后行2~4疗程化疗,随诊26例全部无瘤存活,1例复发,4例妊娠。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良好,手术是其有效地治疗手段,对早期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须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的治疗。方法对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990~2010年收治的79例BO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经过和预后。结果 79例BOTs的病理类型:浆液性40例(50.6%),黏液性26例(32.9%),混合性9例(11.4%),其他类型4例(5.1%)。手术-病理分期:Ⅰa期56例(70.9%),Ⅰb期4例(5.1%),Ⅰc期14例(17.7%),Ⅱ期3例(3.8%),Ⅲ期2例(2.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40例(50.6%)行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手术,其中行囊肿剔除术11例。79例中18例行淋巴结切除术,15例行术后辅助化疗,但早期患者的预后与淋巴结切除及辅助化疗与否关系不大。68例术后随访4~122月,平均72个月,1例Ⅲ期患者术后复发,2年内死于肠梗阻;1例自然死亡。结论对Ⅰ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Ⅰa期患者行囊肿剔除手术是相对安全的;早期患者不必行淋巴结清扫。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短期内适当给予化疗,防止复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崔淑英  崔满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639-2641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年间收治的BOT 32例。年龄18~71岁,平均38岁。结果:病理类型,浆液性20例(62.50%),黏液性12例(37.50%);手术-病理分期,Ⅰ期22例(68.75%),Ⅱ期6例(18.75%),Ⅲ期4例(12.50%)。浆液性肿瘤患者18~71岁,平均41.3岁,黏液性肿瘤患者18~64岁,平均年龄34.7岁。术后复发2例(6.25%),2例Ⅲ期患者和1例Ⅱ期患者合并血性腹水术后5年内死亡,1例Ⅲ期患者术后5.5年死亡,另1例Ⅲ期患者现已术后2年,发生肝转移仍存活,2例Ⅰ期患者分别于术后12年、17年自然死亡。患者5年、10年、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62%、86.21%、84.00%。结论:浆液性肿瘤所占比例高于黏液性肿瘤,但黏液性肿瘤较浆液性肿瘤患病年龄小;手术是治疗BOT的主要方法,应力求将肿瘤完全切尽;经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卵巢交界性肿瘤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及对术后生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5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的资料,对其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及术后月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术后化疗及是否行全面分期手术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浆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30例,7例行分期手术,术后化疗10例,术后13例复发,术后8例患者试孕,自然妊娠3例。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有效及可行的,附件切除比肿瘤剥除复发率低,分期手术及术后化疗不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术后可以自然妊娠。术后复发可根据评估再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卵巢交界性肿瘤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疗效及对术后生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5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的资料,对其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及术后月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术后化疗及是否行全面分期手术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浆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30例,7例行分期手术,术后化疗10例,术后13例复发,术后8例患者试孕,自然妊娠3例。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有效及可行的,附件切除比肿瘤剥除复发率低,分期手术及术后化疗不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术后可以自然妊娠。术后复发可根据评估再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索肿瘤不同组织学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有10例生长于卵巢表面及囊内,有7例出现腹膜种植,其中5例为非浸润性种植,2例为浸润性种植。2例交界性囊腺瘤分别于术后4年和2年复发。17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经3-7年随访,按Kaplan-Meier法生存率为100%。结论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预后好,卵巢表面生长的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常有腹膜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索肿瘤不同组织学改变的意义。方法对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有10例生长于卵巢表面及囊内,有7例出现腹膜种植,其中5例为非浸润性种植,2例为浸润性种植。2例交界性囊腺瘤分别于术后4年和2年复发。17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经3~7年随访,按Kaplan-Meier法生存率为100%。结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预后好,卵巢表面生长的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常有腹膜种植。  相似文献   

9.
交界性卵巢肿瘤是一类组织学特性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的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发病年龄较轻,有年轻化趋势,其中约1/3 为未生育的年轻患者。由于交界性卵巢肿瘤病理学及临床较独特,在诊断和治疗上具有不同于卵巢癌的特点。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是年轻的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行保守性手术相对安全, 再妊娠成功率高, 虽然保守性手术治疗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术后复发率高于非保守性手术, 但并未增加患者肿瘤复发的死亡率, 具体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综合考虑。化疗不推荐作为常规治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妊娠对病程影响较小,也很少发生妊娠并发症。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安全可行,术后进行辅助生殖技术可改善妊娠结局,妊娠率可观。早期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术后不孕可给予促排卵药物治疗,但晚期患者则需要谨慎对待。再分期手术和复发后手术应视具体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0.
交界性卵巢肿瘤是由Taylor在1929年首次描述的。好发于年轻女性,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15%。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浆液性.其他的病理类型包括黏液性、子宫内膜样,以及罕见的透明细胞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预后相对较好,诊断和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本研究旨在评价10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的复发和预后因素,并回顾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1.
郁志兰  杨海花 《现代保健》2011,(20):132-133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对2009~2011年本院收治的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织学类型:黏液性10例,浆液性5例。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4例,Ⅲ期2例,无Ⅳ期患者。行单侧附件切除术7例,子宫和单侧附件切除术3例,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术加(或不加)大网膜、阑尾切除术5例。术后未行化疗4例,余11例术后均进行了化疗,病例随诊1~12年,随诊期内均存活。结论黏液性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浆液性瘤。手术治疗是交界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对Ⅰ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对年轻患者应至少保留一侧卵巢。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与否不影响预后,尤其是Ⅰ期患者。CA125对交界性肿瘤的监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卵巢交接性肿瘤(BOT)是少见的一种卵巢肿瘤,有着很好的预后以及特殊的治疗方法。开腹手术是BOT的标准手术,根据疾病的分期,是否有侵犯性种植和患者的生育要求来决定是根治性手术还是保守性手术。BOT临床Ⅰ期行保守性手术是安全的,但是复发率高,需长期密切随访。术后不需要化疗。  相似文献   

13.
邓艳  陈莉  张美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619-4622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该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IGF-1在3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16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2例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对3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卵巢浆液性腺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IG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6%(24/37)、43.75%(7/16)、8.33%(1/12),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的表达高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又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③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3年以上生存组中均显著低于3年内死亡组(P<0.01)。结论:①IGF-1蛋白在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IGF-1参与了肿瘤由良性向恶性转化、发展,有望成为卵巢癌早期的诊断辅助标记。②卵巢浆液性腺癌中IGF-1蛋白表达促进癌演进,并与癌细胞转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巴中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2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3例行腹腔镜肿瘤剥出术,28例行腹腔镜附件切除术。术后随访270例,时间半年至5年,其中2例在术后2年复发,系同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清清  刘正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862-1863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临床表现,B超图像特征及治疗手段与转归。方法:总结318例卵巢肿瘤的临床表现,术前B超图像特征,术中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及术后治疗与转归。结果:318例卵巢肿瘤中,良性290例,交界性5例,恶性23例。290例良性肿瘤均行手术治疗,1例粘液性囊腺瘤经腹腔镜手术摘除后3个月满腹种植,1例卵巢甲状腺肿部分区域生长活跃者术后1年复发并广泛转移,8例术后1~5年后再次发生卵巢良性肿瘤。5例交界性肿瘤中,2例术后2个月~半年复发并广泛转移(2个月转移者系经腹腔镜手术后)。23例恶性肿瘤手术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10例,Ⅳ期2例,恶性肿瘤共有13例死亡。结论:定期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可及早发现卵巢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单纯肿瘤切除后预后较好,恶性肿瘤就诊时多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而交界性肿瘤及细胞生长活跃者单纯手术治疗后有短期复发倾向,预后不良;经腹腔镜切除卵巢肿瘤应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生存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19例患者经病理确诊的〈30岁的卵巢上皮癌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这1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和生存率。结果 19例确诊为卵巢上皮癌患者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占47.37%,Ⅱ期占26.32%,Ⅲ期占26.32%。病理类型浆液性囊腺癌12例(63.16%),黏液性囊腺癌5例(26.32%),子宫内膜样癌1例(5.26%),黏液性癌合并浆液性癌1例(5.26%)。病理分级提示大部分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较好:高分化12例(63.16%),中分化6例(31.58%),低分化1例(5.26%)。2年生存率为76.98%,5年生存率为65.14%。结论 30岁以下年轻卵巢上皮癌患者大部分病理分期为早期,肿瘤分化较好,预后较好。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为年轻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AIB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AIB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AIB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24例正常卵巢组织、24例卵巢上皮性良性、69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AIB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测定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AIB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的阳性表达率为38.89%,而在正常卵巢、良性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00%,65.22%。与交界性肿瘤相比,卵巢癌中AIB1蛋白的阳性率明显升高,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下降;而良性与交界性肿瘤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②临床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Ⅱ~Ⅲ期病例AI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病例,未发现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AIB1蛋白表达存在差异。③AIB1蛋白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与bcl-2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AIB1蛋白可能通过类固醇激素受体途径和突变的p53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13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术后患者行IVF-ET治疗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卵巢上皮性肿瘤术后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妊娠结局及安全性.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因不孕因素行IVF-ET治疗的9例良性、4例交界性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共行IVF-ET助孕20个周期,新鲜周期胚胎移植11个周期,妊娠率为54.55% (6/11),冷冻周期胚胎移植10个周期,妊娠率为40.00% (4/10).13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从首次IVF助孕时间到末次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经IVF治疗后仅有l例复发,没有与卵巢肿瘤相关的死亡,所有新生儿均未发现畸形.结论 卵巢上皮性良性、交界性肿瘤术后合并不孕症的患者行IVF-ET治疗的妊娠率比较理想,IVF-ET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11名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7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患者16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化疗;结果1例死亡。其余均存活,其中保守手术1例术后正常足月妊娠,分娩1例健康婴儿;结论手术是治疗BOT的主要方法,应力求将肿瘤完全切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意外发现卵巢非良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意外发现的卵巢非良性肿瘤11例患者治疗方法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术前诊断卵巢囊肿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4例,卵巢畸胎瘤3例。术后诊断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3例,粘液性囊腺瘤2例,无性细胞瘤3例,颗粒细胞瘤1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部分交界性改变和部分恶变各1例。10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7例腹腔镜治疗,3例开腹手术治疗),1例行开腹子宫、双附件切除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FIGO分期:Ia期8例,Ib期1例,Ic期1例,IIb期1例。术后2例化疗病情好转,11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均健在。结论手术意外发现卵巢非良性肿瘤患者,多见于较年轻生育年龄妇女,其期别较早,以交界性上皮或生殖细胞肿瘤为主,规范手术治疗,其预后较好。对疑似患者进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提高卵巢非良性肿瘤检出率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