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安乐死概念的法律界定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无痛苦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有好几种英文词典都将安乐死解释为:“无痛苦处死患不治之症而又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本世纪80年代,欧美等国有人提倡实施公乐死,美国于1936年成立了“无痛苦致死学会”,英国建立了“自愿安乐死死亡协会”……正当安乐死的活动欲在人们心目中寻求一席之地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希特勒借安乐死的名义对优太人  相似文献   

3.
浅谈安乐死     
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无痛苦、幸福的死亡。安乐死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是作为一种死亡的状态,即无痛苦的死亡;二是一种死亡方法,指为结束不治之症等病人的痛苦所采取的无痛致死术。  相似文献   

4.
浅析安乐死     
安乐死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乐死的讨论、调查、研究逐步深入,通过有关安乐死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多数文献赞成或支持施行安乐死,其中不乏有赞成安乐死的同时又反对安乐死立法。从安乐死的定义可以认识到,它是一种死亡状态,  相似文献   

5.
英国哲学家人道主义倡导者培根曾主张用实验方法来控制人的生命过程 ,达到延长生命和无痛苦的目的[1] 。进入本世纪 ,人类对于生与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生活的提高 ,人们不仅强调生命的神圣 ,同时也提出了生命的“质量论”和“价值论” ,除了关注优生外 ,人们开始关注“优死”—安乐死。围绕安乐死这一焦点 ,许多国家的医学界、法学界、伦理学界一直在争论。1 安乐死的性质安乐死是 7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学界、哲学界和伦理学界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 ,是一种无痛苦、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无痛苦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当代医学》2007,(2):80-83
关键词点击 何为安乐死? 安乐死(Euthansia)一词源自希腊文,是指一种无痛苦的、安静快乐的死亡.安乐死是7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学界、哲学界和伦理学界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痛苦的死亡,安然地去世,二是无痛致死术,为结束患者的痛苦而采取致死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或结束后,通常会为免除或减轻动物痛苦、节约动物饲养成本、获取精确的实验数据等原因,对实验动物施行安乐死。实施实验动物安乐死,应当由经过伦理道德、技术和心理培训的人员选择适当的仁慈终点,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数量、身体状况及实验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安乐死方法,使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迅速失去意识,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传统生死观对安乐死问题的疏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鑫宇 《医学与社会》2007,20(10):30-32
安乐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但笔者认为安乐死归根结底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生死”一直是哲学所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安乐死问题必然加深人们对安乐死的认识,近而为解决安乐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1关于“安乐死”1.1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是“快乐的死亡”、“尊严的死亡”之意,英文解释为:thepainless killing of people who are incurably ill or veryold(无痛苦处死患不治之症而又非常痛苦者和非常衰老者)[1]。《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对安乐死的定义是:“对于现代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安乐死”已成为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原意为“无痛苦死亡”,“快乐死亡”。其现代意义是指在不违反病患者公民的意愿的前提下,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和帮助,用仁慈的方法提前结束病患者生命的行为。“安乐死”是一种死亡状态,其本质在于使死者在死亡过程中减少或避免痛苦,目的是使死者得到安乐。常见的安乐死有广义和狭义,主动与被动,自愿与非自愿之分,但现代意义的安乐死是指狭义安乐死,即为解除病患者的痛苦而致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一词源自希腊语Euthanasis,意为“善终”或“无痛苦死亡”。现指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并非常痛苦,要求安适地死去的病人,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实现其愿望的一种临终处置。故又称“仁慈的杀人”(MereyKilling)。 安乐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安乐死与“仁慈的杀人”是同义词。广义的安乐死既包括“仁慈的杀人”即主动安乐死,又包括“允许死亡”即被动安乐死。 广义的安乐死,除了主动和被动的以外,还有依当事人知情同意而施行的“自愿安乐死”,和未经当事  相似文献   

11.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无痛苦的、幸福的死亡”,“安然去世”,或“(为结束不治之症患者的痛苦而施行的)无痛苦致死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存在差异,有的过分强调“无痛致死术”的含义,突出了其消极性一面,使人们对安乐死的认识和态度产生很大分歧。今天,有必要在现代科学、现代社会观念的基础之上,把安乐死的定义确定得更加科学、准确。应当明确规定:“安乐死,即安乐地死亡。”这个定义的含义应包括:  相似文献   

12.
一、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611人的调查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对安乐死的实施及其过程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反对实施安乐死的人群比例亦增大,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支持实施安乐死的人群比例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安乐死(Euthanasia)系指患有不治之症而又处在危重濒死状态的患者,由于不堪忍受精神上及肉体上的极端痛苦,在本人要求和亲属同意下,经医生用人为方法使患者无痛苦地终止生命的一种方式。安乐死可划分为积极安乐死和消极(被动)安乐死两种。前者是指患者疾病在近期内没有丝毫希望,用积极的办法(如注射杜冷丁)加速其死亡;后者是指撤除维持病人生命的一切医疗措施,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15.
所谓安乐死((Euthanasia)希腊语词根是“无痛苦死亡”。通常指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非常痛苦,要求迅速死去的病人,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实现愿望的一种临终处置,它包括死亡方式、死亡性质、死亡手段三方面。在实践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即采用药物加速病人的死亡;另一种为消极的(被动的)安乐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安乐死立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魏 《医学与社会》2005,18(12):45-46
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认可,用人道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的过程。如何让安乐死的程序和方法合法化、规范化等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和我国广泛争议的焦点。本文对安乐死立法的历史、形成及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1安乐死立法的历史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人们对安乐死有宽容、赞美和反对的不同见解,国家允许病人结束自己的生命。近年来,欧美国家要求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1935年全世界第一个提倡自愿安乐死的团体在英国成立。自50年…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 Euthansaia 中文译为安乐死,该词的原文是希腊文,它是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一般指让患者无痛苦的离开人世。学术界讨论安乐死通常出于两个原因:①是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楚,患者本人或是其亲友将安乐死做为一种选择;②是不同原因所致植物人,甚至唯有依靠仪器才能延续生命时,或是孕育非正常婴儿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东西方在安乐死基本认识上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中国媒体参与荷兰安乐死合法化问题的讨论,认为东西方在 认识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文章首先澄清了这一伦理问题讨论的相关概念、争论的焦点及核心的问题,其次客观地介绍了荷兰安乐死问题的来龙去脉、实施情况及荷兰的特殊国情,分析了英美等国讨论安乐死问题的 历史和审慎态度;最后指出:中国应借安乐死问题讨论引发公众对伦理、立法、医保制度等问题的关注,提高全民认识,而不是断然拥护和反对。  相似文献   

19.
实验动物安乐死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动物安乐死问题一直困扰着动物实验工作者,什么是安乐死技术或方法?如何实施安乐死?怎样的安乐死方法才能既保证动物福利、符合伦理道德准则,又对实验者方便实用?本文根据美国兽医学会(AVMA)关于安乐死的评价准则阐述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安乐死的法学争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督教等宗教文化和儒家文化都重视生命反对自杀。反对安乐死的一条理由是认为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不可剥夺的。无论本人还是他人都没有对自己生命的死的处分权。反对派认为自杀是对人性的贬低,安乐死贬低了人的生命价值。从自由、个人独立、权利、尊严等现代人权意识出发,产生了个人的生死是个人权利的认识。这是为安乐死辩护的“权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