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其心电图表现是:ST—T改变:大部分出现ST段下移,T波低平、倒置。左室高电压、左室肥厚。出现病理性Q波,少数病人可在V_4~V_6或近Ⅱ、Ⅲ、aVF中出现深Q波。室间隔Q波(Ⅰ、aVL、V_5、V_6)的消失。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间隔肥厚深Q多在Ⅱ、Ⅲ、aVF导联出现。对于Q波的变认:因某些肢体导联和左胸导联中可出现Q波,但其时间应小于0.03s,深度应小于后继R波的1/4。正常人V_5、V_6导联中可出现q波。当额面电轴有偏时,Ⅲ和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4例肥厚型心肌病(Ⅰ型前间隔肥大14例,Ⅱ型前间隔、后间隔均肥大18例,Ⅲ型左心室前壁或/和侧壁、后壁肥大7例,Ⅳ型心尖部肥大5例)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电图异常(ST-T改变、异常Q波、心室肥大等)发生率为93.2%。Ⅳ型ST-T改变多见于前侧壁、高侧壁,具有特殊性。其它三型患者异常Q波、ST-T改变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但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外,其他各型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我部曾收治10余例肺心病病人,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出现异常之QS及Q波,现报告如下: 患者老年人,有慢性支气管病史5—15年不等,入院后经心电图检查均出现V_1—V_3导联之异常QS波,部分患者于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之Q波,临床无胸痛、气短、冷汗等症状,心脏超声及心肌酶学检查均不支持急性心肌梗塞。入院后多次心电图动态观察QS波无消失,而部分患者Ⅱ、、ⅢaVF之Q波逐渐消失或缩小。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3岁,因阵发性活动后胸闷1年入院,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Ⅱ、Ⅲ、aVF和V1导联ST段轻度压低,Ⅱ、Ⅲ、aVF和V2~V6导联T波呈负正双向。急性胸痛发作5min,双向的T波变为直立;且Ⅱ、Ⅲ、aVF导联s波消失,J点上抬;V2~V4导联s波加深。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肌淀粉样变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参数,获得能够简易快捷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及与肥厚型心肌病相鉴别的诊断流程。方法心肌淀粉样变患者(A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C组)、正常对照(B组)各30例,比较心电图参数特征,通过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参数的诊断价值并提出诊断流程。结果 A组肢体导联及左胸导联(V5、V6)低电压、假性梗死波及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比例较B组增高。诊断心肌淀粉样变(与B组鉴别):a VR导联QRS振幅(QRSa VR)联合PR间期减去P波时限(PR-P时限):敏感性96.30%,特异性96.67%,正确率96.49%。鉴别心肌淀粉样变与肥厚型心肌病:I导联QRS振幅(QRSI):界值0.46m V,敏感性90.00%,特异性96.67%;QRSa VR:界值0.41m V,敏感性93.33%,特异性93.33%;所有肢体导联QRS电压之和(6∑QRS):界值2.71m V,敏感性96.67%,特异性83.33%。结论心肌淀粉样变心电图多出现肢体导联及左胸导联低电压,假性梗死波,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等表现。QRSa VR联合PR-P时限可用于筛查心肌淀粉样变。QRSI、QRSa VR、6∑QRS可用于鉴别心肌淀粉样变和肥厚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ECG)异常Q波形成的机制.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Liwen术式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172例,对存在异常Q波的28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ECG,行心率、12导联Q波时限及振幅、RV5+SV1振幅、碎裂QR...  相似文献   

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非梗阻型心肌病,心电图的典型改变是巨大倒置的T波和胸导联QRS波高电压。现遇2例以病理性Q波为主,而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27岁,工人,因尿路结石在外科就诊,无胸闷心悸、浮肿史。查体:BP16/10kPa呼吸平稳,无发绀,颈  相似文献   

8.
例1,男,64岁。原有陈旧性心肌梗塞3年近10天心绞痛发作频繁,口服硝酸盐类、硫氮草酮等无效。心电图:Ⅱ、Ⅲ、aVF导联T波浅倒,给予硝酸甘油10mg静滴。次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加深,达0.3~0 6mv,心肌酶谱正常,用药14天心绞痛消失,20天后T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因“头痛8 d,胸痛6 d”2017年7月17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2017年7月10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痛,左侧为著,伴头晕。7月12日患者劳累后出现胸痛,症状持续不缓解。7月16日患者就诊外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心肌损伤标志物示:肌酸激酶1087 U/L,肌酸激酶同工酶62.9μg/L,心肌肌钙蛋白I 4.2μg/L。头部核磁共振示:左侧小脑半球软化灶。7月17日患者至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就诊,测血压88/59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4次/分,余心肺腹查体(−)。心电图示:交界性自主心律,室率78次/分,Ⅲ导联Q波形成,Ⅱ、Ⅲ、aVF、V4~V6导联T波倒置(图1)。心肌损伤标志物示:肌酸激酶124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91.2μg/L,心肌肌钙蛋白I 15.458μ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学消融术后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未经化学消融术治疗的患者12导联心电图的差别。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2005年经临床及心脏彩超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者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8.4±14.9岁,其中有化学消融指征且手术成功者4例,观察化学消融术前术后12导联心电图改变,并随访1周至6个月,与其他36例患者12导联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心电图ST-T改变、左室高电压表现在1周至6个月内下移程度逐渐减少,术后未见异常Q波病例,1例ST段抬高。结论12导联心电图不失为评价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疗效的理想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单心室(右室型),单心房,大动脉异位,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是极其少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本文报道1例患儿,男,4岁半,12导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电轴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异常Q波(Ⅱ、Ⅲ、aVF),P波电压增高,右心室高电压。  相似文献   

12.
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快递专栏编辑:1例心动过速的男性患者,48岁,反复心悸14年,发作呈突发突止,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有局限性肥厚。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心率102bpm,Ⅰ、Ⅱ、V4~V6导联呈qR型,V1~V3导联呈QS形,RV5+SV1=4.0mV;Ⅰ、Ⅱ、aVF、V4~V6导联T波倒置。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大,符合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图1)。心悸时的心率132bpm,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且RP间期(280ms)>PR间期(170ms)(图2)。动态心电图: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频率127~173bpm不等。心动过速可被房早和室早诱发并可自行终止(图3A、B、E),根据上述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心电图呈演进性急性穿壁性下壁心肌梗塞改变,并于24小时内恢复。患者男性57岁,无心脏病史,入院时昏迷,无局灶性神经障碍,血压110/70,后升至140—150/70—80mmHg。心电图示房颤,Ⅱ、Ⅲ、aVF示异常Q波,Ⅰ、Ⅱ、aVL、V4~6的ST压低与4年前正常心电图相比为新的改变。1小时后下壁导联R波消失,5小时后Q波加深。12小时后除Ⅲ导联Q波及侧壁导联仍有缺血改变外,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Ⅱ、Ⅲ、aVF导联R波切迹对检出房间隔缺损(ASD)的意义。方法分析74例ASD心电图,74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ASD的诊断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和未予手术矫正。结果 74例ASD心电图中,Ⅱ、Ⅲ、aVF导联出现R波切迹者44例(59.5%),其中8例(10.8%)于Ⅱ、Ⅲ、aVF导联中的一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16例(21.6%)两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20例(27.6%)三个导联同时出现R波切迹。正常人组中仅7例)9.4%)在Ⅱ、Ⅲ、aVF导联中出现R波切迹,一个导联、两个导联及三个导联出现R波切迹的例数分别为3例(4.0%)、2例(2.7%)和2例(2.7%)。ASD组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R波切迹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59.5%vs.9.4%,p<0.005)。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R波切迹诊断AS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5%和90.5%。结论心电图Ⅱ、Ⅲ、aVF导联R波切迹是心电图诊断ASD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OCM)化学消融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HOCM 76例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与梗阻程度较轻的29例肥厚型心肌病作对照研究,以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V1-Ptf(-mm·s)、V1~3R波增高、左室高电压、左室导联ST-T段压低、前间壁或下壁导联病理性Q波、前壁导联T波倒置为观察指标。比较入院时两组心电图相关参数的差别;观察梗阻组手术后心电图即刻改变,及半年后与术前的差别;观察对照组药物治疗6个月后心电图改变及其与入院时的差别。结果 1梗阻组V1~3R波幅度增加病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4.5%vs 41.4%,P0.01);T波倒置梗阻组显著低于对照组(51.3%vs 93.1%,,P0.001);2梗阻组术后即刻心电图:典型STEMI样变化及其演变,心律失常呈多样化;梗阻组消融术后半年V1-Ptf已较术前明显降低[(0.036±0.012)vs(0.051±0.014),P0.001];病理性Q波病例数较术前显著增加(94.7%vs 28.9%,P0.001);3对照组药物治疗后半年V1-Ptf显著降低[(0.039±0.010)vs(0.047±0.010),P0.001];结论 HOCM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是一有效治疗方法,左室高电压和ST-T改变较前改善;病理性Q波是心肌化学消融成功的标志之一,V1-Ptf可作为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中长期疗效观察指标,药物是肥厚型心肌病的基础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中老年患者在Ⅱ、Ⅲ、aVF导联上出现Q波时,首先要确定是心肌梗死引起还是其他因素所致。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依据Ⅱ、Ⅲ、aVF导联出现坏死性Q波来确定的,但阳性率较低,还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波狭小,心电向量图(VCG)在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上有 Q 波伴 ST-T 波改变,则诊断较易。然病人就诊时可能已无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心肌梗塞只能从下壁导联 QRS  相似文献   

18.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一个亚型,其心电图特征是常呈现巨大倒置的T波,以及左胸导联QRS高电压及ST段压低,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冠心病或心肌炎,本文报道及分析2例患者,分别在19年(17幅心电图)9年(6幅心电图)中心电图主要特征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简报     
李曰超(营口市熊岳温泉疗养院)报道一50岁男患,临床诊断为急性肠炎。但心电图可见Ⅱ、Ⅲ、aVF导联T波及ST改变,且出现病理性Q波,酷似变异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肺心病者中筛选出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56~78岁.其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MI)。其中Ⅱ、Ⅲ导联呈Qr型,Q波深达0.4~0.5mV,时间为0.03~0.04s(11例);Ⅱ导联呈QrS型,Ⅲ导联呈W型QS型.aVF导联呈rSR’S’型(7例);Ⅱ、aVF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