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工作,及早发现慢性病病例,通过有效科学的管理和干预,进一步提高生命质量.方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8岁以上人群开展进行调查.结果 沂源县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分别为49.19%、13.95%.结论 吸烟、过度饮酒、不合理饮食是居民主要的危险因素,同时这些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因此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筛查工作,提高主动发现慢病患者的发现率和就诊率.  相似文献   

2.
"合同式健康全程管理示范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刘向红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4):1131-1133
目的 探讨以家庭医生为主线,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合同式健康全程管理示范干预”的模式,并观察干预前、后的效果。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12月选择自愿与家庭医生签约的60户(205人)家庭,干预前、后使用统一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经逻辑核查后,用EPI5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家庭卫生诊断所暴露的主要卫生问题进行分层干预管理,对于健康知识知晓率、危险因素流行率、健康行为的改变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60户签约家庭干预前、后9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吸烟率显著下降(P<0、01),接受健康教育率、定期体检率有显著性提高(P<0.01);干预前、后成食摄入率、体重超重率、肥胖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定期自我监测体重率、定期监测血压率干预前、后差剐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脂摄入率干预后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 家庭医生“合同式健康全程管理示范干预”模式对改善家庭全人群健康知识、信念、行为是有效的、可行的,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是家庭干预中的难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促进前后社区居民(包括健康群体和慢性病群体)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京市2个社区1130名2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慢性病健康促进干预前后的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干预5个月后居民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7.14%提升到46.08%,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0.21%提升到33.33%。结论:慢性病健康促进策略能提高居民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并能促使整个人群的健康行为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模范西路丁山社区15岁以上的居民2215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3.0%(标化率21.2%);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值<0.01);有高血压家族史及相关慢性疾病史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均P值<0.01);超重及肥胖、吸烟、饮酒、口味偏咸、经常失眠等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非以上特征者(均P值<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龄、超重及肥胖、睡眠时间过少和过多、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病可能是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南京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人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具有地方特征,高血压的防治应结合本地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社区综合管理与干预。  相似文献   

5.
大足区中老年居民颈动脉硬化流行病学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足区人民医院居民动脉硬化病变的程度及危险因素,为脑卒中预防打下流行病学基础.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大足区人民医院超声科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大足区居民(1 725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入组对象进行性别、年龄、烟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问卷调查.结果 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检出率为11.19%,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34.67%,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4.99%.颈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升高(P<0.05);男性各年龄阶段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农村人群检出率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中,合并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史在颈动脉内-中膜正常居民和颈动脉硬化居民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大足区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有助于颈动脉硬化的筛查;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个体干预控制是慢性病防控的关键措施之一.对1个社区312名志愿者进行慢性病的初诊、筛选,共筛选出二类高危者23人,给其定制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4种危险因素限定量和需要量的控制方案,社区医师根据定制的方案对其进行1.5年的生活行为管理.随诊到21人,干预后20人(87%)身体状态从高危转为健康.提示社区医师对个体生活行为的干预是慢性病防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虹  周小兵 《广东医学》2006,27(9):1382-1384
目的 调查并分析2725例高校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暨大社区人群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结果 暨大社区居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等与代谢有关指标检出率较高,高血压总检出率17.1%,高血糖的总检出率13.6%,高尿酸总检出率10.5%。结论 暨大社区人群存在较多健康问题,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干预代谢综合征.改变生活行为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重点加强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的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社区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对10个不同社区的646例正常高值血压者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并进行1年的社区综合管理及健康干预。结果:该646例正常高值血压者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干预后,知、信、行的掌握人数较干预前明显增多,知识掌握人数增长32.81%,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行为(吸烟、饮酒、氯化钠摄入过多、饮食不合理、不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血压控制水平比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体重指数则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综合管理进行社区干预,能够减少该人群的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军  史影  刘存午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241-242,244
目的:在社区范围内针对生活方式疾病的行为危险因素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北京市统一编制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与行为健康问卷调查表”进行定量调查,对中关村社区人群分层典型随机抽样调查,然后通过一年的社区干预,评估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相关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知晓率的提高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健康教育等社区综合干预手段,使社区内居民生活方式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知晓率和干预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居民生活方式相关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高校教师身体状况,为该人群的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校参检人员的健康信息共1303例,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要检出疾病为结膜炎、脂肪肝、白内障、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高血压;检出健康危险因素中前5种依次为血脂异常、超体质量、血压偏高、尿酸偏高、空腹血糖异常。男性结膜炎、脂肪肝、眼底动脉硬化、超体质量、血压偏高、尿酸偏高、空腹血糖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而白内障、屈光不正、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除尿酸偏高(P=0.740)外,不同年龄段所患疾病、存在危险因素显著不同(P<0.01)。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该校教师眼睛健康状况不乐观;健康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该人群开展超体质量、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血压升高的健康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认为《中图法》第五版将"肾疾病"类目设置局限在泌尿外科之下是不完整的,应当根据医疗实际进行调整,将"肾疾病类目"放在R692类目下保留外科疾病类目,增设R577肾内科疾病类目,以方便肾内科医务人员找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川芎嗪(TMP)对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TMP(0.10、0.20、0.40、0.80、1.00mg·mL-1)处理A549/DDP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MP对肺癌耐药细胞A549/DDP增殖抑制的影响,绘制细胞增殖抑制率曲线图;应用细胞流式技术检测A549/DDP的凋亡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A549/DDP细胞形态学特征的改变;提取A549/DDP细胞蛋白,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p38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川芎嗪对A549/DDP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TMP(0.20、0.40、0.80mg·mL-1)处理耐药细胞A549/DDP 72h后,细胞早期凋亡(AV+/PI-)比例分别为13.02%、26.58%、29.84%;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TMP应用后肺癌耐药细胞A549/DDP出现凋亡特征性的凋亡小体;细胞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MP(0.20、0.40mg·mL-1)处理后A549/DDP细胞磷酸化(p)-p38[(72.03±5.27)、(86.63±5.09)比(47.24±3.64),P0.05]和p-JNK的表达量[(143.79±3.88)、(163.02±6.35)比(130.18±5.37),P0.05]增加而p-ERK表现出减少趋势[(62.33±5.61)、(24.00±4.89)比(108.52±6.24),P0.05]。结论 TMP可能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诱导肺癌耐顺铂细胞株A549/DDP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的患者192例,血栓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溶栓及手术治疗禁忌患者。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采用尿激酶和肝素等渗氯化钠混合液溶栓,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使内瘘血流再通并恢复功能。结果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192例患者施行了274例次内瘘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2%,临床成功率为93.8%,并发症发生率1.46%。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4%、76.7%、63.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7%、91.6%、83.0%;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0.7%、51.5%、43.1%,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2.7%、77.1%、70.8%。结论腔内介入技术结合药物溶栓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  相似文献   

14.
 üü   êê   ý     &#x; ý    ý   &#x; &#x;            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9):1415
目的研究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的客观睡眠特征并探讨影响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9年4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7例。根据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其分为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患者(HFrEF组,LVEF < 40%,35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HFmrEF组,40%≤LVEF < 50%,21例)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HFpEF组,LVEF≥50%,51例)。收集3组患者入院期间的基线人口学资料,并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其客观睡眠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衰患者客观睡眠特征的风险因素。结果HFpEF组患者的非快速眼动睡眠1期占比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显著低于HFrEF组患者,且较少表现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P < 0.05)。而HFmrEF组患者与其他两组的基线资料及睡眠结构参数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性别、利尿剂使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及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衰患者的AHI水平及呼吸事件相关(P < 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及LVEF是心衰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组心衰患者均存在客观睡眠结构的紊乱,以睡眠呼吸暂停为主,但与HFrEF组患者相比,HFpEF组患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包含CSA的比例较低。高龄、饮酒及低LVEF是心衰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目的制备地塞米松/米诺环素(dexamethasone/minocycline,Dex/Mino)脂质体(liposome,lipo)修饰的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探究功能化PEEK在体内应用时是否能有效预防感染且促进新骨再生,实现生理骨整合。方法利用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涂层作中间介质,将Dex/Mino脂质体修饰到PEEK表面,通过荧光脂质体接枝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评价脂质体是否成功共价修饰在该表面。分别建立小鼠皮下植入感染模型和比格犬股骨植入模型,通过Micro-CT及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分析,评价Dex/Mino脂质体修饰的PEEK的体内生物活性。结果荧光脂质体接枝定性和定量结果显示,pDA功能化修饰组的红色荧光强度强于非功能化修饰组(P < 0.05),由于pDA涂层的存在,脂质体成功接枝于PEEK表面并在其表面均匀分布。小鼠皮下PEEK片植入24 h后,HE染色结果显示,与纯PEEK组相比,PEEK-Dex/Mino lipo组的炎性细胞数量较低(P < 0.05),即感染程度较低,提示脂质体中Mino的释放在体内能有效地预防感染。比格犬股骨植入8周后,Micro-CT和HE染色结果显示,在PEEK-Dex/Mino lipo组中,新骨形成比纯PEEK组多,且牢固地结合在功能化修饰的PEEK表面,沿着PEEK界面延伸,提示脂质体中Dex的释放在体内有效地刺激和引导了新骨再生。结论Dex/Mino脂质体修饰提高了惰性PEEK的生物活性,功能化PEEK具有增强的骨整合能力(预防感染和促进新骨再生),其作为牙科/骨科替代修复材料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