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徐迎侠 《河北医药》2010,32(18):2508-2510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浆TNF-α、IL-6和An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2组AngⅡ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氯沙坦或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能降低血浆TNF-α、IL-6水平,心功能得到改善;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在降低TNF-α、IL-6水平和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单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2.
严重大面积烧伤连续血液净化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对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血中炎症介质TNF-α、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12例严重大面积烧伤后接受CBP治疗的患者,分别于CBP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 h留取肝素抗凝静脉血5 ml,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浆中TNF-α、IL-6和IL-10水平.结果 CBP开始治疗4 h内,患者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但至12 h又有所回升.随着治疗进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与CBP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CBP可明显减轻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白细胞应激状态,有效清除各种炎症介质,但需及时更换滤器,以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 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应用甲硝唑治疗,研究组应用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外周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各时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表达和意义.方法: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疾病模型组和甲泼尼龙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而疾病组和治疗组给予博来霉素溶液(5 mg/kg)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对照组和疾病组于造模当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只0.3 mL),以后每天1次,治疗组于造模当天腹腔注射甲泼尼龙(15 mg/kg),以后每天1次,后于第1,3,7,14,21,28天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各组大鼠各5只,取BALF,应用ELISA法测定BALF中TNF-α的含量,并计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BALF中疾病组TNF-α、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各时间点较正常组升高,且TNF-α在第14天达到高峰,而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于7 d,14 d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第28天仍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TNF-α、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模型组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纤维化发生的机制可能与TNF-α的过度表达有关,并依其表达水平可以推断疾病的进程.甲泼尼龙通过其抗炎作用在大鼠肺损伤早期阶段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5.
张贺  葛平  王晓玉  孟楣 《中国药房》2014,(19):1741-1743
目的:研究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固本咳喘片(0.72 g/kg)组与芪白平肺高、中、低剂量(2.88、1.44、0.72 g/kg)组,复制模型第31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 d。测定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测定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减少,IL-6、IL-8、TNF-α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白平肺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减少,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增加,IL-6、IL-8、TNF-α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能下调COPD模型大鼠支气管BALF中IL-8、IL-6、TNF-α的含量,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他汀类药对脓毒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6例脓毒症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依据诊断脓毒症之前是否应用过他汀类药,分为非他汀组(44例)与他汀组(42例)。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8d血TNF-α、IL-6、hs-CRP水平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28d死亡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TNF-α、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机械通气时间及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他汀类药能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他汀类药对脓毒症可能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炎症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确诊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支扩组)48例以及我院健康医务工作者(对照组)10例分别采取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定痰以及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以及对其水平作比较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IL-6、IL-8、TNF-α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在急性加重期增高得更为明显。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与IL-8和TNF-α水平有相关性;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水平只与IL-8水平有相关性。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且在急性加重期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各时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表达和意义。方法: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疾病模型组和甲泼尼龙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而疾病组和治疗组给予博来霉素溶液(5 mg/kg)一次性气管内注入,对照组和疾病组于造模当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只0.3 mL),以后每天1次,治疗组于造模当天腹腔注射甲泼尼龙(15 mg/kg),以后每天1次,后于第1,3,7,14,21,28天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各组大鼠各5只,取BALF,应用ELISA法测定BALF中TNF-α的含量,并计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BALF中疾病组TNF-α、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各时间点较正常组升高,且TNF-α在第14天达到高峰,而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于7 d,14 d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第28天仍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TNF-α、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模型组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纤维化发生的机制可能与TNF-α的过度表达有关,并依其表达水平可以推断疾病的进程。甲泼尼龙通过其抗炎作用在大鼠肺损伤早期阶段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于烧伤大鼠采用甘氨酸调控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影响的分析来确定甘氨酸对烧伤大鼠失控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结果 3、6、12、24 h,烧伤合并脓毒症组血浆LPS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h,烧伤合并脓毒症组血浆TNF-α水平与单纯烧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h,烧伤合并脓毒症组TNF-α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4h,烧伤合并脓毒症、谷氨酰胺治疗组TNF-α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h,4组大鼠血浆IL-10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h,烧伤合并脓毒症、甘氨酸治疗组血浆IL-10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24 h,烧伤合并脓毒症、甘氨酸治疗组血浆IL-10水平与烧伤合并脓毒症、谷氨酰胺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Gln及Gly在临床上具有抗炎及抗脓毒症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烧伤后脓毒症大鼠血浆LPS水平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分泌,并促进抗炎因子IL-10分泌.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调控脓毒症大鼠TNF-α与IL-6及IL-10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L-6、IL-10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于造模后2.0,8.0,12.0,24.0h处死大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L-6、IL-10水平;留取完整左肺组织行病理切片,评估肺脏损伤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TNF-α、L-6、IL-10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乌司他丁组与模型组相比,除24.0h外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IL-6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下降(P<0.01),IL-10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乌司他丁组肺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乌司他丁能下调脓毒症大鼠TNF-α、L-6水平,对IL-10有上调作用,并能减轻脓毒症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郭莹  柴文戍  潘殿柱  韩彬 《中国药房》2012,(45):4243-4245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生理盐水)组和肝素高、低剂量(12500、6250u·4mL-1)组,每组10只,后3组气管注入脂多糖并熏香烟以建立COPD模型,各组第8天起雾化吸入相应药物,连续3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8和TNF-α的水平,收集血液和BALF进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结构紊乱、肺泡壁变薄断裂,模型组、肝素低剂量组血清和BALF中IL-8及TNF-α水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素高剂量组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明显好转,血清和BALF中IL-8及TNF-α水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肝素低剂量组上述指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雾化吸入肝素可能通过限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及组织破坏修复、抑制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强黏附过程,发挥减轻COPD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左西替利嗪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西替利嗪治疗哮喘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卵蛋白致敏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左西替利嗪高剂量组、左西替利嗪低剂量组,各组连续治疗与激发7d后取材。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肺组织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及病理学观察等。结果:哮喘组IL-4、IL-5、TNF-α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IL-5、TNF-α水平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0.01);左西替利嗪高、低剂量组IL-4、IL-5、TNF-α均较哮喘组减少(P<0.05或P<0.01)。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肺组织Eos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较哮喘组显著减少(P<0.01);左西替利嗪高、低剂量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与哮喘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而其肺组织Eos计数与哮喘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哮喘组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有大量Eos浸润等改变,地塞米松组及左西替利嗪高、低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均不同程度的轻于哮喘组。结论:左西替利嗪能显著降低哮喘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因此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哮喘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基于wingless/integrated (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30. 0 mg·kg-1)、白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10. 0,20. 0,40. 0 mg·kg-1),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地塞米松组、白芍总苷各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评估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PWT)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关节炎症积分水平,测定关节滑膜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WT、PWTL显著降低,关节炎症积分、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白芍总苷各剂量组PWT、PWTL显著升高,关节炎症积分、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 05),以上作用与白芍总苷剂量呈正相关(P<0. 05)。其中白芍总苷低、中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正常对照组膝关节滑膜结构正常;模型组滑膜层增厚,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地塞米松组及白芍总苷高剂量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滑膜明显变薄;白芍总苷低、中剂量组仍可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滑膜局部粗糙不平。结论:白芍总苷可明显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破坏,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损伤程度;其机制与白芍总苷可抑制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18 例)与非激素治疗对照组(18 例),激素组给予地塞米松 10 mg/d,共 7 d.正常组选择健康体检者 18 例.采用 ELSIA法检测两组患者伤后第 1、2、3、7、14 d血浆中 TNF-α、IL-6、IL-8含量.结果 在颅脑损伤第 1、2、3天激素组血浆 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第 7、14 天明显低于非激素组(P<0.01),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激素组血浆TNF-α、IL-6、IL-8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损伤早期血浆TNF-α、IL-6、IL-8显著升高无明显影响,但至恢复期使血浆TNF-α、IL-6、IL-8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爱罗咳喘宁口服液对试验性慢性支气管大鼠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烟雾诱导慢性支气管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爱罗咳喘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5,10,20mL.kg-1.d-1)、急支糖浆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BALF中IL-13,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和BALF中IL-13,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经用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后,血浆和BALF中IL-13,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3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雄激素与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CD18及其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男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6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象作对照(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CD18。结果:校正2组血压、体质量指数及血脂差异,UAP组血清游离睾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1β、IL-6、TNF-α、IFN-γ和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血清总睾酮、去氢表雄酮、去氢表雄酮硫酸酯、雌二醇及总睾酮与雌二醇比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AP组游离睾酮与IL-1β、IL-6、TNF-α、IFN-γ和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CD18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AP组游离睾酮与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CD18。独立负相关。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游离睾酮水平降低,可能与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CD18上调和血清致炎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气道内滴入脂多糖3 mg.kg-1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10 min后一次性ip不同剂量咯利普兰或地塞米松;同时设假手术和模型组。给药6 h后处死小鼠,观察肺湿重/干重比值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用细胞形态学方法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BALF总蛋白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肺组织匀浆MPO活性;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cAMP-PDE和PDE4活性。结果小鼠气道内滴入脂多糖6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肺湿重/干重比值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观察可见肺血管和气道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ALF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加;肺组织MPO活性、TNF-α水平、cAMP-PDE和PDE4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咯利普兰(0.1,0.3及1.0 mg.kg-1)和地塞米松(0.5 mg.kg-1)可降低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降低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目和蛋白含量,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中MPO活性、TNF-α含量、cAMP-PDE和PDE4活性亦明显降低。结论咯利普兰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DE4活性、抑制中性粒细胞黏附和趋化及降低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ES)130/0.4对脓毒症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HES组,患者入室后1h内按20mL.kg-1输入HES;Ⅱ组为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LRS)组,1h内输入等量LRS。分别于患者入室时(T0)、输完药品后(T1)、手术结束时(T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T0比较,Ⅰ组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Ⅱ组T0、T1、T2时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6%HES130/0.4能抑制脓毒症患者血浆TNF-α、IL-1β、IL-6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刘明见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39-1241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冲击疗法配合甲硝唑对患者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47例资料,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与甲硝唑联用治疗,分析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如血清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与甲硝唑治疗后,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复发率为6.67%;治疗后血清IL-1α、IL-6、IL-8、TNF-α水平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配合甲硝唑治疗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青蒿素对脓毒症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青蒿素治疗对CLP大鼠术后2、6、12、24、48、72 h 大鼠血清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结果:青蒿素治疗降低大鼠CLP术后血清LPS以及肝组织中MDA、TNF-α和IL-6的峰值,维持SOD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青蒿素可减轻CLP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减少脓毒症大鼠肝脏的炎症反应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