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探明本地区451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对451例下呼吸道感染惠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巨细胞病毒5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该组451例患儿中病原体阳性295例,总阳性率占65.41%(295/451),男性患儿感染率63.64%(189/297),女性患儿感染率68.83%(106/154),结果可见,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组患儿中感染呼吸合胞病毒的病例数占首位,其次为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与副流感病毒2型占末位。该组患儿中呼吸合胞病毒的阳性率居首位,且多数病毒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结论婴幼儿为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发病人群,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测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2.
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种类及感染特点。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86例,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用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结果186例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检出率为42.5%。检出流感病毒A12例(6.4%)、流感病毒B5例(2.7%)、副流感病毒3例(1.6%)、呼吸道合胞病毒23例(12.4%)、腺病毒4例(2.2%)、肺炎支原体26例(13.9%)、肺炎衣原体6例(3.2%)。结论非细菌性病原体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病原包括多种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6个月以下婴儿,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主要病原[1];6个月~3岁小儿,鼻病毒和腺病毒是最常检出的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喘息性疾病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情况,探讨二者之间关系。方法对124例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鼻咽分泌物分别作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免疫荧光检测和hMPV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共检测到各种病毒阳性70例,其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阳性53例(42.7%),分别是RSV39例,流感病毒6例,腺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3例;RT-nPCR检测hMPV阳性17例(13.7%),hMPV合并RSV感染2例;RSV和hMPV感染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仍是小儿喘息性疾病中最多见病原体,hMPV可能是其发病的又一重要病原体,二者临床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黑龙江医药》2010,23(3):466-46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AURI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直接免疫荧光法病毒抗原测定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呼吸道感染的患者690例,采取患者鼻咽深部的分泌物,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呼吸道腺病毒(ADV)、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InfA)、流感病毒B型(InfB)以及副流感病毒(PIV)等7种病毒的抗原。结果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者240例,占34.8%,其中呼吸道腺病毒(ADV)12例,占5.0%,合胞病毒(RSV)169例,占70.4%,流感病毒A型(InfA)18,占7.5%,流感病毒B型(InfB)2例,占0.8%以及副流感病毒(PIV1)39例,占16.3%。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病毒抗原测定可以用于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谱的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厦门市儿童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12 394份进行病毒学检测。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等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在12 394份咽拭子标本中检出率最高病毒种类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占44.87%;其次是腺病毒,占30.81%;幼儿期是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各年龄段病毒分布种类不同,其中幼儿组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80.41%),学龄前组腺病毒的检出率最高(39.27%);检出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具有季节分布特点,秋冬春季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夏季腺病毒多见。结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常见;掌握病毒感染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及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石家庄及附近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的病毒病原特征。方法401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鼻咽脱落细胞涂片经直接免疫荧光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结果共有2168份标本为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53 q.9%,其中<6月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占99.9%(742/743),6月~占50.2%(572/1139),1岁~占20.4%(207/1004),2岁~占47.0%(177/377),3岁~6岁占67.0(389/581),>6岁占46.3%(81/175)。病毒阳性标本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占65.6%(1427/2172),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PIV-3)占19.1%(414/2172)。除1岁~组以PIV-3为主66.03%(138/209),其余各年龄段以RSV为主。 RSV阳性标本中73.93%来自2014年3~4月、10~12月、2015年1~2月。结论 RSV是石家庄及附近地区秋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首要病毒病原,PIV-3是1岁~2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毒病原。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快速、简便、病毒检出率高,尤以RSV敏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392例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1、2、3型)、流感病毒(IFV,A、B型)和腺病毒(ADV)抗原进行检测,通过分析贵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浦燕艳  盛军  管丽华 《上海医药》2006,27(10):472-473
目的:观察初次喘息和反复喘息患儿的病毒感染,以及血清IFN-γ、IL-4表达情况,旨在进一步探讨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初次喘息患儿52例,反复喘息患儿48例,采用比色法检测病毒、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结果:初次喘息组52例患儿中病毒检测阳性45例,占86.54%,其中呼吸道舍胞病毒24例,占46.15%。反复喘息组48例患儿中病毒检测阳性17例,占35.42%,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9例,占18.75%。初次喘息组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反复喘息组(P〈0.001),呼吸道舍胞病毒感染率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0.01)。初次喘息组IL-4、IFN-γ/IL-4与反复喘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IFN-1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初次喘息主要为病毒感染所致,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反复喘息除病毒感染外主要与Th,/Th2失衡有关。反复喘息患儿较初次喘息患儿Th亚群明显失调,Th2明显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 2013—2018年天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的病原谱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采集 痰和/或咽拭子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采集血清样本行 9 种呼吸道病原体 IgM 抗体联合检测,包括甲型流感病毒 (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s)、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嗜肺军团菌 1型(LP-1)、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肺炎支原体(MP),同时检测血清 MP抗体滴度(≥1∶160定义为阳性)。结果共纳入 ARI住院患儿 7 832例,其中 5 353例完成细菌培养鉴定,7 449例完成 9种呼吸道病原体 IgM抗体及 MP抗体滴度检测,4 970例完成上述所有病原学检查。7 832例患儿中 3 291例至少检测到 1种病原体,病原总检出率为 42.0% (3 291/7 832);细菌总检出率 20.1%(1 078/5 353),以肺炎链球菌(5.3%)、肺炎克雷伯菌(4.0%)、大肠埃希菌(2.7%)、金黄色葡萄球菌(1.9%)、流感嗜血杆菌(1.6%)检出率较高;病毒总检出率为 4.31%(321/7449),以 IFB(2.8%)、PIVs(0.6%)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 30.0%(2 241/7 449),以 MP(29.3%)检出率最高。不同性别、季节、年龄段、疾病类 型之间病原检出率有所不同。4 970例完成全部病原学检查的患儿中 379例检测到 2种以上病原体,合并感染检出率 为 7.6%(379/4 970),其中非典型病原体合并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合并病毒、细菌合并病毒感染检出率分别为 3.8% (191/4 970)、3.0%(150/4 970)、0.6%(28/4 9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合并感染是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独立风险因素(OR=1.916;95%CI:1.415~2.595;P<0.01)。结论 2013—2018年天津地区 ARI住院患儿 MP单独及合并感染检出率均较高,且近年有增高趋势;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 ARI的常见致病菌;合并感染是疾病进展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诊断,观察组接受CRP联合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的确诊率,感染因子(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诊断阳性率.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符合入选标准的240例患儿,分为病毒唑组117例,热毒宁组123例,观察研究病毒唑组与热毒宁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病毒唑组总有效率85.47%,热毒宁组总有效率94.30%,病毒唑组与热毒宁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造成,但细菌、支原体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其中病毒感染占70%~80%,主要的病毒为柯萨奇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病毒产生毒素、致热源可使体温升高引起患儿发热同时伴有鼻、咽部、咳嗽、食欲减退、及全身不适感等症状。应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比用病毒唑治疗病程显著缩短,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启 《淮海医药》2014,(4):346-347
目的:了解某院ICU的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细菌分布及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某院ICU患者的308份标本送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统计病原菌分布的构成比及耐药率。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82.56%,革兰阳性球菌占17.44%,鲍氏不动杆菌占55.8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70%。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70%,而少数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也敏感。结论某院ICU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鲍氏不动杆菌最为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最为多见。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有少数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分布状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09例CAP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各种病原的检测结果及不同病原CAP的临床特点。结果 509例CAP患儿中,299例病原学检测阳性,阳性率58.74%。其中,肺炎支原体128例(25.15%)、乙型流感病毒90例(17.68%)、副流感病毒49例(9.63%)、呼吸道合包病毒18例(3.54%)、腺病毒18例(3.54%)、甲型流感病毒2例(0.39%)。352例患儿细菌学检查中,43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流感嗜血杆菌22例(6.25%),肺炎链球菌17例(4.83%),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0.57%),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0.28%),大肠埃希菌1例(0.28%);2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50例(9.82%)。肺炎支原体、病毒在≤3岁和>3岁组的检出率有差异(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患病年龄、发热、喘息症状、中性粒比值、C反应蛋白(CRP)上与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有差异(P<0.05)。>5岁与≤5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喘息比例、入院体温、白细胞数、中性粒比及CRP值有差异(P<0.05)。结论 该地区儿童CAP 常见的病原有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是3 岁以下儿童CAP 的主要病原,以乙型流感病毒常见;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患儿,5岁以上患儿炎症反应更重。不同病原CAP临床特点不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患病年龄、发热症状比例、中性粒比值、CRP值高于乙型流感毒性肺炎患儿;喘息症状比例较后者低。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酸锌喷鼻剂对小鼠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葡萄糖酸锌喷鼻剂对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流感病毒A1型(H1N1)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致肺炎模型,肺炎小鼠随机分为基质对照组,葡萄糖酸锌喷鼻剂大、中、小剂量组(6.4,1.6,0.4 mg·kg~(-1)),Zicam组(1.6 mg·kg~(-1)),利巴韦林组(25 mg·kg~(-1)),共给药5 d,每日3次,观察小鼠的死亡数和死亡时间。另外通过对肺炎小鼠的肺指数,肺病变程度以及小鼠肺部病毒滴度的测定来观察葡萄糖酸锌喷鼻剂的体内抗病毒作用。结果:葡萄糖酸锌喷鼻剂6.4 mg·kg~(-1)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死亡保护率为54%(P<0.01),1.6,6.4 mg·k~(-1)可延长小鼠存活时间,生命延长率分别为94%,114%(P<0.05,P<0.01);葡萄糖酸锌喷鼻剂3个剂量(0.4,1.6,6.4 mg·kg~(-1))均有显著降低小鼠肺指数和抑制肺部病毒滴度的作用(P<0.01),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5%,32%,33%。结论:葡萄糖酸锌喷鼻剂有明显抑制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小军  宋作林  黄玲 《中国医药》2010,5(11):1063-1064
目的 了解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感染提供防治依据. 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系统软件,统计分析68例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种类及药敏结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中60例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血清抗体检测. 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6株,23.5%)、大肠埃希菌(12株,17.6%)、金黄色匍萄球菌(12株,17.6%)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较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最明显.60例患儿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26株(43.3%);肺炎支原体17株(28.3%);肺炎衣原体8株(13.3%);腺病毒4株(6.7%),其他5株(8.3%). 结论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很复杂,临床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清除新生儿的感染诱因,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疾病反复和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新生儿原发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的分泌物进行培养,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3株,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其进行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青霉素G及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14.2%、40.7%和6.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在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问题并不十分严重,临床处理应以局部为主,全身抗感染治疗宜以青霉素及I代头孢类抗生素为主,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加速金葡菌的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