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0例MHD患者通过自身对照,先后给予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以及醋酸膜(CA)、聚砜膜(PS)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分为UFH-CA组、UFH-PS组、LMWH-CA组、LMWH-PS组等四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GMP-140及APTT、血清BUN水平。结果透析前各组血浆D-二聚体、GMP-140水平及APTT间差异均不显著。透析后,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GMP-140显著升高(P<0.05),其中GMP-140升高幅度UFH-CA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APTT明显延长(P<0.05)。透析器复用三次后,KT/V均明显下降(P<0.01),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PS膜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弱于CA膜;与UFH相比,LMWH抗凝对纤溶系统、血小板及APTT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2.
新型枸橼酸盐抗凝血液透析液溶质清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枸橼酸盐抗凝血液透析液在高危出血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溶质清除效果。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2002-06~2003-12的42例肾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行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液血液透析,Ⅱ组行枸橼酸盐抗凝透析液血液透析。检测两组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Ⅱ组动、静脉端活化凝血时间(ACT)和离子钙(iCa2 ),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下降率(URR)。结果 Ⅱ组静脉端ACT较动脉端显著延长(P<0 .01),静脉端iCa2 较动脉端显著降低(P<0 .01)。两组透析后血BUN、Cr均比透析前明显降低(P<0. 01),Ⅱ组透析的Kt/V及URR均略高于Ⅰ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枸橼酸盐抗凝血液透析液的溶质清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计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单次尿素清除指数(Kt/V),记录透析过程中的血流量、超滤量、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 BMI)等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对Kt/V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35例,计算每个患者该次血液透析的Kt/V,Kt/V≥1.2为Kt/V达标组,Kt/V< 1.2为Kt/V不达标组,统计分析Kt/V与血流量、超滤量、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35例患者中,血流量(β=0.052)和超滤量(β=1.143)与单次血液透析的Kt/V呈正相关(P<0.05),BMI(β=-0.404)和血红蛋白(β=-0.063)与单次血液透析的Kt/V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流量、BMI、超滤量和血红蛋白是单次血液透析Kt/V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通量透析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器BLS 814G用于常规血液透析时对几种尿毒症毒素的清除能力。  方法 :选择 30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 (n =15 )继续使用其原来的低通量透析器ME15H(Kawasumi,膜面积 1 5m2 ,超滤系数 7 7ml/mmHg.h) ;B组患者改用高通量透析器DIAPESBLS 814G (Bellcos.p .a ,膜面积 1 4m2 ,超滤系数 6 1ml/mmHg .h)。所有患者均采用动静脉内瘘及碳酸氢盐透析 ,透析液流量 5 0 0ml/min ,血流量 2 5 0ml/min ,透析时间 4 5h。透析器第一次使用时监测尿素氮 (BUN)、肌酐 (SCr)、尿酸 (UA)、磷及 β2 微球蛋白(β2 M)的清除率 ,以及透析前、后BUN、KT/V及磷、β2 M的下降率。 结果 :A组患者BUN、SCr、尿酸清除率及KT/V分别为 (190 1± 2 7 6 )ml/min、(172 5± 16 9)ml/min、(173 1± 2 1 4 )ml/min和 1 5 4± 0 34;B组患者BUN、SCr、UA清除率及KT/V分别为 (2 10 2± 14 5 )ml/min、(176 4± 2 4 2 )ml/min、(174 8± 2 2 8)ml/min和 1 70± 0 4 0 ,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A、B两组对磷的清除率分别为 (15 6 1± 14 3)ml/min、(178 7± 2 3 4 )ml/min ,透析前、后磷的下降率分别为 (5 0 4± 13 3) %、(6 2 7± 11 4 ) % ,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4组,低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LF),高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HF),低通量聚砜膜组(PS-LF),高通量聚砜膜组(PS-HF),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及肱三头肌皮褶(TSF)、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MC)、体质量指数(BMI)、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治疗开始前,各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例、血清白蛋白、血肌酐、IL-6、hsCRP及IL-10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IL-10在PS-HF组及PS-LF组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上升,尤以PS-HF组上升明显,但各组透析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LB水平均上升,在CA-HF组和PS-HF组上升明显(P<0.05),尤以PS-HF组最为明显(P<0.01);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尤以PS-HF组最为明显(P<0.01);各组TSF、MAMC、BMI均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与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能有效清除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调查,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且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31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所有患者于透析前空腹抽血送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红蛋白(Hb)、钙(Ca)、磷(P)、白蛋白(Alb)等指标,同时测定透析后血清BUN浓度,记录透析后体质量和超滤量,根据公式计算血清白蛋白校正钙(Ac-Ca)、尿素清除指数(Kt/V)和标准蛋白氮呈现率(n PNA)。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Scr、P、i PTH、Alb浓度更低(P0.05),而Hb、Ac-Ca、Kt/V、n PNA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校正钙和白蛋白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乘积≤55 mg~2/dl~2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存在钙磷代谢紊乱,校正钙和白蛋白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与透析充分性及其它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56例MHD连续12次记录透析前后血压、体重、超滤量(FV),分别计算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均值,第0、1、2、3个月透析前后测定血液生化值、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结果透析充分组(Kt/V≥1.2、URR≥0.65)MHD患者血压明显低于透析不充分组(Kt/V<1.2、URR<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0.22组与Hct<0.22组比较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体重增加率、透析不充分及血清PTH水平与透析前收缩压密切相关(OR=1.98~3.50,P<0.05)。结论充分透析、减少容量负荷是控制MHD患者高血压的关键,透析不充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透析前收缩压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透析液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增加透析液流量(Q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稳定透析6个月以上的MHD患者38例。血透透析液流量定于500ml/min和800ml/min各透析4周,其他透析参数[透析时间,血流量(Qb),超滤量和透析器型号与面积]不变。每种Qd量于第3周和第4周分别测定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记录每次透析的透析时间、超滤量及透析后体重(W),并根据Kt/V的自然对数公式计算Kt/V、尿素下降率(URR),取2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患者该透析液流量的Kt/V。同时检测第4周及第8周透析前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采用成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每例患者构成自身对照,研究前后一般情况完全一致。Qd为800ml/min时URR及Kt/V值均较Qd流量为500ml/min时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下降率、Hb和Hct水平略有增加趋势,无显著性差异。Qd为800ml/min时透析后URR〉65%的百分数明显高于Qd为500ml/min时,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Qd从500ml/min增加至800ml/min,可显著增加URR、增加Kt/V,提高透析充分性达标率。800ml/min透析液流量的MHD可选择性用于不便于延长治疗时间和提高血流量达到透析充分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系统性炎症反应、残余肾功能及营养的关系。方法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透析充分性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71例及透析不充分组(Kt/V1.2)33例。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应激指标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比较两组残存肾功能(RRF)、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透析频率(近6个月平均透析频率);分析Kt/V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充分组外周血CRP、IL-6水平显著低于透析不充分组(P0.01);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组RRF水平、Hb水平近6个月平均透析频率、外周血ALB水平、平均Kt/V值显著高于透析不充分组(P0.05)。患者Kt/V值与RRF(r=0.449,P0.01)、透析频次(r=0.683,P0.01)、Hb水平(r=0.399,P0.01)及ALB水平(r=0.664,P0.01)均呈正相关;与CRP(r=-0.694,P0.01)及IL-6水平(r=-0.681,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透析不充分可导致接受维持性透析的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系统性炎症/应激水平升高,且与患者透析频次、残存肾功能及营养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未透析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调素(OPN)、五聚素3(PTX3)、尿素清除指数(Kt/V)、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β2微球蛋白(β2-MG)等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一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与OPN、PTX3、Kt/V、iPTH和β2-MG等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糖化血清白蛋白含量可作为评估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有效性的直观指标,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国产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LST140与进口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F7HPS是否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试验采用开放性交叉对比设计.选择满足入选/排除标准并自愿参加本试验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7例,采用国产透析器LST140组(试验组)与进口透析器F7HPS组(对照组)目标值法进行对照,观察对患者透析前后血尿素、肌酐下降率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透析后血尿素、肌酐均明显下降,两组间透析前后血尿素、肌酐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透析前后肌酐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液透析期间至下次透析自我感觉良好,无低血压、热原反应、过敏反应、透析器凝血、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国产透析器LST140与进口透析器F7HPS对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统计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血液净化中心188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析影响高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超过3个月的患者1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压,将188例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A组)、血压达标组(B组)、血压未达标组(C组),分析MHD患者透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统计参数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及透析相关参数:透析时间、透析剂量、超滤量、体重变化、血红蛋白(Hb)、电解质水平、尿素氮清除率(Kt/V)等.结果:(1)55.3%的血压控制未达标,其中单纯收缩压、舒张压升高者分别为47.1%、1.9%;(2)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千体重无明显差异;C组的体重增长率、体重增长过多者的比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钙磷乘积明显较前两组高,透析龄、Hb、Kt/V较前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step),透析前收缩压与Hb、Kt/V成负相关,与EPO剂量、钙磷乘积呈正相关.(3)体重增长率和血压的平稳性紧密相关,体重增长率<0.03及体重增长率>0.03的平均收缩压下降率分别为0.049±0.104和0.206±0.165,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MHD患者合并高血压者较为常见,其中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高血压的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体重增长率、体重增长过多者的比例、EPO剂量、透析龄、Hb、Kt/V等.透析前收缩压与Hb、Kt/V及透析龄呈负相关,与EPO剂量呈正相关,未发现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透析液钠浓度对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相对性低钠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合并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减为135 mmol/L,B组给予常规透析,透析液钠离子浓度142 mmoL/L.观察透析8周后两组患者血压、体重、血清尿素氮、肌酐、体重指数、Kt/V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比例、透析时间、及研究前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Kt/V、LVEF和BMI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158.2±11.1) vs (156.8±10.0)mmHg,P<0.05]、舒张压[(88.1±9.4) vs (85.6±8.6)mmHg,P<0.01]和体重[(55.1±7.0) vs (54.7±6.5)kg,P<0.05]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患者LVEF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3.5±6.7)% vs (54.1±5.4)%,P<0.05],但血清尿素氮、肌酐、Kt/V和BMI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透析时低血压[5.96% vs3.48%,P<0.05]和透析失衡(3.65% vs 1.59%,P<0.05)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透析时高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相对性低钠透析可有效降低血压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但增加透析时低血压和透析失衡的发生率,因而在临床应用时要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特点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将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KD)组(45例)和非糖尿病肾病(NDKD)组(53例),测算营养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等;测量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分析测定肌肉量(MM)和体脂肪(FM)等;同时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检测炎症指标,包括hs-CRP、IL-6及TNF-α水平等。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特点及其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NDKD组相比,DKD组Kt/V、n PCR、Hb、TG、TC、Alb、TSF、MAMC、MAC和MM明显降低(P0.05),而FM、TACurea、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营养状况评估显示DKD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DKD组(60.0%vs 15.1%,P0.05)。2根据患者的Kt/V值将98例患者分为2组,≥1.2为透析充分组;1.2为透析不充分组,结果显示DKD组透析不充分比例明显高于NDKD组(65.0%vs 26.4%,P0.05);透析不充分组患者的Hb、RBC、TG、TC、Alb、TSF、MAMC、MAC和MM水平显著低于透析充分组(P0.05),而FM、hs-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充分组(P0.05)。3患者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与ALB、MM呈显著负相关,而与T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Scr、BUN、TG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与NDKD患者相比,D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发生营养不良,特别是肌肉消耗发生率高,体脂增加明显,透析充分性差,微炎症状态更明显。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透析充分性和微炎症状态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积极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蛋白质-能量消耗,有助于提高透析充分性,减轻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DKD患者血液透析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与尿毒症患者毒素水平、贫血程度、营养状况的关系,分析用其评价透析效果的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CA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Kt/V与血肌酐、尿素氮、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血磷、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关系,根据Kt/V水平将127例患者分为低Kt/V组(Kt/V1.7)、中Kt/V组(1.7≤Kt/V2)、高Kt/V组(Kt/V≥2),比较三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等水平的差异。结果患者Kt/V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Hb=0.215,P0.05),与血磷、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r_P=-0.317,r_(Scr)=-0.429,r_(Bun)=-0.34,P均0.001);与血白蛋白β_2-MG、iPTH无相关性(P0.05)。高Kt/V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高于低Kt/V组(P0.05),血磷水平低于低Kt/V组(P0.05);高Kt/V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中、低Kt/V组(P0.05);低、中、高Kt/V三组患者β2-MG、i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t/V可能与CAPD患者中分子物质、营养状况不相关,用其评价CAPD患者溶质清除状况及透析充分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李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81-1282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老年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维持性HD且伴有皮肤瘙痒的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为(HD)组、HD-血液灌流(HP) (HD-HP)组和高通量透析(HPD)组,每组各21例.于首次透析前、后和透析12w后观察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及可视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 3组透析前后及治疗12w后BUN、Cr、血钙和Kt/V值差异不显著(P>0.0.5).HPD组和HD-HP组首次透析后及12 w后的血磷、PTH和β2-MG与透析前及HD组差异显著(P<0.05),但HPD组和HD-HP组差异不显著(P>0.0.5).12w后3组的VAS评分较透析前均降低(P<0.05),以HPD组和HD-HP组显著,与HD组差异均显著(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HPD和HD-HP均显著减低血磷水平、清楚PTH,有效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而且两种方法效果相近,均可作为治疗维持性HD老年患者皮肤瘙痒的有效血液净化方式.  相似文献   

17.
滤器复用方式对溶质清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器复用方式对各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模式溶质清除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体外试验,聚砜膜F60透析器共分三组,A组为首次使用的透析器,B组为用次氯酸钠加甲醛复用的透析器,C组为单用甲醛复用的透析器,分别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 DF),并同时测定尿素、肌酐、VitB12、菊粉的清除率. 结果 不同CRRT方式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率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对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率,CVVH,CVVHDF方式下C组较A组显著下降(P<0.05),CVVHD方式下,三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CRRT时透析器复用要加入漂白剂成份才能确保中、大分子清除率不变.  相似文献   

18.
20031066小剂量肝素透析治疗伴有明显出血的肾功能衰竭68例分析/赵德纯…刀重庆医学一2002,31(8)一731 68例患者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并达到透析指征。用德国产4。。SB型透析机,聚矾膜透析器进行碳酸氢盐透析。小剂量肝素用法:首剂肝素。.2一。.3mg/kg,一般10一15mg,以后用肝素泵从动脉端按每小时3一4mg持续注入肝素,于透析结束前半小时停用肝素。透析血流量15。一20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首次透析3h,以后透析4h。出血停止后改为常规肝素透析。共透析150次,透析器发生不同程度凝血8次(5 .33%),且均发生于血流量<180m口min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HD)过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些急性期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分泌型磷脂酶A_2(sPLA_2)]的水平,分析HD诱导的急性期反应与透析膜类型或透析液的关系。方法:10例患者行标准HD治疗,在透析开始、透析结束及透析后24h留取血液样本,分别检测IL-6,CRP和sPLA_2水平,所有患者分别使用改良型纤维素膜透析器(FB)和聚砜膜透析器(PS),另外5例患者为增强HD治疗,即纤维素膜透析器加上一组透析液滤器(FBf)。结果:FB组和FBf组在透析结束时IL-6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开始时(P0.05),在透析后24h IL-6降至基础水平,相反,PS组透析的患者IL-6水平无明显波动。在透析结束时FB组和FBf组IL-6水平显著高于PS组患者(P0.05);FB和FBf组透析后24h时平均CRP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后水平(P0.05)。两组患者在透析后24h sPLA_2水平较透析结束时显著增高(P0.05)。透析结束时IL-6水平与透析后24h CRP(r=0.67,P0.01)水平和sPLA_2(r=0.52,P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但是使用PS膜透析患者,CRP以及sPLA_2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与PS膜相比,FB和FBf膜透析治疗结束时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与开始透析后24h后血清CRP和sPLA_2水平的升高显著正相关。因此,诱导HD急性期反应的原因中,透析膜的生物学特性较透析液细菌学标准(正常范围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FX60透析器行血液透析患者氨基末端钠尿肽(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透析龄〉2年的血液透析患者30例,以FX60透析器透析1年,观察患者高通量透析前后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iPTH)、尿素清除指数(Kt/V)、β2-微球蛋白(β2-M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氨基末端钠尿肽的变化,多因素分析患者血浆氨基末端钠尿肽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患者Kt/V为1.45±0.38,超滤量为(3.29±0.69)kg,平均动脉压(104.5±7.3)mmHg,血红蛋白由(103.9±18.1)g/L升至(111.8±11.5)g/L,iPTH由(525.2±695.6)ug/L降至(437.3±417.2)ug/L,LVEF由(60.0±7.3)%升至(64.3±8.7)%;(2)单次高通量透析前血浆氨基末端钠尿肽水平为(6724±8721)ug/L,透析后为(5268±4276)ug/L,降低(29.6±3.2)%,β2-微球蛋白清除率为(35.9±3.8)%;(3)多因素分析显示氨基末端钠尿肽与超滤量、平均动脉压无相关性,与LVEF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650(95%可信区间7147~17892ug/L)。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后血浆氨基末端钠尿肽普遍增高,与超滤量、血压无相关性,与LVEF呈负相关,氨基末端钠尿肽可预测血液透析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以FX60透析器行高通量透析可改善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氨基末端钠尿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