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α、PKC-βⅠPKC-βⅡ在人正常肾组织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DN)肾小球中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球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Ⅰ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以正常肾组织为对照,取糖尿病肾病患者活检肾组织,采用PAS染色判定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扩张程度,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KC-α、PKC-βⅠPKC-βⅡ、TGF-βⅠVEGF在肾小球中的表达。结果(1)PKC-α、PKC-βⅠPKC-βⅡ在正常肾小球中均有表达;(2)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中PKC-α、PKC-βⅠTGF-β1和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而PKC-βⅡ的表达明显减弱,且肾小球ECM明显增加。其中PKC-α与VEGF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600,P=0.039),PKC-βⅠTGF-βⅠ表达呈正相关(r=0.521,P=0.043)。结论PKC-α、PKC-βⅠPKC-βⅡ在正常人以及DN患者肾小球中的表达不同;PKC-α可能通过增强肾小球内VEGF的表达,而PKC-βⅠ能通过增强肾小球内TGF-βⅠ表达参与DN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结节样肾小球硬化是指系膜结节样硬化伴轻度肾小球分叶的一种肾脏病理改变。Kimmelstiel和Wilson在1936年首次描述结节样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特征性病理表现,随后人们在膜增殖性肾炎、淀粉样变性等多种肾小球疾病也发现结节样肾小球硬化(表1)。  相似文献   

3.
从纤维化到硬化——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是一系列进程不断发展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是逐渐和不可逆的肾小球瘢痕形成,称为肾小球硬化症。过去几年,对导致DN的致病因素的了解已取得很大进展。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由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在肾小球系膜间隙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纤维化。最常见的基质蛋白是胶原蛋白Ⅰ、Ⅲ、Ⅳ和纤维连接蛋白。这些积聚物是由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增加或系膜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减少所致。20多年前已阐明了肾小球系膜基质扩张与DN进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肾小球疾病急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疾病急诊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林善锬马骥,上海200040本文拟就肾小球疾病急诊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特点,以及治疗的主要关键讨论如下。肾小球疾病急诊的主要病因与发病机制肾小球疾病急诊主要是指在肾小球疾病基础上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相似文献   

5.
目前西方对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临床实践中,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DSRD)最常见的病因。美国1991~199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接受治疗的ERSD患者中,原发病因为肾小球疾病者占51%,其中糖尿病肾病(DN)占37-9%,非糖尿病肾小球疾病占13-5%。在我国,导致ESRD的病因也以肾小球疾病为主,占54-4%,但其中DN仅占4-7%,肾小球肾炎却占48-1%。某些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并不发展至肾衰,但仍是导致患者发病和医疗费支出的重要因素[1,2]。肾小球肾炎(GN)的病变特征为:组织学上表现为肾小球…  相似文献   

6.
肾病是糖尿病(DM)主要并发症之一。传统上糖尿病肾病(DN)研究主要集中在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机制上,足细胞损伤被认为是由日益增加的蛋白尿所引起的后期病变,而不是导致DN的原因。然而,最近人体活组织检查研究表明,DN发病过程中足细胞功能及结构上的损伤早期已出现。足细胞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足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最近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拟就DN时VEGF与足细胞损伤的相互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梁志强 《山东医药》2009,49(39):52-53
目的为临床判定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提供可靠、敏感指标。方法选择62例DN患者(DN组),分别经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诊断为肾功无损、。肾功受损代偿和肾功受损失代偿;同时选择28例缝康查体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用酶法测定电清肌酐(Cr)水平,分析三种指标与GFR的相关性。结果DN组血清CysC、β2-MC、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N组除肾功无损者血清Cr水平与GFR无明显相关性外,余患者各项指标与GFR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且以CysC相关系数最大。结论血清CysC用于判定肾小球滤过功能可靠、敏感,其检测价值优于β2-MG和Cr。  相似文献   

8.
梁毅堂 《内科》2009,4(2):286-28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即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特发性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早期的临床征象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病理学上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宽,最后导致肾小球纤维化、硬化。DN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对DN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Ⅰ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较高,为30%~40%。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约有20%发生糖尿病肾病。目前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及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胶原特异性的苦味酸天狼猩红(PSR)染色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伴肾小球硬化的27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同样年龄、性别的Wistar—Kyoto大鼠(WKY)肾小球胶原含量。结果显示:SHR肾小球胶原面积和胶原密度均显著高于WKY(SHR:1763±403um2,024±0.06;WKY:1224±443um2,0.18±0.05,P<0.05)。提示(1)SHR肾小球胶原沉积增加,(2)累积的肾小球胶原可能是肾小球硬化的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观察组),其中单纯糖尿病35例、早期DN 34例、临床DN 31例、DN肾功能不全28例、DN血液透析19例,随机选择5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RBP-4、血糖、血脂、血Scr、尿酸、BUN,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血清RBP-4在观察组单纯糖尿病、早期DN、临床DN、DN肾功能不全、DN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别为(50.26±6.29)、(66.39±12.81)、(76.16±19.20)、(104.64±10.57)、(114.52±33.08)μ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01±1.67) μg/mL,P均<0.01;血清RBP-4水平与血清肌酸酐呈正相关(r=0.377,P<0.01),而与eGFR呈负相关(r=-0.436,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eGFR是血清RBP-4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RBP-4有助于DN的早期诊断与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免疫复合物性肾炎肾小球硬化发生机理的新认识胡伟新关键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肾小球硬化发病机理中图法分类号R692.6肾小球疾病最后的结局是肾小球硬化,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堆积是肾小球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往对肾小球硬化的研究重点在于ECM产生的量及...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以尿门蛋白或用血肌酐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来诊断和评估糖尿病肾病(DN),尚无早期诊断DN的敏感指标。前期研究发现尿胶原代谢的改变与肾脏损伤关系密切,在尿白蛋白分泌增多之前,尿中胶原蛋白片段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临床证据是微量白蛋白尿,然而,当一些患者出现微量尿白蛋白(UAIb)时,其肾脏组织已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当患者出现临床白蛋白尿后,其肾小球滤过率(GFR)将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本文就蛋白质组学技术在DN发病机制及生物学标志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蛋白激酶C在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蛋白激酶c(PKc)对DM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起关键作用,特别是在DN早期。为进一步研究肾小球PKC在DN发病中的作用,我们观察了早期DM大鼠肾小球的PKc活性、滤过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组织中nephrin的表达,以探讨nephrin在DN患者蛋白尿发生机理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免疫荧光染色图像分析及RT-PCR法检测DN组、单纯糖尿病组、单纯血尿组及对照组肾小球组织nephrin的表达水平.结果DN组肾小球组织nephrin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单纯血尿组及对照组(P<0.05).DN组患者肾小球组织中nephrin的mRNA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单纯血尿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DN患者肾小球组织nephrin的表达减少,可能影响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通透性,导致蛋白尿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Podocin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docin是新近发现的肾小球裂隙隔膜上的一个蛋白,参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形成并维持其正常功能。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存在其编码基因nphs2的异常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下降。Podocin蛋白表达下降可使nephrin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内信号转导功能障碍,肾小球足细胞减少,肾脏裂隙隔膜结构与屏障功能的完整性破坏,肾小球蛋白滤过增加。Podocin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关键作用。对podocin的进一步研究可能对DN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知识篇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19.
纤维样变肾小球病:——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4例纤维样变肾小球病。4例病人无系统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2例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光镜下病理类型为膜增殖性肾炎(2例)、膜性肾病(1例)和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病理改变均较重,刚果红染色阴性;免疫荧光多数病例(314例)以IgG、C_3为主,呈颗粒样在肾小球系膜区和(或)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可见大量纤维样物质在肾小球系膜区和(或)肾小球基底膜内分布,纤维样物质直径经图象分析仪测量为20.50±10.37nm。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超微结构检查。本病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刘娜赵明辉章友康郑欣王海燕国外报道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在包括所有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中阳性率为20%左右[1],而国内以往报道的仅为5%~10%左右[2,3],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