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微小病毒B19(HPVB19)骨髓感染引起造血功能紊乱 ,为了解该类感染的发生率和临床表现 ,我们调查血红蛋白 <90g/L的患者 12 1例 ,其中 33例HPVB19 DNA阳性 ,阳性率 2 7.3 % ;临床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或增加 ,全血细胞减少、肝炎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缺铁性贫血可并发HPVB19感染。因此 ,对不易解释的血液学改变 ,检测HPVB19 DNA ,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
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属细小病毒科,红细胞病毒属,与多种疾病相关,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PVB19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伴网织红细胞计数下降,严重者可进展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同时可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皮疹、关节痛、心肌炎、肝炎、肺炎等,诊断主要依赖核酸检测。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免疫抑制剂减量为有效的治疗手段。HPVB19感染预后好但复发率高。本文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PVB19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案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3.
1975年,Cossart等首先在1名健康献血者血中发现了人微小病毒B19 (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继而,在1981年又证实HPVB19对人类具有致病性。HPVB19感染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性紫癜、传染性红斑、关节病等。孕妇感染后可经胎盘引起宫内感染,导致胎儿贫血、水肿、死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人微小病毒B19(HPVB19)与成人血液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39例血液病患者血清中HPVB19抗体IgG、IgM;与正常对照35例进行分析。结果:2组数据方差齐性Levene检验结果显示方差不齐,相应得到2组人HPVB19抗体IgG和Ig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血液病患者HPVB19抗体IgG、IgM都高于正常人。免疫性血液疾病(36.67%)及血液肿瘤(29.51%)HPVB19感染率较高。而再生障碍性贫血(18.18%)、缺铁性贫血(12.5%)HPVB19感染率则较低。结论:对于免疫性血液疾病及血液肿瘤,当出现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建议检测HPVB19,对有HPVB19感染患者,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早期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胎盘生乳素(hPL)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94例孕早期人工流产孕妇(其中阳性22例,阴性272例)血清中人细小病毒B19抗体IgM(HPVB19-IgM)及IgG的含量,根据血清HPVB19-IgM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阳性组(22例)及阴性组(272例),采用ELISA和MIROELISA法检测其相应外周血血清中hCG、hPL水平.结果 孕早期人工流产孕妇HPVB19-IgM阳性者血清中hCG为(83.19 ±32.69) mIU/mL,阴性组为(106.68±43.26)mIU/mL,两组比较,P<0.05;阳性组血清中hPL为(51.06±40.63) ng/mL,阴性组为(75.49 ±53.17) ng/mL,两组比较,P<0.05.结论 孕早期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可减少hCG、hPL的分泌量,这可能是孕早期HPVB19感染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生殖内分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在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病理诊断确诊为炎症性心肌病患者 30例 ,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 36例 ,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 13例 ,无心肌炎、DCM或近期感染者 (对照 ) 36例。所有被研究者均行心肌组织活检 ,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分析HPVB19 DNA。结果 :炎症性心肌病中有 4例HPVB19 DNA阳性 (占 13.3% ) ,DCM中有 3例HPVB19 DNA阳性 (占 8.3% ) ,HCM中有 2例HPVB19 DNA阳性 (占 15 .4 % ) ,而对照组HPVB19 DNA均为阴性。结论 :心肌病患者中HPVB19感染率较高 ,HPVB19感染可能是心肌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三峡地区无偿献血员人细小病毒B19(HPVB19)的流行情况,为该地区未来的献血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934例献血员进行了HPVB19IgG、IgM抗体筛查。结果:934例献血员中,HPVB19IgG阳性率43.36%(405/934),HPVB19IgM阳性率2.46%(23/934)。阳性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HPVB19IgG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峡地区献血员中HPVB19感染率较高,多数是曾经感染,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较低,但作为血源,仍有一定传播病毒的风险,选用适当的方法筛查病毒,保障血液制品质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清对人巨核祖细胞(CFU—MK)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巨核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技术,观察HPVB19感染的ITP患儿血清对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生长的影响。结果:HPVB19感染的ITP患儿血清在体外能明显抑制CFU-MK生长。结论:HPVB19感染后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是该病毒引起ITP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象及骨髓特点.方法对43例SLE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SLE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86%),另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占53.5%),面部红斑(占65.1%),部分患者并发有其他症状.SLE患者血象WBC、Hb及PLT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及嗜酸性细胞增多.红系80%以上增生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混合性贫血.巨核细胞增生正常的占65.1%,另有少数增生减低或缺如.结论SLE临床表现不一,多以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骨髓象可出现原始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血液系统损害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外周血和骨髓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出现血液系统改变的有25例(51%),其中贫血15例(31%),白细胞减少8例(16%),血小板减少10例(20%).同时两系受累6例,3系均受累2例.23例行骨髓穿刺检查,均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正常,3系细胞形态正常;15例贫血者,14例骨髓铁染色强阳性或阳性;10例血小板减少者,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7例.结论 pSS并发血液系统损害多见,以贫血最为常见,并与铁代谢紊乱导致的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功能异常有关,而血小板减少与骨髓巨核细胞产板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