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胸腰椎骨折术后后凸畸形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后凸畸形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提高胸腰椎骨折手术治愈率。方法 分析随访50例胸腰椎骨折X线片。结果 后凸畸形的原因:①术前后凸畸形术中未能矫正;②术前后凸畸形术中矫正但未植骨,术后又发生后凸畸形;③术后植骨被吸收;④椎间盘退变造成椎间盘高度的丢失,导致后凸畸形;⑤中老年骨质疏松。结论 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术中尽量解剖复位、应用合适的内固定、足量而有效地植骨、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避免或减少胸腰椎后凸畸形、提高胸腰椎骨折术后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焦坤  陈锴  邱松楠  李明 《骨科》2023,14(4):389-392
胸腰椎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创伤类型,由于其结构特性和手术风险,易继发后凸畸形。造成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原因主要包括创伤、骨质疏松和治疗不当等。目前对于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暂不明确,也缺乏合适的分型分类系统。对该病的评估可分为功能和后凸两个方面,根据评估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制定治疗方式。在治疗方式上,应当根据影像学资料和分型进行个体化治疗,除了早期选择保守治疗,截骨和后路固定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方式尚存难点,对于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评估和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单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规范、统一的方案,但仍有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未经及时正规的治疗而最终出现后凸畸形,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撑开cage植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手术矫形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自2006年8月~2010年3月对1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采用经椎弓根截骨脊柱短缩矫形术式治疗.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术前JOA评分平均(13±1.75)分,术后平均(20.98±2.40)分,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改善率0.504±0.121.术后Frankel分级5例由C级恢复到D或E级,9例由D级恢复到E级;术前后凸Cobb角(34.20±10.43)°,术后Cobb角(2.94±2.73)°,术后平均畸形矫正率85%以上.末次随访显示所有椎间截骨面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并发症.结论 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具有减压充分、矫正率高,而且创伤较小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术后继发后凸畸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至2018年胸腰椎骨折行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术后继发后凸畸形39例。结果胸腰椎骨折术后脊柱后凸原因较多,早期主要在于手术操作有欠缺;1年内发生后凸畸形,多为固定节段短或螺钉短,不能有效支撑固定;未佩戴外固定支具或支具不牢靠且活动量大;患者骨质疏松;取出内固定后发生脊柱后凸主要在于稳定性差的骨折减压固定未给予充分植骨融合;椎间盘严重损伤,取出后再次塌陷。结论从当前病例总结,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在于胸腰椎骨折的正确诊断、合适手术方式和有效的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术后继发后凸畸形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至2018年胸腰椎骨折行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术后继发后凸畸形39例。结果 胸腰椎骨折术后脊柱后凸原因较多,早期主要在于手术操作有欠缺;1年内发生后凸畸形,多为固定节段短或螺钉短,不能有效支撑固定;未佩戴外固定支具或支具不牢靠且活动量大;患者骨质疏松;取出内固定后发生脊柱后凸主要在于稳定性差的骨折减压固定未给予充分植骨融合;椎间盘严重损伤,取出后再次塌陷。结论 从当前病例总结,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在于胸腰椎骨折的正确诊断、合适手术方式和有效的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与特点分析。方法采用三种手术方式对76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并且与成年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比较,通过观察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压缩与后凸畸形程度,分析其特点。结果老年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优良率改善幅度(22.4%)较成年组(11.7%)明显较大、椎体压缩与后凸畸形亦明显改善。结论针对老年胸腰椎骨折特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8.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评价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普及和对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的认识加深,使得大部分胸腰椎骨折病人获得了正确的初期处理(手术或保守),远期后凸畸形本应该明显减少[1],但事实上,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在国内仍是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临床评估及治疗作一综述。1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原因1.1非手术治疗指征错误目前对于有神经损害的胸腰椎骨折应该手术已成为共识。对于无神经损害的病人,手术的指征主要决定于对稳定性的判断[2~5],后者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这使得部分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了不正…  相似文献   

9.
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AF系统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AF系统内固定.切口为4个1.5 cm长的小切口,椎弓根穿刺操作在透视引导下进行.结果 11例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纠正良好,伤椎高度由术前(65±13)%恢复至术后(92±7)%,局部后凸畸形自术前后凸19°恢复至术后6°.2例发生小切口皮缘坏死伤口延迟愈合,1例伤口积液,1例术后11个月出现内固定松动.随访24~36个月,期间未发现断钉断棒、后凸畸形加重、椎间隙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利用体位复位后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体位复位后行椎体成形术。手术前后评估X线片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以及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术前与术后比较,伤椎引起的疼痛显著缓解、VAS评分明显下降、椎体高度显著恢复以及后凸畸形角度明显减少。患者能早期恢复日常活动。结论采用体位复位后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