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在已经存在的血管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微血管的过程,在创伤的修复、伤口的愈合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为研究对象,以骨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相似文献   

2.
绝大多数恶性实体肿瘤如卵巢癌、肝癌、宫颈癌和乳腺癌都是血管依赖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肿瘤生长超过1.0-2.0mm^3时就需要新生血管支持,它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所必需的营养和氧气。破坏或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能有效阻止肿瘤血管网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静  桂琳  金强  张嵩  罗瑞  叶隽 《淮海医药》2012,30(3):189-19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环氧化酶-2(COX-2)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了解两者对血液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急性白血病(AL)的不同病期表达的差异,探讨两者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4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共设为对照组)的血清中VEGF与COX-2的含量,分别对90例不同病期AL患者进行血清VEGF与COX-2含量测定,并对疾病转归进行随访。结果非恶性血液病患者VEGF(91.45±40.16)及COX-2(37.15±31.14),正常健康者(84.15±15.45)(29.35±26.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VEGF(226.17±126.81)和COX-2(57.89±41.1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种因子之间在表达上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75。在AL的不同病期存在VEGF和COX-2表达不同,VEGF表达在AL初治组(208.45±101.16)高于复发难治组(197.68±89.56)及AL-CR组(143.29±154.37);COX-2的表达在AL复发难治组(87.86±44.73)高于初治组(55.10±47.32)和AL-CR组43.04±36.36),AL-CR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0.05>P>0.01)。AL患者VEGF与COX-2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1和r≈0.562(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存在VEGF与COX-2的高表达,两者在表达上可能存在相关性。AL不同病期VEGF与COX-2表达有差异,血液肿瘤患者进行VEGF与COX-2的检测,可能为AL病期判断、预测复发、评估预后的研究提供又一依据。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尤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引起白血病脑膜炎、脑瘤或脑病.其他恶性血液病亦可累及CNS,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但少见[1].我院自2000年以来发现非ALL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血液病6例,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新生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新的血管,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的多种分子的复杂过程。血管新生除对于恶性实体肿瘤外,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血管新生机制进行了简单介绍,尤其是对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多种调节因子、炎症因子以及凋亡相关因子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生血管不仅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氧气,还为其恶性转移提供必要条件;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肿瘤已得到广泛的研究.近年来发现许多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特性,从而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了新的药物来源.本文综述了一些得到最为广泛研究的几种苯丙素类抗血管生成化合物的研究概况,并总结归纳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7.
贾农 《云南医药》2004,25(2):127-128
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时间接触苯可发生恶性血液病,部分病人可在苯中毒的基础上发展为白血病。本文对本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艳娟  郑方  孙志强 《安徽医药》2015,19(11):2041-204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可参与DNA转录,维持基因稳定,另外还可介导炎症反应,对于肿瘤的生长、转移等均有影响.近年来,已有研究证明HMGB1在各种淋巴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DS)征等恶性血液疾病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依赖不同的机制实现其生物学效应.在治疗上使用HMGB1中和抗体还可增加恶性血液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HMGB1作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靶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就HMGB1的基本特征,HMGB1在恶性血液疾病中当前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毛细血管新生在胚胎发生、创伤愈合以及女性月经周期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然而,一系列的实验证明,“实体瘤在三维空间进行性生长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由于氧和营养物扩散的局限性,肿瘤生长到1~2mm~3之后进一步发展,血管生成是其必备条件。已知许多人体肿瘤的发育要经历一段缺乏血管的漫长血管前期。实体瘤一旦  相似文献   

10.
杨原 《沈阳部队医药》2006,19(2):138-139,142
恶性胶质瘤是神经系统原发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1],多为致命性,虽经手术后放、化疗,但总体平均生存期仅为52周。过去30年,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恶性胶质瘤发生和进展机制有了重大突破,但病人生存期基本没有改善,急需发展新的治疗策略。胶质瘤具有明显的血管新生。多项研究反复显示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过度表达,并且与肿瘤血管密度、级别呈正相关,与肿瘤预后呈负相关[2]。而且抗VEGF-A抗体可明显降低人类胶质母细胞系的肿瘤形成[3]。因此,阻碍血管新生信号传导是一个治疗方向。本文就抗血管新生疗法的进展进行综述。1…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尤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引起白血病脑膜炎、脑瘤或脑病。其他恶性血液病亦可累及CNS,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但少见。我院自2000年以来发现非ALL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血液病6例,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高复发,易转移。作为富血供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生长、浸润和转移均依赖于新生血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拟就相关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泓  刘天舒 《上海医药》2011,32(4):170-174
在肠癌的生长和侵袭过程中需要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贝伐殊单抗是目前唯一在肠癌中有明确疗效证据的VEGF抑制剂,此外,临床上还有许多针对其它促血管新生系统的靶向药物.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贝伐珠单抗可以改善转移性结肠癌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在辅助治疗模式中没有显现长远益处,VE...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urvivin基因在儿童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方法对104例白血病患儿、41例治疗后完全缓解患儿、52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骨髓进行检测。结果采用显色强度结合阳性细胞百分比法进行判读。Survivin基因在白血病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73%)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14.63%)和非恶性血液病组(11.54%),但在完全缓解组和非恶性血液病组间没有差异,Survivin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54.93%)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60.61%)间的阳性表达率亦无差异。结论Survivin基因可能与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以作为诊断和观察白血病预后的指标,为白血病的生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增殖并分化为成熟且有功能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多数的研究发现骨髓来源的EPCs参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EPCs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的靶点.现将EPCS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综述如下.1 新生血管对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肾癌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恶性实性肿瘤,其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血管形成主要是由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调控失衡、促血管生成因子增多所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VEGF165是机体内含量最多,生物活性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且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最新研究发现一种新的VEGF异构体VEGF165b具有抑制VEGF165介导的血管生成作用,有可能成为肾癌治疗过程中新的作用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VEGF165b的结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血管生成抑制中药及其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肿瘤血管的生长过程 血管新生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中生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新生的血管是由原血管床以“出芽”或“分叉”的方式产生,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开始,至形成新的微血管告终。体内的大部分血管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但是,肿瘤、风湿病、牛皮癣等疾病能够破坏上述稳定性。导致血管新生.这些疾病可称为“血管生成病”或“血管生成性疾病”。血管新生抑制剂是治疗上述疾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8.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缺血性血管新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是指产生新的血管或从已存在的血管形成毛细血管的过程.1997年Asaharad等[1]首次发现成体外周血循环中存在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证实出生后的成体存在有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两种生成血管机制,揭示了EPC参与机体内缺血性血管新生过程,从此拉开了EPC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靶向血管生成的抗肿瘤海洋药物的研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瘤的生长、发育以及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提供营养,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针对血管生成的不同生物学过程发展新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为肿瘤的治疗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多种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已经在国内外上市.海洋生物是新型药物的重要分子库,由海洋生物中发现的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显示了独特的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现对发现的数种海洋来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提出了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迁移依赖于血管新生.因此,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为目标的抗肿瘤治疗策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新生这一病理性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使它们成为研发肿瘤疫苗的靶点.此文就疫苗的研发基础、免疫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