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对老龄转子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风险预测的实用性。方法对148髋行髋关节置换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OSSUM和P-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观测值比较。结果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23例,观测并发症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预测死亡84例,观测死亡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死亡11例,观测死亡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OSSUM对死亡率的预测值偏高,对并发症的预测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P-POSSUM对术后死亡风险有很好的预测能力。但POSSUM和P-POSSUM部分评价内容,如年龄评分、骨科高危因素及定义术后并发症方面有待国内形成大数据后改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POSSUM)在围手术期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100例低能量所致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POSSUM评分,计算发生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根据POSSUM系统预测,发生并发症35例,而实际发生3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测发生死亡12例,实际发生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应用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术后死亡存在过度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检点并发症和死亡率(POSSUM)评分系统对高龄烧伤患者术后并发症评估的护理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60岁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按Copland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公式,比较实际并发症人数与预测发病数。结果 有并发症19例,平均年龄(69.1±3.4)岁,平均住院时间(45.6±6.8)d,生理学评分(23.8±5.7),手术侵袭度评分(12.1±4.3)。无并发症组51例,平均年龄(68.3±2.5)岁,平均住院时间(27.6±9.7)d,生理学评分(19.4±4.5),手术侵袭度评分(10.1±3.2),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按Copland公式预测并发症人数22例,实际人数19例,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Copland公式计算患者的并发症率与实际并发症相符。结论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高龄烧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POSSUM、P-POSSUM、Cr-POSSUM及ACPGBl评分系统分别预测结直肠癌手术风险的效果探讨分析。方法选取15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以POSSUM、P-POSSUM、Cr-POSSUM及ACPGBI评分系统分别对结直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进行前瞻性预测,并与术后实际并发症、死亡率进行对照。结果POSSUM评分系统预测并发症的发生率(76例、50.67%)及死亡率(42例、28.00%)分别显著高于实际并发症率(38例、25.33%,P<0.01)及死亡率(7例、4.67%,P<0.01)。但老年患者的并发症预测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POSSUM、Cr-POSSUM及ACPGBI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率(分别为9例、6.00%,10例、6.67%及11例、7.33%)与实际死亡率(7例、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OSSUM、Cr-POSSUM及ACPGBI评分系统均能较准确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死亡率,而POSSUM评分系统可能高估了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OSSUM评分系统对ICU术后病人死亡率预测的护理学意义。方法 分析 2 5 2例进入ICU治疗的外科术后病人的死亡率情况 ,用POSS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并按Copeland死亡率预测公式计算 ,比较实际死亡人数与预测死亡人数。结果 本组死亡 5 4例 ,平均年龄 (5 5± 19)岁 ,ICU住院时间 (2 .2± 1.8)d ,生理学评分 (45 .0± 17.1)分 ,手术侵袭度评分 (2 3.0±8.5 )分 ,存活病例 198例 ,平均年龄 (45± 2 2 )岁 ,ICU平均住院时间 (1.8± 1.7)d ,生理学评分 (2 0 .5±9.7)分 ,手术侵袭度评分 (10 .5± 2 .5 )分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按Copeland公式预测死亡率人数为 75人 ,实际人数为 5 4人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opeland公式计算病人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相符。结论 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ICU术后病人死亡率有重要的护理学意义 ,对于临床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OSSUM 和APACHEⅡ两种评分系统对ICU术后患者风险评估的护理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术后入住ICU的外科患者,分别用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记录ICU治疗时间、ICU治疗期间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6例患者POSSUM评分为(39.2±8.7)分,理论死亡人数32例,APACHEⅡ评分为(7.5±3.6)分,理论死亡人数19例,ICU住院时间(1.6±1.2)d.实际死亡28例,死亡组POSSUM评分为(68.6±18.4)分,APACHEⅡ评分为(22.6±5.3)分,ICU住院时间(2.8±1.9)d;死亡组两种评分系统的评分均分别高于相应的总体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P<0.01);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预测患者死亡人数与实际死亡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率较低(P<0.05).结论 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均能评估ICU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临床护理中,应针对患者病情不同严重程度评分,予以合理的分层护理;相对APACHEⅡ,POSSUM评分系统设有手术侵袭度评价,可能更适用于外科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POSSUM评分系统评估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探讨POSSUM评估系统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103例,用POSSUM对所有患者评分并评估手术并发症概率,绘制ROC曲线,评价POSSUM系统对手术并发症的评估能力。结果10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9例,并发症组的术前生理学评分、手术严重度评分及预测并发症概率均高于元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结论患者术前生理学评分、手术严重度评分增高易发生手术并发症,POSSUM系统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并发症风险的能力为中等,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查尔森并发症指数(CCI)、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评价基础疾病、术前生理状态及手术侵袭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两种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治疗转归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记录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量、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尿素氮值、白细胞计数、心电图结果、手术时机、麻醉方式、手术内固定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或死亡等临床资料。计算入院时CCI评分、POSSUM评分系统术前生理学评分、手术严重度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31例符合条件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红蛋白量、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尿素氮值、心电图结果、麻醉方式、手术出血量、改良POSSUM生理学评分、CCI评分与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独立相关(P<0.05)。结论 CCI评分、POSSUM生理学评分、术前血红蛋白量、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尿素氮值、心电图结果、手术麻醉方式、手术出血量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POSSUM)预测胸外科食管癌贲门癌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胸外科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与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有7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PO 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人数为65例,实际并发症人数为71例,差异无显著性(P=0.327)。结论: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高龄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POSSUM及P-POSSUM评分已被证明是普通外科最为可靠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评分系统,但其在骨科领域、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目的:探讨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人工关节置换后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01/2010-10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双极股骨头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86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分别应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结果与结论:按照POSSUM评分预测,186例患者置换后30d内应有32例(17%)发生并发症,实际发生28例(15%),按照P-POSSUM评分预测,本组置换后30d内应有5例死亡(3%),实际发生2例(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与真实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目前POSSUM和P-POSSUM这两种广泛用于普外科手术风险预测的评分系统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Science Citation Index、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查找关于在肝胆手术中使用POSSUM和/或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1991年至201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ersion 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其中:5个研究(n=683)采用POSSUM预测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加权O/E=0.71,95%CI(0.60,0.81);7个研究(n=1?291)采用POSSUM预测了术后死亡率,其加权O/E=0.42,95%CI(0.27,0.57);6个研究(n=1?793)采用P-POSSUM预测了术后死亡率,其加权O/E=0.74,95%CI(0.53,0.95)。结论 POSSUM可能会高估肝胆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P-POSSUM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死亡率预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POSSUM。  相似文献   

12.
背景:POSSUM 及P-POSSUM 评分已被证明是普通外科最为可靠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评分系统,但其在骨科领域、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方面的应用报道较少.目的:探讨POSSUM 评分系统在预测人工关节置换后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01/2010-10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双极股骨头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86 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分别应用POSSUM 及P-POSSUM 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结果与结论:按照POSSUM 评分预测,186 例患者置换后30 d 内应有32 例(17%)发生并发症,实际发生28 例(15%),按照P-POSSUM 评分预测,本组置换后30 d 内应有5 例死亡(3%),实际发生2 例(1%),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应用POSSUM 及P-POSSUM 评分系统预测置换并发症率和病死率与真实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80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2019年204例经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疾病、骨折类型、麻醉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钙水平、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以术后1年内死亡为观察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年内,共有82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率为40.2%。性别、BMI、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钙水平及住院时间不影响80岁患者髋关节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择期腹部大手术后首次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对POSSUM(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104例择期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一般相关资料、POSSUM评分、术后首次动脉血气指标pH、乳酸浓度、碱缺、PaO2/FiO2及术后各种并发症。ROC曲线比较酸碱血气指标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价值,并确定乳酸最佳预测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和正常乳酸组,比较两组术后实际与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9例(28%)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除乳酸外(AUC=0.661,95%CI0.562~0.751,P=0.010),其他血气指标pH、碱缺、PaO2/FiO2均无统计学意义的预测价值(均P>0.20)。乳酸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最佳临界值为1.5mmol/L。两组POSSUM评分无明显差异,高乳酸组(>1.5mmol/L)并发症发生率与POSSUM评分预测率相仿(45%vs33%,P=0.136),正常乳酸组(≤1.5mmol/L)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高乳酸组(14/71vs15/33,P=0.013),亦低于POSSUM评分预测率(20%vs31%,P=0.040)。结论:择期腹部大手术后首次动脉乳酸浓度可预测术后并发症,维持正常乳酸水平(≤1.5mmol/L)能降低术后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PACHEⅢ联合MPMⅡ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10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ICU24h内进行APACHEⅢ评分,入ICU时进行MPMⅡ0评估,预测PHM,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比较APACHEⅢ评分不同计分段与实际病死率的关系,比较APACHEⅢ评分不同计分段的预测PHM与实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33例)与死亡组(73例)APACHEⅢ、MPMⅡ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组预测PHM为(68.275±18.982)%,与实际病死率68.87%非常接近。APACHEⅢ计分≤60、61—90、91—120、≥121四个分数段的MPMⅡ0比较,除91—120与≥121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预测的PHM与四个分数段的实际病死率接近度良好(P〉0.05)。结论APACHEⅢ联合MPMⅡ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很好的互补性,较高的准确性与精确度,APACHEⅢ评分越高,病情越重,预测的PHM越高,实际死亡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采取不同术式治疗.29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股骨头手术组),17例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内固定术组).观察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随访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平均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少于内固定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明显高于内固定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髋功能恢复好,明显效果优于内固定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选择哪种方法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后再手术、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1,2年死亡率。方法:计算机检索2013年5月前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数据库。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软件系统评价,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再手术、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 结果与结论:6个随机对照试验(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496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固定组术后2年内和2年以上再手术率均高于髋关节置换组(P〈0.00001)。与髋关节置换相比,内固定显著增加了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OR=8.79,95%CI(6.50-11.88),P〈0.00001]。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术后1年内、2年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0.85,95%CI(0.66-1.11),P=0.23;OR=0.88,95%CI(0.70-1.10), P=0.27]。提示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远期再手术率、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两种治疗方法术后1年、2年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临床推荐采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来本院就诊的合并腹部创伤的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50),入选患者按ISS评分分为3组:A组(n=25)16-24分、B组(n=23)25~34分、C组(n=12)〉35分,观察死亡和存活患者的颅脑损伤例数、ISS平均值和并发症例数,ISS评分与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和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评分平均值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和C3组I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随着ISS评分增加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出现并发症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评分能对临床合并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能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明显降低老年创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