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体防护装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规程。安全设备、个体防护是是隔离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接触的一级屏障。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建设原则除了规定生物安全分级,还规定了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BSL-4实验室的一体正压防护服与生命维持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别在1983年、2003年和2005年出版了《实验室 生物安全手册》(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世界各国依据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针对本国实验室如何安全处置致病 微生物制订操作管理规范,确保其可用于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等各项工作。在四级生物安全(BSL-4)实验室中,操作 危险度4级的病原体时,工作人员个体的生物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介绍了防护服型BSL-4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装 备系统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科研、医疗和疾病控制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特别是加强和提高生物恐怖可能对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防范意识,经中华医学会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2008年10月19日-10月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实验室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研讨及学习内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实验室活动的风险评估; 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实验室安全标识;实验动物使用的生物安全,实验动物常见人兽共患病原;生物安全柜,灭 菌器;化学消毒灭菌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人员管理,人员培训,个体防护;实验室中样品的 安全操作,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等的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概述,内容;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 急处理;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与管理;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 理,安全防护和操作规范;基因工程实验室防护原理,安全操作防护设施;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布局与安全管 理,操作规程,辐射安全与防护;实验室危险化学试剂概述,实验室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 征文内容:(1)全球化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自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流行以来,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人员非典病毒感染传播事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现实危害.这给各类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再次敲响警钟.但时至今日,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中的诸多问题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应用预防医学》2008,14(2):118
2008年10月19日~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实验室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征文内容:(1)全球化的生物安全,生物恐怖与防御;(2)微生物的风险评估,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防护;(4)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实验室消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开封县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涉及到艾滋病病人血液标本及其他检测的3家乡镇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情况,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装备艾滋病实验室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流行病学原理,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调查。结果经过艾滋病实验室验收的生物安全防护环境基本符合要求,乡镇实验室条件较差,为生物安全防护的薄弱点,亟需防护设备。结论希望各级领导增加艾滋病实验室经费,用于生物安全防护,另外在乡镇卫生院建设时对实验室要进行专业设计,同时各级要加强生物安全培训,有效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实验室传播。  相似文献   

7.
刘红英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50-1652
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是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随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相关科研工作的不断进行,应不断丰富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水平。《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是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非常重要的、可操作的规范文件。《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不同安全水平实验室的设施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改造的主要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又是管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活动及制定各项组织制度措施重要依据。通过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实验室级别和个人防护装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措施,将会减少或避免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相辅相承,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的操作,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工作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关键词搜索,收集微生物检验人员工作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结果微生物检验人员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机率极高,主要以细菌感染(43.14%),病毒感染(27.16%)和立克次体感染(15.27%)为主。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实验室、物理和化学试剂的使用及设备和生物因素等,给予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3年发生SAPS疫情,尤其是2004年发现从实验室传播出去的SARS病例以来,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家、省、市以及医院等各级管理部门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国卫生系统生物实验室都被紧急动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卫生部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以及国务院颁布的于2004年11月12日起施行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符合各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切实保护好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做好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3年暴发SARS疫情后,新加坡、台湾及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SAILS病毒泄露,造成人员感染事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表明了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公众、环境和国家的安全负责,也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保护。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规范》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它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宗旨,使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轨道。它的颁布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和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称BSL-2实验室和ABSL-2实验室,分别表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动物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是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实验活动的常用实验室,在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适用面最广、使用量最大.来源于工业技术的气压控制和空气净化技术与医学(指病原微生物实验领域)结合产生了新的特点,设计理念有了新的内涵.现就全国各地在负压状态BSL-2/ABSL-2实验室工程设计中集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指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关键防护装备是用于保护实验室操作人员和环境免受病原微生物危害的技术装备,是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硬件基础,是从事实验活动的关键防护屏障,是决定实验室建设水平的关键要素。我国生物安全关键防护装备研发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进口。我国生物安全关键防护装备研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当时没有相关标准且  相似文献   

13.
加强疾病监测与动态进行人类肠道病毒71型生物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险评估是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生物危险性评估对于操作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显得尤为必要.生物危险性评估有助于确定生物安全级别、对操作人员和防护设备提出具体要求并建立适当的防护规章,从而使人员和环境暴露于传染因子的危险减至最小,是防止实验室感染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血站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毓  岳献荣  聂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08-1509
2003年SARS的发生引起人们对实验室防护的关注,世界各地先后报道多次实验室感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至少有159种,感染例数达6000例以上^[1]。血站系统的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检验人员的健康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规定,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抗击SARS的过程中,对临床检验常规操作和建立安全的实验室防护成为重中之重.用于实验室检测的标本如血、尿、便、痰都有很强的传染性,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的通知>和美国CDC标准,对现有的实验室进行改造,建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2),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安全化防护管理是近年来受关注的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与具有生物危害的病患接触,是疾病感染高危人群,而且危害其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防止各损伤因素侵害检验人员并保护操作者和其他服务人员.1加强实验室防护目前检验科的房屋设置包括通风、标本及人的流向均较合理,有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等标志.(1)实验室入口须张贴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电话;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齐,戴口罩、帽子、手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2)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3)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菌,如高压灭活的物品必须在专用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4)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预防接种,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血清做检测,如有问题及时处理.(5)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保管.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6)实验室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7.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医用防护口罩的定性适合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山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06-1707
医用防护口罩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在医院中为预防某些呼吸道传染性微生物传播,以保护自身在工作中的身体健康为目的的呼吸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属于呼吸防护用品中的密合性面罩。医务人员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属于职业暴露人群,面对有潜在传染性的病人和病原微生物时,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安全、高效和全面的微生物菌(毒)种信息管理系统。方法以Borland C++Builder 6.0为开发平台,结合E-R模型第三范式建立微生物菌(毒)种信息数据库。通过链接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HIS)查询接口,导入临床菌株对应患者的资料;输入并保存菌(毒)种的生物危害、安全防护和生物学特性等资料建立知识库;以实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无纸化和信息化管理。结果已开发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信息管理系统试用版本,该信息系统可应用于微生物菌(毒)种从入库、使用、销毁和临床菌株相关资料等的信息化管理。结论该系统有机地整合了医院的信息系统,安全、高效和全面地实现了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初步实现微生物菌(毒)种的无纸化管理和临床菌株相关信息的溯源。  相似文献   

19.
本标准概括了传染性微生物和实验动物工作中的四个生物安全级别所包括的主要要素。根据给个人、环境、社会提供的保护情况 ,确定级别。1 生物安全一级 (BSL— 1 )  BSL— 1适合于非常熟悉的病源 ,该病源不会经常引发健康成人疾病 ,对实验人员和环境潜在危险小。实验室没有必要和建筑物中的一般行走区分开。一般按照标准的微生物操作 ,在开放的实验台面上开展工作。不要求、一般也不使用特殊的遏制设备和设施。实验人员在实验程序方面受过特殊训练 ,由受过微生物学或相关科学一般训练的科学工作者监督实验。以下标准及特殊操作、安全设…  相似文献   

20.
李正凯 《中国保健》2009,(21):933-933
检验科是医院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极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检验人员每天与患者的血液、尿液、大便、痰液等标本接触,这些标本中可能有致病细菌,肝炎病毒甚至是HIV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存在,对检验人员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是非常必要的,现将存在的危害及防护策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