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尤宁 《河北医药》2011,33(17):2616-261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浆白介素(IL)、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HS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有肾功能异常,并与60例健康儿童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4、IL-12、IFN-γ和TNF-α。结果HSP组的IL4和TNF-α明显升高,IL-12和IFN-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有肾损害患者的IL-4、IL-12和IFN-γ与无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害患者的TNF-α水平浓度明显升高,与无肾损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4、IL-12、IFN-γ和TNF-α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进程,TNF-α与HsP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杨楠  张宏艳  陈朝晖  张炜 《天津医药》2007,35(8):569-57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18(IL-18)、干扰素(IFN-γ)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2例VM患儿(VM组)及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18、IFN-γ的含量.结果(1)VM组血IL-18、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VM组肌酸磷酸激酶MB亚型(CKMB)升高者血IL-18的含量高于CKMB正常者(P<0.05),但血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M组血清IL-18含量与CKMB含量呈直线正相关(r=0.46,P<0.05).(3)VM患儿治疗后血IL-18、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IFN-γ参与了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免疫过程;血清IL-18的水平可作为诊断的一项辅助指标;而治疗后血IL-18、IFN-γ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价预后和疗效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IFN-γ、IL-4、IL-10在川崎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FN-γ、IL-4、IL-10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45例急性期KD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血浆中的IFN-γ、IL-4、IL-10蛋白浓度与25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急性期KD患儿血浆IFN-γ、IL-4、IL-10水平觉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IVIG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IL-4、IL-10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机制参与KD发病的自身免疫耐受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者31例、缓解期者31例)血清IL-17、IFN-γ、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哮喘患者组血清IL-17、I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17、IgE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检测哮喘患者血清IL-17、IFN-γ、IgE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支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前后及10例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对照组)血清白介素(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毛支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L-4水平及IL-4/IFN-γ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FN-γ水平与治疗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处于失衡状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可明显调节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失衡,预防喘息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儿童丙种球蛋白耐药性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耐药性分为丙种球蛋白耐药组和非丙种球蛋白耐药组,选择30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4~5 ml,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L-23P19与RORrt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丙种球蛋白耐药组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占CD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丙种球蛋白耐药组、健康对照组,且非丙种球蛋白耐药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耐药组及非丙种球蛋白耐药组RORrt基因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丙种球蛋白耐药组IL-23P19基因mRNA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表达与丙种球蛋白耐药型川崎病发病具有相关性,这为丙种球蛋白耐药型川崎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有利于减少川崎病患儿心血管损伤的后遗症,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任志红  赵璇  曾玲  董琳 《安徽医药》2018,22(1):85-87
目的 探讨哮喘及肺炎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18、IL-16、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哮喘患儿(哮喘组)33例,肺炎患儿(肺炎组)38例,健康小儿4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浆IL-18、IL-16、IL-4及IFN-γ水平,并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非发作期血浆IL-16、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87、18.359,P<0.05),血浆IL-18和IFN-γ水平,在急性发作期、非发作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25、4.367,P>0.05).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IL-18、IL-1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86、31.256,P<0.05),血浆IL-4和IFN-γ水平,在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328、5.587,P>0.05).哮喘患儿血浆中IL-18与IL-4、IFN-γ之间,IL-16与IL-18、IL-4、IFN-γ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IL-4与IFN-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肺炎患儿血浆中IL-18与IL-16、IL-4、IFN-γ之间,IL-16与IFN-γ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IL-16、IL-4、IFN-γ参与了小儿哮喘和肺炎的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影响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变化的相关因素,探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水平升高的机制。方法:将川崎病患儿36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同时纳入正常儿童2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RDW)、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介素-1β(IL-1β)及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水平,分析比较不同分组患儿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组PLT水平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组PLT升高更明显,与急性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MPV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恢复期组患儿MPV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恢复期组PDW均无显著变化(P>0.05)。急性期组患儿血清TPO、IL-1β和TS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组TPO、IL-1β、TSP-1水平均与急性期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TPO和TSP-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恢复期PLT增多可能与急性期血清细胞因子TPO、IL-1β及TSP-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h1/Treg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FOXP3mRNA及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6、TGF-B,在儿童重症肌无力(MG)中的变化,为临床开展新方法治疗儿童MG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31例MG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bet和FOXP3tuRNA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6、TGF—β1的浓度变化。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MG患儿T-bet和FOXP3mRNA表达增高(P〈0.05);T—betmRNA与FOXP3mRNA的表达比值,MG患儿高于健康儿童(P〈0.05);MG患儿和健康儿童的IFN-γ、IL-6和TGF—β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et和FOXP3mRNA在MG患儿中表达异常增高,表明Th1/Treg细胞参与了MG的发病过程;MG患儿的IFN-γ、IL-6和TGF—B,浓度无明显异常,提示MG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龙珠软膏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72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一清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龙珠软膏,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1(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皮损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7.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IL-8、TNF-α、IFN-γ、皮损积分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β、IL-6、IL-8、TNF-α、IFN-γ、皮损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珠软膏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较好地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皮损积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介素-4( IL-4)、IL-17和干扰素( IFN-γ)细胞因子与重症肌无力( MG)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 MG)患者,24例胸腺瘤不伴重症肌无力( NMG)患者,以及25例健康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4、IL-17、IFN-γ水平。结果放疗前,MG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4、IL-17、IFN-γ均明显高于NMG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放疗后30 d,MG组IL-4、IFN-γ因子表达水平较放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放疗前后MG组IL-17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IFN-γ在MG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水平的降低可作为免疫治疗有意义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莉萍  柯江维 《江西医药》2021,56(2):251-253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儿童贫血的影响及对其相关的免疫指标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确认HCMV活动性感染诊断的患儿80例,年龄在6个月~6岁之间,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完善相关免疫学数据.另外设置正常对照组60例,取自江西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儿童,排除HCMV感染,年龄在6个月~6岁之间.运用FQ-PCR法检测尿HCMV-DNA,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抗凝血中Hb含量,ELISA检测血清IL-17、IFN-γ含量.结果 HCMV感染组H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感染组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V感染组IL-17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V感染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V感染组HCMV-DNA载量与Hb数值无相关性统计学意义(r=-0.313,P>0.05).结论 HCMV感染与儿童贫血发生密切相关,在HCMV活动性感染儿童中贫血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IL-17、IFN-γ可能介导骨髓造血微环境炎症反应,损伤造血细胞,使红系造血功能的紊乱,引发贫血.  相似文献   

13.
李莉萍  柯江维 《江西医药》2021,56(2):251-253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儿童贫血的影响及对其相关的免疫指标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确认HCMV活动性感染诊断的患儿80例,年龄在6个月~6岁之间,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完善相关免疫学数据.另外设置正常对照组60例,取自江西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儿童,排除HCMV感染,年龄在6个月~6岁之间.运用FQ-PCR法检测尿HCMV-DNA,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抗凝血中Hb含量,ELISA检测血清IL-17、IFN-γ含量.结果 HCMV感染组H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感染组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V感染组IL-17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V感染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V感染组HCMV-DNA载量与Hb数值无相关性统计学意义(r=-0.313,P>0.05).结论 HCMV感染与儿童贫血发生密切相关,在HCMV活动性感染儿童中贫血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IL-17、IFN-γ可能介导骨髓造血微环境炎症反应,损伤造血细胞,使红系造血功能的紊乱,引发贫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1)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者31例、缓解期者31例)血清IL-17、IFN-γ、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哮喘患者组血清IL-17、[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FN-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17、IgE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哮喘患者血清IL-17、IFN-γ、IgE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 目的:通过检测61例川崎病住院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l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血浆 D-二聚体(D-D)的浓度水平,探讨其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儿科收治的61例临床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脉损伤(CAL)组(10例)与非冠脉损伤组(51例);同时选取同期发热3-5天的肺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谱、PCT、血浆D-D的浓度水平。结果 : 1.川崎病CAL组治疗前血清IL -6、IL-8 、IL-10、TNF-α、PCT及血浆D-D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冠脉损伤组及肺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川崎病无CAL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浓度水平均大于肺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IL -6、IL-8 、TNF-α、PCT、D-D的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显著 (P<0.05); 4.IL-10在无CAL组治疗前浓度 (25.43±1.43) ng.L-1、高于治疗后(21.13±1.29) ng.L-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P=0.115> 0.05), 5.ROC曲线分析血浆 D-D在诊断川崎病的准确性最高。结论 早期检测且动态追踪血清IL -6、IL-8 、IL-10、TNF-α、PCT、血浆D-D的浓度水平,可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为临床及时治疗、减少冠脉损伤、降低川崎病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IL-4和γ-干扰素水平及IgE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治疗的哮喘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观察组患者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免疫球蛋白E(IgE)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3.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IL-4、IFN-γ、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4、IgE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IL-4、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两组患儿的IFN-γ明显升高,观察组IFN-γ的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哮喘患儿疗效确切,其作用与其降低血清IL-4、IgE和升高血清IFN-γ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政芳  黄伟  李芹 《安徽医药》2017,21(2):263-266
目的 动态观察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ACLF)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病程时期(第0周、第8周)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急性肝衰竭组(ACLF)、慢性乙型肝炎组(CHB)、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第0周与治疗后第8周与其他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前(第0周),ACLF组的IL-2、IL-4、L-6、IL-10、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CHB、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CLF组经过治疗第8周时,ACLF组的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但ACLF组水平仍高于CHB组和对照组;(3)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病人IL-2、IL-4、IL-6、IFN-γ、TNF-α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病人IL-10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检测ACLF病人的IL-2、IL-4、IL-5、IL-6、IL-10、IFN-γ、TNF-α水平,对病情轻重及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锦萍 《哈尔滨医药》2013,33(4):271-273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IL-10、IL-18、IL-23及IFN-γ的表达,分析IL-4、IL-10、IL-18、IL-23及IFN-γ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为涂阳初治肺结核患者100人,同期随机选择9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前后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IL-10、IL-18、IL-23及IFN-γ的表达,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与肺结核免疫发病机制、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肺结核组治疗前IL-4、IL-10、IL-18、IL-23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治疗后IL-4、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IIL-10、IL-23及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治疗后细胞因子IL-4、IL-10、IL-18、IL-23及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转阴患者五种细胞因子与未转阴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肺结核药物治疗时动态观察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监测肺结核病情的转归,利用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可以预知该治疗方案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IL-8与川崎病患儿并发冠脉损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38例川崎病患儿及40例健康儿童血清CRP、IL-8的水平,观察上述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并观察其在川崎病并发冠脉损害患儿中是否存在差异性升高.结果 川崎病患儿血清CRP和IL-8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并发冠脉损害的患者中,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冠脉损害组患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IL-8在有无并发冠脉损害两组中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CRP和IL-8参与川崎病的发展,血清CRP与患儿并发冠脉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郝进芳  李惠贤 《安徽医药》2018,22(12):2447-2449
目的 探讨定喘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并评价其对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116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定喘方口服联合布地奈德吸入,而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吸入,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显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 比 93.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三烯-B4(LBT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定喘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较好,并可以调控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