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人工肝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肝移植是唯一可治愈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方法,但供体匮乏是肝移植的主要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非生物人工肝在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存活率方面作用有限,生物人工肝具有肝细胞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典型的生物人工肝包括细胞来源、细胞培养方式及生物反应器.本文主要论述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生物人工肝,并对生物人工肝替代治疗的将来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2.
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目的 评价新型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血浆置换装置、血浆灌注活性炭吸附器和内含 1× 10 9个聚集培养人或猪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 ,共同构成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对 1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与治疗。结果  10例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患者中 ,7例有显著疗效。主要表现为治疗后精神、中毒症状明显好转 ,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2例肝昏迷 (Ⅲ度肝性脑病 )患者治疗中或治疗后清醒 ,4例Ⅱ度肝性脑病消失。最终有 3例好转出院 ,2例成功等到肝移值 ,5例因肝功能衰竭本身并发症和病情反复而死亡或自动出院。结论 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支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人工肝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人工肝一般是指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BLSS)。从理论上讲,以肝细胞为材料的生物人工肝最能代替正常肝脏的功能,为暴发性或急性肝衰竭(FIIF/ALF)患者提供可靠的过渡支持治疗,使患者通过自身肝再生或肝移植而恢复。 1.基本原理:生物人工肝是肝细胞培养技术与血液净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原理是将体外培养增殖的肝细胞(人肝细胞、哺乳动物肝细胞或肝细胞系)置于特殊的生物反应器内,利用体外循环装置将肝衰竭患者血液或血浆引入生物反应器,通过反应器内的半透膜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与生物作用。由于这一过程如正常机体血液流过肝脏肝窦一样,一方面血液中的毒性物质被培养肝细胞摄取、转化、代谢,另一方面血液中因肝功能衰竭而缺乏的机体必需物质由培养肝细胞合成、补  相似文献   

4.
生物人工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礼荣  戴坤扬  王英杰 《肝脏》2004,9(2):125-128
肝移植是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供肝缺乏,必需寻求终未性肝病替代疗法。其中主要方法之一是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liver ,BAL) ,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临床试验证明BAL能促进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恢复,或过渡到肝移植。生物反应器是BAL的核心部件,生物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肝细胞活力和功能,且不妨碍肝细胞营养及代谢产物的交换,同时还能起到治疗作用。细胞材料是BAL治疗基础,维持细胞活率和功能对BAL功效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就生物人工肝装置在实验和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5.
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在我国刚起步.而影响猪肝细胞用于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感染。我们建立PCR、RT—PCR方法,检测了猪肝细胞、肝细胞悬液及经生物人工肝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旨在初步说明PERV在上述样本中的存在和表达及生物人工肝治疗后PERV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存活率仅10%~20%.70年代至今,不少学者都为FHF治疗进行过探索,设计了多种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system,ALSS),如血液净化系统(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及血浆交换)、体外肝灌流、杂交型人工生物肝(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HBAL)等.实践证明,靠血液透析或滤过来清除FHF所致的代谢产物是有限的,总体上看治疗的存活率无明显改善.90年代后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成熟及生物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治疗已日趋完善,逐步建立子从非生物型到组合型多种人工肝系统,可暂时辅助或替代严重病变的肝脏,对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分型与原理 Uchino等,把人工肝支持系统分为4型:Ⅰ型为非生物型,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Ⅱ型为中间型,包括血浆置换、交换输血和整体洗涤,通常指血浆置换;Ⅲ型为生物型,包括早期的交叉循环、肝灌流及交叉血液透析和目前的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Ⅳ型为组合型、是用Ⅰ、Ⅱ和Ⅲ型混合而成的装置。  相似文献   

8.
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构建理想的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探讨其对暴发性肝衰竭的支持作用。方法 用经体外两步灌流法分离,限制贴壁技术球形聚集混合培养的人肝细胞-肝非实质细胞与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及由血液透析仪改装的辅助循环装置共同构建的EBLSS,对门腔静脉分流加入肝血液阻断法建立的FHF模型犬进行人工肝支持实验。结果 在平均约10^8肝细胞-肝非实质细胞EBLSS的支持下,治疗组犬存活时间较无细胞空白循环对照组延长近  相似文献   

9.
重视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指用人工方法来替代严重肝病患者衰竭的肝功能、为患者提供支持治疗的装置与方法,在人工器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人工肝利用生物方法(主要是体外培养的肝细胞)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最为理想的体外肝功能支持方法,已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为肝衰竭患者带来了最大的生存希望。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重型肝炎发病率很高。这类患者的大部分肝细胞发生了变性、坏死和肝功能衰竭,造成体内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毒物聚积,而现有的病因疗…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重症肝炎、肝衰竭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病死率高达70%,是国内外危重症中的治疗难点。肝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仅有1%~2%的患者能够获得器官移植机会。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通过体外机械、理化以及生物装置,清除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有害物质,代偿肝脏代谢功能,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帮助患者恢复肝功能,度过危险期,亦为患者肝移植争取宝贵时间,因此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生物型人工肝的核心要素是肝细胞,本综述总结了当前生物型人工肝主要的肝种子细胞来源、3D培养方法以及相应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系统,期望逐步实现肝细胞体外规模化制备,从而获得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肝细胞这一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肝功能衰竭39例患者的离体肝组织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特点,并将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结果相比较.方法选择排除肝癌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9例,将其施行肝移植术后留下的离体肝组织行多部位切取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网纤染色,分析其病理特点,并将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1.39例离体肝组织标本,整个肝脏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呈现相对均匀分布的特点,但是在同一取材的微观肝组织中,其病变特点可呈现不均一性.2.临床诊断为"乙肝肝硬化(活动期)"的4例肝组织病理特点均符合"活动性肝硬化",而35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组织病理符合"活动性肝硬化"者有18例、符合"慢性重型肝炎"病理诊断者仅有17例.结论临床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病理学上分为坏死后肝硬化和肝脏大块坏死或亚大块坏死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生物人工肝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型肝炎及其引起的肝衰竭病死率极高,迄今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供肝短缺,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例如在美国,14%需要紧急肝移植的患者在等待供肝过程中死亡.如果在肝衰竭的严重阶段通过人工的或者辅助的手段代替肝脏的主要功能,则患者将有更多机会获得供肝或者避免肝移植.各种非生物型人工肝,如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由于其不能代替肝脏的合成和代谢功能而疗效有限.  相似文献   

13.
第四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于2007年3月1012日在重庆召开。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4篇,专家报告16篇,大会发言22篇。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英国Roger Williams教授,美国Stephen C Stom教授,德国Igor M.Sauer教授,中国香港Alexander Chiu教授,郑树森、斯崇文、李兰娟、贾继东教授,和数十位肝衰竭与人工肝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莅临作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居高不下。肝移植因为供肝短缺、费用高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肝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工肝的作用原理基于肝脏损伤的可逆性及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即通过人工肝辅助治疗,期望在内环境改善的情况下肝脏能够自发恢复,或为肝脏移植和其它治疗进行准备。具备良好的解毒功能是人工肝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具有肝脏一种或几种功能的肝脏支持系统,从理论上讲都应称为人工肝脏。现从细胞水平、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三个方面来概述人工肝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及人工肝学组、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于2013年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有1300多位国内外学者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大会围绕肝衰竭诊疗、人工肝及血液净化、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乙型肝炎抗病毒优化治疗、丙型肝炎治疗进展、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及营养治疗、肝癌的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和肝癌的肝移植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非生物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联合肝移植治疗巾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LSS联合肝移植治疗28例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与疗效,并就治疗后生存率与同期内科治疗组99例患者、内科联合ALSS治疗组30例患者比较。数据行t和x^2检验。结果28例患者共成功进行57次ALSS治疗,TBil、PT、胆汁酸、BUN、Cr、血氨等指标明显好转(P〈0.05),临床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为3d(1~153d)。28例均顺利完成肝移植术,等待到供肝的中位时间为20d(1~153d),术后3、6个月生存率(71.d%,71.4%)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18.2%,11.1%)和内科联合ALSS治疗组(36.7%,26.6%)(P〈0.01)。结论术前应用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可有效改善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顺利过渡到肝移植发挥桥梁支持作用。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是有效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重型肝炎及肝衰竭的人工肝个体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是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人工肝有多种,每一种的原理不尽相同,适应证也有很大差异,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千差万别.因此,当为患者确定人工肝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人工肝方法和患者病情两个方面的因素,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主观愿望,明确治疗目的,并结合每一种人工肝的原理和特点,为特定的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好的疗效,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进行人工肝治疗时,也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和人工肝的原理制定个体化的操作方案,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此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工肝治疗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内、外科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常见的酒精性肝病(ALD)近年来在我国也有明显的增加.由于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肝移植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酒精性肝病(EALD)最有效的手段,而与其他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比较,EALD肝移植存在诸多特殊的临床问题.我们回顾分析我院11例EALD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受者的选择、术前的评估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Hedgehog通路概况 Hedgehog (Hh)信号通路最初是在果蝇中发现的,该通路非常保守,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决定着许多关键细胞的命运如增值、分化、凋亡、迁移等,从而广泛调节胚胎形成、发育以及众多组织的重塑[1-2].在成年时的许多组织,包括肝脏的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6].该信号通路主要包括Hh生成细胞和Hh反应细胞,前者能产生一个配体家族包括Sonic hedgehog (Shh),Indian hedgehog (Ihh),Desert hedgehog (Dhh);然后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途径作用于后者,并与其细胞膜上的受体Patched (Ptc)结合,同时通过抑制Smoothened (Smo)分子活性启动胞内信号通路,导致Glioblastoma (Gli)家族转录因子(Glil,Gli2,Gli3)前往细胞核内,调节Gli靶基因的表达[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