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比较家族性与非家族性自发性动脉夹层分离复发危险度,作者于1990~1996年对200例患有颅外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自发性动脉夹层分离患者进行了2年随访。女104例,男96例,平均年龄44.9(16~76)岁。对其中189例(94.5%)作了详细的家族血管病调查,经过复习其影像学资料、住院和尸检记录、死亡证明等来确定是否患有动脉夹层分离。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0例具有家族史,家庭中有1个或多个成员患有  相似文献   

2.
颈内动脉(ICA)颅外段夹层分离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占年青人缺血性率中的20.5%,而自发性颈总动脉(CCA)夹层分离罕见,且常伴主动脉夹层分离,单独CCA夹层分离更罕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3.
颈内动脉(ICA)颅外段和椎动脉(VA)的自发性夹层分离是青年人卒中的重要原因,占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的5%~20%。ICA颅外段是自发性夹层分离的好发部位,两侧发生夹层分离的低于15%,其中1/4~1/2的患者发生卒中。本文为1例两侧ICA颅外段和左侧VA自发性夹层分离病例并对导致明显症状的血管进行了血管内治疗。患者男性,36岁,既往体健,间歇性、发作性右上肢无力、麻木和视力障碍数日。每次发作持续15~20min,曾就诊家庭医生并行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考虑TIA。其后,再次发生右上肢末端麻…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引起中青年局灶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虽然有人认为潜在的动脉病变及血管的轻微损伤与本病的发病有关,但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为此,作者研究了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的季节特点。研究对象1970年~1990年在梅奥医疗中心经血管...  相似文献   

5.
脑动脉夹层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动脉夹层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前者首例报道早在1947年,是1例继发于头部外伤后的脑动脉夹层;后者为Anderson等[1]于1959年报道第1例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近年来,随着临床认识的加强和影像技术的发展,脑动脉夹层的诊断率已逐步提高.本文主要讨论自发性脑动脉夹层,即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夹层,其中颅外段,即颈部动脉,是夹层主要发生部位,是脑动脉夹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颈部动脉夹层分离(CAD)是由于血流通过内膜裂隙引起血管壁中层撕裂造成该动脉远端扩张的结果。CAD作为缺血性卒中的原因,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占青年缺血性卒中的10%~20%。颈部外伤和动脉壁原有病变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既往研究发现,15%的CAD患者有颈部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马凡氏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和血管壁中层囊样坏死也可诱  相似文献   

7.
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又称动脉剥离(arterial dissection),是血液进入动脉壁形成血肿或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使血管壁间剥离,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血管破裂.夹层动脉瘤好发于主动脉及大分支,约20%侵犯颅内、外血管与脊髓血管,引起脑部或脊髓症状.Tumbull(1915年)首例报道脑夹层动脉瘤,至今国内外已有千余例报道.脑夹层动脉瘤人群年发病率约3/10万,2%的缺血性卒中可能由本病引起,50岁以下的缺血性卒中约10%的是夹层动脉瘤所致[1].  相似文献   

8.
内脏动脉夹层按照病因可以分为主动脉夹层累及内脏动脉分支和自发性内脏动脉夹层[1]。主要包括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其中主动脉夹层导致者较常见[2],然而与主动脉夹层无关的,内脏动脉的孤立性自发夹层(spontaneous dissection of the splanchnic arteries,SDSA)较罕见的[1/3]。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是最常见的[1]。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年发生率为1~1.5/10万人[1],发病年龄在30~50岁的患者占80%,病死率接近70%,绝大部分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当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小脑下后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时,增加了临床决策和治疗的难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累及PICA起始部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了支架置入载瘤动脉、保持PICA通畅的血管内栓塞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主动脉夹层分离患的强化急诊与康复护理计划的作用。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住我院主动脉夹层分离病例30例,其中,DebakeyⅠ型21例、Ⅱ型7例、Ⅲ型2例。所有患均接受内科治疗及强化急诊与康复护理计划。结果:本组病例经前述治疗及护理,27例好转出院,有效率90%,3例死亡,死亡率10%。由护理人员首先发现或提示夹层扩展和各种并发症包括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休克和脑栓塞的占55%。在平均3~6月随访中,27例出院患病损血管保持稳定、无新的动脉夹层发生。结论:强化急诊与康复护理计划可及时发现主动脉夹层扩展及并发症,稳定患心理与病情,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逐步认识到自发性或外伤性颈内动脉颅外段或椎动脉夹层分离是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年轻患者卒中的原因之一。虽然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但在西方,70岁以下人群中由颈内动脉夹层分离引起的首次卒中占各种原因引起的首次卒中的25%。有资料表明,外伤性动脉夹层分离更容易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病人形成夹层动脉瘤的比例,较自发性夹层分离高,而动脉瘤常发生在那些受累后易引起临床症状的血管。这些动脉瘤的持续存在不仅引起局部症状,如颈部肿胀,而且还形成了可能发生脑血栓的栓子来源,甚至有受累血管自发破裂的危险。作者探讨了使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技…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自发性夹层动脉瘤是一组非创伤性的夹层动脉瘤、普通人群每年的发病率为3/10万左右。病因与未察觉的外伤以及动脉病变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据神经影像学,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颈部动脉夹层是中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颈部动脉夹层分外伤性和自发性,后者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与许多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全身性动脉病、血管异常、高血压、偏头痛以及颈部轻微外伤、医源性原因、近期感染。早期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颈部动脉夹层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的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颈内动脉自发性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自发性夹层动脉瘤是一组非创伤性的夹层动脉瘤,普通人群每年的发病率为3/10万左右。病因与未察觉的外伤以及动脉病变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据神经影像学,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分离是一组临床上不常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非创伤性急危重疾病.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与了解,将有助于对其采取预防措施,提高诊治水平.文章综述了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6.
颈内动脉(ICA)夹层分离导致青年人脑梗塞高达10%~20%,本文旨在评价螺旋CT诊断颈内动脉夹层分离的价值。 颈内动脉螺旋CT扫描60例,ICA夹层分离16例,其中双侧ICA夹层分离2例,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对照组44例,ICA粥样硬化22例,正常ICA22例。螺旋CT扫描为大容积采集轴位薄层重建。CT征象分析采用双盲法,评价内容包括ICA血管腔狭窄、偏心性管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脑动脉夹层是中青年卒中的主要原因,占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的1/4,包括颈内动脉夹层及椎动脉夹层,夹层发生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一样。文章通过1例椎动脉夹层的典型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脑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表现为脑梗死的自发性脑动脉夹层分离(caebralaralarty dissection,CAD)的血管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表现为脑梗死的自发性CAD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分析不同部位CAD在各项血管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性表现,并加以归纳总结。结果43例CAD患者纳入研究,男性28例,女性15...  相似文献   

19.
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表现目前仍无定论 ,部分原因是因神经外科与神经内科医生对此病的治疗和描述不同。现代影像学已用于椎基底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断 ,但其临床价值有待研究。作者的文章旨在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和神经放射学特点。对象和方法  31(男 2 0 ,女 11)例病人 ,年龄 2 5~ 82 (平均 54 8)岁 ,均经椎动脉血管造影发现双腔征、串珠或线样征 ,证实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分离。所有病人均行MRI(1 5T)检查 ,除T1和T2成像外还行质子密度加权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FLAIR)图像。T1像动脉壁内血肿 ,T2像内膜瓣 ,对…  相似文献   

20.
动脉搭桥术治疗动脉夹层分离所致动脉阻塞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032)叶建荣,符伟国因动脉夹层分离所致动脉阻塞,十分罕见。本文报告采用动脉搭桥术治疗动脉夹层分离所致动脉阻塞2例,均取得成功。临床资料例1,男,68岁,因“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