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腑清胰汤辅助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SAP)对患者肠道屏障功能、血清内毒素、血小板衍化因子(PAF)和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88例SAP患者分为通腑清胰汤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研究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组(对照组)各44例。于治疗前(T1)和治疗1周后(T2)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血清淀粉酶(AMY)、总胆红素(TBIL)、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氧和指数(PaO_2/FiO_2)]、细胞因子[PAF、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肠道功能指标[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腹内压(IAP)]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腹胀、腹痛、恶性、呕吐)积分差异。结果:T2时,两组患者组部分生化指标(AMY、TBIL、SCr)、细胞因子(PAF、TNF-α、IL-6、IL-8)、肠道功能指标(内毒素、D-乳糖、DAO、IAP)、中医症状积分均较T1时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MAP、PaO_2/FiO_2水平均较T1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腑清胰汤辅助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抑制肠道细菌生长、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完整性、减少内毒素产生和吸收;有效降低PAF、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防止各脏器功能损伤,有利于疾病恢复,治疗SA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白延霖 《新中医》2014,46(8):50-52
目的:观察通腑清胰泄热汤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9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9例给予胃肠减压、抑酸剂、胃肠黏膜保护剂及生长抑素等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清胰泄热汤,持续治疗10天。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监测治疗前、后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浓度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B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低于A组(P0.01);B组症状缓解、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5,P0.01)。治疗前2组DAO、D-乳酸、内毒素、L/M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A组内毒素、L/M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4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1)。B组治疗后4项指标均低于A组(P0.05,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腑清胰泄热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可减轻炎症损害,保护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加味保留灌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方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牡丹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身目发黄、大便不畅)积分、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热、身目发黄、大便不畅主要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乳酸、DAO、内毒素、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D-乳酸、DAO、内毒素、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CRP水平均降低(P0.05),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TNF-α、IL-6、CRP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加味保留灌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调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腑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屏障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研究组(n=26)。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胰酶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及尿淀粉酶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合剂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肠动力,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胰酶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效率、胰腺炎特异性指标、炎症反应状态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试验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排气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试验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Serum Amylase,AMS)、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腑清胰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通腑清胰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肠道黏膜屏障指标(血清淀粉酶、血清D-乳酸、血清二胺氧化酶以及血浆内毒素)和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各检测指标和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CD4~+、CD4~+/CD8~+以及Treg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腑清胰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以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5,(7)
目的:研究通腑清胰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并且探讨其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富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腑清胰方,两组疗程均为14天。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对两组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麻痹恢复时间和APACHEⅡ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2)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7、14天时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治疗14天时观察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淀粉酶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4)治疗14天时观察组患者CD4+、CD4+/CD8+和Treg细胞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CD8+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清胰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SAP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大黄清胰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指标、淀粉酶、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淀粉酶、D-乳酸、DAO水平和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和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淀粉酶、D-乳酸、DAO水平和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大黄清胰汤治疗SAP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淀粉酶、D-乳酸、DAO水平和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清解化攻法中胰解通腑汤联合西医早期高强度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对照组根据重症胰腺炎指南给予早期高强度的西医治疗,联合组除了早期高强度西医治疗,并予以自拟清解化攻法中胰解通腑汤联合治疗。观察指标包括:(1)血生化炎症因子指标水平:血清AMS、WBC、CRP、PCT、TNF-α、IL-6、内毒素;(2) APACHEⅡ评分、CT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3)临床体征症状:体温正常时间、腹胀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4)并发症:MOFS、胰腺脓肿、假性囊肿、脓毒血症、死亡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血清AMS、WBC、CRP、PCT、TNF-α、IL-6、内毒素较对照组指标水平下降更显著(P 0. 05);联合组较对照组体温正常时间、腹胀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正常时间等临床体征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更快(P 0. 05)、住院时间更短(P 0. 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 0. 05)。结论:采用自拟清解化攻法中胰解通腑汤联合早期高强度西医治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体征、相关血生化及评分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可,值得肯定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清胰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100例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乌司他丁进行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胰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恢复情况,检测两组中医证候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胰腺功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D-乳酸(D-lactose)、二胺氧化酶(DAO)、胰高血糖素(GLU)、淀粉酶(AMY)、胰蛋白酶原-2(TPS-2)、IL-6、TNF-α、IL-8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INS)、IgG、IgA、IgM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清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法辅助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西医对症干预治疗,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法辅助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淀粉酶、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肠道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血象、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舌红苔白薄、脉细或滑数积分及血清IL-6、IL-15、TNF-α、淀粉酶、DAO、D-乳酸水平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均0. 05),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及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显著提高(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法辅助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相关症状体征及机体炎症反应,并有助于改善胃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通腑清下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屏障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友清  叶子 《中医杂志》2007,48(4):325-327
目的探讨通腑清下汤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肠黏膜防御屏障和炎性反应调控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患病早期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腑清下汤,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TNF-α、IL-6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2在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通腑清下汤较单纯西医治疗更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和减轻AP时的急性炎性反应,降低TNF-α、内毒素等水平,从而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AP的缓解和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7 d。结果两组治疗前胰腺炎特异性指标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血清脂肪酶(LPS)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胰腺炎特异性指标AMS、UAMY、LPS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反应状态指标白细胞(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反应状态指标WBC、TNF-α、IL-6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胰汤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肠功能衰竭患者血清内毒素、胃动素和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胰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清内毒素、胃动素、肠黏膜通透性、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水平。结果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后内毒素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胃动素明显升高(P 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治疗后肠黏膜通透性、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18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清胰汤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可有效改善SAP伴肠功能衰竭患者血清内毒素、胃动素和肠黏膜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接受血必净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比较2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治疗前后检测血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值,评定胃肠功能评分。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胃肠道评分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值及胃肠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较好地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继而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建立  戴学军 《新中医》2017,49(10):46-4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以常规疗法联合中药通腑清胰方治疗,5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检测血淀粉酶(AMY)、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MY、BUN、SCr和TNF-α、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疗法联合通腑清胰方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腑泻肺法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免疫炎症损伤的影响,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加内毒素方法造成大鼠ALI/ARDS模型,观察大鼠血中D-乳酸、丙二醛(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肺、肠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通腑泻肺法可以有效降低大鼠全身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10表达水平,降低血浆D-乳酸、DAO及肺肠组织sIgA含量。[结论]1)通腑泻肺法能够明显减轻ALI/ARDS大鼠免疫炎症及肠黏膜屏障损伤,其保护作用较单纯用泻肺法或通腑法效果更有优势;2)泻肺法、通腑法和通腑泻肺法对ALI/ARD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作用靶点不同,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合成分泌及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邵兴  向晶  童洪杰  邵利梅  陈琨 《新中医》2021,53(8):59-62
目的:观察清胰通腑泻热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胰通腑泻热饮,疗程均为10 d。2组分别在治疗第1天、第11天早晨7点抽血,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 (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NF-κB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及TNF-α、IL-6、IL-8、NF-κB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及TNF-α、IL-6、IL-8、NF-κB水平均升高;清胰通腑泻热饮可能通过下调p38MAPK/NF-κB水平抑制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汤保留灌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SAP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牡丹汤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0、24、48、72 h和7 d时D-乳酸、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4、48、72 h、7 d时TNF-α、IL-1β、IL-6、D-乳酸、DAO、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联合血液净化治疗SAP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阻断炎症级联反应,稳定肠黏膜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攻下饮联合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3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攻下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细胞因子、血淀粉酶、DAO、D-乳酸及肠道菌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5.38%(P 0.05)。观察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炎性细胞因子、血淀粉酶、DAO及D-乳酸、肠道菌群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细胞因子、血淀粉酶、DAO及D-乳酸、肠道菌群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细胞因子、血淀粉酶、DAO及D-乳酸、肠道菌群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清热攻下饮联合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加快病情康复进程,缓解相关症状体征,下调机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有助于增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