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张兴 《中国校医》2014,28(5):393-394
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方法调查本市疾控系统实验室建设情况,观察实验环境,同时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分析检验人员的工作特点。结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面临多种危害因素影响或交叉影响,防护措施不到位,而且防护意识有待加强,长期工作在此环境中,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职业伤害。结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要注意其安全标准,同时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卫生检验实验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卫生检验实验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结合自身实验室管理和工作体会,对实验室工作及操作流程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卫生检验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生物污染、空气污染、理化损伤、心理危害的环境中,对健康有很大影响。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实验室条件,树立生物安全意识,提高生物安全标准,搞好自身防范,做到劳逸结合等一系列防范措施,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结论提高实验室安全标准,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人员在社会中承担着卫生检测,防止传染病传播等重要责任.在日常的工作中,检验人员所处的检验实验室存在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严重威胁其职业安全.作者从影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人员的健康问题出发,分别从物理性、化学性以及生物性3个方面分析了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并针对各种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及建议,有利于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疾控中心的职责和民众的健康需求都要求疾控中心不断地提高检测能力,拓展检验业务范围。实验室作为理化检验人员日常工作环境,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因素,对理化检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本文从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三个方面对威胁理化检验人员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理化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理化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针对实验室工作环境内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者从有毒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心理健康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其职业安全防护设施、个体安全防护、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培训及建立健康档案等方面提出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的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了解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消毒供应工作流程中,每个环节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可行性的防护措施。结果消毒供应工作中存在许多职业危害因素,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及职业防护意识有待改善和提高。结论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危险性,强化全员防护意识,制定并执行科室各项操作规程及防护措施,是供应室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理化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分析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意识,有效地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结论根据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合理的职业防护措施,让职业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有效保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防护进行探讨。方法分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在职业卫生活动中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提出有效的应对保护方法。结果通过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寻求保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防护的有效措施。结论在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暴露于职业健康风险和职业安全隐患之中的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具体的个人防护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寻求合理的安全健康环境对策、采用有效的职业健康促进等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罹患职业相关疾病的危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职业卫生事业。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某涂料厂油性涂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以及职业健康体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为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体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对公司制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 结果 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树脂粉尘、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健康检查中血常规异常人员逐年增加,占一线作业人员总数的47.6%;现场职业卫生管理有待完善,职工个人保护意识淡薄。 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危害项目,公司需落实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提高职工个人的自我防护意识,进一步完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验室职业健康危害具有危害源种类多、危害剂量较小的特点,实验室人员容易忽视其对自身健康的危害。通过阐述当前实验室人员职业健康现状、高校实验室的特点,对高校实验室内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以及高校实验室在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和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朱中平  赵萍  范雅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8-2740
目的了解深圳社区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为特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某区社康中心29家258名医务人员,用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KABP调查。结果①仅有34.62%的被调查人员参加过与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相关的培训班或讲座。②社区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13%;③67.83%的医务人员知道用过后的锐利废弃物正确处理方式。病人的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溅入眼、鼻、口后,81.40%的医务人员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结论深圳社区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HIV职业暴露感染风险较大,应加强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教育,以减少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医护岗位职业危害防护的知识和态度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问卷星线上调查的形式对462名医学生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结果 医学生对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回答全部正确率仅为13.4 %,不同年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0,P=0.020),其中最高的是大五年级学生(24.3%),大一学生最低(6.2%);不同专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8,P=0.516),但是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回答全部正确率最低(7.7%),最高为护理学专业学生(16.0%)。而针对喷溅物的防护、医务人员的标准防护的回答正确率,各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3,P=0.021;χ2=9.428,P=0.042),护理学专业学生回答正确率最高(100%)。在职业危害防护的态度方面,97.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掌握职业安全防护措施,95.2%的医学生建议在学校开设职业防护课程。结论 在校医学生对医护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迫切需要加强预防医学和相关职业防护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学生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关口前移,为新一代医护人员的健康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建平  朱柳宾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098-1099
目的了解皮肤性病科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特点及分布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防止职业损伤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健康水平。方法对柳州市不同等级医院548名从事皮肤性病工作的医护人员和221名行政后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1.5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医生和护士的职业损伤率分别为61.13%和65.37%,医护人员损伤率显著高于行政后勤人员(14.93%);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率高于一、二级医院(χ2=6.44,P0.05);心理损伤和物理损伤居职业损伤的前2位;护理人员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结论柳州市皮肤性病科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率很高。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加强高危人群防护,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工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加强手术室护工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方法 根据手术室护工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规范化的防护措施,对护工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应用防护技术.结果 进行防护教育后,手术室护工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方法明显提高.结论 切实关注护工弱势群体,重视护工职业暴露防护,确保护工身心健康,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外企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认知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企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的认知状况,探讨提高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的途径及其效果,为开展农民工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提高其职业卫生知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不同行业的外企农民工进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相关知识的认知,干预措施包括行政手段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外企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高达63.28%;干预前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危害与防护相关知识的认知率偏低,认为对《职业病防治法》了解的仅占7.56%,认为了解一点的占76.00%,另有16.44%认为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该法;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后,认为对《职业病防治法》了解的提高到62.89%、认为了解一点的下降到30.74%,而认为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该法下降到只有6.36%;干预后农民工对职业危害与防护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提高,而卫生部门宣传和企业组织培训的干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当前农民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认知率低,各级部门有必要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危害与防护相关知识的宣贯,而卫生部门宣传和企业组织培训为主的综合性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在今后的职业卫生工作中应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的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门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特点,寻找加强口腔门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对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具体措施,并严格实施.结果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增强,防护措施执行良好,未发生职业伤害事件.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切实履行职业防护措施,是减少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Laboratory animal allergy (LAA) may develop when susceptible persons are exposed to allergens produced by laboratory animals. LAA i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urine, fur, and salivae of rats, guinea pigs, dogs and rabbits. Approximately 30% of persons who are exposed to laboratory animals may develop LAA and some will also develop asthma. LAA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persons with previously known allergies, especially to domestic pets. The majority of LAA sufferers experience symptoms within six months their first exposure to laboratory animals; almost all develop symptoms within three years.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are watery eyes and an itchy, runny nose, although skin symptoms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may also occur. Feeding and handling laboratory animals or cleaning their cages generates ten times the amount of allergens compared with undisturbed conditions. Prevention of animal allergy depends on control of allergenic material in the work environment and on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protection measures. Pre-placement evaluation and periodic medical surveillance of workers are important pieces of the overall occupational health programme. The emphasis of these medical evaluations should be on counselling and early disease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8.
从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自身因素等5个方面分析了病案管理工作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加强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坚持全面消毒和标准预防;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谭雪雁  赵云  汤敏  孙俊波 《职业与健康》2014,(4):488-490,493
目的了解湖北省十堰市医护人员和实习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防护意识,为今后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3所医疗机构中的178名医护人员和138名实习医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问卷结果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和担忧程度明显高于实习生(P〈0.05)。医护人员认为最可能对自身造成伤害的是心理因素危害(89.33%)、X线辐射(87.64%)和生理因素危害(76.97%);50%的实习生担忧x线辐射对自己产生伤害,预防针刺伤的方法和对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的处理方法两项护士的认知情况优于医生(P〈0.05),其他核心内容认知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知晓针刺伤可能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一项医护人员与实习生认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内容医护人员认知情况均明显优于实习生(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度高,心理因素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大危害,应对其加强心理疏导与教育;实习生对职业防护认知度差,对职业危害相关防护知识认识不足,应加强对实习生的职业防护健康教育,这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更好地自我保护与工作学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院清洁工锐器损伤情况及对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防护不当危害健康.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到科室询问、实地检查了解清洁工职业防护掌握情况;加强清洁工自身防护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知识培训,正确采取防锐器伤措施;规范洗手,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保护清洁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康档案.结果 通过上述各项预防措施,最大限度控制了清洁工的职业伤害,保障了清洁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结论 加强清洁工职业防护意识,强化医疗废弃物源头管理,正确执行手卫生,加强检查监督,可以有效避免清洁工的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