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对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电刀牙龈成形术的可能性。方法:制作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SD大鼠模型并对它们进行电刀及手术刀牙龈成形术;对高血糖及对照组SD大鼠术后1、24、72h及1、2周的牙龈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对凝血功能障碍及对照组的SD大鼠采用纸片法观察术中出血情况。结果:电刀牙龈成形术与手术刀牙龈成形术的牙龈组织学反应过程基本相似,高血糖组施行电刀牙龈成形术的大鼠较施行手术刀牙龈成形术的大鼠术后炎症反应稍轻,组织修复稍快;对凝血功能障碍及对照组SD大鼠,施行电刀牙龈成形术与施行手术刀牙龈成形术相比术中出血较少(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刀牙龈成形术对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SD大鼠较手术刀牙龈成形术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高频电刀在老年人牙龈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高频电刀与常规牙周手术在口腔修复临床治疗中的牙龈切除术的疗效。方法:61例需要作牙龈切除的老年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高频电刀和常规牙周手术法作组织修形。分别在术后即刻、1周观察牙龈状况。结果:高频电刀组(30例)术后即刻达到修复的要求。1周后27例牙龈状况稳定(90.0%)。常规牙周手术组(31例)均需要牙周塞治,无法作即刻修复。1周后29例牙龈稳定(93.5%)。手术后即刻修复,2组间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频电刀组织修形是在口腔修复治疗中能即刻达到修复要求的一种成功、可靠的牙龈切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组织修形高频电刀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22颗植体)埋入式口腔种植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口腔种植的适应症。采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系统进行牙龈成形术,分别于术后1天、1周、2周和4周观察。结果:除1例于术后一周发现牙周组织炎症,对症治疗后好转。21颗植体术后复查时均有创面结痂,创面愈合良好,牙龈外形满意。结论: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行口腔种植修复操作简单实用、省时,出血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组织修形高频电刀用于牙龈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牙龈瘤随机分成2组,其中29例采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进行微创切除并修整牙龈形态,23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术中出血情况和术后的牙龈状况。结果:高频电刀组术中牙龈出血少,术后无出血和感染,牙龈愈合良好,形态稳定,随访无复发。结论:组织修形高频电刀系统进行牙龈瘤微创修形治疗简便易行,具有操作精准,出血少,切除彻底,术后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缝线及显微缝合中圆针和角针对大鼠牙龈黏膜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2 只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在牙龈上做冠根方向的切口,分别用不同的缝线以单纯间断缝合法缝合.术后1、3、5、7 d各处死8 只大鼠,拆线后取包括缝线轨迹在内的牙龈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 HE染色.观察比较各组牙龈黏膜愈合情况,并将数据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国产聚丙烯线和进口聚丙烯线、角针和圆针均对黏膜愈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丝线比显微缝线引起的组织反应要强烈(P<0.05).结论:国产聚丙烯线和进口聚丙烯线、角针和圆针对黏膜愈合都没有明显差异;显微缝线缝合的创口比普通丝线缝合的创口愈合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龈切术提高前牙固定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局部浸润麻醉下,根据美学修复要求,用电刀切除需要修整的牙龈。结果术后7~14 d边缘龈的颜色、形态与正常龈几乎无异。结论根据高频电刀龈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笔者认为高频电刀龈切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症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在炎症消退后进行手术,增生牙龈均覆盖超过1/3牙面高度。采用PerFect TCS(tissue contouringsystem)组织修形高频电刀系统进行牙龈成形术,术后即刻观察止血效果及切割是否彻底,术后1周、3个月及1年后复查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结果:60例患者患牙术中均能充分暴露根面,创面轻度水肿,无明显渗血。术后1周复查均示龈缘红肿基本消退,龈颈缘线清晰,美观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及1年后患牙牙龈外形满意,牙龈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1),牙松动度则无明显改变,牙龈呈粉红色,无明显增生及退缩,探诊无明显出血。结论:应用组织修形高频电刀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症行牙龈成形术,手术操作简单、省时,增生牙龈处理有效、创伤小、出血少,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牙龈缺损修复中对原代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组织再生作用.方法:制备PRF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其超微结构;体外实验采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软组织愈合标志物基因COL-I、TGF-β的表达水平.体内实验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不同时间点组织愈合情况,q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和TGF-β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表明,PRF能够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HGF)的增殖、创伤后的愈合和迁移(P<0.05);培养7 d时PRF组的COL-I、TGF-β表达高于DMEM组(P<0.05);体内实验表明PRF组愈合效果优于Control组;组织学观察,PRF组炎症细胞浸润较Control组少,PRF组血管新生较Control组多;术后7 d,Control组IL-6、TNF-α表达较PRF组更高,Control组TGF-β表达较PRF组低(P<0.05);VEG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F组的阳性细胞表达早于Control组.结论:PRF能促进牙龈中软组织愈合因子COL-I,TGF-β及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减小局部炎症反应,加快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梁源  罗椸  沈静涛  王思  周乔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2):1135-1138
目的:比较血小板衍生物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与常规处理对于游离龈移植术后硬腭供区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游离龈移植术的患者共计30例(对照组14例;CGF组16例),其中对照组在获取游离龈瓣后仅在供区位置缝合碘仿纱条,而CGF组则在硬腭供区创面覆盖CGF膜,随后缝合碘仿纱条.术后定期复诊,以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程度作为主要结局,患者创口的痛感、肿胀等主观感受以及牙龈的颜色质地等为次要结局,观察并统计相应临床结果.结果:CGF组在愈合面积上除术后3 d相较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138),其余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就术后供区愈合后的牙龈黏膜质地而言,CGF组在术后即刻、术后3 d和7 d均优于对照组(P<0.05);就术后供区疼痛、肿胀而言,CGF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上给患者带来的主观感受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术后对供区的处理相比,CGF的覆盖促进了术后供区的伤口愈合与黏膜状态,且缓解了患者术后的疼痛、肿胀及不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软组织修形电刀及排龈法在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边缘位于龈缘以下0~2 mm内楔状缺损活髓患牙80颗分成两组,分别用软组织修形电刀及排龈法进行充填治疗前龈缘处理,树脂充填,分别于术后半年、1年复查评估,利用改良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疗效,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术后半年及1年复查软组织修形电刀组在边缘密合性及边缘着色方面均优于排龈组(P<0.05);半年复查软组织修形电刀组牙龈反应重于排龈组(P<0.05),而1年复查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其余方面评估术后半年及1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楔状缺损充填治疗中,软组织修形电刀在边缘密合性及边缘着色方面疗效优于排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