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男性盆丛神经在下尿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分析男性盆丛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减少下尿路手术对盆丛神经的医源性损伤,总结其在下尿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解剖10具男性尸体的骨盆标本,观察盆丛神经与盆腔器的毗邻关系,了解盆丛神经的结构及分支的特点。结果:盆从神经位于直肠的前外侧,腹膜后精囊腺的后外侧,呈现一排矩形神经丛。在前列腺的基底部与外侧的血管形成了血管神经束,于尿道膜部的后外侧穿过尿生殖膈。结论:精囊腺和血管神经束可作为下尿路手术巾重要的解剖标志,沿精囊和盆丛神经之间的解剖平面分离,可避免对盆丛神经的损伤,减少手术中创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太阳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穴区的层次解剖结构。方法:先对15只雄性家兔、15只雌性家兔前肢太阳经五输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针刺各穴,并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五输穴定位准确性,然后麻醉家兔,分别从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灌注动脉填充剂和静脉填充剂,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手术显微镜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太阳经五输穴浅层穴区以贵要静脉及属支、尺神经浅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尺动脉分支、尺静脉及属支和尺神经为基础。结论:"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和贵要静脉及属支、尺动脉分支、尺静脉及属支、尺神经及其浅支有密切的关系,这可能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针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 49.71mm。结论 :为了安全 ,建议风池穴针刺的深度控制在 3 4.80mm之内  相似文献   

4.
颈部、上肢部分腧穴的局部解剖与针灸的临床应用300193天津中医学院吕炳强,李志道我们根据《国家标准计量局颁布的经穴标准定位》解剖并观察了四十余侧颈部与上肢部分穴位的局部解剖,现将我们观察的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翳风穴: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Sun XG  Zhang LQ  Wang N  Hou QQ  Wu X  Xu Z 《针刺研究》2012,37(1):31-37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区的层次结构。方法:先对各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然后针刺各穴,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各穴定位准确性。空气栓塞处死家兔,打开胸腔后从锁骨下动脉注入不同浓度的ABS灌注液,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在巨显微条件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浅层穴区以头静脉为主,桡神经浅支神经干和其分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桡动脉及分支、正中神经为基础。结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和头静脉,桡动、静脉及分支,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球后穴的解剖结构,探索其针刺深度和方向,研究球后穴的针刺安全性,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颅,其中男性14具,女性14具,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球后穴位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先用彩色水性笔定位标记并划出切割线,再用尸体切割器沿切割线将头颅切割成水平切面,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腧穴的皮肤点至引起危险的血管和眼球之间的距离。在进行解剖层次分析时,着重观察眼眶内的血管和神经,观测进针层次和针体周围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球后穴直刺进针,针尖经过的解剖层次结构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与眶下壁。若针尖斜向内后上方,紧贴眶下壁刺入(26.5±1.7)mm,可遇睫状后长动脉,而到达眼上静脉则要(41.4±1.3)mm,在(40.4±1.5)mm深度即可刺到眼动脉主干及视神经。若针尖斜向内下方,紧贴眶下壁刺入(13.2±1.4)mm,可伤及眶下沟内的眶下动脉。结论:为了安全,建议若球后穴直刺进针达12.0 mm时,针尖应稍斜向内后上方,同时深度不应超过26.0 mm。  相似文献   

7.
扶突,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位于颈外侧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针灸甲乙经>谓其"在人迎后一寸五分",今定位与其基本相同.扶突的解剖结构在甲状软骨上缘之外后方,胸锁乳突肌中部,肌下有颈血管鞘、膈神经、迷走神经等通过.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复杂,针刺治疗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较少应用.根据葛书翰主任的经验及其实验研究,笔者发现扶突穴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应用和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翳风穴并一叶荻碱离子导入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翳风穴向喉深刺并用艾务人工灸,后进行硝酸一叶荻碱液导入耳后乳突部.结果:30例总有效率93.3%.提示:本方法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9.
足三里穴进针角度和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针刺足三里穴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用80只成人下肢标本,按国颁标准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到骨间膜的深度为(2.22±0.31)cm,到胫骨后肌后缘的深度为(4.42±0.53)cm;在骨间膜浅层可刺中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扇形分支.针体穿过胫骨后肌后可触及含有胫神经和胫后血管粗大的血管神经束.结论针刺足三里穴的适宜深度为2.22 cm,最大深度为4.42 cm.穴位注射时直刺或略偏胫骨方向,接近与胫骨内侧面平行进针,同时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5 cm较为安全.犊鼻下3寸,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的体表定位点,也是值得临床尝试的有效刺激点.  相似文献   

10.
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定位下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进针角度和深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男性成人脊柱标本30具,按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及0.3寸3种取穴位置,垂直进针并固定于局部.层次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果:腰段夹脊穴区,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1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为(35.77±5.86)mm,针尖可触及关节突关节及其毗邻的骨纤维管、骨纤维孔,刺激穿行其中的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0.5寸、0.3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均为(32.89±4.79)mm,旁开0.5寸进针,针尖可触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近椎板骨膜横穿骶棘肌处,旁开0.3寸处进针,针体进入上位脊神经后内侧支的终末支及伴行血管由深层穿骶棘肌、胸腰筋膜裂隙浅出皮下处.结论: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和0.3寸处均有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分布,可将夹脊穴视为棘突下旁开0.3~1寸的穴区带.  相似文献   

11.
睛明穴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睛明穴的解剖结构、针刺深度和方向,为临床针刺睛明穴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48例成人尸体眼眶.结果睛明穴直刺进针,针尖穿经的结构为皮肤、皮下组织、睑内侧韧带、内直肌、眶脂体.针体上方有眼动脉、筛前动脉及伴行的鼻睫神经通过.皮肤刺入点至筛前动脉平均距离为(18.25±4.45) mm,角度为与针体向上成(12.5±5.5)°,皮肤刺入点至视神经管前极平均距离为(43.37±7.84) mm.结论睛明穴进针应避免向后上斜刺或偏上方深刺,以免刺破筛前动脉引起眶内出血;同时直刺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30.36 mm,以免损伤视神经管前极.  相似文献   

12.
朱丽  徐照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38-541
目的研究内关透外关透刺针局部的毗邻结构。方法用福尔马林固定成人男性上肢标本26例,对内关、外关穴进行定位标识,毫针透刺后进行局部断层解剖。结果与透刺针密切相关的神经、血管、肌肉等毗邻结构依次为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骨间后神经等神经干;正中动脉、静脉,骨间前动脉、静脉等血管;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等前臂前群肌及前臂骨间膜,拇长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等前臂后群肌。结论透刺针的长度以40 mm或50 mm为宜。正中神经是内关-脊神经节-心脏的主要联系途径,为了通过刺激正中神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应紧贴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进针。  相似文献   

13.
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汉义  张学玲  王燕  闫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713-714
目的:观察重灸翳风穴合电针与单纯电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阳白、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以百会、听宫、听会、翳风和中渚为主穴,肾虚型配肾俞和命门;肝胆火旺型配太冲和丘墟;外感风热型配外关和合谷,治疗了33例神经性耳鸣患者.6个疗程后痊愈9例,显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  相似文献   

15.
Yifeng (TE 17), Tinghui (GB 2), Zhongzhu (TE 3) and Xiaxi (GB 43) were selected as key acupoints plus hyperbaric oxygen to treat 50 cases of sudden deafness,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 Author: GUO Min (1971-), female, acupuncturist Translator: WU Xue-fei  相似文献   

16.
介绍翳风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药物选用方法,及治疗航空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儿童耳鸣、突发性耳聋验案5则。  相似文献   

17.
FromSeptemberof 1 998toSeptemberof2 0 0 2 ,theauthorsofthepresentpaperadoptedstage aidedacupuncturemethodtotreat62casesofperipheralfacialparalysisandcompareditsef fectwithroutineacupunctureinother 60cases.Theresultsarereportedasfollows.1 CLINICALDATAAllthe 1 2 2casesoffacialparalysiswereoutpatientsfromXinxiangSecondPeople’sHos pitalandwerediagnosedasperipheralfacialparalysisaccordingtothediagnosticstandardsforfacialneuritisfrombookPracticalOtorhino laryngology.Theywererandomlydi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