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翳风穴注射治疗面神经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神经炎是常见周围神经疾病,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方法治疗此病患者6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翳风穴位注射配合半刺治疗面瘫3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翳风穴位注射配合半刺治疗面瘫33例310006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骆方主题词翳风穴,穴位注射,半刺,面瘫,针灸疗法面瘫是针灸治疗适应症之一。是常见病、多发病。系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肌肉运动障碍,多发生于一侧,发病年龄以...  相似文献   

3.
翳风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1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 《江苏中医药》2008,40(2):53-54
目的:观察翳风穴位注射为主对急性期面神经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患侧翳风穴注射地塞米松,针刺双侧合谷、风池,患侧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牵正、人中穴,并口服地塞米松。对照组除不采用翳风穴位注射外,其他治疗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翳风穴位注射地塞米松为主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62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育红 《中国针灸》2001,21(11):671-671
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 ,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为主要表现 ,严重时妨碍患者谈话、呼吸、饮食和睡眠。笔者 4年来采用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 6 2例 ,男 40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6 9岁 ;病程 3~ 2 4小时 10例 ,1~ 30天 48例 ,1月~ 2 0年 4例。证属实证 5 7例 ,虚证 5例。本组均用药物或其他人介绍的一些民间办法治疗无效而来就诊。方法 :患者端坐位 ,取同侧下颌角与茎乳突连线之中点 ,以双手食指由轻到重按压 ,患者出现酸胀麻痛等针感 ,并向喉间传导刺痒感觉为佳 ,指压 5~ 15分钟 ,每日治疗 1次。手法实…  相似文献   

5.
翳风穴位注射治疗呃逆5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6.
翳风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呕吐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贤 《中国针灸》2002,22(9):36-44
36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个月。第1胎34例,第2胎2例。妊娠小于3个月24例,3~5个月8例,6~7个月4例。 取穴: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取5ml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2ml),常规消毒翳风穴后,将针头刺入一侧穴位0.3~0.5寸,待有明显酸麻胀痛感觉时抽吸无回血,注入1ml药液,出针按压针孔,如前法将所剩1ml药液注入另一侧翳风穴。经1次治疗未愈时,可于3天后如前法再行1次。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化脓性细菌侵入鼓室所致,属中医学“脓耳”范畴,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本病每致听力损害,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及生活,甚至可以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笔者自1998年以来依据中医理论及中医经络学说,结合临床实践,通过翳风穴药物注射治疗化  相似文献   

8.
翳风穴封闭治疗面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翳风穴封闭治疗面瘫710062陕西师范大学医院范飞鸿面瘫,俗称“口眼斜”,是颅神经疾患中的一种多发病。其病是由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以致经气流行失常、气血不和,经脉失于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周围部分的损害,面上部和下部的表情肌...  相似文献   

9.
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通过药物及穴位的双重作用,在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方面疗效显著.本文从中风后遗症、胸痹、心悸、眩晕四个常见病入手,就内关穴穴位注射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归纳,旨在体现针药结合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痉挛型脑瘫属于中医学"五迟"、"五硬"等范畴."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硬"指头项硬、手硬、足硬、口硬、肌肉硬.痉挛型脑瘫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脑瘫类型,占脑瘫患儿的60-70%,系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出现锥体束症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多表现为各大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的屈曲、内旋内收模式;关节活动范围变小,动作幅度小,方向固定;运动障碍,运动速率慢;姿势异常,上肢表现为腕关节掌屈,手握拳,拇指内收,前臂旋前;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剪刀步态(交叉步态).解决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的痉挛问题是治疗的关键,也是将来该患儿是否独立活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翳风穴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雪梅  高彦平  黄泳 《中国针灸》2005,25(11):781-783
目的:探讨翳风穴的解剖层次和针刺深度,为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鲜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其中男尸10具,女尸5具.采用层次解剖法,逐层解剖并观察穴区解剖结构及神经血管毗邻关系.结果:翳风穴前为下颌髁突后缘,后为胸锁乳突肌腱膜及乳突前缘,向下直刺结构依次是皮肤、浅筋膜、腮腺后缘、颞下窝静脉丛,浅层布有耳大神经分支和颈外静脉,深层有枕动脉、上颌动静脉分支、翼静脉丛、颈动脉鞘和面神经、下颌神经.平均危险深度为(35.52±6.31)mm.结论:翳风穴周围有较重要的神经、血管分布,临床操作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2.
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汉义  张学玲  王燕  闫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713-714
目的:观察重灸翳风穴合电针与单纯电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阳白、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3.
The author treated 148 cases of hiccup by finger-pressing Yifeng (TE 17). After one treatment, 97 cases were cured; 34 cases were cured after 2–3 treatments, 6 cases were cured after over 4 treatments; and 11 cases obtained no effec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6%. Translator: CUI Yi-jun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取胰俞并辨证加减,治疗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各1 m L,对照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甲钴胺各1 m L。2组均每日注射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均能明显提升神经传导速度(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提升M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升S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优于对照组的66.67%(40/60)(χ~2=30.745,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15.
朱现民  刘小庆 《中国针灸》2012,32(3):264-266
“液门透中渚”的刺法用穴精简,疏通少阳经气功效卓著,主治三焦热证效果明显,常作为治疗感冒、高热、热病汗不出、偏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耳痛、牙齿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项强筋急不舒等病证的针刺方法.施术时由液门穴进针,斜向上顺掌骨间隙朝中渚穴深刺,不断行针使针感向上传递.本法一针贯通荥输二穴,具有取穴少、刺法精、感应强、操作简易、应用安全、即时效果明显和一次性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在针灸临证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天数、疱疹结痂时间及眼部损伤好转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眼部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会阳穴治疗不稳定膀胱的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会阳穴治疗不稳定膀胱的特异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38例不稳定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会阳组(93例)、环跳组(45例);采用国际尿控协会排尿障碍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积分等比较不同穴位针刺治疗不稳定膀胱的疗效。结果针刺3次后,会阳组可缓解各项排尿异常症状(P<0.05),环跳组仅可改善排尿不尽感、尿急(P<0.05);两组均可降低I-PSS积分、提高生活质量(P<0.05),会阳组的改善效果优于环跳组(P<0.05)。针刺5次后,会阳组的改善效果优于针刺3次(P<0.05)。结论针刺会阳穴对不稳定膀胱有特异性调节作用,且有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轻中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经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轻度癌痛患者给予吲哚美辛肠溶片口服,25 mg/次,3次/d。中度癌痛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口服,100 mg/次,2次/d。治疗组轻度、中度癌痛患者均给予鳖甲煎丸口服,3 g/次,每日3次。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复方苦参注射液各2 ml,隔日1次。4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疼痛缓解率比较,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价,治疗前后饮食量与体重变化,治疗前后肝功能、甲胎蛋白定量测定,以及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降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85%,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在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方面,因疼痛导致的影响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食量增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变化治疗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鳖甲煎丸联合针刺与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轻中度癌痛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化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膈俞穴注射川芎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0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穴位注射药液及穴位电针刺激,比较观察了其对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P)含量、血栓素B2(TXB2)含量和6-K-P/TXB2比值的影响。结果一疗程后,膈俞川芎嗪组、膈俞生理盐水组、膈俞电针组、肺俞川芎嗪组均能调节血浆6-K-P、血浆TXB2及6-K-P/TXB2比值(P<0.01,P<0.001),肺俞电针组无此作用(P>0.05)。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有效组间的疗效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颈部"天穴"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天鼎、天窗、天牖、天容四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初诊日期分为2组;治疗组(单日初诊)58例采取推拿颈部天鼎、天窗、天牖、天容四穴为主治疗,对照组(双日初诊)50例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0次后,观察两组ADL评分和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74.0%(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明显增加(P<0.05,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穴位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