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经临床确诊的CHD患者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18水平与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阳性率。结果OMI组、UAP组和AMI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水平在SAP组、OMI组、UAP组、AMI组中依次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p-IgG阳性率显著升高,而且IL-18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 (FIB)及白细胞 (WBC)总数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0例CHD患者和 18例可疑冠心病 (KP)患者的CRP、FIB含量和WBC总数。CHD组患者又分为 3组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级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2例。比较CHD和KP组AMI、UAP、SAP与KP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CHD的CRP、FIB和WBC水平明显高于KP组 (P <0 .0 5 ;AMI、UAP组的CRP、FIB和WBC水平明显高于KP组 (P <0 .0 1;P <0 .0 5 ) ;但SAP和KP之间的CRP、FIB和WBC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RP、FIB和WBC水平的增高与CHD的发生有关 ,它们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对1 5 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测定HCY水平。冠脉造影显示3支冠脉中至少1支血管病变狭窄≥5 0 %者为CHD组( 1 0 5例) ,3支血管中任一血管狭窄程度均<5 0 %者为对照组( 4 8例)。CHD患者进一步分为1支病变组( 2 5例) ,2支病变组( 31例)及3支病变组( 4 9例)。结果:1 CHD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 ,且CHD组中高HCY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 ;2 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清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0支病变组与其它各病变组间比较均相差非常显著( P<0 .0 0 1 ) ,1支、2支、3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急性心肌梗死( AMI)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稳定型心绞痛( SAP)>其它( Other) ,其中AMI组与UAP组相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AMI与SAP组、AMI与Other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显著( P<0 .0 0 1 )。结论:CH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高HCY血症所占比例较大,且血清HCY浓度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CHD活动性病变较稳定性病变HCY浓度增高,提示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直接关系,是CHD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 (SCRP)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验证用SCRP评价冠心病的可行性。 [方法 ]用BN - 1 0 0测定 4 2例冠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 30例正常对照者及 31例病例对照者的血清SCRP水平。CHD患者又分为心肌梗死组 (AMI ,1 3人 ) ,不稳定心绞痛组 (UAP ,1 2人 ) ,稳定心绞痛组 (SAP ,1 7人 )。分析治疗前后SCRP水平的差异。 [结果 ]CHD患者的血清SCRP水平 (4 .4± 0 .5 5 )较正常对照组 (2 .9± 0 .5 0 )显著增高 (P <0 .0 5 ) ;AMI组 (4 .7± 0 .2 8)和UAP组 (4 .6± 0 .4 1 )的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 (3.9± 0 .35 ) (P <0 .0 1 ) ,但AMI组与UAP组的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HD各组的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结论 ]SCRP水平的增高与CHD的发生和发展显著相关 ,SCRP可作为诊断CHD与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AP、UAP、AMI和OMI4组患者之间两两比较,hs-CRP水平在SAP组与OMI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VEGF水平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升高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联合检测对预测CHD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经临床确诊的CHD病人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各15例,以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VEGF水平和Hp-IgG表达.结果 CHD病人血清VEGF水平与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8.030,P<0.01;χ2=4.310,P<0.05),SAP、UAP、AMI与OMI组病人血清VEGF水平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5.01,q=3.11~18.11,P<0.05、0.01).Hp-IgG阳性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t=9.208,P<0.01).结论 CHD病人血清VEGF与Hp-IgG水平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变化,联合检测VEGF和Hp-IgG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经临床确诊的CHD病人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各15例,以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VEGF和IL-18水平。结果 CHD病人血清VEGF与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9.094、6.638,P〈0.01);SAP、UAP、AMI与OMI四组病人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65.01、30.17,q=3.11~18.11,P〈0.05、0.01);SAP与OMI两组病人血清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q=1.43,P〉0.05)。CHD病人血清VEGF与IL-18水平具有相关性(r=0.53,P〈0.01)。结论 CHD病人血清VEGF与IL-18水平显著升高且两者具有相关性,提示两者在冠心病的病程进展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ACS患者4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7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CT冠脉成像联合血清Sortilin、NCAM-1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CHD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HD的有96例即为CHD组,其中分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同期正常体检健康志愿者8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中Sortilin、NCAM-1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CHD患者血清中Sortilin和NCAM-1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ortilin、NCAM-1对CHD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评估CT冠脉成像联合血清Sortilin、NCAM-1对CHD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D组Sortil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AMI组相比,UAP组和SAP组患者Sortil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AP组显著高于UAP组;UAP组和SAP组患者NCAM-1的表达水平与AMI组相比显著降低,SAP组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肺炎衣原体(Cpn)抗体的变化与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60例CHD病人,其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稳定型心绞痛(SAP)各15例,进行sICAM-1、Cpn-IgG、Cpn-IgM检测,并以4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CHD组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F=20.339,q=4.033~12.612,P〈0.01),AMI组sICAM-1水平高于UAP、OMI、SAP组(q=4.555~7.114,P〈0.01);CHD组Cpn—IgG阳性率和浓度均高于对照组(Х^2=4.250-8.887,F=11.529,q=3.018~9.673,P〈0.01、0.05);冠心病各组Cpn-IgG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Cpn-IgG浓度高于OMI、UAP、SAP组(q=3.794~5.518,P〈0.01、0.05);Cpn-IgM阳性率在冠心病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pn—IgG浓度与sICAM-1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544,P〈0.01)。结论 Cpn感染可能通过引起或加重局部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共同导致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ACS患者6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龙川  蔡鑫  邵杉  胡思淦  涂胜 《西部医学》2009,21(7):1105-110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4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另外和23例正常对照血清sCD40L、MMP-9的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CD40L、MMP-9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O.05),而AMI组和UA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及UAP组血清sCD40L与MMP-9水平正相关(分别为r=0.974,P〈0.01;r=0.959,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升高明显,可作为预测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心肌梗死 (MI)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2 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OMI)和 2 5例健康体检人员的HCY水平 ,同时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 :AMI组与OMI组的HCY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 ,而AMI组高于OMI组 (P <0 .0 5 )。三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HCY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测定HCY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虹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12):946-94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变化。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12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4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5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65例。检测各组及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D和FG水平。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两支病变组53例,三支病变组40例进行DD和FG水平比较。结果血浆DD和FG水平,AMI组比UAP组、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0.01);UAP组比SAP组和对照组亦明显升高(<0.01);SAP组比健康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D、FG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冠脉两、三支病变组FG和DD含量高于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0.01),三支病变组高于两支病变组(<0.01),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检测血浆DD和FG水平含量的变化对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疗效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与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 CHD 患者5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对照组(50例),测定 APN 和 NT-proBNP 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明显降低,且 SAP 、UAP 组、AMI 组3组 APN 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 SAP 、UAP组、AMI 组3组 NT-proBNP 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与 NT-proBNP 呈负相关(r=-0.236,P<0.05)。结论 APN 和 NT-proBNP 水平检测对老年 CHD 的预防、疗效判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冠心病(CHD)患者TSH与Lp(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CHD患者230例,分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比较各组甲状腺功能和Lp(a)的差异,探讨TSH水平与Lp(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AMI组FT3、TSH水平明显低于SA组及UA组(均P0.05),且AMI组TSH水平与Lp(a)呈正相关(r=0.282,P0.05)。结论:Lp(a)水平在CHD患者中升高,与TSH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AMI患者FT3、TSH水平显著降低,Lp(a)与TSH水平呈正相关;对CHD患者联合检测TSH及Lp(a),有助于了解CHD的严重类型,为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4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6例;心肌梗死(AMI)患者16例;正常健康(NC)组11例血浆TF、TFPI.结果:AMI组血浆TF活性及TFPI含量与NC组、SAP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AMI组与UAP组比较血浆TF活性和TFPI含量显著升高(P<0.05);AMI组的TF比UAP组显著升高(P<0.05);TFPI含量AMI组与UAP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P、AMI发病期间存在异常增高的TFPI浓度TF活性增高,UAP、AMI的发病与斑块不稳定及血栓形成有关,TFPI可能是冠心病内皮细胞损伤后凝血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病人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①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L)与冠心病 (CHD)发病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1 0 0例CHD病人和 4 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CL的变化 ,并计算ACL的平均结合指数 (BI)及其阳性率。 1 0 0例CHD病人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1 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1 9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2 2例 ,稳定性心绞痛 (SA)4 1例。③结果 CHD病人ACL平均结合指数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2 .5 2 9~ 3.92 1 ,P <0 .0 5 )。CHD病人 (包括AMI、OMI、UAP、SA病人 )的IgG ACL、IgM ACL、IgA ACL阳性率分别为 2 4 .0 %、1 8.0 %、6 .0 % ,而对照组均阴性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9.0 5 1~ 1 1 2 .6 72 ,P <0 .0 1 )。AMI病人的IgG ACL、IgM ACL阳性率分别为 5 5 .5 %和 4 4 .4 % ,明显高于UAP和SA病人 (χ2 =4 .5 4 7~ 8.6 2 9,P <0 .0 5 )。④结论 CHD病人ACL明显异常 ,且与病情变化有关。检测血清ACL对预测CHD病情变化及防止UAP发展到AMI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Lp(a))及尿酸(U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综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53例明确诊断为的冠心病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选取同期两院的80例非冠心病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Hcy、UA、hs-CRP及Lp(a)水平。结果:Hcy、Lp(a)、UA、hs-CRP水平四组由高到低均依次为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Lp(a)、hs-CRP、UA与CHD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及及疗效检测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 - 1(PAI- 1)、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等反映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含量变化 ,并探讨它们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6 0例为冠心病组 ,其中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1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2例。同时 ,选择年龄、性别、等配对的正常志愿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用酶联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PAI - 1和ET、TXB2 、6 -K -PGF1α含量。结果 :①冠心病患者血浆PAI- 1、ET、TXB2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6 -K -PGF1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②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浆中PAI- 1、ET含量依次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TXB2 、6 -K -PGF1α含量在AMI、SAP、UAP三组之间比较 ,TXB2 在AMI组升高更显著 (P <0 .0 1) ,6 -K -PGF1α在AMI组下降更显著 (P <0 .0 1) ,而在SAP、UAP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表现为纤溶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激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