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以下简称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7岁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两组,A组46例(51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B组45例(47只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分析两种不同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无显著性差异,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存在差别.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内皮水肿、前房轻度至中度前葡萄膜反应等.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与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比较,前者不但术后视力恢复迅速,能良好的控制眼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显著,并发症少,而且在青光眼并存白内障情况下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三联术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愈合快,术后屈光状态稳定,视力恢复快,效果好等显著优点,随着超声乳化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白内障手术中的难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我院86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0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合并高度近视126例(144眼),112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2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4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12眼(〉80%)术后1周裸眼视力≥0.4。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总结 ,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6 9例 (93眼 )眼轴 >2 6mm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角膜内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个月裸眼视力≥ 0 4者 5 5只眼 (5 9 14 % ) ,矫正视力≥ 0 4者 6 7只眼 (72 0 4 % )。结论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手术安全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对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恢复屈光状态、增加眼内组织稳定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近年来对28例(56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龚蕤  刘华  崔健怡 《中国现代医生》2009,(15):101-101,103
目的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采用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比两组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角膜内皮减少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利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方法 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采用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比两组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结果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角膜内皮减少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青光眼病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3例(3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33例术后3月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平均眼压为14.2mmHg,视力≥0.5者17眼,51.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青光眼病人的治疗中具有安全、视力恢复较好,降眼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63-65
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且均予人工晶体植入患者150例,分为常规组与超声组。其中7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为常规组,另76例采用超声乳化吸除为超声组,将两组的术后眼压、并发症及视力恢复对照解析。结果两组术后24 h,48 h眼压比较,超声组明显低于常规组,超声组不良反应率为2.64%,常规组不良反应率为24.33%,复查视力超声组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术后视力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单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及眼内压进行测量统计,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视力、眼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内压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5.58%(P<0.05)。结论单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后者较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和眼压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许广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82-188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施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各选取100例为样本,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及并发症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控制在7.0%及空腹血糖(FPG)控制在8.0mmol/L以下的患者,采用非超声乳化手法小切口技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较快,在基层医院眼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切口和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10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眼压、散光、视力等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均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散光恢复与术后视力改善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76%)比对照组(12.9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超声乳化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愈合快,术后散光少及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等优点[1]。我们自1997年10月开始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共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131例、139只眼,并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中男63例,女68例,34~87岁,平均60.5岁,老年性白内障116只眼,糖尿病并发白内障15只眼,外伤性白内障3只眼,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三联术5只眼,核硬度、级30只眼,级83只眼,级23只眼,级3只眼。术前视力光感到0.6。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研究组 62例、6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61例、61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 2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第1天、第 1周 2组视力恢复 ,眼压控制 ,功能性过滤泡形成 ,炎症反应及术后角膜散光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术后 3个月 2组已无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研究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少 ,视力恢复快 ,角膜散光降至最低 ,为切实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3mm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1.8mm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术后视力、眼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在南通市某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0例30眼,实行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眼压控制良好、视力恢复达预期、眼部损伤小等特点,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组织损伤小、术后散光减少及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我科自 1 998年 5月以来 ,采用该技术治疗各种类型白内障 50 0例 (眼 ) ,本文就其中高度近视白内障 41例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 1 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9月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眼轴≥ 2 6mm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41例 (眼 ) ,其中男 2 1例 ,女 2 0例 ,年龄 1 0 -84岁 ,平均 60 .83岁 ;眼轴 2 6.1 0 -3 4.90mm ,平均 2 8.98± 1 .3 4mm ;人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 5例 (3 0眼 )眼轴长 >2 5 .5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其中II级核 8眼 ,III级核 1 8眼 ,IV级核 4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及囊袋内超声乳化术 ,并植入人工晶体 (IOL)。结果 :术后 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1 8眼(60 % ) ,手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和房水混浊 ,均很快消退。结论 :超声乳化摘出术适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术前精确测量眼轴和计算IOL度数是提高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 ,也需要术者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1年10月武进人民医院眼科高度近视的老年性合并白内障患者67例(80眼),年龄40~86岁,平均66.4岁,行角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77眼通过3.2mm切口植入折叠式或非球面人工晶体,3眼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植入的人工晶体屈光度为0.00~+10.0(平均5.68)D。使用SPSS 14.0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1月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95.0%患者术后1月视力明显提高,仅有4人裸眼视力<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