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肝癌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以及肝癌细胞中SKP2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中肝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的测序结果,分析SKP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放射照射前后SKP2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肝癌细胞SKP2基因的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建立SKP2基因敲除的PLC/PRF/5和Hep3B肝癌细胞系模型,并进一步进行放射照射。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KP2基因敲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变化情况。结果对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比较,SKP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对SKP2高、低水平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进行K-M法分析,结果显示SKP2高表达肝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其5年生存率为34.6%,SKP2低表达肝癌患者则为50.6%(HR=2.18,95%CI为1.46~3.27,P<0.001)。体外细胞实验显示肝癌细胞受到放射照射后SKP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CRISPR/Cas9敲除SKP2^(-/-)肝癌细胞中,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KP2^(-/-)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较SKP2+/+明显增加。结论SKP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预后差。放射可上调PLC肝癌细胞SKP2的表达水平,而敲除SKP2后其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环状RNA对直肠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基因测序筛选直肠癌放射敏感和放射抵抗组织(放化疗前活检组织)中的差异circRNAs,后通过细胞实验验证circRNAs对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发现64个在直肠癌放射敏感组织中高表达的circRNAs,36个在放射敏感组织中低表达的circRNAs。选取10个差异circRNAs,经qRT‐PCR验证,发现circATL2在直肠癌放射敏感组织中高表达。后在细胞实验中,上调circATL2表达,能显著提高肠癌的放射敏感性。随后分析在直肠癌放射敏感组织中低表达的8个miRNA,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miR‐205与circATL2是直接结合的关系。进一步的挽救实验,证实了直肠癌中circATL2通过miR‐205调控直肠癌的放射敏感性。结论 circATL2通过靶向吸附miR‐205调控直肠癌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yosin X对肺癌H1975细胞系放射敏感性调节及相关机制。方法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癌细胞系中Myosin X表达量以获取实验对象。运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敲除Myosin X的H1975细胞系(KO组)和感染对照病毒的H1975细胞系(NC组),并进行敲除效率验证。克隆形成实验及多靶单击模型检测两组细胞对射线敏感性差异。γ-H2AX焦点形成实验及RNAseq差异分析技术寻找可能参与Myonsin X介导的肺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调节机制。结果 Myosin X在H1975细胞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系(P<0.01)。经鉴定成功构建了Myosin X sgRNA-Lenti-CRISPR v2慢病毒载体,嘌呤霉素筛选后得到Myosin X完全敲除的H1975(KO组)及对照组(NC组)细胞系。克隆形成实验证明相较于NC组,KO组对射线的敏感性更强 (D0值从1.28Gy下降至1.03Gy,SF2从0.29下降至0.21,放射敏感性比为1.24)。γ-H2AX焦点形成实验显示照后1、6h KO组形成的损伤焦点数均多于NC组(P<0.05),RNAseq差异分析技术结果显示KO组ISLR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组(P<0.05)。结论 敲除Myosin X可以增强肺癌H1975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干扰DNA双链损伤修复以及降低ISL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BMAL1基因对耐放射鼻咽癌细胞株(5‐8FR)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小剂量分次照射构建鼻咽癌耐放射细胞5‐8FR,运用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拟合多靶单击模型并计算放疗增敏比。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5‐8FR和对照组5‐8F细胞株中PI3K/Akt/MMP‐2/9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构建BMAL1基因的高表达及敲除载体,分别转染鼻咽癌细胞株5‐8F和耐放射细胞株5‐8FR,获得BMAL1基因过表达(pcDNA‐BMAL1)及其对照组(pcDNA)和干扰(BMAL1‐shRNA)及对照组(con‐shRNA)的稳转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验证感染效率,检测两组细胞过表达或干扰BMAL1基因后PI3K/Akt/MMP‐2/9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改变情况。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法检测过表达及干扰BMAL1基因后耐放疗细胞株5‐8FR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鼻咽癌耐放射细胞株中BMAL1基因表达下调,PI3K/Akt通路蛋白及下游相关分子MMP‐2、MMP‐9表达增加,TIMP‐2、TIMP‐1表达降低。过表达BMAL1基因可抑制PI3K/Akt通路蛋白及下游相关分子MMP‐2、MMP‐9表达,促进TIMP‐2、TIMP‐1表达,抑制耐放射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干扰BMAL1基因则结果相反。结论 BMAL1基因可以逆转耐放射鼻咽癌细胞株PI3K/Akt/MMP‐2/9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耐放射鼻咽癌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Ku86基因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X射线照射后采用qRT-PCR、蛋白印迹法检测Ku86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siRNA沉默Ku86基因表达。将si-NC、si-KU86转染到宫颈癌Hela细胞中,0、2、4、6、8、10 GyX射线照射。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转染前后细胞放射敏感性变化,检测p53、Caspase-8表达分析沉默Ku86基因表达对放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影响。结果 X线照射后Ku8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沉默Ku86表达降低了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放射增敏比为1.57。沉默Ku86表达上调了p53和Caspase-8表达,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siRNA沉默Ku86表达提高了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HEK293FT细胞系中敲除CYP2E1基因并探讨其在检测化学物毒性中的应用。方法:设计3对分别靶向CYP2E1基因第2、第3和第7外显子的sgRNA序列并构建PX461表达载体;将携带靶向CYP2E1的sgRNA表达载体转染至HEK293FT细胞中,通过SURVEYOR检测分析sgRNA的切割效率;利用有限稀释法获得CYP2E1敲除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检测细胞株中CYP2E1的敲除效果;并检测其对N-(4-羟基苯基)乙酰胺和1,2-二氯乙烷的细胞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SURVEYOR检测分析靶向CYP2E1基因第3外显子的sgRNA的切割效率为23%;成功构建了2株CYP2E1基因敲除的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YP2E1 mRNA表达下降,蛋白印迹结果显示CYP2E1蛋白无表达;CYP2E1基因敲除会显著降低N-(4-羟基苯基)乙酰胺和1,2-二氯乙烷的细胞毒性。结论:通过CRISPR/Cas9构建出CYP2E1稳定敲除的肾细胞系,为研究CYP2E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INC00261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qRT-PCR检测放射敏感、放射抵抗鼻咽癌组织中miR-620和LINC00261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0、2、4、6、8 Gy 60Coγ射线照射鼻咽癌细胞系6-10B、HNE-3细胞后,qRT-PCR法检测miR-620和LINC00261的相对表达水平。LINC00261过表达或沉默LINC00261表达、抑制miR-620表达后,使用X线照射4 Gy。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检测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0261和miR-620的靶向关系;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细胞成瘤变化。结果 相较于放射敏感组织,放射抵抗组织中LINC00261下调表达,miR-620上调表达(P<0.05)。6-10B、HNE-3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LINC00261下调表达,miR-620上调表达(P<0.05)。过表达LINC00261和干扰miR-620表达后,6-10B、HNE-3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存活分数增大(P<0.05)。LINC00261靶向调控miR-620;过表达miR-620表达可减弱LINC00261过表达对鼻咽癌细胞的放射增敏及促凋亡作用。LINC00261过表达可降低裸鼠鼻咽癌成瘤重量(P<0.05)。结论 过表达LINC00261可提高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620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沉默GTPBP4基因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系放射敏感性影响。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分析食管癌患者组织中GTPBP4的表达情况。利用重组质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系,使细胞中GTPBP4基因沉默,观察GTPBP4基因沉默对EC9706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影响。通过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评估基因沉默效果及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应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GTPBP4基因表达后细胞凋亡变化。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照射后放射敏感性变化。结果 GEO数据库分析表明GTPBP4基因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邻近食管组织(P<0.001)。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EC9706细胞的GTPBP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 P<0.001),表明质粒成功转染EC9706细胞。MTT检测结果显示干扰组EC9706细胞增殖率受到显著抑制(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干扰组EC9706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01);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明显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降(P<0.001、P=0.001、P=0.0014、P=0.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EC9706细胞放射增敏比1.716。结论 GTPBP4基因在人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EC9706细胞GTPBP4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基因转染技术观察USP28不同表达状态对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为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qRT-PCR检测USP28和c-Myc在食管上皮细胞Het-1A、食管癌细胞ECA109和放射抗拒细胞ECA109R中的表达。针对USP28基因和c-Myc基因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构建pcDNA-USP28和pcDNA-c-Myc质粒,转染食管癌细胞ECA109,观察转染效果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6Gy X射线照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情况。克隆形成实验评价放射敏感性。结果 USP28和c-Myc在ECA109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的食管上皮细胞Het-1A (P<0.05),在ECA109R中的表达高于ECA109(P<0.05)。成功构建pcDNA-USP28和pcDNA-c-Myc重组质粒,转染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论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si-USP28组中USP28的表达明显下降,而在pcDNA-USP28组中USP28的表达明显上升。针对c-Myc的研究得到类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DNA-USP28组c-Myc在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si-USP28中c-Myc表达下降(P<0.05)。6Gy照射ECA109后pcDNA-USP28组细胞凋亡率下降,放射敏感性下降;ECA109R中si-USP28组是细胞凋亡率增加,放射敏感性增强。结论 USP28的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USP28对c-Myc的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调RACK1基因表达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RACK1基因的shRNA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转入口腔鳞癌HSC-3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RACK1mRNA和RACK1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细胞生长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下调RACK1表达联合X射线照射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下调RACK1基因表达联合X射线照射对口腔鳞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HSC-3细胞RACK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RAC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下调RACK1表达可抑制HSC-3细胞生长(P<0.05),联合X射线照射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外侵袭穿透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hRACK1组的存活分数低于对照组,放射增敏比为1.37(D0值比)。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shRACK1组照射后瘤体生长缓慢,瘤体体积减小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瘤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调RACK1表达可以增强口腔鳞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为提高口腔鳞癌放射敏感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物组装因子4(NDUFAF4)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探究NDUFAF4对人肝癌细胞系的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及肝癌组织样本探究NDUFAF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脂质体将敲减NDUFAF4基因的质粒si-NDUFAF4转入HepG2和Huh7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辐射敏感性。同时通过裸鼠开展荷瘤实验,免疫荧光法检测β联蛋白(β-cateni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神经钙黏素(N-cadherin)的蛋白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证实,NDUFAF4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NDUFAF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克隆形成实验证实,敲减NDUFAF4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生存率(P<0.01);体内实验证实,敲减NDUFAF4可以减慢癌细胞增殖,减少β-catenin及Ki-67的表达。敲减NDUFAF4显著减少肝癌细胞系核内β-catenin的蛋白水平,提示NDUFAF4可以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敲减NDUFAF4显著上调E-cadherin和下调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敲减NDUFAF4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增强人肝癌细胞系的辐射敏感性,并且与临床预后紧密相关,或可为克服肝癌的辐射抗性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物组装因子4(NDUFAF4)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探究NDUFAF4对人肝癌细胞系的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库及肝癌组织样本探究NDUFAF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脂质体将敲减NDUFAF4基因的质粒si-NDUFAF4转入HepG2和Huh7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辐射敏感性。同时通过裸鼠开展荷瘤实验,免疫荧光法检测β联蛋白(β-cateni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神经钙黏素(N-cadheri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证实,NDUFAF4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NDUFAF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克隆形成实验证实,敲减NDUFAF4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生存率(P<0.01);体内实验证实,敲减NDUFAF4可以减慢癌细胞增殖,减少β-catenin及Ki-67的表达。敲减NDUFAF4显著减少肝癌细胞系核内β-catenin的蛋白水平,提示NDUFAF4可以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敲减NDUFAF4显著上调E-cadherin和下调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敲减NDUFAF4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增强人肝癌细胞系的辐射敏感性,并且与临床预后紧密相关,或可为克服肝癌的辐射抗性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lncRNA H19在结肠癌预后评估及辐射抗性调控中的作用,为结肠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方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lncRNA H19在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通过siRNA和过表达质粒转染调节lncRNA H19在结肠癌细胞HCT116及SW620中的表达。通过CCK8、EdU、克隆存活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lncRNA H19表达对X线辐射后结肠癌细胞增殖、DNA合成、辐射敏感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lncRNA H1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与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lncRNA H19作为结肠癌的高风险因子,对于结肠癌的预后评估具有显著的优势(曲线下面积值为0.816)。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辐射可以诱导lncRNA H19在结肠癌细胞中高表达。敲低lncRNA H19(siRNA‐H19)可以明显增加HCT116细胞对X线的敏感性,而过表达lncRNA H19(H19‐OE)的SW620细胞辐射抗性增强。此外,流式分析显示敲低lncRNA H19可以增强X线诱导的G2/M期阻滞,提示lncRNA H19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影响结肠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结论 lncRNA H19在结肠癌预后评估及辐射抗性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作为增强放疗敏感性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组成型光形态发生因子9信号复合体亚基6(CSN6)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 利用公共数据库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和StarBase数据库分析CSN6在肝细胞癌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CSN6在不同肿瘤分期和分级的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6例肝细胞癌患者组织中CSN6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多项临床病理因素和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CSN6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CSN6在高病理分级(G3和G4)以及高分期(Ⅱ期和Ⅲ期)的患者中的表达更高;CSN6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更短。CSN6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乙肝病毒感染具有相关性,并且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肝细胞癌中CSN6的表达显著升高,肝细胞癌患者组织中CSN6表达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其表达升高与肝细胞癌的恶性进展相关,有潜力成为一个新的预测预后的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WFDC1基因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为肝癌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qPCR法分别检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MC-LR诱导的人肝细胞L02恶性转化细胞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Hep3B、Huh-7中WFDC1 mRNA的表达水平。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WFDC1基因在肝癌患者肿瘤组织(331例)和癌旁组织(50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qPCR检测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比较,WFDC1 mRNA在肝癌组织、MC-LR诱导的L02恶性转化细胞以及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 < 0.05)。TCGA数据库中WFDC1 mRNA表达分析也表明,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 < 0.01),且WFDC1 mRNA的表达下调与肿瘤分级和临床分期高度相关(P < 0.05)。Kaplan-Meier分析表明,WFDC1 mRNA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高于低表达患者(Log-rank=4.80,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WFDC1 mRNA是一个特异度和灵敏度较好的肝癌诊断指标(AUC=0.829)。结论:WFDC1基因可能是一个抑癌基因,检测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increased serum mitochondrial creatine kinase (MtCK)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ostly due to the increase in ubiquitous MtCK (uMtCK), and high uMtCK mRNA expression in HCC cell lines. We explored the mechanism(s) and the relevance of high uMtCK expression in HCC. In hepatitis C virus core gene transgenic mice, known to lose mitochondrial integrity in liver and subsequently develop HCC, uMtCK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were increased in HCC tissues but not in non‐tumorous liver tissues. Transient overexpression of ankyrin repeat and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box protein 9 (ASB9) reduced uMtCK protein levels in HCC cells, suggesting that increased uMtCK levels in HCC cells may be caused by increased gene expression and decreased protein degradation due to reduced ASB9 expression. The reduction of uMtCK expression by siRNA led to increased cell death, and reduced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 HCC cell lines. Then, consecutive 105 HCC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ith curative intent, were enrolled to analyze their prognosis. The patients with serum MtCK activity >19.4 U/L prior to the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survival time than those with serum MtCK activity ≤19.4 U/L, where higher serum MtCK activity was retain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or HCC‐related death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conclusion, high uMtCK expression in HCC may be caused by hepatocarcinogenesis per se but not by loss of mitochondrial integrity, of which ASB9 could be a negative regulator, and associated with highly malignant potential to suggest a poor prognosis. © 2013 UICC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137(CCDC137)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敲低CCDC137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HCC数据集,获得CCDC137基因表达谱和临床资料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CDC137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预测CCDC137基因在HCC中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小干扰RNA技术抑制肝癌MHCC97H细胞中CCDC137基因的表达,用qPCR法、WB法、CCK-8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干扰后细胞CCDC137 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TCGA数据库检索到的371例HCC患者中,CCDC137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癌组织分期、T分期等存在显著关联(OR=0.014、0.007、0.047,均P<0.05),CCDC137高表达的患者OS明显低于CCDC137基因低表达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CCDC137基因可作为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GSEA结果发现,CCDC137基因高表达的样本存在碱基切除修复和剪接体等多个通路基因集的富集(P<0.01,FDR<0.05)。敲低CCDC137基因后,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CCDC137基因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有关。敲低CCDC137基因表达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