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黏液表型、毒力基因预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2018年4月广东省4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拉丝试验判断菌株黏液表型,检测毒力基因和血清型情况,采用蜡螟模型计算菌株的半数致死率(LD50),比较不同高黏液(hm)表型和毒力基因型菌株LD50。结果 共收集194株肺炎克雷伯菌,拉丝试验阳性菌株占40.2%(78株)。蜡螟试验结果显示,仅毒力基因iucA、iroB、fimH阳性菌株LD50低于相应的阴性菌株(P<0.05)。iucA+iroB+fimH+hm全阳性组(n=58)、iucA阳性+iroB阳性+fimH阳性+hm阴性组(n=23)、iucA+iroB+fimH+hm全阴性组(n=28)3组LD50分别为(5.39±0.71)、(5.44±0.62)、(5.83±0.64) log10 CFU/mL,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但前两组分别与第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黏液表型菌株中血清型K1、K2、K57检出率高于非高黏液表型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仅依据高黏液表型预测hvKp准确性较低,与高黏液表型相比,毒力基因iucA+、iroB+、fimH+预测hvKp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34例脓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KPLA组和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NKPLA)组。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黏液丝试验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表型,采用PCR法进行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例细菌性肝脓肿中有22例为KPLA。KPLA组患者多有基础疾病糖尿病,而NKPLA组患者则多有基础疾病胆道疾病或恶性肿瘤。2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仅2株(9.1%)同时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2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2种ESBLs耐药基因,分别是blaTEM(36.4%)、blaCTX-M-1(27.3%)。本研究中22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检出高毒力荚膜血清型5种,以K1型为主,占68.2%。22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毒力基因rmpA、iucA、iroB、iutA。结论 KPLA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有糖尿病基础疾病,其菌株均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以K1血清型为主,并携带了大量的毒力基因,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但可携带耐药基因,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来源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子特征及流行情况,为感染控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20年7月某院ICU分离的51株CRK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同源性,检测菌株耐药和毒力基因,接合试验验证质粒的转移性。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CR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全部敏感,对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3.9%),其次是阿米卡星(49.0%)、多粘菌素(64.7%),对亚胺培南(96.1%)、美罗培南(98.0%)、左氧氟沙星(98.0%)和头孢他啶(100.0%)均高度耐药。51株CRKP中,mCIM试验阳性菌株49株(96.1%),eCIM试验阳性菌株1株(2.0%)。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2阳性菌株占96.1%。所有分离株中,高黏液表型阳性4株(7.8%),毒力基因阳性情况分别为:uge 100.0%,mrkD 94.1%,kpn 94.1%,fim-H 72.5%,aero 2.0%,rmpA 2.0%。ST11 CRKP在ICU中占98.0%(50/51),ST1373占2.0%(1/50)。检出1株ST1373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携带blaKPC-2基因菌株的接合试验成功率为12.2%。结论 ICU存在产KPC-2的ST11 CRKP单克隆传播,同时携带一定的毒力基因。携带blaKPC-2基因的质粒可通过接合水平传播。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CRKP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尿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HM)表型、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并测定其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收集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89株,黏液丝试验检测HM表型。PCR筛查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和10种常见毒力基因(magA,rmpA,rmpA2,aerobactin,wcaG,mrkD,iroN,fimH,uge和ureA),利用微孔板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结果 89株尿源性肺炎克雷伯菌中,除K5型外,其他5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均有检出,共检出14株黏液丝试验阳性菌株,占15.73%;HM表型与非HM表型菌株中高毒力荚膜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85.71%(12/14)和6.67%(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0,P0.001);毒力基因以fimH、uge、ureA和mrkD的流行最为广泛,且在HM表型与非HM表型菌株中分布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6种毒力基因在HM表型菌株的检出率均大于非HM表型菌株(P0.05);HM表型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非高黏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2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HM表型菌株,且其中1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89株肺炎克雷伯菌株有55株形成生物膜,阳性率为61.80%,HM表型菌株和非HM表型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分别为35.71%(5/14)和66.67%(5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0,P=0.029)。结论致尿路感染的高黏表型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强毒力和(或)生物膜阳性菌株,必须高度重视,避免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碳青霉烯类非耐药肺炎克雷伯菌(non-CR KP)的荚膜血清型和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临床微生物室2015年3月-10月保留的各种临床标本分离出的79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耐药表型筛查,黏液丝试验确定菌株的高黏液(HM)表型,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通过ERIC-PCR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从所有样本中分离到CRKP31株,non-CR KP 48株,改良Hodge阳性21株,HM表型阳性率为16.5%(13/79),其中5株为CRKP,荚膜血清型以K1型为主;荚膜血清型中以K1、K2型为主,K5、K20、K54和K57阳性率较低,各只检测出一株;CRKP中检测到有一株携带KPC耐药基因的K1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rmpA,aerobactin和iroN三者分布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在CRKP和non-CR KP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差异明显(P0.05);毒力分数柱状图和ERIC-PCR图谱分别显示CRKP呈明显集中趋势,菌株间同源性高,而non-CR KP呈离散趋势,无明显同源性。结论 CRKP在携带毒力基因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阳性率上比non-CR KP低;CRKP间以克隆为主要传播方式,non-CR KP间以非克隆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耐药、毒力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安徽省某教学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并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菌株,拉丝试验及检测毒力基因筛选出CR-hvKP,按1:1配比选取与CR-hvKP同病室或相近时间内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非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non-hvKP)作为对照组,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分析CR-hvKP及对照组CR-non-hvKP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毒力基因及ST分型,比较两组菌株间的差异。结果 共分离512株CRKP,其中CR-hvKP 30株,CR-non-hvKP 482株。CR-hvKP感染患者多为老年(20例,66.67%),存在呼吸系统疾病(29例,96.67%)、消化系统疾病(12例,40.00%)、感染性休克(10例,33.33%)、侵入性治疗(23例,76.67%)以及高病死率(20例,66.67%)。CR-hvKP对常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90%,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3.33%,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与CR-non-hvKP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结果表明:CR-hvKP携带主要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为blaKPC-2(28株,93.33%),耐药基因SHV-11、mph(A)和armA检出率低于CR-non-hvKP菌株。30株CR-hvKP携带的毒力基因iucA、iutA、fimF、fimH、mrkD检出率均为100%,高于CR-non-hvKP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hvKP菌株中ST11-K64检出率(76.67%)高于CR-non-hvKP菌株(40.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该院主要流行株为ST11-K64产KPC-2酶的CR-hvKP,携带较多毒力和耐药基因,病死率高,临床应重点关注老年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 36株,对菌株进行药敏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基因、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序列分型(ST分型),基于wzi测序结果进行血清型分型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36株CRKP均检出blaKPC基因,未检出blaIMPblaVIMblaOXA-48基因。黏液丝试验均为阴性,未检出K1、K2、K5、K20、K57五种常见荚膜血清型,36株CRKP rmpA2、wcaG、ybtS、aerobactin、iutA、iroN、ycfmrkD、mrkA、silS、uge、PlvpkfimH、wzi基因检出率为100%;TerW为86.11%;fimA、magA均为阴性。MLST结果分析显示,36株均为ST11型。仅32株成功测序wzi基因,wzi分型结果为K14.K64 96.88%(31/32),K24 3.12%(1/32)。基于测序结果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32株菌中31株100%同源,1株与浙江菌株KP18069 99%同源。结论 该院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携带blaKPC基因,优势ST分型为ST11,wzi分型以K14.K64为主,且携带了大量的毒力基因。分子进化树提示存在同源性感染,怀疑有输入性传播,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医院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HMVKP)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KP)的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析HMVKP与CKP的药敏情况、耐药表型。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共185株,拉丝试验确定HMVKP;PCR方法扩增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分析HMVKP与CKP的检出率;检测分析抗菌药物敏感性;体外纸片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通过改良Hodge试验和EDTA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结果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占23.2%(43/185),六种高毒力荚膜血清均被检出,分别为K1(9.2%)、K2(11.4%)、K5(1.6%)、K20(2.2%)、K54(1.6%)、K57(6.5%),共占32.4%(60/185);HMVKP的毒力基因检出率均高于CKP,HMVKP与CKP毒力分数(P50)分别为7和4(P0.05);HMVKP抗菌药物敏感率均高于CKP(P0.05);有3株(7.0%)HMVK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1株(2.3%)HMVKP改良Hodge试验阳性。结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以K1、K2、K57血清型常见,携带更多的毒力基因,且多为敏感株,ESBL试验阴性,但耐药菌株的出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侵袭性感染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HMKP)与非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non-HMKP)的药敏结果、毒力因子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8年5月从侵袭性感染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12株作为实验菌株,拉丝试验阳性的确定为HMKP;纸片法进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表型确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相关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采用铬天青S(CAS)双层培养基检测细菌铁载体;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12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中HMKP 47株,检出率为41.96%。脓液标本检出率最高,为52.17%(12/23)。HM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non-HMKP,有5株(10.64%)HMKP产ESBLs。HMKP荚膜血清型以K1型为主,HMKP的毒力基因检出率均高于non-HMKP,铁载体检出与aerobaction基因一致。ERIC-PCR指纹图谱结果显示HMKP可聚类为27个基因型。结论侵袭性感染患者HMKP分离率高,且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并已出现多药耐药菌株,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猩红热儿童分离来源的A族链球菌(GAS)emm分型、地域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北京和上海地区猩红热患儿标本进行GAS分离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emm基因型以及13种毒力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sasmeZ)携带情况,分析GAS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与地域、emm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114株GAS分离株中,emm1.0型60株,emm12.0型54株;52株分离自北京(emm1.0型31株,emm12.0型21株),62株分离自上海(emm1.0型29株,emm12.0型33株)。speA、speC、speG、speH、speI、speJ、speK、ssasmeZ基因携带率分别为52.6%、76.3%、80.7%、43.9%、55.3%、57.0%、75.4%、97.4%、93.0%,speB和speF携带率均为98.2%,未检出speL、speM基因。北京地区emm1.0型与emm12.0 GAS菌株speA、speH、speI和speJ基因携带率比较,上海地区emm1.0型与emm12.0 GAS菌株speA、speH、speI、speJ和speK基因携带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m1.0型GAS菌株speC、speH、speJ和speK基因携带率北京与上海两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m12.0型GAS菌株speC、speH、speI、speJ和speK基因北京与上海两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AS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状态因emm基因分型及地域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导致的经济负担,分析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成本效益。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2017年综合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2016年为感染防控措施实施前组,2017年为感染防控措施实施后组,比较两组患者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比较MDRO医院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评估MDRO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析防控的成本投入与效益。结果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实施后,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由4.4%下降至1.9%。MDRO感染者较非感染者增加住院费用116 147.0元,延长住院日数26.0 d。2016、2017年因MDRO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8 246 437.0、3 716 704.0元,减少收治患者而造成的利润损失分别为232 328.2、90 561.1元,延长住院日数而导致的误工费分别为122 389.8、59 238.4元。2017年增加防控措施投入资金110 469.0元,减少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总共4 734 651.5元,效益成本比为42.9:1;医院减少经济损失141 767.1元,效益成本比为1.3:1。结论 有效地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不仅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下呼吸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特征、基因型及主要毒力因子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某院VAP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KP),比较CRKP组与碳青霉烯非耐药KP组(nCRKP组)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多位点序列分型、荚膜wzi分型型别的差异,分析CRKP毒力因子携带情况及同源性。结果 共收集56株KP,其中60.7%(34株)为CRKP。CRKP组患者入住ICU日数≥20 d、死亡及自动出院患者的比例高于nCRKP组患者(均P<0.05)。CRKP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nCRKP组(均P<0.05),CRKP主要(97.1%)携带blaKPC-2基因,对替加环素以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82.4%的CRKP属于ST11型,K64为主要荚膜型(50.0%);45.4%的nCRKP属于ST11型,荚膜型以K47为主(40.9%);K64型菌株在CRKP菌株中的比例高于nCRKP菌株(P<0.01)。CRKP携带多种毒力因子,pLVPK-like质粒介导的毒力因子rmpA2、iucA及iroN主要由K64-ST11型CRKP携带,且PFGE分析结果显示K64-ST11型CRKP存在克隆传播。结论 VAP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CRKP呈现多重耐药,其主要分子型别为K64-ST11型,该型CRKP携带多种质粒介导的毒力因子并存在克隆传播,应密切监控其临床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阴沟肠杆菌(ECL)耐药性与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离的ECL,试验组为29株产NDM-1的耐碳青霉烯类ECL (CRECL),对照组为32株不产NDM-1的CRECL和35株碳青霉烯类敏感ECL (CSECL)。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NDM-1耐药基因、24对毒力基因,采用χ2检验比较毒力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该院分离的CRECL菌株NDM-1基因检出率为47.5%,产NDM-1的CRECL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96株ECL菌株中,毒力基因acrA、tolC、wcaA、wcaM、wz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0.2%、90.6%、87.5%、75.0%、92.7%,clpB、icmf、VasD/Lip基因的检出率也均在60%以上,未检出escV、nleB、pet、hlyA等毒力基因。产NDM-1的CRECL组clpB、icmf、VasD/Lip、acrA基因检出率高于不产NDM-1的CRECL,CRECL组clpB、icmf、VasD/Lip基因检出率高于CSEC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NDM-1 CRECL耐药形势严峻而且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也增高,临床用药应兼顾细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pvl基因携带情况。方法对来源于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中的46株MRS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菌耐药基因(mecA、aacA-D、tetK、tet M、msrA、msrB、ermA、ermC、vatA、vatB、vatC、femB和linA)和毒力因子pvl基因,并以PCR法分析MRSA菌株SCCmec型别。结果 46株MRSA中,耐药基因mecA、aacA-D、tetK、msrA、ermA、ermC、femB和lin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54.35%、36.96%、13.04%、36.96%、52.17%、71.74%和10.87%,所有菌株均未检出tet M、msrB、vatA、vatB和vatC基因;毒力基因pvl携带率为65.22%。46株MRSA共检出4种SCCmec基因型,其中SCCmecⅡ型、Ⅲ型、IVc型、V型分别为26.09%、52.17%、2.17%和2.17%。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中MRSA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且毒力基因pvl携带率较高,SCCmec基因型以Ⅲ型为主,临床医务人员对此情况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质粒携带数量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为CRKP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从Pathosystems Resource Integration Center(PATRIC)公共数据库中下载2011—2020年不同标本来源CRKP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质粒等鉴定分析,使用IBM SPSS 23.0和R v4.2.0软件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2356个CRKP全基因组数据,CRKP菌株携带耐药基因、质粒和毒力基因数量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8(16,20)、4(3,5)、60(57,68),不同标本来源的CRKP携带毒力基因、质粒以及关键毒力基因(iutA、iucA、iucB、iucC、iucD、rmpA、rmpA2、iroB、iroC、iroD、iroN)的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粪便来源的CRKP菌株携带耐药基因、质粒和毒力基因的数量较多,其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9(16,21)、5(3,6)、63(61,69);导管附着体液来源的CRKP携带iutA和iuc(iucA、iucB、iucC、iucD)的比率较高(19.0%,4/21);rmpA和rmpA2在肺泡灌洗液来源的CRKP中携带率最高,分别占7.9%(3/38)、15.8%(6/38);无菌体液来源的CRKP携带iro(iroB、iroC、iroD、iroN)基因的比率(6.5%,4/62)高于其他标本类型CRKP(比率范围:0~4.9%)。血标本来源的CRKP比其他标本来源CRKP携带更多的毒力基因(P=0.004)。结论 血标本来源的CRKP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比其他标本类型来源的CRKP更多,可能与其临床高死亡率有关,建议高度关注血标本中CRKP菌株向高毒力菌株进化,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降低CRKP血流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孕产妇生殖道分离的无乳链球菌(GBS)血清型分布及耐药基因,为临床防治GBS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住某院妊娠晚期且生殖道分泌物检出GBS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GBS进行基因分型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共分离GBS 62株,GBS的血清型分别为Ⅲ型(30株,48.4%)、Ⅰa型(16株,25.8%)、Ⅰb型(8株,12.9%)、Ⅴ型(6株,9.7%)、Ⅵ型(2株,3.2%)。GB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BS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77.4%、71.0%、67.7%,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均不耐药。GBS耐药菌株: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O、tetL携带率分别为75.0%(36/48)、33.3%(16/48)、8.3%(4/48);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mefA/E、ermA、ermTR携带率分别为72.7%(32/44)、22.7%(10/44)、18.2%(8/44)、13.6%(6/44);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inB携带率为42.9%(18/42)。GBS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表型主要以内在型(cMLSB)表型为主,占75.0%(36/48),主要由ermB (44.4%,16/36)、ermB+linB (27.8%,10/36)基因介导。结论 孕产妇生殖道GBS血清型以Ⅲ型最为常见,GBS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四环素耐药以tetM、tetO基因介导为主,红霉素耐药以ermB基因介导的cMLSB型为主,克林霉素耐药以linB基因介导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