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辨证分型与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21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病例的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91.95%为中经络,9.05%为中脏腑.风痰阻络、痰热腑实血脂较正常组升高(P<0.01),肝阳暴亢、痰热腑实的血压较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高(P<0.05~0.01),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型的血液流变学较正常升高(P<0.05~0.01).结论: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指标可为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中医辨证及单味药治疗本病,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关资料作一梗概介绍。一、中医辨证论治国内报道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型很多。如王永炎将急性缺血性中风分为:风痰瘀血,痹脉阻络;风痰上扰,痰热腑实;气虚血瘀和阴虚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风与气虚、瘀血、痰湿等致病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中风病机假说。方法:通过对古今中风医案中的方药进行统计挖掘,分析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的医案用药频率及演变特点,获得相关致病因素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补气、活血、化痰类中药在古今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气虚、瘀血、痰湿是导致缺血性中风病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缺血性中风是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痰瘀为标,"气虚生痰、瘀阻脑络"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三步思路第一步,抓住主线-补肾化痰活血;第二步,分期治疗-中风先兆期,补肾益气为先,佐以化痰活血;急性期,化痰利水为急,佐以活血补肾;恢复期,活血通络为主,佐以补肾化痰;第三步,辨证施治-肝阳上亢,痰热腑实,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指出,补肾化痰活血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本大法,辨病和辨证思维的有机结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风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病因不外风、火、痰、虚、血、气六端,其发作则以风、火、痰、瘀标实为主,张建夫教授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缺血性中风中痰瘀互结是其病机之关键,辨证用药应以化痰祛瘀为主,并创立化痰祛瘀汤辨治缺血性中风,取得较为良好的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峰 《中医研究》2009,22(1):35-36
缺血性中风多因瘀痰入脉,阻塞脑部脉络所导致。1998-2007年,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50例,疗效颇佳,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开窍通腑化浊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缺血性中风的发病规律,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基本病机是上实,即邪气实。风、火、痰、瘀等浊邪合而为患,闭塞脑窍,而致中风。提出开窍通腑化浊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采用开窍通腑化浊法具有醒脑开窍、通利浊邪、标本兼治、邪去正安之功。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以痰湿、痰热、痰瘀为主。从化痰祛湿、化痰通腑、化痰开窍、化痰活血、化痰解毒等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约为出血性中风的3倍,归属于中医"中风"之范畴。近年中医对缺血性中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综述如下。1辨证分型(期)治疗诸多医家基于对缺血性中风的整个病理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认识,针对其本虚标实的病机,多分为阴虚阳允、风痰阻络、气虚血瘀、元气衰虚等辨证施治。黄承才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分3型辨证治疗:肝阳上亢型(26例),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总有效率88.5%;风痰阻络型(28例),用导痰汤加味治疗,总有效率88…  相似文献   

10.
就脑血管意外而言,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要高于出血性中风。笔者在临证之余,结合文献资料,对缺血性中风的临证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辨证分型 目前关于本病的临床辨症分型多而杂乱。全国中风协作组拟定的诊断标准难以在实际中推广和应用。有人按证候分型,如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神经科分为风痰上扰、痰热腑实;脉络空虚、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的中医学证候学特征。方法: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及冠心病慢病防治管理信息协作平台为依托,调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录入的中风病患者人群为研究对象并开展横断面研究。应用广义Boosted模型,Wilcoxon秩和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多因素条件下证候及证候要素对中风病复发的影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3 322例,其中新发缺血性中风病例1 542例,复发缺血性中风病例1 780例。通过广义Boosted模型分析发现,证候学特征成为了影响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重要因素;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对新发及复发缺血性中风的证候诊断比较,发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火上扰、痰热腑实证候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复发缺血性中风病的证候要素痰、瘀、气虚的构成比高于新发缺血性中风病同样的证候要素的构成比(P0.01)。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痰热腑实、痰蒙清窍、痰热内闭证候类型表现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全部的风、火、痰、瘀、气虚、阴虚证候要素表现也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复发人群显示出了特定的中医证候特征,提示在开展中风病二级预防的研究中应重视证候学特征的因素,有必要通过更多的循证医学手段和临床实践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痰瘀致病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宏  朱红  马宇庆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34-2035
本文复习和总结前贤经验,探讨缺血性中风痰瘀致病的理论渊源,结合中风痰瘀致病的现代研究,认为痰瘀互结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缺血性中风的关键病机,痰瘀同治可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损伤,有效防治中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痰浊与瘀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因病机,也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症候表现,从痰瘀诊治缺血性中风能有效发改善高脂血症、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和促进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中风重在从痰瘀诊治。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中风在临床脑血管意外中最常见,治疗不当会留下诸多后遗症,给工作与生活带来不便。传统治法重在补气养血、活血通络,而以豁痰化痰为辅。《丹溪心法》云:“中风大卒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半身不遂,大卒多痰,在左属死血瘀血,在右属有痰有热,并气虚。”丹溪强调中风治痰为主,笔者在临床用此法以涤痰汤加味治缺血性中风6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涤痰祛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痰瘀同源理论出发,论述了痰瘀交结的病理机制,认为痰瘀在致病过程中往往交结为患,且痰瘀交结是缺血性中风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并通过前期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了痰瘀交结贯穿于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始终,故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时应痰瘀同治,双管齐下,方为正法,为涤痰祛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437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受检者于清晨07:0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用循环酶检测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1)缺血性中风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2)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和气虚血瘀证的Hcy水平高于肝阳暴亢及阴虚风动证(P0.05);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和痰湿蒙窍证的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元气衰败证(P0.01)及风痰阻络、痰热腑实和气虚血瘀证(P0.01)。结论:(1)Hcy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与痰、瘀、气虚相关证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2)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或可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试论痰浊瘀血与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痰瘀同病的理论源流进行了概述,并深入揭示了痰瘀同因、痰瘀同源、痰瘀互生等痰瘀相关学说的内容及机制,认为:痰瘀互结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机理,痰瘀同治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088-2090
文章介绍刘敬霞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缺血性中风大体可分为虚实两端,实者主要以痰瘀为患,治当以涤痰祛瘀,开窍通络为主,虚者以气虚阴虚为本,治当补气育阴。临证时善抓病机之关键,尤重舌脉之重要性,并根据兼症灵活加减,临床疗效显著。文章将从病因病机,选方用药,饮食调护,病案举隅四方面对刘敬霞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思想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者接近150万,幸存者中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重度致残率约占40%以上,已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其病理因素有虚、火、风、痰、气、血、毒,但对其发病的关键环节认识不一。本文通过对中风的文献进行回顾,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探讨。认为"正气亏虚"是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主要的发病基础;痰瘀互结、脑脉闭阻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主要的病机。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为急性期主要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中风从痰瘀致毒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余勃  许鹏 《陕西中医》2006,27(2):193-194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从痰瘀致毒论治的机理。方法:本文从痰瘀致毒与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相关性入手,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论述,进一步论述预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措施。结果:认为缺血性中风其病机主要是痰浊与瘀血互结,蕴结于脑,化生内毒,损伤脑络,发为中风。结果:化痰祛瘀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