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电图 (ECG)ST段呈‘墓碑形’改变的意义。方法 动态分析 16 4例AMI早期ECG和心电监护图 ,按ST段抬高形式分“墓碑形”改变组 5 2例 ,通常组 112例 ,并进行多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1)ST段“墓碑形”改变组出现对应导联ST段下移 4 0例 (76 .92 % ) ,通常组 2 8例 (2 5 % ) (P <0 .0 1) ;(2 )室性心律失常“墓碑形”改变组 2 2例 (42 .31% ) ,通常组 19例 (16 .6 9% ) (P <0 .0 1) ;(3)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墓碑形”改变组分别为 (72 .6 9± 2 3.5 2 )ms、(6 8.6 5± 2 4 .34)ms,通常组分别为 (5 9.2 0± 16 .39)ms、(5 4 .6 4± 17.13)ms(P <0 .0 1)。结论 “墓碑形”ST段改变是严重的心肌损伤、坏死形式 ,易发生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应早期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安毅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178-1179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89例患者同步12导联心电图.结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42例) QTd为(92±31)ms,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47例)为(62±19)ms,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随QTd增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显著增加(高).结论:QT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QT离散度增加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胜红  周刚  郭勇  陈凡 《重庆医学》2004,33(2):278-279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离散度(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75例DCM患者同步12导联心电图.结果 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5例)QTd为(82.3±21.57)ms、QTcd为(98.9±24.86)ms,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40例)QTd为(61.5±18.33)ms、QTcd为(72.5±20.93)ms,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QTd增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P< 0.01).结论 QTd或QTcd是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梗阻程度与QT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肥厚性心肌病患者51例,梗阻型28例,非梗阻型23例,体表心电图分别测定QTd及校正后QT间期(QTc),动态心电图统计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及程度,多谱勒超声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并比较二组间差异.结果:肥厚梗阻与非梗阻型心肌病静息时QTd分别为(61.2=23.1)ms和(47.0±18.6)ms(P<0.05),QTc分别为(60.2±24.1)ms和(4 7.2±21.6)ms(P<0.05),发生Lowns2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71.5%和21.7%(P<0.001),LVOTG分别为(70.1±23.8)mmHg和(13.2±5.8)mmHg(1 mmHg=0.133 kPa)(P<0.001);梗阻型心肌病LVOTG与QTc呈正相关(r=0.48,P<0.05),24 h室性早搏次数与QTc亦有良好相关性(r=0.51,P<0.01).结论:肥厚性心肌病随左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加重,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45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Td,并对比观察心肌梗死患者1周内发生或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QTd.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为(73±18)ms,对照组为(28±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分别为(93±13)、(52±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QTd的增大是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方法:将16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1)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A组40例);(2)ST段呈常态形抬高组(B组126例).对两组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及室壁瘤发生率较常态形抬高组显著增高.结论:AMI心电图"墓碑形"ST段抬高是严重的心肌损伤和预后险恶的一种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7.
周光悦 《广西医学》2000,22(1):59-60
本文测定了10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QTd)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消失后的QTd,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与QTd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者Q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QTd 42.87ms与15.61ms,P<0.01)。表明测定QTd对预测AMI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乃至猝死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亢左室肥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对206例甲亢患者QT离散度(QTd)进行分析.结果:左室肥大组、左室正常组QTd分别为61.36±22.08 ms和40.18±9.68 ms(P<0.01),室性心律失常(VA)检出率为35.92%;VA、复杂VA及室速(VT)患者的QTd显著高于无VA者(P均<0.01);LVA者QTd显著高于无LVA者(P<0.01);并检出LVH又QTd>60 ms者VA、复杂VA及V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LVH,但QTd<60 ms者(均P<0.01).结论:QTd对预测甲亢LVH者发生VA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方法分析98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QTd.结果QTd冠脉正常组为30.11±9.63ms,轻度狭窄组为35.14±11.35ms,重度狭窄组为48.72±12.86ms,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及冠脉正常组相比,QTd均显著增大(P<0.05);单支病变组为33.26±10.53ms,双支病变组为42.65±11.35ms,三支病变组为53.6±13.76ms,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三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相比,QTd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进行心电图的QTd及QTcd测定,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之间的差异,观察QTd以及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QTc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01.6±30.5)ms对(53.1±11.6)ms,QTcd(107.7±19.3)ms对(58.5±12.6)ms,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或QTc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离散度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预测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患者女, 31岁,来自黑龙江,因心慌、胸闷、憋气半个月,来心内科门诊。进入诊室时,有两位 50多岁的妇女陪同,均面有愠色。当我请患者详说病史时,有一位妇女说:“挂了那么多科的号,看了那么多医生,做了那么多检查,吃了那么多药,什么事也不管。”从她那愤愤不平的态度中,我已感  相似文献   

13.
The "who" and "how" of detecting glauc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5S”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5S"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2004级、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随机分组进行传统教育或"5S"教育。结果实施"5S"教育后学生规范化护理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律性等均有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S"教育组优于对照组。结论"5S"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阴阳属于哲学范畴,是古人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的整体唯物辩证思维模式和“天人相应观”对中国哲学文化和中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烦躁在《伤寒论》全书运用约134次,涉及原文120余条,取名多达20余种,各置于不同语言环境中。时指证候,时作形容,时言病机,有时单烦,有时并燥.词意博大精深,文字渊奥妙用。  相似文献   

20.
Dangers of snuff, both "wet" and "d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