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近3年苏北人民医院临床用血情况,探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证输血安全等临床用血管理方面的有效措施,提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严格执行用血制度,对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建立临床用血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标准,规范临床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方法:建立输血科标准化管理模式、输血回顾性标准评价模式、临床用血全程双层功能监管标准模式、临床安全合理用血管理标准模式,并进行整合应用。结果:规范了临床用血全过程的管理,节约血资源,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结论:临床用血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安全标准的建立与应用,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进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规范、有效。方法:制定临床用血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加强多种形式的培训;从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为协调层、输血科为具体执行层的全程双层监管模式对临床用血科室进行规范管理。结果:2012年与2011年比较,临床成分血使用的增长率低于住院人次和手术台次的增长率,临床用血适应证符合率升高,临床输血病历的质量逐步提高。结论:运用全程双层监管模式加强临床用血科室的监督管理,是临床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输血风险环节中难以控制的关键节点进行评估和改进,实现临床用血信息闭环管理。方法对临床用血信息闭环管理进行规划设计,规范用血流程和操作。结果血液制品从入库到输注完毕全程采用条形码管理,整个用血流程处于实时动态的监控中,实现了临床用血信息的闭环管理。结论临床用血信息闭环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邹秋琼  任俊  周振海 《现代医院》2016,(4):562-563,566
为提高临床用血申请单合格率,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健全临床用血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临床用血申请质量控制体系和开展规范化培训,临床用血申请单合格率显著提高,从整改前的99.30%提高至整改后的99.66%。在处理阶段,应注重临床用血申请的持续整改,并做到定期反馈与沟通。实践证明,采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血申请合格率,持续改进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有效用血。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医院临床用血管理信息化改进前后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加强监管,倡导科学、合理开展临床用血,保护有限的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实现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南海区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建立和应用行之有效的“临床用血合理性控制体系”。方法2009—2012年每年开展临床用血督导检查,抽查临床用血病历,分析其用血的合理性;自2011年起建立并应用“南海区临床用血合理性控制体系”;统计分析2009—2012年期间每年红细胞类、血浆类血液成分不合理使用的比例。结果2011年和2012年各年红细胞类、血浆类使用的不合理率均比2009年或2010年的明显下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且不合理率逐年下降,临床不合理用血情况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南海区临床用血合理性控制体系”科学、有效,实现了卫生局、血站、医院“三方联动”联合管理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立体模式,应持续应用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是有效控制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自2000年以来,卫生部先后下发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一定程度上使得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得到了改善.但临床用血不合理、血液浪费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临床用血的安全和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2013、2014年上海市某区各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了解该区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情况,探讨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以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现场调查表对15户用血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采样、贮血冰箱温度检测、血型质控测定,收集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各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情况较2013年有所好转,二甲以上综合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状况良好,但是挂靠用血医疗机构需要加强用血管理。结论该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且渐趋完善,但是卫生行政部门对挂靠用血医疗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贯彻献血法是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贯彻《献血法》是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的保证。因为,贯彻《献血法》可以从源头和采供血全过程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并可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公民为保证临床用血而自愿献血;同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各级政府机构应加强对施行《献血法》工作的领导,并要认识到保证临床用血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献血,作为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节约医疗用血。  相似文献   

11.
贯彻《献血法》严格用血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解放军总医院贯彻落实《献血法》,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科学、安全、节约用血工作,缓解了临床用血供需矛盾,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保证了伤病员的合理、安全用血。主要做法是:领导重视,建立临床用血管理组织;加大《献血法》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成分输血,倡导自体输血;制定《临床用血管理规定》、《临床用血技术常规》等规章制度;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严格用血审批手续,积极做好临床用血的开源节流工作;强化行政监督,将科学、节约用血工作纳入科室综合考核指标,确保节约用血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合理性,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方法查阅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河北省二级、三级综合医院的用血住院病历,分析临床用血的合理性。结果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性整体好于二级综合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冷沉淀、血小板输注较均衡和合理;红细胞合理性欠佳,以妇产科和外科系统最低,分别为79.9%、65.3%;各科室的血浆输注不合理性严重,以内科系统的合理性最低,仅为37.5%;临床用血合理性存在地域的差别,越偏远地区的临床用血合理率越低。结论临床用血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卫生》2012,(7):7-7
卫生部近日发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办法旨在提高血液资源使用效率和临床合理用血水平,通过“节流”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医疗机构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应建立一个完整的临床用血安全体系,国家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制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许可、监督管理办法.本文就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申请及许可、从业人员资格、临床用血基本设施,卫生监督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任务的日益繁重,医疗机构的高效运行和医疗安全的保障程度越来越倚重于医疗机构的行政管理质量水平~([1])。2012年8月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办法》)中强调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开展临床用血的各级医疗机构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的研究,提高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现状,探索临床用血安全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根据杭州市临床用血实际情况,制定调查表,统一现场调查。[结果]医疗机构存在输血科硬件设施不足,输血技术资料、血液发放登记不完整、不规范等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临床用血存在安全隐患。[结论]须加强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教育,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和规范民营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方法:调查考核了宁波市18家民营医院临床用血情况.结果:民营医院临床用血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顺畅,质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结论:严格按国家卫生部一个<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建立全面临床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临床输血规范、科学、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绍兴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无偿献血与免费用血相对应、家庭成员互助用血和社会互助用血相结合的临床用血制度。本文对2006—2008年绍兴市免费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加强临床免费用血管理,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研究肇庆市用血情况的季节变化及临床用血增长速度,为规范临床用血和保证临床输血的针对性提供相关依据,还可以为采供血单位调整工作提供一些依据.方法 回顾性2017~2020年一季度肇庆市用血情况,统计总供血量,分析各成分血液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 每年一季度为用血低峰期,四季度进入高峰期.成分输血率从2017年98...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主要包括输血科(血库)的设置和相关设施的配备、血液来源、用血指征的掌握、成分用血比例的控制、血液的收领、血液储存、发放、储血环境的监测、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