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原烧伤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80倒烧伤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280例烧伤患者的SCL-90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经t检验,P〈0.01,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烧伤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51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干预治疗后的心理健康调查,对减轻颌面部外伤患者心理障碍作出初步探讨.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51例经干预治疗后的颌面外伤患者进行独立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颌面部外伤患者经临床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后心理障碍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军事训练伤(军训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部新兵2157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观察组)1142例和对照组101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卫生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卫生教育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并对军训伤发生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前,28.6%的新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轻度心理障碍75.0%,中度心理障碍18.0%,重度心理障碍7.0%。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除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外,SCL-90其他各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的分值(P<0.05,P<0.01)。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第3个月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和器官损伤的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第1个月(P<0.01),同样非常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对照组除第3个月骨关节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第1个月外,软组织损伤和器官损伤发生率第1、3个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新训期间部分新兵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可提高新兵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降低军训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总结9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因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85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创面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合理氧疗及其它综合治疗,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子宫切除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亚红 《人民军医》2007,50(12):735
目的:了解子宫切除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子宫切除60例术前心理状况进行检测,与国内正常人群组进行比较,并对该人群心理问题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子宫切除组SCL-90总分(149.46±50.88)分,总平均分(1.66±0.57)分,阳性项目数(34.03±23.07)个,阳性项平均分(2.46±0.84)分,人群心理障碍检出率25.0%,SCL-90各因子分中,恐怖、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发生率与国内正常人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明显低于国内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基层部队士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连续3年对某基层部队士兵400例、406例和420例,采取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健康讲座、集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前,士兵SCL-90多项因子分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教育后达到正常水平。结论:心理健康教育能减少基层部队士兵心理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9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87例,死亡5例;死亡主因:ARDS肺炎、MODF、败血症。结论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气道灌洗)、支气管镜应用及其他综合治疗,对吸入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思翔  彭本刚  王欣  苗旭涛  李文军 《武警医学》2009,20(12):1073-1074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9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患行气管切开观察其预后.结果 96例气管切开成功抢救91例,死亡5例,发生并发症18例(18.75%).烧伤后6 h内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按照烧伤程度由重到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17.3%、15.0%.结论 头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是抢救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油船船员成批烧伤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油船船员成批烧伤早期的救治方法和措施.方法从成批船员烧伤的现场急救、休克期处理、临床特征、入院后治疗等方面,总结6批31例油船船员烧伤患者(船员组)的伤情特征和救治体会,选择同期伤情相似的5批32例非船员烧伤患者(非船员组)进行比较.结果船员组患者中吸入性损伤、眼烧伤和延迟复苏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船员组.船员组治愈30例,死亡 1例,平均住院日为(49.8±12.7) d;非船员组治愈32例,平均住院日为(47.5±14.2) d.结论尽管油船船员成批烧伤伤情重,只要组织、治疗方法和措施得当 ,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熊英  赖翠玲  惠爱荣 《武警医学》2015,26(7):690-69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几内亚华人恶性疟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62例几内亚华人恶性疟患者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以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心理干预治疗后,干预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93.8%)及恶性疟治愈率(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和6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恶性疟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吸入性损伤在烧伤患者中较为常见,是烧伤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休克和烧伤脓毒症的治疗均取得了巨大进步,烧伤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吸入性损伤所致的烧伤患者死亡率却无明显变化,且众多研究学者认为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的缺乏以及预后评价手段的不足是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近年来吸入性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探寻更有效的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及提高吸入性损伤预后效果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吸入性肺损伤在瓦斯爆炸或燃烧中是最常见的损伤,常伴随于大面积烧伤,尤其是头面部烧伤,其发病早、死亡率高,且多为严重突发事故。我院成功抢救一批瓦斯燃烧烧伤并吸入性肺损伤12例,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现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例均为男性,年龄23~50岁,平均33.3岁,为伤后20 m in~2 h抢救入院,平均1 h。烧伤部位以头面部为主,散在分布全身,中度烧伤4例,重度烧伤3例,特重度烧伤5例。12例均为Ⅱ度以上烧伤,以深Ⅱ度为主,伴Ⅲ度烧伤3例,面积为22%~90%,平均48.3%,都伴有中度以上休克,其中重度休克2例,均伴有中度以上吸入性肺损伤,其…  相似文献   

13.
吸入性损伤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高达80%以上,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和积极有效地处理是成功救治吸入性损伤的关键。自2003年以来,我科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共3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状态,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在2006年~2008年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实施心理干预.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活勇气,感受到生存的价值.结论:及时有效地心理干预可解决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成批收治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我科一次性收治13例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抗休克、气管切开,对于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常规抗感染,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及早期创面切痂自、异体皮移植等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除1例因烧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2例均救治成功。结论大面积烧伤特别是颜面部烧伤,常伴有吸入性损伤,早期确诊并行气管切开及相应的综合治疗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张志华  陈存富 《人民军医》2000,43(12):693-694
吸入性损伤是指热力和 (或 )化学物质被吸入所致的呼吸道、肺部损伤及全身中毒 ,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1] ,是烧伤治疗的难题。 1 994~1 999年 ,我科收治烧伤 1 4 0 7例 ,其中吸入性损伤 93例 ,治愈率 89 9%。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93例中 ,男 61例 ,女 32例 ;年龄 2~67岁 ,平均 2 3 6岁。体表烧伤面积最大为 98%。依据吸入性损伤临床分度标准[2 ] ,诊断为轻度吸入性损伤 2 5例 ,中度 57例 ,重度 1 1例。1 2 救治措施1 2 1 抗休克治疗 液体复苏量 :以每 1 %体表烧伤补 1 5ml/kg ,加生理需要量计算的液…  相似文献   

17.
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文玉 《西南军医》2011,13(3):397-399
目的 探讨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验.结果 100例性病患者SCL-90检测的阳性率为51%:100例性病患者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无性别差异.结论 性病患者存在广泛的心理问题,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重心理方面的治疗和疏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机动车辆增加,车祸事故不断增加,车祸烧伤病人亦在不断增加。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共收治车祸烧伤32例,其中吸入性烧伤10例,单纯皮肤烧伤13例,合并骨折6例,合并胸外伤3例,3例死亡。车涡烧伤自有其特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12例患者采用低潮气量、低PEEP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保护性通气模式。分别在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2小时、1、3、7天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 本组行机械通气后,其氧合指征PaO2和SPO2明显改善,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状态下,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治疗期间,除1例肺大泡患者出现气胸外,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急诊烧伤患者早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探讨急诊烧伤患者入院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3例不同类型的烧伤患者,加强入院早期宣教、入院早期复苏护理、心理护理等各项护理力度,建立早期救治护理流程,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以提高烧伤早期救治成功率。结果 103例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及全程治疗,除2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吸入性损伤死亡外,治愈87例,好转14例,治愈率达84.5%,创面愈合效果满意。结论规范的早期救治护理流程、专业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烧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急诊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