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利用TN-2中医推拿手法测试仪对专家组、普通临床医生组和学生组作一实时监测,根据手法图形为参数,对[扌衮]法做半定量化的研究,从而为[扌衮]法的规范化量化依据。【方法】3组被测试人员先静息15min,避免心理因素干扰,按[扌衮]法传统操作要领,在TN-2中医推拿手法测试仪上操作,显示[扌衮]法图像,每个实验对象操作2遍,每遍5min,实时记录手法操作图形信号,中间间隔10min,以保证同一性和可重复性。【结果】在TN-2中医推拿手法测试仪上显示的峰值力、波形相对冲量值大小等是[扌衮]法的关键因素。【结论】TN-2中医推拿手法测试仪上峰值、谷值、冲量值、量效关系曲线等是描述手法操作特点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扌衮)法不同时间段的接触压力,为临床教学研究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系统,检测并记录术者进行(扌衮)法操作时不同时间段的接触压力.结果:在外展和内收部位,(扌衮)法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系数相近.在外展和内收的转折点仍保持较大的作用力.结论:该术者(扌衮)法操作时作用力均匀,手法准确,该试验方法对于纠正临床初学者的手法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推拿水平层次测试者扌衮法的不同方向力度大小和周期.方法 将选取的84例测试者分为初学组49例、实习组25例、教师组10例,利用SF-Ⅲ型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定系统对其扌衮法手法进行采集.测试者先在测力平台上练习,待其手法稳定后,嘱其操作1 min并采集(扌衮)法参数.结果 教师组和实习组Z轴、X轴、Y轴的前摆和回摆力度均要大于初学组,教师组Z轴、Y轴的前摆和回摆力度大于实习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教师组X轴的前摆和回摆与实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组周期时间短于初学组,教师组的周期时间短于实习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教师组扌衮法手法力度比实习组和初学组强且均匀、连贯、稳定;教师组周期时间比实习组和初学组短,频率快,刺激量更加强.该实验为扌衮法教学提供了直观可视的波形图和客观参数.  相似文献   

4.
肩凝症又名“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等,是五十岁左右最常见的疾病。目前对此病多用推拿治疗,而在推拿治疗中,多以丁氏(扌衮)法推拿[1]为主。肩凝症中医认为多为肩部气血凝涩,筋失濡养,经脉拘急所致。而(扌衮)法推拿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改善肌肉痉挛和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2]。故(扌衮)法推拿在临床上对肩凝症的疗效是显著的。笔者有幸得到丁老先生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方法 :以扌衮法、揉法、推法、点法、按法、腰后伸板法、腰部斜板法、髋关节摇法、掌按法等手法来治疗。结果 :痊愈 12 0例 ,好转 5 0例 ,有效 2 0例 ,无效 10例 ,总有效率达 95 %。结论 :使用推拿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椎拔伸法及颈椎斜扳法分别配合扌衮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显示两组方法均有效且颈椎拔伸法配合扌衮法治疗组的疗效优于颈椎斜扳法配合扌衮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引入Novel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来研究法,以阐明【扌衮】法推拿作用的图像和面积特征。方法:35名男性推拿操作者,按学习和运用【扌衮】法的时间和掌握程度分为A、B和C 3组,分别为20、10和5人。分别在Novel系统上连续法操作2min,将收集的数据用此系统自带软件和SPSS13.0处理和分析。结果:(1)【扌衮】法的面积A、B、C组的平均总面积分别为(175.14±53.00)、(220.60±65.86)、(189.02±68.17)cm2。(2)【扌衮】法的总图像:①按压力均匀程度分类,A、B和C组中压力均匀型与欠均匀型之和所占比例分别为40%、80%和100%;②按总图像形态分类,A组最多为q形,B组最多为方形和三角形;C组最多为方形;③按压力大于3N/cm2的压力图像形态分类,A和C组中均以大单块型为最多,分别占45%和80%。结论:Novel系统可很好显示【扌衮】法操作的面积和图像特征,是研究【扌衮】法较理想的量化依据和测试工具。实验为【扌衮】法的直观显示和标准化及量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5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慢性损伤,在腰痛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笔者从1991年11月~1999年11月,在我院门诊共收治慢性腰肌劳损患者539例,收到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539例,男性308例,女性231例;年龄23~54岁,平均32岁;伏案工作者331例,体力劳动者208例;行腰椎X线片检查:发现腰椎退行性变者47例;无退行性变者492例;病程最短者2月,最长者5年;治疗次数:最少者3次,最长者8次,平均5次。2 手法介绍以扌衮、揉、按法为主。扌衮:令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腰骶部暴露,两手置于体侧,腰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患者一侧,用深沉有力的扌衮法施…  相似文献   

9.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为临床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巨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1.1 推拿疗法以舒筋活血通络为主,病人坐位或仰卧位。⑴用扌衮法沿肱骨外侧髁向前臂背侧治疗,往返3~6次;随后重点在肘部治疗。⑵用拇指按揉曲池、手三里、尺泽等穴,用中指指端按揉少海、小海穴,手法宜缓和。同时配合拿法沿桡侧伸腕肌往返提拿。⑶用拇指点揉或弹拨肘部肱骨外上髁及其周围压痛点,同时配合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被动活动。⑷用擦法擦前臂背侧及外侧,以透热为度。1.2 针刺疗法采用“左病…  相似文献   

10.
根据“脊柱生物力学”原理,采用中医传统医学手法,背法;穴位按压疗法;足经,配合“膊运、(扌衮)法、揉拿”等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0例。结果,痊愈14例,占46.7%;显效7例,占23.3%;有效6例,占20.0%;无效3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提示本疗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并对该疗法的治疗机理、特点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推拿头颈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部采用扫散、分推、按揉、五指拿手法,颈部采用(扌衮)、揉、拿,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痊愈25例,显效1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平均疗程14天,期间停服任河药物。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学生学习(扌衮)法技能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技能的形成规律出发、针对(摔)法动作结构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出了具有学科特色,符合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三基"能力的"阶段式教学法",其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脏腑推拿历史悠久,是推拿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师承不同、地域不同,又产生了不同的学术流派。据资料显示,脏腑推拿流派,有"脏腑图点穴法流派""骆氏腹诊推拿流派"等,也有人对各地区的流派进行研究,如天津的古法腹部推拿流派、北京地区的振腹推拿流派、河南的鲁氏腹部推拿流派和胃病推拿法、山西的揉肚流派、吉林长春的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等。其他流派,有的影响范围较小,有的缺少传承,还有的缺少理论总结和著述,如黄氏按摩等。现将各流派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笔者多年来采用扌衮牵扭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80例患者中男226例,女15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15d,最长22a。多数经其他疗法治疗无效。诊断依据:①主诉有腰腿痛症状;②脊柱生理曲度改变,不同程度侧弯,腰椎活动受限,尤以前屈后伸受限为主;③循脊按压有棘突偏歪,棘间压痛,放射痛;④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⑤结合X线、CT或MRI检查。2治疗方法患者俯卧,医者用扌衮法,先轻后重,施术于腰部3~4min,使肌肉放松,力量柔和均匀。然后让患者双手拉紧床头,…  相似文献   

15.
按动推拿流派创始于1958年北京按摩医院建立之初,是北京按摩医院以张震为代表的医家们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而形成的以动静结合为特点的推拿流派.按动疗法是北京按摩医院的特色推拿手法.其在治疗筋伤疾病上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疗效显著.按动疗法在治疗筋伤的手法上应注重3个方面:意、气、力,松、顺、正;按动结合,平衡阴阳;医患配合,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集、分析"峨眉伤科疗法"不同揉法的力学参数特点;方法:采用ZTC-Ⅰ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试系统分别采集"峨眉伤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物拇指、大鱼际、掌根三种揉法的力学参数,运用SAS 9.2统计软件包对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峨眉伤科流派"拇指、大鱼际、掌根3种揉法的波形稳定,频率165~178次/min,周期0.32~0.38s;在推拿力的分配上3种揉法在垂直Z轴上压力稳定均匀,而水平X、Y轴推拿力随着旋揉动作而呈周期性变化;结论:"峨眉伤科疗法"拇指、大鱼际、掌根3种揉法具有轻快柔和,均匀深透的特点,然虽轻而不浮,柔匀而着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庞军 《微创医学》2002,21(6):843-844
颈性眩晕综合征(即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但均欠理想.本人在1998~1999年采用卧位牵引侧板法配合推拿等方法治疗本病100例,并与1995~1996年采用牵引及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80例患者作对比,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潘万顺 《当代医学》2010,16(31):155-155
振法又称颤法、振颤法,是推拿按摩手法之一。震动对任何生物都有很强的刺激,不同生物的敏感性也不同,震动有高频、中频、低频三种震动。振腹疗法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臧福科教授提出,经过近二十年发展,总结出以振腹按摩为主的独特脏腑按摩治疗形式。广泛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臧老桃李满天下,振腹疗法流传甚广,已经发展成为脏腑推拿领域一个独特的流派。本文对振腹疗法的操作程序和主要手法,以及作用原理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9.
推拿疗法作为防病治病的一门学科,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在治疗手法,还是在临床辨证方面都在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但是,由于其学术渊源、师承关系不同,逐渐形成了许多流派.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的产生背景和渊源及其传承脉络,探讨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主要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及技术特色。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由林应强创始,产生于民国岭南广佛一带。林应强崇尚医武同源,确立了"整体疗伤、筋骨并重,调和气血"的治疗筋伤原则,创立的多种手法如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运用以爆发力为特点,操作时注重快速扳动,发力要求沉实持重,力求整复一次到位。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第二代传人吴山全面总结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临床经验,确定了"筋骨力学平衡,调控动态压迫"的治伤原则,创立了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后伸定点踩跷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第三代传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正骨推拿技术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力学、功能影像学有机结合,推动中医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