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腹部推拿主选中脘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腹是"百病之根",须"以动化静",通过腹部推拿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腹部推拿为当今推拿三大流派之一,且已在临床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取得良好疗效,并开展了多个病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兴安 《中医学报》2019,34(2):270-273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经脉聚集,为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聚合之地。因脏腑气血亏损而造成的气虚络瘀之象,针灸推拿疗法具有独特优势。针灸可激发气血运行、调理脏腑;推拿可疏解痉挛、疏通经络以治标。因此,从腹论治偏瘫独具"内调脏腑,外络肢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拓宽了诊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更具有靶向性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9,(2):270-273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经脉聚集,为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聚合之地。因脏腑气血亏损而造成的气虚络瘀之象,针灸推拿疗法具有独特优势。针灸可激发气血运行、调理脏腑;推拿可疏解痉挛、疏通经络以治标。因此,从腹论治偏瘫独具"内调脏腑,外络肢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拓宽了诊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更具有靶向性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潘万顺 《当代医学》2010,16(31):155-155
振法又称颤法、振颤法,是推拿按摩手法之一。震动对任何生物都有很强的刺激,不同生物的敏感性也不同,震动有高频、中频、低频三种震动。振腹疗法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臧福科教授提出,经过近二十年发展,总结出以振腹按摩为主的独特脏腑按摩治疗形式。广泛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臧老桃李满天下,振腹疗法流传甚广,已经发展成为脏腑推拿领域一个独特的流派。本文对振腹疗法的操作程序和主要手法,以及作用原理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胡秀璋教授原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推拿科主任,着名推拿专家。擅长以腹部推拿治疗各种脏腑疾患。其治疗手法主要为:按腹,揉腹,运腹,推腹,配以俞募配穴加减手法治疗,疗效卓着。揣摩其学术思想及治疗原理,深有体会,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发源于天津地区的津沽推拿流派,具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格独特、学术特点突出等特点。作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推拿流派,津沽推拿流派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现已形成津沽伤科推拿、津沽脏腑推拿、津沽小儿推拿3大稳定的学术分支。津沽推拿流派注重理论传承,强调道术结合,又具有典型的手法特点。津沽推拿流派对近代推拿的发展贡献突出,目前该流派的传承推广应用工作成绩卓著,引起了推拿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腹部推拿历史悠久,因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在欣欣然间解除患者病痛,深受患者欢迎。然而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以及腹部推拿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严重的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目前腹部推拿可见于全国各处,但影响面小,且在理论、操作手法、取穴、操作顺序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目前国内影响力比较大的腹部推拿流派进行客观对比,分析各派优势手法、技术、理论等优劣,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腹部推拿体系,提高腹部推拿疗效,扩大腹部推拿影响范围。并为下一步继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腹是"百病之根",须"以动化静",通过腹部推拿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腹部推拿为当今推拿三大流派之一,且已在临床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取得良好疗效,并开展了多个病种的实验研究。中医认为"百病皆由气生",气机调畅、升降出入有序,则机体"阴平阳秘",气机失调、升降逆乱则病患丛生。  相似文献   

9.
《灵枢·经筋》认为经筋病分为筋急和筋痿,分别是由寒邪和湿热引起,并提出经筋病"治在燔针劫刺"的治疗方法.现代研究发现痹证、肢体筋肉的疾病及与经筋病相关的多系统、多脏腑病变均属于经筋病的范畴,并认为振腹推拿对治疗经筋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振腹推拿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补泻手法治疗经筋病,针对筋急、筋痿的病因病机分别以通导阳气、祛湿泻热为主要治法,并通过振腹、揉腹、摩腹、推腹、拿腹等施术方法,刺激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经络和腧穴,实现调整脏腑功能、振奋阳气、健脾化湿、调畅气血、疏通经络、输布营养的作用,从而祛除经筋病的病因,温煦濡养经筋,恢复经筋的生理状态和功能,并配合筋骨同调的手法和对经筋局部的放松类手法实现骨正筋柔,改善经筋肌肉的肌张力和肌力,从而缓解筋急紧张拘挛和筋痿痿软不用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起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结合针灸、推拿、药浴、敷贴等多种中医外治技术的极具中医特色的临床诊疗流派,善于使用针灸、推拿等技术诊疗疾病。一代宗师刘冠军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以"外通经络、内调脏腑"为主要的学术思想,形成了流派的理论基础;纪青山教授等推陈出新,完善理论,促进了流派的发展与传承;王之虹教授等拓展手法内涵,丰富诊疗体系,开展机制研究,使流派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陈志华教授腹部推拿原理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华教授师承已故内功推拿大师胡秀璋先生,继承和发展了内功推拿特别是腹部推拿。临床应用刚柔并济,攻补兼施,可达调和阴阳之功。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总结如下。1腹部与脏腑的关系吾师认为,五脏六腑就其所居处的位置而言,脾、肝、肾及胆、胃、小肠、膀胱、大肠、三焦均居于腹中,而位于胸中的心、肺两脏及腹中的小肠、大肠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经云:“有诸内,必行诸外”,因此,脏腑发生病变必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于腹部。肠位于腹部中央,脐窝又名神阙,内与脏腑一气相通,在人体占有重要位置,脏腑有病,亦可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的产生背景和渊源及其传承脉络,探讨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主要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及技术特色。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由林应强创始,产生于民国岭南广佛一带。林应强崇尚医武同源,确立了"整体疗伤、筋骨并重,调和气血"的治疗筋伤原则,创立的多种手法如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运用以爆发力为特点,操作时注重快速扳动,发力要求沉实持重,力求整复一次到位。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第二代传人吴山全面总结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临床经验,确定了"筋骨力学平衡,调控动态压迫"的治伤原则,创立了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后伸定点踩跷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第三代传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正骨推拿技术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力学、功能影像学有机结合,推动中医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2):62-66
本文选取齐鲁地区的三字经流派、上海地区的海派儿科推拿和湘西地区的刘氏小儿推拿流派,从治则治法探讨不同流派小儿推拿在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时的差异。为规范小儿推拿操作,收集整理流派资料,发展各地特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疗法治疗老年性胃肠病疗效.方法:应用摩腹、点按腧穴、推揉腹部等手法治疗.结果:可以改变机体和器官的亢进或抑制状态,增强消化道平滑肌的张力和弹性,使消化系统的代谢加强,进而调整消化吸收的功能.结论:腹部推拿治疗老年性胃肠病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推拿临床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拿疗法 ,主要是对于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病变 ,在其病变的邻近部位或经络循行的远端部位上取穴 ,通过手法以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所以推拿在临床中应辨所病脏腑和经络 ,即应看到一种病包括不同的几种证 ,又应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同一种证。在临床上我们应辩明病所属脏腑、经络 ,然后选穴治疗。现试举伤科和内妇科病例予以说明。1 同病异治1.1 眩晕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张景岳强调“无虚不能作眩” ,所以常取百会、风池、足三里、太溪治疗。但有的病例有效 ,有的无效。这就是由于症状虽然同是眩晕 ,但所病脏腑不同而选…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是全国中医推拿医疗中心、国家中医推拿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教育部针灸推拿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推拿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推拿类别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管理中心推拿科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市"重中之重"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针灸推拿重点学科、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上海市丁氏推拿流派传承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医脊柱病临床基地。推拿科是中国现代推拿的摇篮,也是传统推拿流派的汇聚地和现代脊柱推拿的创新地。1956年,上海开设了国内最早的推拿门诊部,1976年,上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和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合  相似文献   

17.
<正> 小儿推拿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又无副作用的疗法。它和历代其他疗法一样,因时、因地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山东地区小儿推拿疗法颇为盛行。目前认为,主要有以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孙重三、青岛市中医院李德修和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汉臣三位已故老中医为代表的不同推拿取穴三大流派。三大流派各有所长,现将各流派之特色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依据传统中医经典理论以及祖国医学相关文献中对失眠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并总结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其一,卫气运行失司,阳盛阴虚,阳不入阴而致不眠;其二,气血不调而致失眠,包括气血虚弱、气滞以及血瘀;其三,脏腑机能营卫不和,亦是失眠症病理机制之一。文章重点分析传统推拿手法作用原理,规范"六步推拿法",即开关通经法、安抚脏腑法、导阳入阴法、补髓益脑法、振腹调气法、护脑安神法的操作方法,探讨"六步推拿法"治疗失眠症的机理,以及"六步推拿法"在推拿治疗失眠症中的优势,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推拿治疗效果显著。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较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并较早认识到胃痛发病与肝郁有关,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木郁之发,……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腹部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性及手法优化方案的合理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分为药物对照组与推拿组。推拿组144例,予以腹部推拿治疗,按推拿操作的频率和总时长不同,分为常规推拿组、频率优化1组、频率优化2组、频率优化3组,各36例;药物对照组36例,予以口服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治疗前后评价患者体围五项、血清瘦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果治疗后各组体围五项、血清瘦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其中频率优化2组在改善臂围、股围、腰围、腰臀比及血清瘦素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结论腹部推拿能有效降低体围,对单纯性肥胖具有切实疗效,且能改善患者血清瘦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且摩腹频率为120次/min疗效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