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目的评价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76例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血浆的FT3、FT4、sTSH水平及治愈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3,6,12个月时血浆的FT3、FT4、sTS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3、FT4,P〈0.01;sTSH,P〈0.05);而治疗后3,6,12个月时血浆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均不显着(P〉0.05)。经131I治疗后的176例甲亢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痊愈142例(80.7%),有效率94.4%。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经131I治疗以后,随着甲亢的治愈,绝大多数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可以治愈或明显改善。结论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疗效好,治愈率高,方法简单,可作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梁国钦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90-1891
目的:研究与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对其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4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律失常,占80.9%;心电图检查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共29例,占61.7%:临床误诊18例,占38.3%;经治疗后,43例患者的甲亢病情明显缓解,死亡4例。29例心房颤动中恢复窦性心律者20例。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对症治疗及对甲亢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与分析2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仅有1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临床症状逐渐缓解,治愈达100%。结论甲亢性心脏病的危险性较高,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缓解心脏异常等症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原武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94-2395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采用131I根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根治对心脏病治疗的影响。方法: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首先平稳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及心脏疾病,平稳后进行131I根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服131I后第12个月时评价每位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脏病治疗效果,比较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患者心脏病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次性治愈28例,好转4例,无效0例,治愈者中有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的患者中心脏病9例治愈,19例好转,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的患者中心脏病3例好转,1例无效。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性心脏病患者131I根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好,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的患者心脏病的治疗效果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37例临床分析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陈蓓玲林智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严重并发症,临床类型多,而老年甲亢心往往由于其甲亢症状不明显,易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198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老年甲亢性心脏病 患者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及治疗。结果 30例显性甲亢并甲心病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27例 (90.0%),18例房颤、房扑中11例在治疗过程中恢复为窦性心率(61.1%)。结论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不明原 因的心律失常,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应考虑到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可能,甲亢完全控制后心脏功能可 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叶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784-785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易误诊,本组误诊率为18%。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心房纤颤,本组发生率为60%,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心房纤颤可自动转复。结论及时确诊,早期治疗,可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6例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怕热、多汗36例,食欲亢进28例,消瘦30例,甲状腺弥漫性肿大29例,结节性肿大7例.心悸48例,气短23例,心绞痛5例,心电图异常42例,心脏增大者24例,心力衰竭者11例.误诊12例,占24.0%(12/50).结论 充分认识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对甲亢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文其  谭介恒 《华夏医学》2002,15(4):464-46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5例中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措施。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甲亢危象发生,心脏功能障碍无加重,经抗甲状腺药物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治疗,84.6%(55/65)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甲亢性心脏病得到治愈。结论:中老年人甲亢性心脏病并非手术禁忌证,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心脏病多能得到有效控制,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0.
杨红林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3):746-746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上某些患者往往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或以血管方面表现较突出而不能及时诊断甲亢及甲亢性心脏病,因而延误治疗,给患者带来较大危害。现对我院1998年-2006年老年甲亢性心脏病误诊4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甲亢性心脏病3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病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特点,总结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本院35例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甲亢性心脏病中男14例,女2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胸闷、气促症状29例,各种心律失常34例,心力衰竭9例,心绞痛发作12例。结论甲亢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是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病,其诊断的重点是排除其他心血管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妊娠与腕管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莹 《黑龙江医学》2002,26(2):103-103
目的 了解妊娠并发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 对 2 0 0 0 - 0 1~2 0 0 1- 0 8收治的 36例妊娠并发腕管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 ,14例首诊确诊为妊娠并发腕管综合征 ,12例误诊为其它疾病 ,10例漏诊 ;本组病例均采用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本病多发生于妊娠晚期 ,有典型的手部症状 ,正中神经分布区拇、示及中指麻木、刺痛、夜间加剧 ;屈腕试验及Tine1征阳性 ;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以提高该病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1989-2000年本院92例W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1)该病总误诊率较高,92例中有41例首诊误诊,以肾与骨关节损害为主要表现者相对误诊率更高;(2)误诊率随时间推移而降低;(3)不同年龄段的误诊率无显著差异。结论:WD早期诊断困难,近年来该病首诊确诊率有所提高,但误诊率仍高,误诊率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4.
薛开讲 《中外医疗》2016,(19):30-32
目的:分析128例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临床诊治情况。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急诊科室接受呼吸困难治疗的128例患者,并进行回顾分析。判断患者正确诊断率、误诊率和心肺疾病误诊率、心肺疾病外误诊率。结果128例呼吸困难患者的正确诊断率、误诊率以及心肺疾病误诊率、心肺疾病外误诊率分别为93.75%(120/128)、6.25%(8/128)、5.56%(6/108)、10%(2/20)。结论急诊内科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治水平同急诊科医师专业诊断技术的全面性以及临床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爱武  徐友娣 《现代医学》2012,40(4):447-44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误诊原因、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包括由外院转诊至我院)收治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由于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认识不足,易与流产、葡萄胎等疾病相混淆,超声检查是防止误诊的关键.结论:提高妇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重视,任何有剖宫产病史的妇女早期妊娠时都应行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瘢痕妊娠,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误诊原因,为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漏诊率. 方法 以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临床随访资料齐全的6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误诊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特征,针对每种误诊情况整理资料并讨论其误诊原因. 结果 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判断,对心脏疾病、、血液病、贫血、肾病、以及精神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总误诊率为33.87%,其中心脏疾病最高,为8例,12.90%. 经过治疗及转归,除1例因纠正低鈉血症并发髓鞘中央溶解症外,其余预后良好. 结论 临床上甲减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应深入识别甲减各种不典型表现,配合检查,综合分析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朱永芹 《中国现代医生》2014,(7):151-152,155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诊治的248例宫颈疾病患者,分别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本组248例以宫颈糜烂患病率最高(71.8%),明显高于其他宫颈疾病,P均<0.01;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均达到100%,宫颈糜烂的漏诊率较高,为2.7%。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均高,尤其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注意对宫颈糜烂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肺癌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接收的96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病理检查检验多层螺旋GT检查结果,统计在不同类型肺癌中多层螺旋CT的误诊率。结果96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94例,准确率为97.9%,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类型肺癌中误诊率不同,其中中央型肺癌的误诊率显著高于周围型肺癌的误诊率(P〈0.05)。讨论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患者临床进行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对延长患者生命时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昶 《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880-881,883
目的:总结并分析羌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便改善和提高。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和2013年12月诊治的32例恙虫病患者,首先统计全部患者初诊及住院3天后诊断结果,其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另一组则采用传统四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状况。结果:初诊后漏诊率为53.13%,误诊率为34.38%,住院3天后漏诊率为9.37%,误诊率为6.25%,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就治疗上,运用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恙虫病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较高,相关医师应提升专业素养,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近2年内就诊于我院的麻痹性痴呆的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7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单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而青霉素驱梅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结论 就诊于精神科的麻痹性痴呆均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早期鉴别诊断十分重要,青霉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