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玉婷  贺悦  邱勇 《中国药师》2015,(9):1519-1522
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pH条件下羟丙基倍他环糊精(HP-β-CD)对氯雷他定的增溶作用,为其制剂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考察不同pH条件下HP-β-CD的系列溶液对氯雷他定的增溶效果;利用水溶液共沉淀法制备氯雷他定 HP-β-CD包合物,利用DSC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制备胶囊剂按照《中国药典》测定药物的溶出速度。结果: 增溶实验显示HP-β-CD对氯雷他定有良好的增溶作用;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游离药物的3.7×105倍;包合物在60 min的溶出度是游离药物的2倍以上。结论: HP-β-CD对提高氯雷他定溶出速度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双氯芬酸钠成膜凝胶剂的体外透皮特性、镇痛作用以及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复方双氯芬酸钠成膜凝胶剂的体外透皮特性;采用热板法以及醋酸扭体法考察其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皮肤创伤模型考察其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结果:双氯芬酸钠在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中的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59.15±5.32)μg·cm-2和(307.31±7.09)μg·cm-2,皮肤内滞留量分别为(17.41±0.86)μg·cm-2和(6.63±0.53)μg·cm-2。葡萄糖酸氯己定在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中的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分别为(0.14±0.19)μg·cm-2和(4.36±0.97)μg·cm-2,皮肤内滞留量分别为(1.80±0.43)μg·cm-2和(0.86±0.42)μg·cm-2。复方双氯芬酸钠成膜凝胶能明显抑制小鼠的热板舔足反应和醋酸扭体反应,明显促进小鼠创面愈合。结论:复方双氯芬酸钠成膜凝胶具有良好的透皮性能和滞留性,镇痛、促愈合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辣椒碱微乳的体外及在体透皮性,并与辣椒碱软膏、水凝胶制剂比较。方法:取3种制剂为样品,以稳态渗透速率(Js)为考察指标,采用Franz扩散池研究3种样品经大鼠腹部皮肤的透皮性;采用封闭给药法研究辣椒碱微乳和软膏经活体新西兰大白兔腹部皮肤的透皮性。结果:辣椒碱微乳、软膏和水凝胶的体外Js值分别为(17.54±1.10)、(2.78±0.12)、(7.35±0.51)μg·cm-2·h-1;在体研究中辣椒碱微乳和软膏的Js值分别为(8.13±1.21)、(2.16±0.54)μg·cm-2·h-1。结论:辣椒碱微乳的体外、在体透皮性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贴片体外释药特性和离体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氨氯地平的含量,按中国药典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利用改良Franz扩散池研究贴片的透皮吸收行为.结果体外释药特性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速率为14.59μg·cm-2·h-1.离体透皮吸收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渗透速率为12.73μg·cm-2·h-1.结论氨氯地平贴片是皮肤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4-甲基哌嗪-1-二硫代甲酸-(3-氰基-3,3-二苯基)丙酯盐酸盐(TM208)是我院合成的新抗肿瘤化合物,极难溶于水。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研制TM208-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共沉淀法制备TM208-HP-β-CD包合物,比较原药与包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差示扫描量热图谱的变化;两组SD大鼠分别单剂量口服TM208混悬剂和TM208-HP-β-CD包合物,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TM208与TM208 HP-β-CD包合物紫外光谱一致; TM208经包合后晶体衍射峰消失;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结果显示形成包合物后一种新物相峰出现;TM208在形成包合物后溶解度增大了700倍;大鼠单剂量给予TM208混悬剂和TM208-HP-β-CD包合物后,TM208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分别为(1.31±0.22)和(2.84±1.23)μg·mL~(-1),T_(max)分别为(10.2±4.18)和(3.31±0.541)h。AUC_(0~4(?)h)分别为(42.5±11.5)和(67.7±20.I)μg·mL~(-1)·h。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包合后TM208达峰时间显著缩短,峰浓度显著提高,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59.3%。结论:TM208制备成HP-β-CD包合物后,在水中溶解度极显著增加,体内吸收速度与程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美沙拉嗪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温敏型液体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温敏材料,负载美沙拉嗪HP-β-CD包合物,制备美沙拉嗪HP-β-CD包合物温敏型液体栓;比较美沙拉嗪HP-β-CD包合物温敏型液体栓和美沙拉嗪液体栓的黏度、胶凝强度、生物黏附性、体外凝胶溶蚀及药物释放等。结果:与MSZ液体栓相比,美沙拉嗪HP-β-CD包合物的加入不影响液体栓的胶凝温度,能使液体栓的黏度、胶凝强度及生物粘附性显著增加。凝胶溶蚀不受包合物的影响,而药物释放率得到显著提高,且药物释放与凝胶溶蚀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美沙拉嗪HP-β-CD包合物温敏型液体栓具有较理想的胶凝温度,以及良好的粘性、胶凝强度及生物粘附性,且体外释药速度较MSZ液体栓快。  相似文献   

7.
崔翰明  武凤兰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1):1837-1841
目的:研究双硒唑烷(1,2-[二(1,2-苯并异硒唑酮-3(2H)-酮)]乙烷,Eb)及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性,比较包合对Eb胃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结扎灌注法考察Eb及Eb-HP-β-CD包合物溶液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情况;采用大鼠离体翻肠囊法研究Eb-HP-β-CD包合物在小肠中的吸收速度及吸收机制。结果:Eb主要在小肠吸收,而包合物在小肠、结肠和直肠中均有较大吸收,Eb及其包合物在胃内的吸收均很少,Eb经包合后吸收明显增加。离体翻转肠囊实验显示不同浓度Eb-HP-β-CD包合物溶液在空肠和回肠的平均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601±0.024)和(0.615±0.021)h-1;肠囊内的Eb浓度与取样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各浓度Eb的溶液的Ka基本不变。结论:Eb口服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经HP-β-CD包合后吸收明显增加,在整个肠道(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均有较大吸收。Eb的吸收符合一级吸收模型,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相似文献   

8.
羟丙基-β-环糊精对氯硝西泮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徐群为  许荔新  张静 《中国药房》2006,17(15):1137-1139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对氯硝西泮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等摩尔系列法、紫外吸收光谱法等方法考察氯硝西泮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不同温度(25℃、35℃、45℃)的蒸馏水及不同pH(4·0、6·0、7·0)的缓冲液中,氯硝西泮的溶解度均随HP-β-CD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为AL型。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氯硝西泮与HP-β-CD可自发地形成摩尔比1∶1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9.
谢艳萍 《中国药师》2012,15(4):445-448
目的:制备氯雷他定柔性脂质体并研究该脂质体中氯雷他定的体外透皮情况.方法:用逆向蒸发法制备柔性脂质体,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结果:与普通脂质体相比较,柔性脂质体能提高氯雷他定的透皮速率.结论:柔性脂质体可显著促进氯雷他定的透皮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10.
蛇床子素微乳透皮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勤  李华文  彭新生 《西北药学杂志》2010,25(4):286-287,291
目的考察蛇床子素微乳对离体小鼠皮的透皮能力。方法用药物渗透扩散仪研究蛇床子素微乳的透皮速率,用HPLC法测定皮肤接受液中药物浓度,并与蛇床子素凝胶进行比较。结果蛇床子素微乳的透皮速率显著大于蛇床子素凝胶,蛇床子素微乳的平均透皮速率为(33.04±3.1)μg.cm-2.h-1(r=0.9950),蛇床子素凝胶的渗透速率为(7.204±1.06)μg.cm-2.h-1(r=0.9970)。结论蛇床子素微乳有很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蛇床子素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水凝胶贴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娟  金涌  王毓洁  周轶凡 《中国药房》2010,(29):2714-2717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水凝胶贴剂,并考察不同因素对尼莫地平体外透皮性的影响。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骨架材料制备尼莫地平水凝胶贴剂,采用透皮扩散试验仪,以离体小鼠皮肤为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并计算药物累积透皮量Q和透皮速率常数Js。以Q值和Js值为指标,筛选投药量、透皮促进剂的种类(薄荷醇、氮酮、油酸)和用量。结果:最佳投药量为4 mg·cm-2,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尼莫地平均有透皮促进作用,其中以5%油酸作用最显著。以5%油酸为透皮促进剂制备的样品的透皮吸收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Js值为28.10μg·cm-2·h-1,12 h单位面积Q值为342.58μg·cm-2。结论:尼莫地平水凝胶贴剂可以开发为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素微乳的制备及其透皮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勤  李华文  彭新生 《中国药房》2010,(27):2529-2531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微乳,并考察其对离体小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通过测定蛇床子素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空白微乳的处方。考察蛇床子素微乳的黏度、电导率和粒径;用药物渗透扩散仪测定蛇床子素微乳的透皮速率。结果:制得的蛇床子素微乳的黏度为8.07mpa·s,电导率为123μS·cm-1,平均粒径为58.0nm。微乳中药物经小鼠皮肤的稳态渗透速率为(33.042±3.1)μg·cm-2·h-1(r=0.9950),是蛇床子素饱和溶液稳态渗透速率的25.5倍。结论:蛇床子素微乳有很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蛇床子素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3.
谢志勇  何文 《中国药师》2011,14(10):1420-1422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对尼莫地平凝胶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方法:以季胺化程度为60%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60)为透皮吸收促进剂,以泊洛沙姆407为凝胶基质,制备尼莫地平凝胶(TMC60组)。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研究,并与含同浓度的氮酮(氮酮组)、油酸(油酸组)的尼莫地平凝胶及不含促进剂的尼莫地平凝胶(空白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空白组、氮酮组、TMC60组及油酸组的稳态透皮速率(J,μg·cm^-2·h^-1)分别为6.59,13.22,16.39和16.77。与空白组相比,TMC60尼莫地平凝胶有显著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P〈0.05),且作用强度明显优于氮酮(P〈0.05),与油酸相似(P〉0.05)。结论:TMC60可较好地促进尼莫地平凝胶的体外透皮扩散。  相似文献   

14.
肉桂提取物醇质体凝胶经皮给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制备肉桂提取物醇质体凝胶,考察肉桂提取物醇质体凝胶的透皮速率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肉桂提取物醇质体,将醇质体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凝胶混合制备肉桂提取物凝胶,采用♂SD大鼠皮肤和Franz单室扩散池作体外经皮研究,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接受池的肉桂酸含量,考察不同HPMC浓度、不同促渗剂和促渗剂浓度对肉桂提取物醇质体凝胶渗透速率的影响。结果 不同HPMC浓度作为肉桂提取物醇质体基质时经皮渗透速率:2%HPMC〉3%HPMC〉4%HPMC〉5%HPMC≈醇质体。2%氮酮-丙二醇(1∶1)处理显示最好的促渗效果,渗透速率与醇质体相比:(4.38±0.47)μg·h1·cm2vs(1.53±0.31)μg·h1·cm2。结论 2%HPMC制备的肉桂提取物醇质体凝胶,能提高肉桂透皮速率,醇质体凝胶有望开发为肉桂提取物经皮给药剂型。  相似文献   

15.
邓亚利  周莉瑶 《中国药房》2012,(23):2113-2116
目的:研究双藤巴布剂中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释放与体外透皮机制;比较以化学单体入药(青藤碱雷公藤甲素巴布剂,STP)与浸膏入药(双藤巴布剂,STEP)释放速率与透皮速率的差异。方法:通过释放度测定法测定体外释放度;通过Franze扩散池法测定药物的体外透皮性,皮肤为裸鼠背部皮肤。结果:STP与STEP中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释放以Higuchi方程拟合度较优(STP:r青=0.9955,r甲=0.9958;STEP:r青=0.9920,r甲=0.9963)。经皮渗透较好地拟合了零级动力学方程,青藤碱在STP、STEP中的r分别为0.9951与0.9926,透皮速率分别为21.729μg.cm-2.h-1与20.063μg.cm-2.h-1;雷公藤甲素在STP、STEP中的r分别为0.9942与0.9902,透皮速率分别为0.4783μg.cm-2.h-1与0.4168μg.cm-2.h-1。结论:青藤碱、雷公藤甲素在STP、STEP中的释放速率大于其经皮渗透速率,属于皮肤限速型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6.
青藤碱游离碱凝胶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翠敏  王旋 《中国药房》2008,19(30):2330-2332
目的:研究凝胶中青藤碱游离碱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考察经皮渗透性能,以离体大鼠皮肤为经皮渗透屏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结果:青藤碱游离碱的经皮渗透速率常数(J值)为(20.3±3.89)μg·cm-2·h-1,是盐酸青藤碱J值的4.72倍。5%含量的2-吡咯烷酮可以抑制青藤碱游离碱的经皮渗透(P<0.05),而5%含量的磷脂、油酸、薄荷醇、柠檬烯和氮酮均增加青藤碱游离碱的经皮渗透,分别达1.37、2.25、3.71、6.75和10.15倍。结论:青藤碱游离碱较其盐酸盐具有优良的经皮渗透性能,更加适合青藤碱透皮新制剂开发。  相似文献   

17.
胡英  陈心舒 《中国药房》2009,(19):1468-1469
目的:考察氮酮(Azone)、丙二醇(PG)、油酸(OA)3种透皮促进剂一元、二元、三元联合对双氯芬酸钾凝胶的体外促透作用。方法:配制以下13种含不同透皮促进剂的双氯芬酸钾凝胶处方:空白,3%Azone,5%OA,12%PG,6%PG+2.5%OA,12%PG+5%OA,1.5%Azone+2.5%OA,1.5%Azone+6%PG+5%OA,1.5%Azone+12%PG,3%Azone+5%OA,3%Azone+6%PG,3%Azone+6%PG+5%OA,3%Azone+12%PG,以透皮速率J等为指标,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人皮肤为透皮屏障,测定并计算双氯芬酸钾凝胶加入上述不同透皮促进剂处理后药物的透皮性能。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它各组J值均升高,其中以3%Azone+12%PG组的J值最高,达10.253 0μg.cm-2.h-1。结论:3种透皮促进剂对双氯芬酸钾凝胶均有不同程度促透效果,但以Azone和PG二元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睾酮凝胶剂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方法并考察其体外经皮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单室扩散池,大鼠皮肤作为试验材料,以乙醇-生理盐水(3:7,V/V)为接收液,恒温32℃,分别于设定时间取样,用HPLC法测定接受液中睾酮含量。结果累积渗透量Q(μg·cm^-2)对t(h)进行线性回归,方程为Q=108.7069t+65.4318,r=0.9968,求算透皮速率常数J为108.7μg·cm^-2·h^-1。结论所建立的体外透皮吸收模型和方法可以较好评价睾酮凝胶剂的体外透皮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体外透皮吸收影响,为布洛芬寻找天然透皮促渗剂及制备布洛芬的外用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鼠皮为透皮介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的含量和经皮渗透试验,考察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无没药挥发油与含1%,2%,3%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体外透皮吸收12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42705±0.06982),(0.31504±0.03224),(0.23050±0.03l14),(0.18134±0.05370)nag·cm^-2和透皮吸收速率Jss分别为(0.0314±0.0057),(0.0208±0.0028),(0.0172±0.0016),(0.0139±0.0034)mg·(cm。·h)^-1。结论: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未表现出促透作用,甚至抑制布洛芬的体外透皮吸收,且抑制作用随着没药挥发油的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