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感染防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Deng Q  Wu C  Li Z  Xiong D  Liang Y  Lu L  Sun X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625-629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发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用胰管逆行注入法复制犬和大鼠ANP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中药、微生态、导泻、选择性肠道脱污染(SDD)和生长抑素5个治疗组,观察胰、肠组织学、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结构、肠通透性、肠道菌群、脏器细菌移位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中药清胰汤、双歧杆菌合剂和SDD能明显改善肠道屏障的肠通透性,减轻细菌移位,降低病死率,单纯导泻效果  相似文献   

2.
黎沾良解  吴承堂 《外科》1997,2(4):190-192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氧自由基的变化及中药清胰汤的治疗作用。方法:胰管内注射牛碘胆酸钠制作犬ANP模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中药组。检测血清及脏器中SOD、MDA和淀粉酶;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结果:中药组血清及脏器中MDA明显下降,SOD上升,血淀粉酶下降,胰腺病变化减轻。结论:中药清胰汤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减轻其对胰腺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肠通透性改变与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复制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探讨ANP时肠通透性变化及其与肠道细菌.移位的关系。杂种犬15只,分ANP组(n=8)和对照组(n=7)。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含量;每日血培养;第7天活杀后各组脏器标本作细菌培养。结果发现,ANP组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率高出对照组2~12倍,发病后第2天最为显著(P<0.01),ANP犬都出现了肠道细菌移位,血培养阳性率为8/8,以发病后48小时内最高,镜检证实ANP组肠粘膜上皮绒毛脱落。对照组只有2只犬在肠系膜淋巴结中培养出细菌,其它脏器和血培养全部阴性。本研究提示:ANP后48小时肠通透性即出现病理性升高,肠粘膜屏障遭到严重破坏,发生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清胰汤(CM)及双歧杆菌合剂(BM)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道细菌移位(BT)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31只,分对照组(n=7)、ANP组(n=8)、中药治疗组(CM,n=8)和双歧杆菌合剂治疗组(BM,n=8)。结照组犬仅行剖腹术;经主胰管注入5%牛磺胆酸钠(0.5ml/kg)和胰蛋白酶(3000U/kg)复制ANP模型,CM组和BM组犬术后每天分别经胃管灌服中药清胰汤及双歧杆菌合剂。结果 与ANP组比较,CM及BM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肠粘膜菌群中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减少,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肠道微生态趋于平衡;CM组脏器细菌移位率减少SO%,BM组减少37.5%,两组移位细菌数量减少10~40倍:两组血培养阳性率均由100%降为37.5%;两组血中内毒素水平下降1~2倍,淀粉酶水平下降2~3倍,磷脂酶A_2活性亦显著下降,并均于第7天后接近正常;肠通透性下降。结论 中药清胰汤及双歧杆菌合剂具有减轻ANP后肠粘膜损害,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保护肠屏障功能,从而减少BT致肠源性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Wu C  Li Z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4):230-233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肠屏障损伤与细菌移位情况,探讨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机理。方法15只犬于肠道内定植PUC18质粒菌JM109后,分对照组(n=7)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n=8)。ANP组经主胰管注入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制作ANP模型。结果ANP组较对照组血胰淀粉酶显著升高(P<0.01);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高出对照组2~12倍;空、回、盲肠粘膜及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明显增加(P<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明显减少(P<0.01、P<0.05)。对照组犬血培养阴性,除2只犬肠系膜淋巴结培养出细菌外,其余脏器培养均阴性。ANP组犬血和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100%,且每只犬都能检出术前定植于肠道的质粒菌JM109;胰腺腺泡出血、坏死;肠粘膜绒毛破坏;血浆、回肠组织二胺氧化酶活性下降。结论ANP时肠粘膜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发生肠道细菌移位,成为继发性胰腺感染的潜在根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措施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继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胆胰管内注入人工胆汁诱发ANP,随机分为3个不治疗组和6个治疗组(中药、SDD、导泻、生长抑素、TNF和IL-1受体拮抗剂),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血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肠通透性、肠道菌群、脏器细菌移位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中药清胰汤和SDD的效果最好,两都能明显减轻内毒素和细菌移位。单纯导泻效果令人失望。生长抑素从多方面显示出其有益的作用,但主要发挥于ANP的早期。两种细胞因子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ANP的病情。结论 中药清胰汤、SDD、生长抑素是防治ANP继发感染的有效措施。免疫干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肠粘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经主胰管注入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复制犬ANP模型,观察ANP时及bFGF治疗后肠粘膜组织结构,蛋白、DNA和丙二醛含量改变,检测血浆内毒素和内皮素-1(ET-1)水平,脏器作细菌培养。结果 对照组胰腺腺泡及肠粘膜无异常。ANP组胰腺腺泡大片出血,坏死,大量中性细胞浸润,肠粘膜绒毛脱落,变短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内皮素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成犬ANP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2,4,7d测定血浆NO,ET1水平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并对肠粘膜超微结构和肠道细菌移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NP组犬血浆NO和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以发病后第1,2d最为明显(P<0.01~P<0.05);血中细菌移位率为100%,亦以发病后第1,2d为最高(6/8,5/8);肠粘膜微绒毛出现破损和部分脱落,面积减少。结论NO和ET1是导致ANP时肠道损伤的重要因素,抑制ET1的产生和减少早期NO的超量释放,可减轻ANP对肠道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腹腔感染实验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机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实验大鼠腹腔感染时肠粘膜屏障功能变化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模型上,观察肠粘膜通透性、肠粘膜血流量、血浆内毒素、肠道荧光标记菌示踪以及肠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磷脂酶A2(PLA2)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腹腔感染组比对照组肠粘膜通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肠道荧光标记菌大量移位于肠外器官。肠粘膜血流量明显降低。肠组织PAF、PLA2和MDA水平明显升高。应用PAF拮抗剂WEB2170治疗能明显减轻肠粘膜损害,有效降低肠道细菌移位率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结论腹腔感染时有肠粘膜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和肠源性感染发生,而PAF是导致这一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睿  何桂珍 《消化外科》2011,(6):479-480
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肠道通透性增高,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可引起细菌及内毒素透过肠黏膜发生移位,导致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MODS甚至死亡。因此,阻断肠淋巴途径能够减轻由细菌移位引起的一系列组织损伤。本文对肠淋巴途径与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磷脂酶A2(PLA2)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及并发感染中的作用。采用杂种犬,通过向主胰管内注入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复制犬ANP模型;术后第1,2,4,7天测定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PLA2和胰淀粉酶(AMY)活性;每天抽血作细菌培养,第七天处死动物后,脏器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ANP组犬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磷脂酶A2水平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1~2倍,AMY高出对照组3~8倍;肝、胰、脾、肺、肾及肠系膜淋巴结出现了细菌移位;第1,2天血培养结果分别为6/8和5/8;死亡率为42.86%(6/14)。对照组只有2只犬在肠系膜淋巴结中培养出细菌,脏器和血培养全部阴性。提示:β-葡萄糖醛酸酶、磷脂酶A2在ANP病情恶化及并发感染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氧自由基的变化及中药清胰汤的治疗作用。方法:胰管内注射牛磺胆酸钠制作犬ANP模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中药组,检测血清及脏器中SOD、MDA和淀粉酶;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结果:中药组血清及脏器中MDA明显下降,SOD上升,血淀粉酶下降,胰腺病理变化减轻。结论:中药清胰汤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减轻其对胰腺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严重烫伤大鼠肠粘膜通透性改变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9mTc-DTPA血至肠腔清除率定量测定方法,观察大鼠严重烫伤后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规律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其产生的影响,以探讨严重烫伤后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严重烫伤后肠粘膜通透性显著升高,与肠组织PAF含量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PAF拮抗剂治疗能明显降低肠粘膜通透性。提示,PAF是导致严重烫伤后肠粘膜通透性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时细菌移位与内毒素血症和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门静脉部分缩窄(PVS)制成门静脉高压模型的30只大鼠均分为3组:模型组(B)、左旋精氨酸组(C)、单-甲基精氨酸组(D)。另10只大鼠接受假手术作为对照组(A)。术后2周取肠系膜淋巴结(MLN)、脾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测定门静脉压力、内毒素和NO2^-水平;并用镧做示踪剂观察肠粘膜屏障通透性变化和粘膜 形态的改变。结果 PVS各组MLN细菌检出率高于A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上升。PVS各组NO2^-和门静脉压力均较A组增高,在D组二者均较B组下降。细菌移位率、内毒素和NO2^-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镧沉积到PVS各组的粘膜上皮细胞和其上下固有层细胞间,粘膜细胞的微绒毛有形态改变。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可发生细菌移位的内毒素血症,可能与肠粘屏障通透性增强和破坏有关,提示细菌移位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并增加NO2^-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道损伤中的作用及生长抑素对其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成大ANP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及生长抑素治疗组。分别于术后6、12、24、48h测定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并观察胰腺和回肠粘膜病理学及电镜超微结构及肠道细菌移位情况。结果ANP组血浆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且以发病后12、24h最为明显(P<0.01-0.05),血中细菌和肠系膜淋巴结(MLN)细菌移位率均为100%;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血管扩张充血,固有膜中度水肿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观察肠粘膜微绒毛长短不一、排列不整齐,脱落严重。生长抑素(SS)治疗组血浆 TNFα、内毒素、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也以发病后12、24h最为明显(P<0.01-0.05),血中细菌和MLN细菌移位率为60%,光镜及电镜下肠粘膜也有明显病损,但程度较ANP组明显减轻。结论TNFα是导致ANP时肠道屏障损伤的重要因素,生长抑素能减轻ANP时肠道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牛横酸保护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牛磺酸治疗组(A组),单纯休克组(B)、假手术组(C)、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末端回肠粘膜MDA和组织钙含量,并取体循环血做细菌培养,结果:B组肠粘膜MDA和组织钙含量有明显升高,而A组变化无显著性;再灌注半小时后B组细菌移位率明显高于C组(P〈0.05);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B组肠粘膜损伤明显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粘膜屏障的改变和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30)和ANP组(n=39)。采用人工胆汁胰管逆行灌注法制作ANP模型。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和小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冷冻蚀刻电镜)变化。动态测定血浆D-乳酸、内毒素水平,以及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结果 ANP后小肠粘膜损伤,皮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甚至消失,血浆D-乳酸水平上升,发病早期即出现内毒素血症;ANP发生后72h脏器细菌移位率达到59.5%。结论 ANP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成为全身炎症反应和胰腺继发感染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不同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观察门、体循环内毒素含量及肝、肺、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烫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门、体循环均值分别为0.707EU/ml与0.342EU/ml)及细菌移位率(37.1%)较伤前值均有显著升高(P<0.01)。同时,肝、肺、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亦显著增多(P<0.01)。给予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治疗后可明显降低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肺、肠、肾等组织LBPmRNA表达(P<0.05~0.01),其中以肠道改变最为显著(治疗组与烫伤组均值分别为0.990与1.729,P<0.01)。相关分析显示,肺组织LBP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5)。结论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显著影响不同组织LBPmRNA的表达,LBPmRNA在局部组织表达增多可能与增敏内毒素血症的组织器官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CF)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犬(ANP)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23只,分对照组(n=7)、ANP组(n=8)和bFCF组(n=8)。bFCF组犬复制ANP模型后,每日静脉注射bFCF(5μg/kg)。结果 bFCF治疗ANP后,肠粘膜损伤明显减轻,脏器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50%,细菌移位数量减少15~30倍,肠粘膜蛋白质、DN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bFCF可显著减少ANP时肠道细菌移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肠粘膜蛋白质合成,促进肠粘膜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诱导)细菌移位及其机制和茵陈蒿合承气汤的影响。方法:大鼠分成模型组、中药防治组、假手术组。术后观察外周血、门静肪血内毒素水平;肝、脾、胰、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盲肠内容物需氧菌总量和革兰阴性杆菌菌量;肠推进功能。结果: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外周血和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肝、胰、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细菌移位率显著升高;盲肠需氧菌总量和革兰阴性杆菌量显著升高;肠推进功能降低。应用茵陈蒿合承气汤能显著改善上述指标。结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存在细菌移位,茵除蒿合承气汤能有效地减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细菌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