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老年脑血管病病人中应用的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对老年病人治疗的最安全途径.[方法]采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术共364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中PICC 157例、锁骨下静脉置管98例和股静脉置管109例,分别比较安全性、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3种不同途径穿刺成功率结果比较,股静脉穿刺具有较高穿刺成功率(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经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于老年脑血管病病人各有所长,老年病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易出现穿刺并发症,股静脉穿刺置管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虽然存在置管期间并发症,但置管操作过程最安全,留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2.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密切观察68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其中17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5.44%,包括气胸、误穿动脉、血肿、感染、穿刺点组织液漏出、心律失常、导管堵塞、易位输液等。结论操作者要熟悉解剖结构,技术熟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掌握穿刺白复道应症和禁忌症,熟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密切观察45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其中5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2.67%,包括气胸、血肿、心率失常、感染、导管堵塞、异位输液等。结论:操作者要熟悉锁骨下静脉周围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操作轻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掌握置管的适应证、禁忌证,熟悉穿刺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因减少病人多次浅静脉穿刺痛苦,临床操作方便,护理便利,液体不外渗,不易感染,容易固定等优点受到病人的欢迎和医护人员的重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输液途径。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现将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原因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方法:观察33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紧急血液净化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进行血液净化的疗效、有关并发症与操作及护理特点,综述穿刺静脉的解剖特点、最佳置管长度。以及穿刺点皮肤及导管护理的新进展。结果:33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无出现严重并发症。在使用过程中有7例出现与穿刺损伤有关的轻度并发症,留置时间最短16天,最长96天。血流量达到血液净化要求,因留置管位置不当造成血流量一过性不足发生率6%,调整后恢复。结论:锁骨下静脉插管是急症血液净化或过度性血透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临床及心理护理直接关系到插管的成功率、合并症发生率和留置管寿命。  相似文献   

6.
改进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 15 38例患者行改进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点在右锁骨中点下缘下方的 0 .5cm ,方向指向颈静脉切迹上 2cm处 ,紧贴锁骨进针行针 ,置管深度为 13~ 14cm。结果 :15 38例患者中总穿刺成功 15 16例 ,占 98.5 7%。穿刺失败 2 2例 ,占 1.4 3%。导管放置时间最短 5d ,最长 10 6d。本组发生并发症 17例 ,占 1.11%。结论 :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其穿刺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操作简单 ,易固定 ,易护理 ,不影响病人的颈部及四肢活动 ,是一种较好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进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4  
对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缘下方的1cm ,并偏外侧1cm ,方向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1cm 处,紧贴锁骨进针行针,置管深度为12~15cm 。结果: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各类病人共2158 例,穿刺总成功2138 例,占99.07 % ,穿刺失败20例,占0.93% ,失败原因包括上胸部畸形、出血倾向、导管质量、操作技术等。导管放置时间最短3 天,最长156 天。本组并发症共30 例,占1 .39 % ,包括气胸、误入动脉、误入淋巴管、局部出血、上肢肿胀、心慌气急、耳后疼痛、导管脱出等。全组病人无死亡。结论:经改进的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固定,易护理,不影响病人的颈部及四肢活动,是一种比较好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朝霞 《全科护理》2013,(24):2228-2228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8例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予以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结果]均穿刺成功,无一例病人发生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解除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和药物外渗后的不良反应,深受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在对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和抢救等多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3种途径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3个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出现的并发症、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进行分析,以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的血管通路.方法 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血液净化室对90例需要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人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0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股静脉置管60例.结果 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静脉13-116(30±9)d,颈内静脉16-103(26±11)d,股静脉2-60(15±8)d;穿刺成功率:锁骨下静脉90%,颈内静脉93%,股静脉98%;感染的发生率:锁骨下静脉10%,颈内静脉6.7%,股静脉16.7%.结论 深静脉置管有快捷、方便、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和颈内静脉差异无显著性,但比股静脉明显延长;穿刺成功率股静脉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感染率股静脉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因减少病人多次浅静脉穿刺痛苦,临床操作方便,护理便利,液体不外渗,不易感染,容易固定等优点受到病人的欢迎和医护人员的重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输液途径.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现将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原因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依赖于多普勒超声引导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需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静脉置管。观察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8例患者在不依赖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一次穿刺成功95例(74.22%);经反复穿刺多次获得成功24例(18.75%);4例(3.12%)反复调整不成功,更换穿刺部位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穿刺不成功停止穿刺5例(3.91%)。128例患者穿刺置管中误穿动脉12例(9.38%),局部血肿形成6例(4.69%),气胸2例(1.56%),短期内(1周内)堵管17例(13.28%),菌血症2例(1.56%)。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神经外科患者常用、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掌握正确的锁骨下静脉盲穿方法是术者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保障,不依赖多普勒超声适时引导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颖 《护理研究》2006,20(6):474-47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避免了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为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减轻了痛苦。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颖 《护理研究》2006,20(2):474-47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避免了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为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减轻了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专科护士技能中的实用意义。方法1028例肝胆、胃肠道疾病患者,因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选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提供通畅的静脉通道,用以进行围手术期大量输液、输血、静脉营养、化疗、测量CVP等。结果一次成功置管999例,成功率97.2%,27例穿刺失败,失败率2.8%,并发气胸2例。置管时间14~90d。经临床护理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固定好、不易脱出、不易感染、维持时间长,是一种可靠、实用、安全的置管方式。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重要措施,确保护理质量,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总结35例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护理对策。结果 35例患者精神症状均消失,恢复自知力,发生抓脱导管事件1例,未发生摔伤、跌倒、压疮、深静脉血栓、肺炎等。结论术前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积极治疗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术后缓解疼痛,减少应激,保证睡眠,合理用药,注意安全防护,可减轻谵妄的症状,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徐琴娟  马芳琴 《全科护理》2016,(36):3809-3811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运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83例病人进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总数76次~468次,期间发生内瘘并发症50例,包括穿刺点及隧道感染15例,穿刺点渗血6例,隧道狭窄或闭合22例,穿刺点湿疹7例,分析原因主要与护士操作技术、使用器材、病人自身原因或知识缺乏等有关。[结论]虽然扣眼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经过原因分析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军  应明英 《华西医学》1998,13(2):189-191
报告1997年3-8月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50例次的临床应用及工发症发生情况插管目的主要为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全胃肠外营养。采用锁骨下法经皮穿否则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方法简便,首次穿刺成功率高,对病人体位无严格要求,导和固定方便,不易污染,不影响病人活动和医护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患者使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PICC患者98例进行留置.采用百分比的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留置PICC的9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无并发症发生例数86例,其占总数的87.76%;静脉炎5例,发生率5.10%;导管堵塞2例,发生率2.04%;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2.04%;穿刺点感染1例,发生率1.02%;穿刺点渗血2例,发生率2.04%;留置导管最长时间286 d,最短7 d.结论 PICC是一种可行的易操作、有效的、安全的置管方法,保留时间长,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的观察和护理,以提高PICC导管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引起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9年5月至2009年5月,深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40例,发生严重感染6例,占15.0%,更换导管时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分析。结果引起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置管2、3、6月的感染率分别为16.7%、33.3%、50.0%,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率为0,股静脉置管发生1例,占16.7%,其余5例均为颈内静脉置管,占83.3%。局部护理合理者感染机会少。6例感染者均有护理不得力因素存在。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及护理不得力,则导管感染率越高,锁骨下静脉置管深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严格深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对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静  雷军  王飚  苟永胜 《华西医学》2013,(12):1914-1917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同时总结并发症有效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方法 纳入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行PICC的190例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开展针对性预防和护理。 结果 本组患者PICC置管后有75例发生不同类型并发症,其中置管时并发症17例,包括导管异位8例,送管困难6例,穿刺失败3例,发生率为9%;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58例,包括穿刺点渗血、渗液16例,意外拔管12例,静脉炎10例,导管部分脱出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30.5%。根据其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发症得以治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结论 规范护理流程,加强临床培训,熟悉和掌握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提高PICC置管、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