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早期综合康复干预颅脑外伤(TBI)的多中心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多中心TBI患者321例,按中心分层区组随机法,将321例TB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1、2、3、4、5、6、7和8组。8组患者均在手术、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康复1、2、3和4组康复介入时间为TBI后3~14d,康复5、6、7和8组康复介入时间为TBI后15~30d;康复1、2、5和6组的综合康复干预频率为每日1次,康复3、4、7和8组为每日2次;康复1、3、5和7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康复2、4、6和8组无高压氧治疗。于入院后康复治疗前和治疗1、2和3个月后分别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8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和运动功能,并对其计量资料进行2×2×2×4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结果8组TBI患者康复治疗后第1、2、3个月的MBI、MMSE、FIM、FMA的各项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均以治疗3个月后评分最高,与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组TBI患者MBI、MMSE、FIM、FMA平均值经比较后发现,以康复3组疗效最佳(P<0.05)。经析因分析发现,康复治疗的介入时机、治疗频度、高压氧治疗以及治疗持续时间四因素均对患者的MBI、MMSE、FIM、FMA评分有显著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BI、FIM、FMA评分在介入时机与治疗频度以及介入时机、治疗频度和高压氧治疗之间均有交叉效应(P<0.05),MMSE评分在介入时机和高压氧治疗之间有交叉效应(P<0.01)。 结论早期适量提高康复训练的频率并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更为显著地改善TBI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和运动功能,促进其机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介入综合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TBI)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1组(TBI病程<15d时康复介入)和康复2组(TBI病程≥15d时康复介入)各40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以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进行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分。结果:两组TBI患者康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FMA、FIM评分与康复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第1个月变化速率最快;而康复1组较康复2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TBI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而TBI<15d时介入康复疗效优于≥15d时介入康复。  相似文献   

3.
刘娉琼  肖平田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86-2089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频率及时机的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TB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TBI患者276例,随机分为每日2次高压氧治疗组(A组)132例和每日1次高压氧治疗组(B组)144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不同治疗频率和治疗时机(〈7 d、7~30 d和〉30 d)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A、B组GC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A组显著高于B组( P 〈0.05),两组治疗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P 〈0.05).伤后3个月GOS分级比较,A组显著优于B组( P 〈0.05).按不同伤情、治疗时机对患者进行综合比较:轻度脑外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重度脑外伤患者治愈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 P 〈0.01).治疗时间越早治愈率越高( P 〈0.01).[结论]脑外伤患者的早期高压氧治疗以每日2次的疗效优于每日1次,脑外伤后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延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86例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均常规治疗结合康复功能训练,高压氧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高压氧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恢复期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压氧早期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采用高压氧、手术、药物等综合疗法,观察组在脑外伤后3~30 d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在脑外伤后31~60 d 进行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 高压氧早期综合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FIM量表在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运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 (FIM )评价外伤性颅脑损伤 (TBI)患者的康复治疗疗效 ,比较闭合性颅脑损伤 (CBI)和开放性颅脑损伤 (OB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79例TBI患者中 ,5 7例为CBI、2 2例为OBI。运用FIM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功能情况 ,统计患者的入院天数 ,计算FIM效率。结果 :CBI和OBI患者入院时的FIM总评分分别为 81.5 1和 73.0 9;出院时FIM总评分分别为 115 .0 4和 117.77,两组平均增加 4 1%和 5 3%。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FIM各项评分自身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 ,但两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FIM效率分别为 1.99分 /天和 1.71分 /天。结论 :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TBI(无论是CBI还是OBI)患者的功能情况。康复治疗应强调早期和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颅脑外伤恢复期的疗效。方法48例入选病例分为康复组(24例,接受针刺加现代康复技术)和对照组(24例,接受单纯针刺疗法)。治疗3个月后用功能独立性测定(FIM)评定疗效。结果两组FIM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有助于颅脑外伤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HBO)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脑外伤后NO、ET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并予依达拉奉静滴,30 mg/d,共用28 d,于伤后1 d、4 d、14 d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NO-1、ET结果的变化。伤后3个月行预后判断GO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d、14 d,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GO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血清NO、ET的数值,改善颅脑外伤的血液流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的影响,探讨其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各30例。早治疗组患者在30 d之内进行治疗,晚治疗组患者在35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各30例。早治疗组患者在30 d之内进行治疗,晚治疗组患者在3560 d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和接受高压氧综合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和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高压氧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均有改善,早治疗组GCS和DR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晚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疗效确切,可减轻神经性细胞继发性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几率,明显优于晚期高压氧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翠霞王珍  李学新 《现代护理》2005,11(18):1483-1484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手术适应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结合早期康复护理、高压氧、激光等综合措施.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30 d行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0 d观察组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模式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伤后1个月内实施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伤后1个月后实施高压氧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高压氧综合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早期应用疗效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手术适应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结合早期康复护理、高压氧、激光等综合措施.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30 d行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0 d观察组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模式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高压氧(HBO)及亚低温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重型TBI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亚低温组及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ICP)、止血、营养脑神经、抗炎、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亚低温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亚低温干预,联合治疗组则同时辅以亚低温及HBO治疗。治疗期间连续监测各组患者ICP及脑组织氧分压(PbtO2);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各组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GC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发现联合治疗组GCS评分[(10.13±2.75)分]、亚低温组GCS评分[(9.37±2.11)分]及对照组GCS评分[(6.29±2.3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GCS评分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从治疗第5天开始,联合治疗组ICP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从治疗第7天开始,联合治疗组脑组织PbtO2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 结论早期HBO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对加速其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1995-2006年应用高压氧治疗的46例持续植物状态病例的分析,了解原发病因、发病年龄以及高压氧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脑外伤组显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非脑外伤组(P〈0.01),开始治疗时间≤30d组及31~60d组好转率明显高于t〉61 d组(P〈0.05)。〈30岁者显效率、好转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上者(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外伤所致持续植物状态患者60d以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疗效较好,且年龄越低,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32例为康复治疗组,采用促醒疗法、运动疗法、日常活动训练,以及支具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0天后,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苏醒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肯定的效果,应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对手外伤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系统康复对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3例手外伤手术后的患者术后第2天行早期康复治疗:与术后3—5个月始行康复治疗的19例手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组拇指及其他各指功能、握力、FIM评分均优于恢复期组(P〈0.01或P〈0.05),对指功能的恢复两组比较,早期组明显优于恢复期组。结论:手外伤后及时手术处理是保证手功能恢复的前提,物理因子、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的早期介入能较好的改善活动度,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性治疗对颅脑外伤性癫痫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40例颅脑外伤性癫痫患者进行高压氧综合治疗,并与非高压氧治疗的3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HBO组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7%,两组的有效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O治疗能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明显提高脑外伤性癫痫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方明鑫  汤平 《系统医学》2023,(17):147-150
目的 探究多人空气加压舱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时机和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患者开展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时机、剂量分组:A组、B组于发病5 d以内进行高压氧治疗,C组、D组于发病5 d后进行高压氧治疗,各组18例,其中A组高压氧治疗次数为1次/d,B组高压氧治疗次数为2次/d,C组高压氧治疗次数为1次/d,D组高压氧治疗次数为2次/d,均为期半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同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标准、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isability Rating Scale,DR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损伤程度、伤残状况。结果 治疗半个月后,D组临床总有效率(94.44%)、B组临床总有效率(100.00%)较C组(61.1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GCS评分较A组高,且D组GCS评分高于C组,B组GCS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RS较A组低,且D组DRS均低于C组,B组、D组DRS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均有提高,治疗组提高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有利于颅脑外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高压氧治疗对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分的改善作用,为采取高压氧介入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时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6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依据高压氧介入治疗的时机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33例及晚期治疗组31例。早期治疗组于起病后7~30天内行高压氧治疗,晚期治疗组于起病后31~60天内行高压氧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起病时、3月、6月的GCS评分、mRS评分、ZBI评分。结果早期治疗组在3月、6月的GCS评分均较晚期治疗组高(P 0. 05);早期治疗组在3、6月的ZBI评分比晚期治疗组低;两组患者经高压氧介入治疗后GCS评分、ZBI评分在3月和6月时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早期治疗组的mRS评分≤2分的人数高于晚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高压氧介入治疗较晚期高压氧介入治疗更能改善患者在GCS、mRS、ZBI的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